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导学案)-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轻松备课】系列精品

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基本史实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3、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二、【重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难点: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8-61,用笔划出关键词)1、说说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2、想想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之间有何联系?3、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作用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五、【当堂训练】1、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 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周期性特别强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涉及范围特别广3、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D.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4、“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A.兴建基础设施B.乞讨风气时尚C.出现经济危机D.社会道德沦丧5、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推崇专制主义B.美国面临着外敌的入侵C.罗斯福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D.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6、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大力整顿银行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 D.对工业的调整8、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学习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标要求确立学习目标,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表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罗斯福新政。
教学方法问题链设置、合作探究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然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
这场危机的特点是什么?美国是如何渡过这次危机的?二、预习检查1.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2.面对危机,哪位总统领导美国进行了改革?3.美国最终度过危机了吗?从繁荣到危机1.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大规模运用;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战争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20世纪初,美国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
2.繁荣背后的危机教师活动:在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分析危机有哪些。
学生回答:贫富分化加剧,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部编版(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导学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影响。
【学习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学习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课前预习】一、从繁荣到危机1.繁荣(1)何时美国经济空前繁荣?20世纪20年代(2)空前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2.危机(1)为什么经济空前繁荣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
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群众也怀着发财的梦想,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这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3)这场经济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爆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经济大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
②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
③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④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大量玉米丶小麦丶棉花和牛奶,或被当做燃料,或被倒进河流。
二、罗斯福新政1.1933年3月谁就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2.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任后是怎样面对经济危机的?实施“新政”,采用国家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学案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1929 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当时的美国能走出低谷吗?。
二、课题教学考点1 “繁荣”及其崩溃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_1924—1929_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__相对稳定_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经济大危机(1)爆发:__1929__年,在_美国__首先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特点:_涉及范围_特别广、_持续性__比较长、__破坏性__特别大。
(3)影响: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经济危机引发了__政治危机__,资本主义各国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考点2 罗斯福新政1.时间:1933 年。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中心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影响(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繁荣”及其崩溃例1下列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持续时间比较长B.涉及范围特别广C.破坏性特别大D.全球首次【答案】 D【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性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因此选D。
《罗斯福新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重要性。
2.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
3. 探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导学内容:
一、背景介绍
1. 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2. 罗斯福当选总统及其执政理念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 金融改革
2. 劳工珍爱
3. 农业调整
4. 公共工程
5. 社会保障
三、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措施
1. 制定《银行法案》
2. 扶植“新政府”
3. 推动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
四、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 拯救了美国经济
2. 增进了社会公平与公理
3. 奠定了美国福利国家的基础
导学活动:
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性及其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3. 钻研案例:让学生选择一个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案例进行钻研,并向全班汇报。
4. 辩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罗斯福新政的利弊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导学评判:
1. 完成教室笔记及讨论记录。
2. 参与导学活动并积极发言。
3. 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个人感想或钻研报告。
拓展阅读:
1. 《罗斯福传》
2. 《美国历史》教材相关章节
注:本导学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完整word版)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型:新授课计划课时:1课时主备人:陈婷审核人:一、【教学目标】1.识记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2.通过对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
三、【教学难点】经济危机原因及影响;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四、【课前预习】(一)、从繁荣到危机:1、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经济空前繁荣。
但是,繁荣的后面隐藏着过剩、全国性的活动等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②爆发:年10月,美国股票突然爆跌,一场空前的迅速席卷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表现:大量企业,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
④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二)、罗斯福新政:1、时间、人物:年,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挽救资产阶级统治)。
3、特点:采用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整顿: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并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5、历史影响: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 (教师版)2023-2024学年 初中历史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从繁荣到危机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经济大危机:(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②直接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③其他原因: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爆发: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及表现。
特点表现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波及范围特别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破坏性特别大工业产量下降,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二、罗斯福新政1.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2.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
3.特点:利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内容:(1)金融: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2)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3)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4)就业: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5)保障: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影响:(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政治: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历史解释——领略扭转乾坤的新政】材料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基础知识】
知识点1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__。
2.时间:1929—1933年。
3.范围:席卷了______国以及整个__________世界。
4.表现
(1)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2)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3)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
(4)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知识点2罗斯福新政
1.时间:________年。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3.最突出的特点:采用__________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主要内容
5.评价
(1)积极: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__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新政是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________矛盾。
【基础达标】
1.下图情景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造成图中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大机器开始代替人力劳动进行生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大危机爆发
D.1924—1929年的经济繁荣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
A.资本家
B.广大人民群众
C.农场主
D.政府官员
4.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
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
B.稳定农产品价格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和应急的救济机构
【能力提升】
1.“当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根据乔治·泰勒的这一“裙边理论”,美国最有可能流行长裙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
B.经济大危机时期
C.20世纪五六十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20世纪3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C.驱逐殖民者,建立独立国家
D.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迪士尼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我不怕大灰狼”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
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A.缩减农业生产
B.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C.恢复银行信用
D.发展对外贸易
4.美国罗斯福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国家采取放任自流政策,让企业自主摆脱危机
C.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
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先河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材料二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材料三1935—1942年,美国政府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用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药方”有关?
(2)材料二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
(3)美国医治“感冒”的“药方”是什么?疗效如何?
(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这一“药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从苏俄和美国的经济改革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1.基本矛盾
3.美资本主义
知识点2 1.1933
3.国家干预
4.银行国家工业复兴法工人价格就业社会福利
5.宏观调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
【基础达标】
1.C[解析] 从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失业”“仅仅需要一份工作”“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等,可知该情况出现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期间。
经济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2.C 3.B 4.C
【综合能力提升】
1.B 2.A
3.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应对经济危机,而新政的核心措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故选B。
4.D
5.(1)实行新经济政策。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
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4)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5)改革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创新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