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2019)总结
海洋地质学绪论

1.2.3 海洋构造-环境因素对全球变化产生主导作用 构 造 运 动 改 变 海 洋 格 局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2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1.2.3 海洋构造-环境因素对全球变化产生主导作用
全 球 碳 循 环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2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1.2.3 海洋构造-环境因素对全球变化产生主导作用
晚白垩纪 重大事件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2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1.2.4 海洋地质研究引发地学革命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2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1.2.4 海洋地质研究引发地学革命 整合大洋钻探计划 IODP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2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1.3.3 地学革命与大洋钻探
板块构造学说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3 海洋地质学发展简史
开创古海洋学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3 海洋地质学发展简史
1.3.3 地学革命与大洋钻探
ODP硕果累累 决心号 JOIDES Resolution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3 海洋地质学发展简史
约 95% 的沉积物堆积在海洋 沉积物类型丰富多样 复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动力 条件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2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1.2.2 海底地质现象极为活跃 火山活动
喷发类型丰富多样 约 80% 的火山喷发在大洋中脊 巨大火成区大多分布在海洋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1. 2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海洋地质学 • 1 •绪论
丰硕的成果
遵循事先拟定的考察路线和执 行站位任务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1.4.4标准贯入试验
• 标准贯入试验锤重63.5kg,落距为76cm,贯入器由外径为51mm的对 开管和管靴组成,使用直径为42mm的钻杆,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 般粘性土。 • 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试验时首 先打入15cm不计击数,然后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击数即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2、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调查阶段的划分:调查设计书编写阶段、外业调 查实施阶段、资料处理与测试分析阶段、调查成 果编制阶段。 • 设计书编写时应尽量收集已有资料并经主管部门 批准。 • 调查内容包括:工程地球物理调查、海底土的物 理力学性质调查、区域地震安全性分析等。 • 测线布置原则:按主测线在图上1cm长取一测点 值计算,主测线与检测线交点数不少于调查区总 点数的5%;除多波束测深外,其它调查主测线应 垂直于海底地形走向,检测线与主测线垂直。
名称解释:
水位改正:由于潮汐现象,海面作周期性的升降运动,水深测量是 在这个不断升降的海面上进行的,测得的深度是由瞬时海面起算的 深度,为正确表示海底地貌就要把测得的深度化为从规定的深度基 准面起算的深度,即水位改正。
2.1.3侧扫声纳调查
技术要求:
根据比例尺及海底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和量程 全覆盖声纳测量时,相邻两测线的扫描重叠率不少于20% 侧扫声纳系统应具有航速校正和斜距校正等功能 模拟与数字记录同时进行 拖鱼距海底的高度控制在扫描量程的10%~35%,当水深 较浅及在海底起伏较大时,拖鱼距海底的高度可适当增大 海底扫描图像清晰 漏测超过或等于3个定位记点、记录声图无法正确判读时, 应进行补测。
2.1工程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导航定位、水深测量、侧扫声纳 调查、地层剖面探测、多道数字地震调 查磁法调查等工作内容。
海洋地质学的前沿研究及应用前景

海洋地质学的前沿研究及应用前景海洋地质学是研究海底形态、海底沉积物物质组成、过程和演化现象,以及海洋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于了解地球演化历史和未来趋势,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海洋地质学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前沿研究。
本文将对海洋地质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介绍。
第一、高分辨率海底地形测绘技术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是海洋地质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各国的科研人员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声学成像测量技术、激光测測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对海底地形、地貌、构造、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大范围、精细化、多角度的探测和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诸多数据支撑。
特别是在中国,自2003年开展“国家深海科学考察”以来,我国的海洋科研人员在潜水器、声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技术发展上突破了多项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其中,南海深海地质测绘取得了世界级突破,通过对南海主汛期和间汛期的海平面变化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海底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海底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近年来获得重要进展的领域。
通过对海底沉积物、化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方面的探测与研究,可以了解海平面变化、洋流变化、热带气旋等自然现象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预测和评估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在全球变化领域呈现出超越乃至替代陸地观测数据的重要趋势,例如,自深海沉积物中获取的气象、气候、涉及地壳运动的资料等,在模式重构和古气候重建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同时,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评估全球氧含量、海洋生态状况、沉积物成因等多种科学问题也发挥出重要作用。
第三、海底资源探测与开发海洋资源是蕴藏量丰富的类地球表面未开发领域之一。
海底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石油等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海岸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

I— hnhi 0 2会议 旨在为 全世 界相关 领 域 的专家 、 者 、 程 师 提供 一 个经 验 交 流 与研究 成 果 分享 S Saga2 1 学 工 的平 台 , 进海 岸 地 区工程 地质 与环 境 的可持 续发 展 。 促
会 议 主题 包括 :
Gelg , 00, (5 : 0 6 2 o y 2 1 8 1 ) 6 9~ 2 . o
[ 1 张倬元 , 1] 王士天 , 王兰生. 工程 地质分 析原 理 [ . M] 北京 : 地
质 出版社 ,19 . 9 4
Zh n h o u n,W a g h t n, a g La s e g rn il s f a gZ uy a n S i a W n n h n .P c p e o i i
[ 2 黄润秋 , 1] 刘卫华 , 龚满福 , 树木对滚石拦 挡效应研究 [ ] 等. J.
岩 石 力学 与 工程 学 报 , 0 0, 9 增 1 : 8 7~ 9 1 2 1 2( ) 29 20.
Hu ng Ru qi L u a n u, i We h a Go g Ma f e 1 t d f t e i u , n n u, t a .S u y o r s e
、 .蠕
石
石
;
\! 、
石
国 际海 岸 工程 地质 学 术研 讨 会
(S S ag a 2 1 , 02年 9月 2 -2 日, 海 ) I- hnh i 0 2 2 1 0 _1 上
国际海岸 工程 地质 学术 研讨 会 (nentnl y ps m o os l nier gG o g , Itrai a Sm oi nC at gnei el y简称 I— hnhi o u aE n o S Saga 21) 于 21 02 将 02年 9月 2 _2 0 1日在上 海 市 同济大学 召 开 。本 次会 议 由国际工程 地质 与环境 协会 (A G) IE 主
海洋地质与构造研究

海洋地质与构造研究海洋地质学和海洋构造学是研究海洋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这两个领域探索了海洋底部的地质结构、地壳演化、板块构造、海洋地貌以及与地球内部动力的关系。
本文将从海洋地质和海洋构造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一、海洋地质研究海洋地质学是研究海洋地壳、海底沉积物和地球历史演变的学科。
通过收集海底沉积物样品、地震测量和地磁测量等方法,可以揭示海洋地壳的结构与演化,理解地球的历史变迁和构造运动。
1. 海底沉积物海底沉积物包括碎屑岩、有机质沉积物、化学沉积物和生物质沉积物等。
通过对海底沉积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生物演化、气候变化以及地壳运动过程。
例如,古海洋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微化石,可以重建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
2. 地震测量地震测量是利用地震波传播的原理,研究海洋底部地壳的结构和地震活动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速度和传播路径,可以揭示板块运动的特征以及地壳变形的情况。
地震测量还可以确定海底断层、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活动情况。
3. 地磁测量地磁测量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研究海洋地壳中的地磁异常和板块构造的方法之一。
地磁异常可以揭示地壳演化的历史、断层带的特征以及板块边界的位置和性质。
同时,地磁测量还能提供火山活动、矿产资源等信息。
二、海洋构造研究海洋构造学是研究海洋地球内部构造与动力机制的学科。
通过对地震震源机制、岩石样品和地形地貌的研究,可以揭示海洋地壳的构造形成和运动特征。
1. 地震震源机制地震震源机制研究是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和振动波形,确定地震震源位置和断层运动方式的方法。
海洋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可以揭示海底地震的发生机制、板块运动的特征以及构造应力场的分布。
2. 岩石样品通过对海底岩石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海洋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成分、岩石类型和变质过程等信息。
岩石样品的研究可以揭示海底岩石形成的环境、构造演化过程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
3. 地形地貌海洋地形地貌包括海底山脉、海沟、海底平原、海山和隆起等地貌特征。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讲述

1、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的勘察阶段一般分为:可行 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及详细勘察三个阶 段,工作深度和精度应分别符合选择场址 要求、初步设计要求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介绍:工程地质 测绘、勘探与取样、岩土的分类、原位测 试、地下水、室内土工试验质测绘
1.4原位测试
定义:在岩土体所在位置,基本保持原来的 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进行的测试。 包括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 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 波速测试等等。
1.4.1载荷试验
• 载荷试验包括平板载荷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 • 通过载荷试验可获得地基土的变形模量、临塑荷载、极限荷载等重要 指标。 • 平板载荷试验应据不同的岩性选择不同面积的承压板,一般为0.25 ㎡~0.5㎡,主要在浅层地基土上进行试验。而深部土体的承载力测试 则主要采用螺旋板载荷试验。
1.2.1钻探
钻探方法包括回转、冲击、振动及冲洗等 螺旋类钻头适合粘性土层钻进 合金钻头适合除砾石层外的各类岩土层钻进 金刚石钻头适合较完整的岩层钻进。 冲击钻头主要适用砂砾石层钻进。
1.2.2取样
合理地确定取样位置及数量,主要土层应大于6 件。 选取合适的取样技术 ,尽量减少对土层的扰动 。
1.3岩土的分类
1.4.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 根据落锤的质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 轻型动力触探的锤重为10kg,落距为50cm,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 适用于素填土及砂土、粉土粘性土等; • 重型动力触探的锤重为63.5kg,落距为76cm,记录贯入10cm的锤击数, 适用于砂土及中密以下的碎石土; • 超重型动力触探的锤重为120kg,落距为100cm,记录贯入10cm的锤 击数,适用于密实的碎石土。
海洋地质与海底资源开发

海洋地质与海底资源开发海洋地质是研究海底地质构造、沉积物和地质历史的学科。
海洋地质的研究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洋地质的基本概念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
海洋地质学是指研究海底的地质特征、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的学科。
海洋地质学家通过对海底地壳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他们发现,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不同,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较年轻的地壳,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海底沉积物。
海洋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包括砂泥、贝壳、骨骼、火山灰等。
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海洋中的生物组成、气候变化以及地质构造等信息。
此外,海底沉积物中还蕴藏着丰富的地质资源,如油气、矿产等。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是地球上的重要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等领域。
海底沉积物中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的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
在地壳活动的过程中,这些石油和天然气聚集形成了油气田,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
此外,海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底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锰结核、硫化物矿床、磷灰石矿床等。
锰结核是一种在深海中形成的含锰的结构体,被认为是重要的锰资源。
硫化物矿床是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形成的含金属的矿床,其中富含铜、铅、锌等元素。
磷灰石矿床是一种含磷的矿床,被广泛用于农业肥料和化工原料。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满足人类对能源和矿物资源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海洋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技术难度也较大。
其次,海洋环境的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海洋中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海底资源开发时,需要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海洋地质研究对于海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海底地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历史的演变。
期刊目录

噪声与振动控制 大学物理 高压物理学报 光散射学报 波谱学杂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应用声学 计算物理 量子光学学报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物理 低温物理学报 真空与低温 原子核物理评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色谱 分析化学 分析测试学报 质谱学报 化学进展 大学化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催化学报 化学学报 高分子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分析科学学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化学研究 高分子通报 光谱实验室 无机化学学报 有机化学 分子催化 化学通报 功能高分子学报 人工晶体学报 中国科学:化学 时间频率学报 天文学报 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 天文学进展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经济地理 干旱区地理 地理科学进展
第 2 页,共 44 页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31-1346/TB 11-1910/O4 51-1147/04 51-1395/O4 42-1180/04 51-1311/O4 11-2121/O4 11-2011/O4 14-1187/O4 51-1151/TL 11-1957/O4 34-1053/O4 62-1125/O4 62-1131/O4 51-1199/O4 21-1185/O6 22-1125/O6 44-1318/TH 11-2979/TH 11-3383/O6 11-1815/O6 11-6005/O6 21-1195/O6 31-1320/O6 11-1857/O6 11-1892/06 42-1338/O 31-1337/TB 22-1131/06 41-1083/06 11-2051/O6 11-3157/04 32-1185/06 31-1321/O6 62-1039/O6 11-1804/O6 31-1633/O6 11-2637/O7 11-5838/O6 61-1405/P 32-1113/P 53-1189/P 31-1340/P 11-1856/P 11-1848/P 22-1124/P 43-1126/K 65-1103/X 11-3858/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2019)总结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2019)总结
近日,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2019)在我国举行,会议聚焦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两大领域,旨在促进全球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为期四天的激烈讨论与交流,与会者对于海洋工程地质的发展趋势、特色技术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会议首日,与会者围绕着“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题开启了研讨。
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的研究人员纷纷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其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海洋科考发现了南海的丰富矿产资源,为我国的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分享了他们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
第二天,大家探讨了海底地质的特殊性及其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专家详细介绍了他们在海底地质勘探领域的创新技术,如多波束测深仪、声纳探测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探的效率。
我国南方海区水下地质环境的特殊性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大家一致认为应加强相关研究,提升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
在第三天的会议中,与会者就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德国不来梅大学的研究人员分享了他们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的成功案例,强调了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性。
在座的专家们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
大家纷纷呼吁加强海洋法律制度的建设,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最后一天的会议聚焦于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
来自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的专家与加拿大石油公司的专家就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经验进行了交流,达成了潜在的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在海底隧道和海底电缆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2019)为全球的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
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海洋资源开发的方向和海洋工程地质的发展,展示了各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技术。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的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合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加强相关研究,提升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是当务之急。
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同海洋资源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同时,加强海洋法律制度建设也是重要的法律保障。
此外,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也是推动海洋工程发展的关键。
通过本次会议,各国学术界分享了最新成果和技术,为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做出了贡献。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为全球的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