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成本法例题
标准成本法例题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II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I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II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支付工资4539元;直接人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10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I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958元;变动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4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2元/小时。
4、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②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③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I④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件即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 1.5元/小时。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一、例题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交互分配前,供电车间本月生产费用为36400元,机修车间为33600元。
本月供电车间供电110000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10000度,产品生产耗用800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耗用8000度,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2000度。
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为106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6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7000小时,厂部管理部门3000小时。
假定每度电计划成本为0. 345元,每修理工时计划成本为3. 46元。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二、解析(一)按计划成本分配1.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 机修车间应分配的电费:10000×0.345 = 3450(元)- 产品生产应分配的电费:80000×0.345 = 27600(元)-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应分配的电费:8000×0.345 = 2760(元)- 厂部管理部门应分配的电费:12000×0.345 = 4140(元)- 供电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10000 + 80000+8000 +12000)×0.345=36570(元)2.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 供电车间应分配的机修费:600×3.46 = 2076(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机修费:7000×3.46 = 24220(元)- 厂部管理部门应分配的机修费:3000×3.46 = 10380(元)- 机修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600 + 7000+3000)×3.46 = 36336(元)(二)计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1.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原生产成本 + 机修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 供电车间原生产成本为36400元,机修车间分配转入2076元,所以供电车间实际成本=36400 + 2076=38476(元)2.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 = 原生产成本+供电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 机修车间原生产成本为33600元,供电车间分配转入3450元,所以机修车间实际成本=33600+3450 = 37050(元)(三)计算成本差异1.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 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38476元,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36570元,成本差异=38476 - 36570 = 1906(元)2. 机修车间成本差异- 机修车间成本差异 = 实际成本 - 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37050元,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36336元,成本差异=37050 - 36336 = 714(元)(四)编制会计分录1. 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450 ——基本生产成本276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760 + 24220)26980管理费用(4140+10380)1452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6570 ——机修车间363362. 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906 ——机修车间714贷:管理费用2620。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一、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购入原材料时,应按照什么价格入账?A. 实际采购成本B. 计划成本C. 市场价格D. 最高限价(答案)B二、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主要反映什么内容?A. 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B. 材料的采购费用C. 材料的运输费用D. 材料的储存费用(答案)A三、当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时,应如何处理材料成本差异?A.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B.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C. 直接增加原材料科目的余额D. 直接减少原材料科目的余额(答案)A四、在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时应按照什么价格进行核算?A. 实际采购成本B. 计划成本C. 上月平均成本D. 市场价格(答案)B五、如果企业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正数,说明什么?A. 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B. 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C. 计划成本与市场价相同D. 无法判断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关系(答案)A六、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核算时,期末应如何调整原材料科目的余额?A. 根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余额调整B. 根据实际采购成本调整C. 根据市场价格调整D. 不需要调整(答案)A七、在计划成本法下,若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则材料成本差异应如何处理?A.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B.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C. 不做任何处理D. 直接冲减原材料科目的余额(答案)B八、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哪种类型的企业?A. 所有类型的企业B. 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C. 材料品种单一,收发不频繁的企业D. 仅适用于制造业企业(答案)B。
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92000元)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
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15600元)元)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 目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合计合计基本生产基本生产 辅助生产辅助生产 原 材料计划成本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差异(%)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 低耗品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差异(%)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
(列式计算)(列式计算) 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109380 借:原材料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1800 贷;材料采购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实际成本)(2) 借:材料采购——低耗品借:材料采购——低耗品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贷:应付票据贷:应付票据15776 借:低值易耗品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低耗品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20562.计算成本差异率:.计算成本差异率: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2008年9月发出材料汇总表月发出材料汇总表 项 目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合计合计基本生产基本生产 辅助生产辅助生产 原 材料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差异(4 %) 3400 200 400 120 4120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88400 5200 10400 3120 107120 低耗品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3%) —600 —330 —930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19400 10670 300704.编制发出材料会计分录:.编制发出材料会计分录:(1)发出原材料:)发出原材料: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884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超支差异)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2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超支差异)制造费用制造费用 104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超支差异)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312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超支差异)贷:原材料贷:原材料 103000(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4120 (超支差异)(超支差异)(2)发出低值易耗品:)发出低值易耗品:借:制造费用借:制造费用 19400(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计划成本—节约差异)管理费用管理费用 10600(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贷:低值易耗品贷:低值易耗品 31000(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930(节约差异)(节约差异) 5.登记账簿:(采用丁字账)原材料账户原材料账户期初余额:168000 本期入库:92000本期发出:103000期末余额:157000低值易耗品账户低值易耗品账户期初余额:46800本期入库:15600 本期发出:31000期末余额:31400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余额:8600 本期入库:1800本期发出:4120期末余额:6280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期初余额:184本期入库:2056(节约差)(节约差) 本期发出:—930(节约差)(节约差)期末余额:942。
成本会计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及答案今天咱们来玩一个关于成本分配的小“游戏”,就像分糖果一样,不过这个是成本的分配哦。
比如说,有甲、乙两个车间。
甲车间生产A产品,乙车间生产B产品。
甲车间这个月发生了好多费用,像水电费啦、原材料啦、工人叔叔阿姨的工资啦,总共是1000元。
乙车间呢,也有这些费用,一共是800元。
那怎么把这些费用分配到A产品和B产品上去呢?这就用到我们的计划成本分配法啦。
我们先假设A产品计划每一个要分担5元的成本,B产品计划每一个分担4元的成本。
甲车间这个月一共计划生产200个A产品。
那按照计划成本分配法,甲车间分给A产品的成本就是200×5 = 1000元。
乙车间计划生产250个B产品,分给B产品的成本就是250×4 = 1000元。
但是呢,实际甲车间发生了1000元,乙车间发生了800元。
这时候就会有差异啦。
甲车间分配的1000元正好等于实际发生的1000元,差异就是0元。
乙车间分配了1000元,可实际只有800元,差异就是1000 - 800 = 200元。
这个差异呢,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再调整分配。
比如说,我们发现乙车间的差异是因为水电费比预计的少了很多。
那我们就可以根据A产品和B产品的产量比例之类的,把这个200元的差异再合理地分配一下。
再举个例子,有个小工厂,里面有生产玩具汽车的车间和生产玩具娃娃的车间。
生产玩具汽车车间预计生产100辆玩具汽车,每辆计划成本3元,那计划分配的成本就是100×3 = 300元。
生产玩具娃娃车间预计生产80个玩具娃娃,每个计划成本2元,计划分配成本就是80×2 = 160元。
可是生产玩具汽车车间实际花费了320元,生产玩具娃娃车间实际花费了150元。
对于玩具汽车车间,差异就是320 - 300 = 20元。
对于玩具娃娃车间,差异就是160 - 150 = 10元。
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一些简单的方法,像按照生产的数量多少,把这30元(20元+10元)的差异再分配到玩具汽车和玩具娃娃的成本里。
成本法的练习题

成本法的练习题一、题目描述:某公司在一年的经营中出现了以下成本和费用,请根据成本法的原则计算出总成本和总费用,并回答相关问题。
1. 原材料采购成本:100,000元2. 工资及福利支出:80,000元3. 生产设备折旧费:20,000元4. 库存物资盘亏:5,000元5. 管理费用:30,000元6. 销售费用:25,000元7. 其他杂项费用:10,000元二、成本法计算:根据成本法的原则,我们需要将上述成本和费用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计算。
1. 直接成本:a) 原材料采购成本:100,000元2. 间接成本:a) 工资及福利支出:80,000元b) 生产设备折旧费:20,000元c) 管理费用:30,000元d) 销售费用:25,000元e) 其他杂项费用:10,000元3. 总成本:总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总成本 = 100,000元 + (80,000元 + 20,000元 + 30,000元 + 25,000元 + 10,000元)总成本 = 265,000元4. 总费用:总费用 = 间接成本总费用 = 80,000元 + 20,000元 + 30,000元 + 25,000元 + 10,000元总费用 = 165,000元三、问题回答:1. 请问该公司的总成本是多少?答:该公司的总成本为265,000元。
2. 请问该公司的总费用是多少?答:该公司的总费用为165,000元。
四、结论:根据成本法原则,我们按照分类和计算规则,统计了某公司一年的成本和费用,并计算出了总成本和总费用。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层进行业务决策和财务分析。
请注意,以上结果仅基于提供的信息进行计算。
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其他成本和费用,或者计算方式可能因不同的会计准则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真实的财务分析和决策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和数据。
成本法与权益法部分例题答案及详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部分例题答案及详解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例题】甲公司于20×8年4月10日取得乙公司6%股权,成本为12 000 000元。
20×9年2月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利润,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可取得100 000元。
假定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股权后,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投资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
乙公司于20×9年2月12日实际分派利润。
『正确答案』甲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2 000 000 借:应收股利 100 000 贷:投资收益 100 000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应收股利 100 000进行上述处理后,如相关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执行后,成本法核算变简单。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1 .第一阶段,投资时的处理(同成本法存在差异)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比如,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投资比例为30%,如果初始投资成本为350万元,大于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此时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350贷:银行存款 350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接上例,如果投资方初始投资成本为260万,小于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260 贷:银行存款 260 借:长期股权投资 40 贷:营业外收入 40 或将上述两笔分录合为一笔。
【例题】A公司于20×9年1月1日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实际支付价款30 000 000元。
成本法习题及答案.doc

【答案】(1)计算完工甲产品成本:%1计算第一车间A半成品成本。
将有关费用在A半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单位A半成品直接材料费用=3500+9000 =50 (元/件)150+100完工A半成品直接材料费用= 150X50=75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 100X50=5000 (元)单位A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1400+4000150+100x30% =30 (元 / 件)完工A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150X30=45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X30% X30=900 (元)单位A半成品制造费用= 600+ 3000150+100X30% =20 (元 / 件)完工A半成品制造费用=150X20=30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X30% X20=600 (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登记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见表3。
表3 第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产品:A半成品单位:兀%1计算第二车间B半成品成本将有关费用在B半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单位B半成品耗用半成品费用=6600+15000200+40 =90 (元 / 件)完工B半成品耗用A半成晶费用=200X90= 180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40 X90= 3600 (元)单位B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18000+7000200+40x50% =40 (元 / 件)完工B半成品直接人工费用=200X40 = 80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40 x50% x40 = 800 (元)单位B半成品制造费用=1600+5000200+40X50% =30(元 / 件)完工B半成品制造费用=200x30 = 60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40 x50% x30 = 600 (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登记二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见表4。
表4 第二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产品:B半成品单位:兀%1计算第三车间甲成品成本。
本月B半成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4800+32000 =160 (元i)30+200领用200件B半成品的总成本=200X160=32000 (元)将有关费用在甲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单位甲产成品耗用半成品费用= 7100+32000=170 (元/件)完工甲产成品耗用B半成品费用= 180X170=306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0X170 = 8500 (元)单位甲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1200+3000 =20 (元/件)180+50X60%完工甲产成品直接人工费用= 180X20=36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0X60% X20=600 (元)单位甲产成品制造费用= 500+1600 =10 (元/件)180+50X60%完工甲产成品制造费用= 180X10=1800 (元)月末在产品成本=50X60%X20=300 (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登记三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见表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建筑物2002年12月竣工后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为2488平方米,现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评估价值=重置价值*综合成新率
1.确定重置价值
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与被评估资产建筑物完全相同或基本类似的全新状态下所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前期费用,综合造价,其他费用,其他成本等。
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用途,重置成本包括:
前期费用:勘察设计费(水文地质勘测、测量和工程设计费)
综合造价:建筑安装工程费,室外配套工程费。
其他费用: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
资金成本:筹建成本(建设工程占有资金的利息额),短期贷款利率为5.85%
重置价值=998.84*2488=2485113.92元
2.综合成新率公式
综合成新率=年限法权重数*年限法成新率+玩损等级打分法权重系数*玩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
(1)年限法成新率
年限法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法+尚可使用年限法)*100%
总年限50年,其中已使用10年,成新率=40/50=80%.
(2)完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
完损等级打分法成新率=(结构部分合计得分*结构部分评估修正系数+装修部分合计得分*装修部分评估修正系数+设备部分合计得分*设备部分评估修正系数)*100%
A:结构部分:地基基础及设备基础0.18分,承重构件0.18分,非承重墙0.16分,屋0.14分,楼地面0.14分。
合计得分0.8分,结构部分权重0.8.
B:装修部分:门窗0.15分,外粉饰0.15分,内粉饰0.15分,天花板0.15分,合计得分0.6分,装修部分权重0.1分。
C:设备部分:评分0.7分,权重0.1分。
完损等级打分成新率=0.8*0.8+0.6*0.1+0.7*0.1)*100%=77%
(3)综合成新率=80%*50%+77%*50%=78.5%
3.评估值=2485113.92*78.5%=195081
4.4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