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原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因此,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探讨原材料计划成本法的应用。
假设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生产需要用到A、B、C三种原材料,每单位产品所需原材料用量分别为3kg、2kg、1kg,对应的单价分别为10元/kg、8元/kg、5元/kg。
该企业计划生产1000个产品,根据以上信息,我们来计算该企业的原材料计划成本。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种原材料的总成本。
A原材料的总成本=用量单价=3kg10元/kg=30元,B原材料的总成本=2kg8元/kg=16元,C原材料的总成本=1kg5元/kg=5元。
然后,我们将每种原材料的总成本相加,得到总的原材料计划成本。
总成本=30元+16元+5元=51元。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总成本与计划生产数量相乘,得到最终的原材料计划成本。
最终成本=总成本计划生产数量=51元1000=51000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得出该企业生产1000个产品的原材料计划成本为51000元。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还需要考虑到原材料的采购、储存、运输等成本,这些都会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原材料计划成本的计算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合理的决策,以确保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产品质量的保证。
综上所述,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希望以上例题的讨论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

计划成本分配法例题一、例题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交互分配前,供电车间本月生产费用为36400元,机修车间为33600元。
本月供电车间供电110000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10000度,产品生产耗用800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耗用8000度,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2000度。
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为106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6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7000小时,厂部管理部门3000小时。
假定每度电计划成本为0. 345元,每修理工时计划成本为3. 46元。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二、解析(一)按计划成本分配1.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 机修车间应分配的电费:10000×0.345 = 3450(元)- 产品生产应分配的电费:80000×0.345 = 27600(元)-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应分配的电费:8000×0.345 = 2760(元)- 厂部管理部门应分配的电费:12000×0.345 = 4140(元)- 供电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10000 + 80000+8000 +12000)×0.345=36570(元)2. 机修车间费用分配- 供电车间应分配的机修费:600×3.46 = 2076(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的机修费:7000×3.46 = 24220(元)- 厂部管理部门应分配的机修费:3000×3.46 = 10380(元)- 机修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600 + 7000+3000)×3.46 = 36336(元)(二)计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1.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原生产成本 + 机修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 供电车间原生产成本为36400元,机修车间分配转入2076元,所以供电车间实际成本=36400 + 2076=38476(元)2.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 = 原生产成本+供电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 机修车间原生产成本为33600元,供电车间分配转入3450元,所以机修车间实际成本=33600+3450 = 37050(元)(三)计算成本差异1.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 供电车间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 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 供电车间实际成本38476元,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36570元,成本差异=38476 - 36570 = 1906(元)2. 机修车间成本差异- 机修车间成本差异 = 实际成本 - 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 机修车间实际成本37050元,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36336元,成本差异=37050 - 36336 = 714(元)(四)编制会计分录1. 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450 ——基本生产成本276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760 + 24220)26980管理费用(4140+10380)1452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6570 ——机修车间363362. 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906 ——机修车间714贷:管理费用2620。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一、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购入原材料时,应按照什么价格入账?A. 实际采购成本B. 计划成本C. 市场价格D. 最高限价(答案)B二、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主要反映什么内容?A. 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B. 材料的采购费用C. 材料的运输费用D. 材料的储存费用(答案)A三、当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时,应如何处理材料成本差异?A.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B.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C. 直接增加原材料科目的余额D. 直接减少原材料科目的余额(答案)A四、在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时应按照什么价格进行核算?A. 实际采购成本B. 计划成本C. 上月平均成本D. 市场价格(答案)B五、如果企业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正数,说明什么?A. 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B. 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C. 计划成本与市场价相同D. 无法判断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关系(答案)A六、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核算时,期末应如何调整原材料科目的余额?A. 根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余额调整B. 根据实际采购成本调整C. 根据市场价格调整D. 不需要调整(答案)A七、在计划成本法下,若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则材料成本差异应如何处理?A.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B. 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C. 不做任何处理D. 直接冲减原材料科目的余额(答案)B八、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哪种类型的企业?A. 所有类型的企业B. 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C. 材料品种单一,收发不频繁的企业D. 仅适用于制造业企业(答案)B。
计划成本例题

计划成本例题在企业管理中,计划成本是指在制定和执行项目计划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正确的计划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项目预算,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详细介绍计划成本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
假设某公司计划开展一个新产品的研发项目,项目周期为12个月。
根据项目计划,各阶段的成本分别如下:研发阶段,100,000元。
生产阶段,200,000元。
推广阶段,150,000元。
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需要对每个阶段的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和安排。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阶段的计划成本:计划成本 = 预算费用 / (1 + 风险费用率)。
其中,风险费用率是根据项目的风险情况和行业标准来确定的。
假设研发阶段的风险费用率为5%,生产阶段为8%,推广阶段为6%。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各阶段的计划成本如下:研发阶段,100,000 / (1 + 5%) = 95,238.10元。
生产阶段,200,000 / (1 + 8%) = 185,185.19元。
推广阶段,150,000 / (1 + 6%) = 141,509.43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每个阶段的计划成本,这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项目预算,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除了单个阶段的计划成本外,还需要对整个项目的总计划成本进行预算和安排。
总计划成本可以通过各阶段的计划成本之和来计算,即:总计划成本 = 研发阶段计划成本 + 生产阶段计划成本 + 推广阶段计划成本。
将以上三个阶段的计划成本相加,可以得出该项目的总计划成本为422,932.72元。
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对计划成本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
一方面,可以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各阶段的计划成本进行调整,确保项目预算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需要对实际成本进行跟踪和比较,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计划成本在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预算和安排,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控制项目预算,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

计划成本法初级核算例题一、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购入原材料时,其入账价值应基于?A. 实际采购成本B. 计划成本C. 市场售价D. 供应商报价(答案:B)二、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原材料核算时,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包括?A. 原材料B. 材料成本差异C. 在途物资D. 材料采购差价(答案:D)三、当原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高于计划成本时,产生的差异应记入哪个科目?A. 原材料B.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C. 材料成本差异(贷方)D. 营业外支出(答案:C)四、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发出原材料时,其成本应基于?A. 实际采购成本B. 计划成本C. 最近一次采购价D. 平均市场价(答案:B)五、若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为借方余额,表示?A.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B.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C. 计划成本调整额D. 材料损耗额(答案:A)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下列哪项不属于其优点?A. 简化成本核算B. 有利于成本控制C. 准确反映材料实际成本D.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答案:C)注:计划成本法并不能直接准确反映材料实际成本,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
七、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购入原材料并验收入库时,应贷记的科目是?A. 银行存款B. 应付账款C. 材料采购D. 在途物资(答案:C)八、关于计划成本法下的“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该科目用于核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B. 该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C. 该科目期末余额通常在贷方D. 该科目期末余额表示已实现的材料成本差异(答案:D)注:期末余额表示的是未实现的材料成本差异,即尚未通过发出材料转入相应成本科目的差异。
计划成本法核算例题

计划成本法核算例题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核算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1.科目设置“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
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途物资”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贷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2.账务处理(1)购入材料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2.账务处理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注: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1)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记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例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
为了有效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以便合理安排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演示原材料计划成本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A、B两种材料,每单位产品所需的A、B材料分别为2kg和3kg。
根据历史数据,A材料的采购价格为每kg5元,B材料的采购价格为每kg 8元。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计划,某企业计划生产1000个产品,现在需要制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和成本预算。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生产1000个产品所需的A、B材料的总量。
根据产品的配方,A材料总需求量为1000个产品× 2kg = 2000kg,B材料总需求量为1000个产品× 3kg = 3000kg。
其次,我们需要计算出A、B材料的采购成本。
根据历史数据,A材料的采购价格为每kg 5元,B材料的采购价格为每kg 8元,所以A材料的采购成本为2000kg × 5元/kg = 10000元,B材料的采购成本为3000kg × 8元/kg = 24000元。
最后,我们需要将A、B材料的采购成本合并,得出总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A、B材料的采购成本分别为10000元和24000元,总计为10000元 + 24000元 =34000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得出了生产1000个产品所需的A、B材料的总量和采购成本。
根据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原材料采购计划,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充足并且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企业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供应情况对原材料的采购计划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优化采购流程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计划成本法例题

计划成本法例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92000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
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15600元)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
(列式计算)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93800 [90 000+80+4000×(1—7%)]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贷:银行存款 109380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1800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2)借:材料采购——低耗品13544 [12800+800×(1—7%)]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贷:应付票据 15776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 20562.计算成本差异率: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2008年9月发出材料汇总表4.编制发出材料会计分录:(1)发出原材料: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884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2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制造费用 104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管理费用 312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贷:原材料 103000(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4120 (超支差异)(2)发出低值易耗品:借:制造费用 19400(计划成本—节约差异)管理费用 10600(计划成本—节约差异)贷:低值易耗品 31000(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930(节约差异)5.登记账簿:(采用丁字账)原材料账户低值易耗品账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92000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
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15600元)
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
用管理费
用
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低耗品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
(列式计算)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
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
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
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
贷:银行存款 109380
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1800
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2)借: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
贷:应付票据 15776
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 2056
2.计算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
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 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
2008年9月发出材料汇总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
用管理费
用
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4 %)3400 200 400 120 4120 实际成本88400 5200 10400 3120 107120
低耗品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3%)—600 —330 —930 实际成本19400 10670 30070
4.编制发出材料会计分录:
(1)发出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884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2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
制造费用 1040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
管理费用 3120(计划成本+超支差异)
贷:原材料 103000(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4120 (超支差异)(2)发出低值易耗品:
借:制造费用 19400(计划成本—节约差异)管理费用 10600(计划成本—节约差异)
贷:低值易耗品 31000(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930(节约差异)5.登记账簿:(采用丁字账)
原材料账户
期初余额:168000
本期入库:92000 本期发出:103000
期末余额:157000
低值易耗品账户
期初余额:46800
本期入库:15600 本期发出:31000
期末余额:31400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期初余额:8600
本期入库:1800 本期发出:4120
期末余额:6280
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期初余额:184
本期入库:2056(节约差)
本期发出:—930(节约差)
期末余额:942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