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妇科疾病歌诀
中医妇科学歌诀顺口溜

中医妇科学歌诀顺口溜
1. 月经不调别发愁,中医调理有一手。
就像汽车要保养,身体也得常呵护。
比如肝郁型的,逍遥丸来帮你走。
2. 痛经难忍真要命,中医办法来搞定。
好比黑夜有明灯,指引方向不再疼。
像寒凝血瘀的,艾附暖宫很有用。
3. 带下异常好烦恼,中医妙招来清扫。
如同脏了要打扫,清爽干净多美妙。
脾虚湿盛的话,完带汤呀真挺好。
4. 产后调理很重要,中医助力恢复好。
仿佛幼苗要滋养,精心照料长得壮。
气血虚弱用八珍,效果显著人人夸。
5. 乳腺增生别害怕,中医方法能拿下。
就像路上有坎坷,轻松跨越不用怕。
肝郁气滞型的,柴胡疏肝散最佳。
6. 备孕许久没动静,中医帮忙来助孕。
好比播种等发芽,精心培育会开花。
肾气虚的试试,毓麟珠呀有办法。
7. 孕期不适很难受,中医调理有讲究。
如同船儿在海上,稳稳航行不摇晃。
妊娠恶阻用香砂,缓解不适效果强。
8. 更年期时心烦躁,中医安抚情绪好。
好像风浪渐平息,宁静祥和心不焦。
肝肾阴虚吃知柏,安稳度过没烦恼。
9. 妇科炎症常困扰,中医治疗有妙招。
如同病魔遇克星,轻松赶跑不再来。
湿热下注的,龙胆泻肝汤厉害。
10. 子宫肌瘤怎么办,中医也能来参战。
好比勇士战恶魔,勇敢出击不退缩。
血瘀型的用桂枝,控制肌瘤有希望。
我觉得中医妇科学歌诀顺口溜真的很实用,能让我们快速记住一些中医妇科的知识和方法,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帮助呀!。
【执医考试】妇科歌诀串编!3分钟带你理清妇、方、针!(助理通用)

【执医考试】妇科歌诀串编!3分钟带你理清妇、方、针!(助理通用)目前,医师资格笔试快要开始啦,小执医今天给大家送来的是妇科歌诀,主要是从病证、方剂、选穴歌诀出发,这部分内容考察次数较多,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快速提分,妇科内容在技能考试占20分的分值,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早做准备。
针灸选穴妇科谨记三阴交。
月经先期先期连续早七天,气虚血热两因连。
脾虚归脾补中益,肾虚归肾固阴煎。
阳盛血热用清经,阴虚两地凉血痊。
肝郁血热不难治,方用丹栀逍遥散。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清阳下陷能升举,甘温除热诚可珍。
归肾丸三仙兔祈福当中。
清经散清经散中苓熟地,丹青黄白地骨皮。
两地汤两地汤内用麦冬,玄参阿胶白芍共。
月经后期后期推后多七日,不通不荣两因迟。
当归地黄应肾虚,血虚补元煎来治。
实寒良方虚金匮,乌药专治是气滞。
辨证清楚用方明,芎归二陈去痰湿。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丹桂四物去熟地,人参甘草来补气,莪术牛膝活血脉,温经散寒效无比。
月经先后无定期先后不定期,责之脾肾肝。
肝郁逍遥散,肾虚固阴煎。
肝肾定经汤。
针灸选穴先期血海后气海,无定肝俞后归来,先期无定关元在。
月经过多月经过多辨分明,脾虚举元或安冲。
血热通用保阴煎,失笑一下血瘀通。
举元煎举元煎内用参芪,白术升麻炙草宜。
保阴煎二黄二地断草生二药。
月经过少过少不通与不荣,当归地黄归肾虚。
血虚滋血或小营,血瘀通瘀或桃红。
痰湿苍附导痰妙,二陈芎归亦有功。
苍附导痰丸二陈化痰清嗓,苍附唱只南曲。
经期延长经期延长仔细辨,气虚便下举元煎。
虚热两地合二至,血瘀桃红失笑见。
经间期出血经间出血病复杂,阴虚两地二至法。
脾虚通用是归脾,湿热清肝止淋下。
血瘀逐瘀止血用,辨证论治效堪夸。
崩漏崩漏辨证须分明,脾虚固本或固冲。
肾虚又分阴阳气,阳虚右归气苁蓉。
阴虚左归合二至,血瘀逐瘀止血汤。
血热再分虚和实,虚热相资实固经。
固本止崩汤固本止崩用熟地,参芪术姜当归齐。
清热固经汤清热固经用两地,龟板牡芩藕节榆。
中医助理妇科歌诀

中医助理妇科歌诀
中医助理妇科歌诀有很多,以下是部分内容:
月经先期:先期连续早七天,气虚血热两因连。
脾虚归脾补中益,肾虚归肾固阴煎。
阳盛血热用清经,阴虚两地凉血痊。
肝郁血热不难治,方用丹栀逍遥散。
此外,中医妇科学中有许多重点病证的歌诀,例如:
1.崩漏:虚热保阴实固经,肾气阴阳苁左右,脾虚止崩血瘀桃。
2.闭经:气亏苁蓉两弱营,加减一阴治血燥,瘀府逐瘀导痰湿。
3.痛经:气滞膈下寒少腹,湿热并瘀清热调,气血圣愈肾益肾,阳虚内寒温经汤。
4.绝经前后诸证:阴虚左饮阳右丸,阴阳俱虚二仙适。
5.带下病:带下过多——脾虚完带肾内补,阴虚知柏湿热止,热毒蕴结五味消;带下过少——肝肾左归血枯营。
6.胎漏、胎动不安:气血胎元肾寿胎,血热保阴癥桂苓,跌仆伤胎圣愈汤。
7.产后发热:染毒五味或解毒,血瘀生化虚八珍,外感荆防四物汤。
8.不孕症:气虚毓麟阳温胞,郁结种玉阴虚种,瘀滞逐瘀痰湿导。
9.癥瘕:气滞香棱痰桂苓,湿热黄牡肾益调。
中医妇科歌诀

中医妇科歌诀中医妇科歌诀月经病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
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
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
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经先期,热与虚。
补中汤,气虚与。
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
经后期,寒虚滞。
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
经愆期,气血伤。
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
期延长,瘀虚热。
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经量多,虚与热。
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
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
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
经量少,虚与痰。
滋血汤,血虚予。
桃四物,血瘀逐。
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
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
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
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
谷不化,参苓术。
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
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
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
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
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
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
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
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
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
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
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
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
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
血热者,分虚实;滋虚热,保阴煎;清实热,用固经。
中医妇科方剂歌诀(修改稿)

附篇妇科常用方剂歌诀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医师,基本上要掌握妇科常用方剂50首。
为了帮助学者掌握妇科方面的方剂,我们选编了50首较常用的方剂,其中不乏夏桂成验方。
凡在妇科进修或学习者,均需背熟,以资考核,并为临床应用。
为此把它编成歌诀,以备背诵,并增功用、主治、方义、简释,以供背诵时参考。
目录1. 先期汤 27. 血府逐瘀汤2. 奇效四物汤 28. 逐瘀止崩汤3. 清经散 29. 加味失笑散4. 清热固经汤 30. 琥珀散(附:脱膜散)5. 保阴煎 31. 折冲饮6. 倒经汤 32. 脱花煎7. 益肾通经汤 33. 红藤败酱散8. 抑肝和胃饮 34. 苍附导痰丸9. 橘皮竹茹汤35. 启宫丸10. 羚羊角散36. 全生白术散11. 清魂散37. 千金鲤鱼汤12. 侧柏樗皮丸38. 完带汤13. 易黄汤39. 健固汤14. 清心滋肾汤40. 两地汤15. 温经汤41. 胶艾汤16. 温经摄血汤42. 滋肾生肝饮17. 过期饮43. 滋水清肝饮18. 补肾促排卵汤44. 二仙汤19. 开郁种玉汤45. 定经汤20. 加味乌药汤46. 调肝汤21. 紫苏饮47. 毓麟珠22. 天仙藤散48. 泰山磐石散23. 泽兰汤49. 保产无忧散24. 免怀汤50. 通乳丹25. 佛手散51. 下乳涌泉散26. 生化汤1. 先期汤《女科证治准绳》先期汤中用胶艾,三黄香附知母良;先期量多血热尝,凉血固经效力强。
功用:清热凉血固经。
主治:血热之月经先期量多。
方解:黄芩、黄柏、黄连、生地、知母清热凉营,当归、芍药、阿胶、甘草养血止血,香附调气,川芎调血,更加艾叶反佐,以免苦寒留瘀。
2. 奇效四物汤《校注妇人良方》奇效方中用四物,胶艾黄芩共加入;妇人崩中属血热,清热止血有奇功。
功用:清热养阴止血。
主治: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崩久不止。
方解:四物汤养血,黄芩、阿胶清热养阴止血,艾叶反佐,用量宜小,以此配合,主要是清血中之火而达到止血之目的。
中医妇科歌诀

月经病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
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
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
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经先期,热与虚。
补中汤,气虚与。
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
经后期,寒虚滞。
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
经愆期,气血伤。
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
期延长,瘀虚热。
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经量多,虚与热。
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
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
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
经量少,虚与痰。
滋血汤,血虚予。
桃四物,血瘀逐。
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
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
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
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
谷不化,参苓术。
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
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
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
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
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
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
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
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
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
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
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
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
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
血热者,分虚实;滋虚热,保阴煎;清实热,用固经。
执医歌诀-中医妇科

【16笔试】【中医妇科】【20160927】★★月经病【24种】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1)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2.血热证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3)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经后肾当归,气乌痰芎归,血虚生补/血寒两温经1)肾虚: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血虚: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3)血寒: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4)气滞: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5)痰湿: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先后无定脾肾肝,归脾固阴逍遥散1) 肝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2)肾虚:补肾调经--固阴煎3)脾虚: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四、月经过多经多瘀热气,失笑保阴举1) 气虚: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2)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益母草、三七、茜草五、月经过少经少虚瘀滋血桃,肾虚归肾痰苍导1) 肾虚:补肾益经,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2)血虚: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3)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4)痰湿: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六、经期延长经长气举瘀笑桃,虚热两二或固经1)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阿胶、炒艾叶、乌贼骨2)虚热: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3)血瘀: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味七、经间期出血:间期出血脾归,肾两二;湿热清肝血瘀,逐瘀止。
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2)脾气虚: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3)湿热: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 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与滑胎、不孕症类似1)脾虚: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①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②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③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①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②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九、闭经:闭经:气滞寒凝气血肾亏,阴虚痰湿痛经:气滞寒凝气血肾亏,阳虚湿热(闭经虚的更厉害用人参养荣(十全大补汤化裁而来),痛经可以用圣愈汤(四物汤加黄芪))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加当归、川芎6)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十、痛经: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6)阳虚内寒: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十一、经行乳房胀痛:经行乳胀逍遥气,胃虚四二肝肾一。
中医妇科疾病辩证经典方剂歌诀一、月经先期...

中医妇科疾病辩证经典方剂歌诀一、月经先期...中医妇科疾病辩证经典方剂歌诀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固阴续断与地黄,枣皮五味山药襄,参甘远志菟丝配,肝肾虚损服之康。
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远志味,补肾益气服后康。
2。
血热型: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两地玄麦与芍胶,先期色红经量少。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清经散用白芍好,丹皮地骨与青蒿,茯苓熟地加黄柏,滋水清火经自调。
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捷,调经八味丹栀着。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当归地黄饮大补元煎景岳方,人参山药归地黄,枸杞杜仲归萸草,滋补气血调阴阳。
若加骨脂鹿胶艾,肾阳虚证崩漏尝。
若治闭经肾气虚,加膝丹参效亦良。
子宫脱垂加升麻,枳壳鹿胶效非常。
当归地黄山茱萸,山药甘草仲牛膝,胎盘丹参一并加,月经过少因肾虚。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大补元煎四物四君八珍汤,气血两补是名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补大补效无双。
若益志陈五味子,去芎辛窜养营良。
大补元煎景岳方,人参山药归地黄,枸杞杜仲归萸草,滋补气血调阴阳。
若加骨脂鹿胶艾,肾阳虚证崩漏尝。
若治闭经肾气虚,加膝丹参效亦良。
子宫脱垂加升麻,枳壳鹿胶效非常。
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大营煎治阳血虚,当归炙草与肉桂,熟地枸杞杜牛膝,养血调经不后期。
景岳全书大营煎,当归熟地桂草添,杜仲牛膝枸杞子,扶阳散寒有效验。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温经汤用当归芍,参桂丹皮川芎草,大全牛膝蓬莪术,金匮吴姜夏麦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妇
一、月经先期
气虚血热经先期,脾虚补中肾固阴。
阳盛清经阴两地,肝郁血热丹栀遥。
二、月经后期
经后肾虚归黄饮,血虚大补气滞乌。
虚寒暖宫实温经,痰湿芎归二陈灵。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肝郁逍,肾虚固阴脾归脾。
四、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虚瘀热,气虚举元或安冲。
血热保阴地榆茜,血瘀失笑三益茜。
五、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虚瘀痰,肾虚归肾归地黄。
痰湿苍附导痰丸,血虚滋血瘀通煎。
六、带下病
带多脾虚完带奇,肾阳内补阴湿知。
热毒五味湿热止,带少肝左血营资。
(一)带下过多
1.脾虚带完带(完带汤)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2.肾阳虚带内补丸(内补丸)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3.阴虚夹湿带知柏(知柏地黄汤)
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4.湿热下注带止带(止带方)
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5.热毒蕴结带五味(五味消毒饮)
清热解毒
(二)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带左归(左归丸)
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2.血枯瘀阻带小营(小营煎)
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七、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
2.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乌梅
八、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气滞逍,血虚归芍加寄乌。
虚寒胶艾巴杜骨,血瘀桂茯寿胎丸。
1.气滞证--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2.血虚证--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架首乌、桑寄生
3.虚寒证--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4.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九、异位妊娠
异位未损孕Ⅱ方,已损休克生脉Ⅰ
不稳孕Ⅰ包块Ⅱ。
1.未破损期--活血化瘀,消癥杀胚--宫外孕Ⅱ号方加蜈蚣、全蝎、紫草
2.已破损期
1).休克型--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2)不稳定型--活血祛瘀,佐以益气--宫外孕Ⅰ号方
3)包块型--活血祛瘀消癥--宫外孕Ⅱ号方
十、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
3.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血瘀证--活血化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十一、堕胎、小产
1.胎堕难留证--祛瘀下胎--脱花煎或生化汤加益母草
2.胎堕不全证--活血化瘀,佐以益气--脱花煎加益母草、人参、炒蒲黄
十二、滑胎
滑胎肾气补肾冲,肾阳肾气杜菟术。
肾精亏虚育阴汤,脾肾安奠气血泰。
血热保阴二至术,血瘀桂茯寿胎丸。
1.肾虚证
1).肾气不足证--补肾健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2).肾阳亏损证--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
3).肾精亏虚证--补肾填精,固冲安胎--育阴汤
2.脾肾虚弱证--补肾健脾,养血安胎--安奠二天汤
3.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4.血热证--清热养血,滋肾安胎--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
5.血瘀证--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十三、胎萎不长
1.气血虚弱证--补气益血安胎--胎元饮
2.脾肾不足证--补益脾肾,养胎长胎--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3.血寒宫冷证--温肾扶阳,养血育胎--长胎白术散架巴戟天、艾叶
十四、子满
健脾利水,养血安胎--鲤鱼汤加黄芪、桑白皮或当归芍药散
十五、子肿
子肿脾虚健脾水,肾虚真武气正天。
1.脾虚证--健脾利水--白术散架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2.肾虚证--补肾温阳,化气利水--真武汤或肾气丸
3.气滞证--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十六、子晕
子晕气血八珍汤,脾虚半夏阴杞菊。
1.气血虚弱证--调补气血--八珍汤加首乌、钩藤、石决明
2.脾虚肝旺证--健脾化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丹参、蔓荆子
3.阴虚肝旺证--育阴潜阳--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龟甲、钩藤、白蒺藜、天麻
十七、妊娠小便淋痛/不通
妊娠小便淋痛病,阴虚津亏知柏黄。
心火偏亢导赤散,湿热下注加五苓。
小便不通气虚益,肾虚肾气菟巴戟。
1.阴虚津亏证--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
2.心火偏亢证--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加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苓散
1.肾虚证--温肾补阳,化气行水--肾气丸去丹皮、附子,加巴戟天、菟丝子
2.气虚证--补中益气,导溺举胎--益气导溺汤
十八、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血虚补,血瘀发热生化除。
感染邪毒五味笑,外感证荆穗四物。
1.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
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瘀汤
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十九、产后腹痛
1.气血两虚证--补血益气,缓急止痛--肠宁丸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2.瘀滞子宫证--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疼汤或补血定痛汤
二十、产后身痛
产后身痛风寒独,血虚身痛芪桂五。
血瘀身痛逐瘀汤,肾虚荣肾艽地黄。
1.风寒证--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散、防风汤
2.血虚证--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
3.血瘀证--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4.肾虚证--补肾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黄
二十一、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气虚补,血瘀生化热保煎。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3.血热证--养阴清热止血--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
二十二、缺乳
缺乳气血通乳丹,痰浊苍漏肝下乳。
1.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痰浊阻滞证--健脾化痰通乳--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3.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二十三、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心脾脾,瘀血调经肝逍遥。
1.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归脾汤或养心汤或茯神散
2.淤血内阻证--活血逐瘀,镇静安神--调经散伙芎归泻心汤
3.肝郁气结证--疏肝解郁,镇静安神--逍遥散加夜交藤、合欢皮、磁石、柏子仁
二十四、产后小便不通/淋痛
小便不通气虚春,血瘀小蓟肾济生。
小便淋痛肝沉香,湿热八正肾知黄。
1.气虚证--补气升清,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桔梗、茯苓、通草。
或用春泽汤
2.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加味四物汤或小蓟饮子
3.肾虚证--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
1.肝经郁热证--疏肝清热通淋--沉香散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加味五淋散架益母草,或八正散,或分清饮
3.肾阴亏虚证--滋肾养阴通淋--化阴煎或知柏地黄丸
二十五、癥瘕
癥瘕湿热大黄牡,气滞血瘀香棱辅。
痰湿瘀阻苍和桂,肾虚血瘀益肾跳。
1.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黄蛰虫丸
3.痰湿瘀结证--化痰除湿,活血消癥--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消癥散结--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二十六、盆腔炎
急盆热毒五大黄,湿热仙方薏冬瓜。
慢盆寒湿少腹逐,气滞血瘀膈下逐。
气虚血瘀理冲汤,湿热瘀结银甲襄。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湿排毒--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架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证--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4).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二十七、不孕症
不孕肾阳温胞服,肾阴养精肾气珠。
肝气开郁瘀少腹,痰湿内阻用苍附。
1.肾虚证
(1)肾气虚--补肾益气,温阳冲任--毓麟珠
(2)肾阳虚--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
(3)肾阴虚--温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
3.瘀滞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
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
二十八、阴痒
1.肝经湿热证--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2.肝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清肝止痒--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二十九、阴疮
1.热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消疮--龙胆泻肝汤
2.寒湿证--温经散寒,除湿消疮--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三十、阴挺
1.气虚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2.肾虚证--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加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