4. 海洋工程地质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海洋地质作用及海积物)

工程地质(海洋地质作用及海积物)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如海蚀 崖、滩肩或沿岸沙堤及海岸沙丘等,它们经常暴 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 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或后滨。 •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它们在高潮时被 淹,低潮时出露,其宽度受潮差影响,相当于潮 间带,也称前滨。 •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一直到波浪作用所能 到达的海底部分,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 处,通常约10—20米。水下岸坡不露出水面,是 波浪破碎频繁的地带,在沙质海岸,常形成沿岸 沙坝和凹槽,这一带又称潮下带或近滨。外滨(或 滨外)是波基面以下的浅海部分。
3) 激散破碎(激波) 一般出现在原来波浪的波陡度较小 和坡度较大的水下岸坡上。因为海底坡 度较大,波浪发生变形后使波浪前峰从 下部开始出现浪花泡沫,并继续扩大到 整个前峰面,在直接冲上陡滩时前峰面 在滩面上激散破碎,并形成大量泡沫。 • 总之,波浪破碎类型与水下岸坡的 坡度与波浪的波陡有关。如果水下岸坡 坡度变化不大,则波陡大的波浪易出现 崩顶破碎:波陡小的易出现激散破碎; 而中等坡陡的一般出现卷跃破碎。
2) 卷跃破碎(卷波) • 在具有相当坡度的水下岸坡,中等 波陡的波浪易产生卷波。波浪在向岸传 播过程中,随着深度变浅而变得不规则,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和距离内就可发生显 著变形,波陡增大很快,波浪的向岸面 呈直立状进而弯曲前倾直至卷曲翻转, 成卷跃破碎下落。这种卷波产生的旋涡 大,可达海底,是形成水下凹槽和沙堤 的主要原因。

水质点在圆形轨道上随着位置改变而变换在水 平、垂直和往返之间。水质点运动在圆形轨道上半 部时,其方向与波浪传播方向一致,运动到圆形轨 道的下半部时,其方向与波浪传播方向相反。水质 点自波顶向波底运动时,垂直流向下,自波底向波 顶运动时,则向上。位于波顶和波底时,水质点的 水平流速值最大,垂直流速为零。位于波顶和波底 之间的中点时,垂直流速达最大而水平流速为零。 水质点沿圆形轨道运动一周,海水面就发生一次升 降,并使波形向前传播。 • 波浪在向前传播的同时也向下部水层传播,水 质点的圆轨迹直径在水平方向上相等,而在垂直方 向上,自海面向下随深度按等差级数的增加,水质 点运动轨迹的直径(波高)则以等比级数减小。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myysjh[1]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myysjh[1]

• 2、海洋灾害地质类型——浅层气
• 成因:浅层气以生物成因气(沼气)为主,产出 方式主要有层间气和沉积物中气,也有深部气经 断层、裂隙、不整合面等通道运移至浅层。
• 危险性分析:沉积层土质的力学性质,使其强度 降低,结构变松,破坏了土质原始稳定性,减小 了基底支撑力。在外载荷重下,含气沉积物会发 生蠕变,可能导致下陷,侧向或旋转滑动,最终 失去平衡,发生倾斜倒塌。
• 3、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地形地貌:多波束、声纳;
•海底并不平坦,对工程的影响?怎样调查?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 3、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地形地貌:多波束、声纳; •多波束测深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2023/5/29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浅层(距海底30m以内)、中层(距海底30~100m)以
及深层(埋藏深度大于100m )四种类型。
• 危险性分析:断层引起的地面错动及其伴生的地面变 形,往往会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附近的建筑物,同 时断层还会导致海底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对海洋工
程危害巨大。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 3、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浅地层结构:浅剖;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海底侵蚀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埋藏古河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海洋工程勘察服务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海洋工程勘察服务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海洋工程勘察服务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

海洋地质调查是海洋工程的基础,为海洋资源勘探、海底管线设置、海洋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而海洋工程勘察服务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则成为了实现高效准确调查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海洋工程勘察服务概述海洋工程勘察服务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系统的调查、测量和分析,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的服务。

其主要包括勘察设计、地质调查、测量定位、水下勘探等环节,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二、海洋地质调查的重要性海洋地质调查是对海底地质环境和地下构造的研究,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

通过海洋地质调查可以获得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为海底资源勘探及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海洋地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测线测线、钻探取样、地质化学分析、地震探测等。

三、海洋工程勘察服务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1. 测量定位测量定位是海洋工程勘察服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精确的测量定位,可以在海洋中准确确定各种目标的位置和方位,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测量定位技术包括卫星定位、水下测量、雷达测距等,可以在海洋勘察中实现对测区的全程实时监控和测区范围的准确定位。

2.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海洋地质调查的核心环节。

通过钻探取样、地震探测、重力和磁力测量等手段,可以对海底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钻探取样可以获取地质堆积物的物理性质、地下构造和沉积特征等信息;地震探测可以获得海底地壳构造、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等数据;重力和磁力测量能够揭示海底地形、介质性质和隐伏的构造等。

3. 环境监测海洋工程勘察服务还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来对海洋地质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

通过设置水下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可以对海水温度、盐度、悬浮物浓度、海底地形等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和记录。

这些数据对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地质调查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海洋地质调查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海洋地质调查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工程建设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领域。

而海洋地质调查作为海洋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海洋工程建设中,海洋地质调查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建设地点、评估环境影响、设计工程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和维护工程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洋地质调查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体现在确定建设地点方面。

海洋工程的建设地点选择对于工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通过海洋地质调查,可以获取大量海底地质数据,如海底地形、沉积物类型、地质构造等信息。

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避免地质灾害隐患,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建设的成功率。

其次,海洋地质调查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还表现在评估环境影响方面。

海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海洋地质调查,可以对建设地点的海洋生态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了解和分析海洋生物群落、海底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等环境因素,可以有效预测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体现在设计工程方案方面。

不同的海洋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通过海洋地质调查,可以了解海底地质条件,如海底土壤性质、地质构造、海底坡度等,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合理的工程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地质条件,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海洋地质调查还可以提供海底管道敷设、海底隧道建设、海上风电场等工程的相关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此外,海洋地质调查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还包括确保工程安全和维护工程可持续发展方面。

在海洋地质调查过程中,可以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如海底滑坡、海底沉积物液化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工程灾害风险,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同时,海洋地质调查还可以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及时监测工程的变形和沉降等情况,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保障。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1.4.4标准贯入试验
• 标准贯入试验锤重63.5kg,落距为76cm,贯入器由外径为51mm的对 开管和管靴组成,使用直径为42mm的钻杆,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 般粘性土。 • 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试验时首 先打入15cm不计击数,然后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击数即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2、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调查阶段的划分:调查设计书编写阶段、外业调 查实施阶段、资料处理与测试分析阶段、调查成 果编制阶段。 • 设计书编写时应尽量收集已有资料并经主管部门 批准。 • 调查内容包括:工程地球物理调查、海底土的物 理力学性质调查、区域地震安全性分析等。 • 测线布置原则:按主测线在图上1cm长取一测点 值计算,主测线与检测线交点数不少于调查区总 点数的5%;除多波束测深外,其它调查主测线应 垂直于海底地形走向,检测线与主测线垂直。

名称解释:
水位改正:由于潮汐现象,海面作周期性的升降运动,水深测量是 在这个不断升降的海面上进行的,测得的深度是由瞬时海面起算的 深度,为正确表示海底地貌就要把测得的深度化为从规定的深度基 准面起算的深度,即水位改正。
2.1.3侧扫声纳调查
技术要求:
根据比例尺及海底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和量程 全覆盖声纳测量时,相邻两测线的扫描重叠率不少于20% 侧扫声纳系统应具有航速校正和斜距校正等功能 模拟与数字记录同时进行 拖鱼距海底的高度控制在扫描量程的10%~35%,当水深 较浅及在海底起伏较大时,拖鱼距海底的高度可适当增大 海底扫描图像清晰 漏测超过或等于3个定位记点、记录声图无法正确判读时, 应进行补测。
2.1工程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导航定位、水深测量、侧扫声纳 调查、地层剖面探测、多道数字地震调 查磁法调查等工作内容。

海洋工程地质学中立点名词解释

海洋工程地质学中立点名词解释

海洋工程地质学中立点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
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
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
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
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

海洋工程地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工程地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工程地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第一章测试1.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据统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倍A:2 B:3 C:1 D:4 答案:22.海洋工程地质是一门随海洋工程兴起而发展的学科,最早形成于()年代。

A:90 B:70 C:60 D:80 答案:603.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较大,呈现出()的特点A: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广 B: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局限 C:矿层薄,规模小、分布局限 D:矿层薄、规模大、分布广答案: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广4.为寻求新的发展,()年美国多个重要部门联合制定了“全球海洋科学发展规划”。

A:1966 B:1976 C:1986 D:1996 答案:19865.以下不属于海洋工程的是()A:围海造陆 B:礁岛工程 C:船舶制造 D:海洋牧场答案:船舶制造第二章测试1.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流动,潮流是海水周期性的()流动。

A:垂直;水平 B:水平;垂直 C:垂直;垂直 D:水平;水平答案:水平;垂直2.按照工程计算经验,波浪测量中,有效周期通常为平均周期的()倍A:1.15 B:1.14 C:1.21 D:1.31 答案:1.153.泥沙不离开海床面而产生往复运动的现象,称为()。

A:推移质泥沙 B:絮凝沉降泥沙 C:跃移质泥沙 D:悬移质泥沙答案:推移质泥沙4.根据中立线的概念,靠岸一侧的沙砾(),靠海一侧的沙砾()。

A:向岸运动;向海运动 B:向海运动;向海运动 C:翔安运动;向岸运动 D:向海运动;向岸运动答案:向岸运动;向海运动5.风速和风向随时间、空间变化,风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

A:对 B:错答案:对6.表面波最大振幅发生在海洋表面,内波最大振幅发生在海洋内部A:对 B:错答案:对7.自然界水中的泥沙表面会带有正电荷A:错 B:对答案:错8.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的,往往波长较短,周期较长A:错 B:对答案:错9.全球洋流运动主要受()因素影响。

CPT在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CPT在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CPT在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我国是沿海大国,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对海洋资源进行有效的防护。

同时,为了保证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事业能够协调发展,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调查海洋地质信息。

本文针对GIS的海洋地质调查信息模型研究与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希望文章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有所帮助。

关键词:CPT在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分析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在进行海上试验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完成了对海底土体锥尖阻力、侧壁摩擦力和孔隙水压力的测试,并在锥进过程中实时获得探头的锥进倾角。

通过与以往地层数据的对比,CPT测试数据的一致性较高,能够更好地反映海底土体的土力学特性。

采用刚性探杆的大深度海床式海底CPT设备可适用于2000米以内水域,最大贯入力达40千牛,并具有良好的锥进深度扩展性。

静力触探是一种重要的土体原位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可为海洋工程构筑物,从而为海上油气开发平台和输油管线的地基稳定性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原始数据。

一、静力触探器定义和功能静力触探原名叫荷兰锥实验,是用静力将一定规格和形状的圆锥静力触探探头以恒定的速率压入土壤中,测定贯入过程中探头所受到单独阻力,根据贯入力的大小间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静力触探CPT是一种具备速度快、数据连续性好、数据再现性好的、操作省力等特点的原位测试方法。

CPT数据不仅可用于土层划分、土类判别,并可用于估算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超固结比、灵敏度、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内摩擦角、土的压缩模量、变形模量、饱和粘土不排水模量、砂土初始切线弹性模量和初始切线剪切模量、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以及砂土液化判别等。

随着海洋开发的迅速发展, 静力触探CPT测试技术在国内外海洋工程领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目前, 用于海上作业的CPT测试技术在国外已非常成熟, 并已广泛应用于海上工程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海洋工程地质》是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地质学与海洋科学的边缘学科,主要介绍海洋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和调查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作为地质学与地球信息与科学技术两个专业的特色选修课,其内容包括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海洋土的工程性质、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海洋工程地质调查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程序。

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学会获取和处理工程地质资料并应用到海洋工程建设研究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态度。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geology and marine science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urvey methods. As a characteristic elective course of Geology and geo-inform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seabed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geological structur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marine soil,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phenomena, etc., various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equipment,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in practical work.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learn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above basic principles and working methods, learn to acquire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ata and apply them to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ttitud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1 -2.设计思路:该课程培养学生用地质学的知识来理解海洋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机理,用地质调查方法来获得对海洋工程地质条件的认知。

该课程应用Blackboard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有野外实践,使学生形成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海洋工程建设领域的调查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兼顾了理论与实践,既包括海洋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基本机理、海洋工程地质信息获取方法;又涉及到地质条件在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课程内容包括:海底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术语、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因素、分类系统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近海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和形成原因、识别方法、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对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海底土体的形成过程与晚更新以来中国近海的地层结构,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与状态、工程分类,特殊海洋土的工程性质;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海洋灾害地质类型成因、探测方法、工程危害与预防措施;海洋工程地质调查调查设备基本、工作方法,及其在海洋工程勘察上的应用;海洋工程勘察目的,勘察分级,勘察任务;海洋工程地质资料整理与报告的编写等。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地质学基础、海底探测技术;并行课程:海底探测数据处理与解译、海洋工程环境;后置课程:海洋沉积物分析、地学建模与可视化。

海洋工程地质属于地质学在海洋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课程,可培养学生在海洋工程开发建设领域的工作与科研能力。

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但是与《海底- 1 -探测技术》和《海洋工程环境》联系比较密切。

《海底探测技术》为海洋工程地质数据的获取提供技术支撑,《海洋工程环境》为海洋工程地基稳定性计算提供海洋动力数据,《海洋工程地质》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设计数据和安全保障。

二、课程目标(一)专业教育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学生理解海洋工程地质的学科范畴、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理解海洋地形地貌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地貌、分类原则、系统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理解海底地质构造类型和形成原因、识别方法、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理解海底土体的形成过程、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与状态、工程分类、特殊海洋土类的工程性质;理解海底灾害地质现象成因、类型及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与预防措施。

课程目标2:学会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方法,掌握其评价分析内容。

课程目标3: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学习,基于引导式、合作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按指定内容团队协作完成海洋工程地质调查野外实践,初步具备自主学习、信息搜集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及习惯。

课程目标4:了解海洋工程地质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训练科学基本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会撰写学术文章和技术报告。

(二)思政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探究、互动、对比、重大事件响应等形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把和海洋工程地质调查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洋强国建设等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工匠- 1 -精神,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树立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责任意识:通过海洋工程安全及事故案例,教授学生理解工程经济效益与安全、法律、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2)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对各要素的数据分析和关键参数推算,培养学生客观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调研、研讨锤炼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品质,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3)强化专业意识及建设海洋强国的工匠精神:通过各工程地质条件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海洋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建立海洋命运共同体概念;了解中国科学家对世界海洋工程地质事业的贡献;强化专业意识和专业发展信心,培养建设海洋强国、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的奉献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洋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工程地质数据获取途径以及利用该数据来定性/定量解决海洋工程构筑物地基稳定性问题,提升学生应用地质资料开展海洋工程构筑物地基设计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1.2和 5.2)。

此外,课程学习中,学生在利用地质学知识来理解海底地基稳定性的同时,能够逐步深化对海洋地质学知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海洋地质学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实践中,学生理解职业道德规范和责任(支撑毕业要求8.2),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按需求获取数据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并初步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要求为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成果,学生必须:完成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在线讨论、参加随堂练习和知识性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小组作业、野外实践,学习总结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部分内容需要在线学习和在线讨论,因此,在- 1 -线学习的时间和在线讨论的参与度也是考核的一部分。

按时完成阶段性作业。

要求学生按时线上提交作业。

完成作业,可以让学生加深所学课堂知识。

按时提交作业,任课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完成课程综合PPT讲解,要求学生自选题目,并自行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完成该题目需要用到的家乡的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岩土工程性质资料;学会从互联网获取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必要的图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解决相应的科学问题,最终形成科研论文形式的技术报告,并以个人为单位制作完成PPT进行汇报。

PPT汇报成绩是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进度- 1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参考教材[1]《海洋工程地质学》,李安龙、林霖、赵淑娟编著,科学出版社,2020,第一版[2]《工程地质学》,孔宪立、石振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3]《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杨裕云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10[4]《工程地质学》,刘春原编,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03主要参考书- 1 -[1]《东亚边缘海区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探讨》,史学健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2]《海岸与海底》,刘以宣编著,海洋出版社,1982,北京[3]《岩土工程勘察》,李智毅,唐辉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04[4] 《海岸河口区重力再沉积和底坡的不稳定性》,林振宏、杨作升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5] 《深海沉积物物理及工程地质性质》,[美]A.L. 英德比岑主编,梁博(译),海洋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北京[6] 《近代海洋地质学》,朱而勤,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7] 《黄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性》,杨作升、沈渭铨主编,河口沉积动力学研究文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六、成绩评定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内容,占总分25%;实验实践成绩按参加实验出勤、实验报告计算,占总分25%;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平时表现和作业评分标准1)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及平常表现评分标准(满分25分)- 1 -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