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上综合探究一 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 (导学案)教案导学案

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①了解世界上早期区域文明所分布的地理位置和诞生时间,分析其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所起的作用;②通过对比古代文明的标志性成就,知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③通过分析古希腊和春秋战国之际的中国能够文明繁荣的原因,知道文明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二、学习重点: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分布及诞生时间,分析地理环境与文明孕育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比早期文明的特征,知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三、学习难点:辩证探究文明繁荣的原因。
四、课前自主学习(一)认知早期文明的区域1.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西亚的_______、北非的_______、南亚的______和_______、东亚的______和_______,以及欧洲的______地区。
2.早期文明的两大类(1)_______。
古代四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发源于______,称为“大河文明”。
(2)______。
欧洲文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发源于______(即源于海洋),称为“海洋文明”。
3.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环境(1)北非(古代埃及文明):在埃及东北部的茫茫沙漠中,尼罗河蜿蜒北流。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国家在更大规模上利用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
(2)西亚(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的河水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但因这一地区干旱少雨,河水流量也不稳定,两河沿岸的农业更多依靠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
(3)南亚(古代印度文明):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4)东亚(古代中国文明):远古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丰富,地势平坦,易于开垦和耕作;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适于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5)欧洲爱琴海地区(古代希腊文明):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二)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______的出现,______的产生,______的出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

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一、认知早期文明的区域1.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西亚的__ __、北非的__ __、南亚的__ __和__ __、东亚的__ __和__ __,以及欧洲的__ __地区。
2.早期文明的两大类(1)____。
古代四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发源于___,称为“大河文明”。
(2)____。
欧洲文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发源于____(即源于海洋),称为“海洋文明”。
3.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环境(1)北非(古代埃及文明):在埃及东北部的茫茫沙漠中,尼罗河蜿蜒北流。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国家在更大规模上利用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
(2)西亚(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的河水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但因这一地区干旱少雨,河水流量也不稳定,两河沿岸的农业更多依靠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
(3)南亚(古代印度文明):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4)东亚(古代中国文明):远古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丰富,地势平坦,易于开垦和耕作;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适于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5)欧洲爱琴海地区(古代希腊文明):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二、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___的出现,____的产生,____的出现。
三、探究文明繁荣的原因——比较古代四大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思维延伸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相同点?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水源充足,水力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都位于北纬30°附近,属于北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2.东、西方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有何不同?从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不同: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西方文明以海洋为依托。
道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起决定作用,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强。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课件(共44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 8/1120 21/8/1 12021/8 /11202 1/8/11 8/11/20 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 21/8/1 12021/ 8/11202 1/8/11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1 12021/ 8/11We dnesda y, August 11,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11 2021/8/ 112021 /8/118 /11/202 1 12:23:22 AM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观点2: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 的,广大奴隶为希腊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观点3:古希腊占大多数人口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 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 占少数。
观点4: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 品贸易和交流,为商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
阅读课本P29页观点,以上关于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文化繁荣的观点,你赞同哪些?不赞同哪些? 并运用史实,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教学设计

1.早期区域文明的基本概念
-早期区域文明:古代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明
-时间:古代
-空间:地区
2.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政治制度
-古代埃及:法老制度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古代中国:封建制度
-经济发展
-古代埃及:农业、尼罗河流域
-古代印度:农业、印度河流域
-古代中国:农业、黄河流域
-文化特点
-古代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基本概念。早期区域文明是指在古代,一些地区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明。它们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空间上相互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这三个早期区域文明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早期区域文明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学情分析
考虑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已经学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一些地区的文明发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可能对早期区域文明的详细内容和特点了解不足。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等地区的文明发展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对于这些文明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早期区域文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经济发展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第1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综合探究 (共21张PPT)

律编制⑦__________;古代印象度形发文明字了十个⑧____________;中国创造的
文字是太阴⑨历__________。
数字符号
甲骨文
7
课时即练
• 一、选择题
• 1.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如“司母戊鼎、星期制
度、太阳历、阿拉伯数字”等,请按顺序选出与之对应的文明古国
()
A
• C.英国 D.西班牙
11
• 6.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
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
•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D
•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 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 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 内容二 我们看到两条并行奔流的河流,河岸建有许多农业灌溉系统; 在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中,有神庙、宫殿……
18
• 内容三 这个国家的人们修筑拦河堤坝,引河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 城市中有许多寺庙,人们用十个数字符号记账……
• 内容四 今天,我们来到仰慕已久的国度,这里曾将文字刻画在龟背 和兽骨上……
• 3.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
明、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
是( )
D
• A.海洋 B.沙漠
• C.高山 D.河流
9
• 4.《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列举了许多令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
如北纬30度附近的古老文化有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等。我们认为
• 两河流域(或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 (3)内容三中记述的是哪一古代国家的情景?请列举一项该地人民在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导学案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导学案【学教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世界早期主要文明的分布区域,并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人类文明发发祥地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比较分析历史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点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不同文明发展。
【重点】人类文明发展共同特征【难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一、自主学习1.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西亚的、北非的南亚的和、东亚的和,以及欧洲的地区。
2.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的出现,的产生,的出现。
3.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属于,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
影响各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的导致世界各民族论的。
二、问题探究1. 仔细阅读P27图1-38,并结合本单元的相关课文,填写表格。
2. 探究:从地理环境角度分别说明两个早期区域文明各具特色的原因。
(列表加以比较)3.探究:观点1 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希腊文明高度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观点2没有奴隶劳动,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希腊文明。
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夏商周 文化制度 城市 大型工程 文字 区域文明 雅典卫城百家争鸣观点3在古希腊,人人充分享有自由、平等和快乐。
观点4 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推动希腊文明高度发展。
关于希腊文明的上述观点,你赞同哪些?不赞同哪些?运用史实,说说你的理由。
4.探究:观点1 地理环境决定了诸侯争霸、竞争的格局,促成了百家争鸣和文化繁荣。
观点2 推动个体农耕经济的改革争霸风潮,促成人才流动和百家争鸣。
观点3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觉醒。
观点4 新兴地主阶级冲破旧贵族传统礼制束缚,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发展。
以上关于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观点,你赞同哪些?并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三、练习巩固1. 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C.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2.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均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国家,它们的共同点有()①地处处在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地处亚、非两洲④诞生了世界性宗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文明交相辉映。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教学设计

3.素质层次:学生在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部分学生具备较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和理解不同文明。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容易受到现代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3)纸质教材和辅助资料:教师可以结合纸质教材和辅助资料,如历史书籍、论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百科全书、历史网站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较为认真。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注意力、作业质量和团队合作方面存在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拖延症、缺乏合作意识等。
针对上述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策略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激活已有知识: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四大文明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综合探究一_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一_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掌握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导学内容:1. 早期区域文明的定义和分类;2. 早期区域文明的发展历程;3. 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比较。
导学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早期区域文明是什么吗?能说出几个早期区域文明的代表性文明吗?2.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概念和代表性文明。
二、学习(3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早期区域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
2. 学生小组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对所选早期区域文明的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三、总结(15分钟)1. 整合各组学生的研究成果,总结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四、拓展(15分钟)1. 带领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或视频,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跨文化交流和影响;2. 鼓励学生展开个人研究,探索早期区域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比较的论文,包括至少两个早期区域文明的比较分析;2. 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重逻辑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和片面观点。
导学案评价:本导学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并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拓展部分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早期区域文明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一、导入1.1 引入话题早期区域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各个地区的文明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上早期区域文明所分布的地理位置和诞生时间,分析其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所起的作用;通过对比古代文明的标志性成就,知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认识到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分析古希腊和春秋战国之际的中国能够文明繁荣的原因,知道文明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图、视频、文字等形式的资料进行分析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要对信息进行归纳、比较、综合等加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大胆探索。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领略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课,主题是:对比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
因为经过前面的授课,学生对于早期区域文明的相关知识已有所掌握,所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复习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专题活动探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掌握探究能力和方法,学会用历史的方法去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论从史出。
针对这样的学习目标,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选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并且选取了多段视频,丰富学生的感知。
3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分布及诞生时间,分析地理环境与文明孕育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比早期文明的特征,知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难点:辩证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繁荣的原因。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轻音乐背景下,由“一带一路”的
热点社会事件导入。
老师导语:“一带一路”是指“丝
学生根据地图和上面对应的字
母,一一说出对应的古代亚非欧
区域文明
通过时政热点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感受历史与
课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共建“一带一
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
的互联互通。
本节课我们将沿着
“一带一路”来一次穿越文明的旅
游,再一次走进并感受这些地区灿
烂的早期文明。
出示地图,并且提问:在“一带一
路”的版图中,曾经出现了哪些古
代区域文明?现实的联系,并且可以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新课教学【早期文明区域之认知】
1.根据5张图片,说明本节课的探
究范围和探究目标。
2.活动一:“选择笑脸猜谜语”,
即根据区域特点的提示,说出早期
区域文明的名称。
3.这些早期文明区域在地理位置和
自然环境上有何优势?
总结: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出现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1.学生根据笑脸链接所选择的
区域特点的描述,说出相应的早
期文明名称。
2.学生读图并思考交流问题,最
后得出结论。
学生要知道大河文
明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农耕文
明,而克里特岛的自然条件适合
发展商业文明。
但早期文明大多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一般
是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
才会发展出一定的文明。
培养学生从地图
中获取信息并掌
握概括分析的能
力;能进一步感
受、理解人地关
系的密切联系。
【早期文明异同之辨识】
1.活动二:以古希腊文明的名片制
作为范本,通过收集书本上、图册
上的各种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各
组尝试制作其它早期文明古国的名
片,并进行班级投影展示。
引导学
生感受各区域文明的独特性和同
性。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制
作各大文明古国的名片,展示各
区域文明的魅力,最后发表自己
的感受和见解。
通过比较,了解
文明的多样性和
文明的区域特
色。
培养学生深
入思考问题的习
惯,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思考: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文明繁荣原因之探究】
1.活动三:通过看图片、资料和视频,以古希腊和中国为例,探寻文明繁荣背后的各自原因。
①观看《希腊的回声》一段视频,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说一说:下列图片反映古希腊哪些方面的文明成就!
③根据所提供的资料,探讨古希腊
独特政治文明的形成原因。
2.根据《古希腊地形图》和《中国春秋时期形势图》,从政治制度、经济、自然环境等角度思考: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出现东西文明双峰并峙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3.关于希腊文明繁荣的原因,指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合理评析;指导学生评析有关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观点。
小结提升。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独立思考,
完成1和2两个问题。
开展小组合作,运用史实评析关
于第3题的某些观点。
通过形象具体的
图片、文字和视
频资料,层层深
入思考文明繁荣
背后的原因。
培
养学生综合运用
史料的能力。
拓展提升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
们,因地制宜,共同创造了丰富多
彩的世界。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存
在着破坏珍贵古文明的行为。
观察
图片,对这些行为你们怎么看待?
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畅谈,感受
到文明遭到破坏
的危机意识,认
识到文明保护的
重要性。
课堂小结东西方文明各自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这些灿
烂的文明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正是
多样的文明才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
不息的长河,我们要维护多元文明
的延续和发展。
学生感悟升华情感
提升本节课的高
度,回归历史课
的真谛。
活动2【测试】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探究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解决问题。
史地结合,论从史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通过多种方法,特别是开展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度。
2.不足之处
问题的设置不够高效,问题的承接不够自然,以及在教学内容的详略分配上不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