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八章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8.3电能的输送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8.3电能的输送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定义及单位: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所做的功,其单位为焦耳(J)。
2. 电能的计算:电能可以通过公式W=UIt计算,其中W表示电能,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通电时间。
3. 电能的输送:电能的输送是指电能从电源传输到用电器的过程。
电能的输送效率是指输送到用电器的电能与电源提供的电能之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定义及其单位,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输送过程,理解电能输送效率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以及电能的输送过程。
难点:电能输送效率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练习题、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 理论知识讲解:(1)电能的定义及单位: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电能的定义及其单位。
(2)电能的计算:教师讲解电能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3)电能的输送:教师讲解电能的输送过程,包括输送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与电能计算及输送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以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能的计算及输送过程。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定义及单位2. 电能的计算公式3. 电能的输送过程4. 电能输送效率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已知电路中电压为220V,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30分钟。
2. 请解释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家用电器的电压一般为220V?答案:1. 消耗的电能:W=UIt=220V×2A×30×60s=7.92×10^4 J2. 家用电器的电压一般为220V,是因为这个电压值既可以满足用电器的工作需求,又比较安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8.3电能的输送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的损失,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
2、了解高压触电的方式及其防护。
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分析慨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义。
【教学重点】1、能说明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的损失,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
2、介绍高压触电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高压输电的原理。
【教学准备】远距离输送电能的挂图,高压触电挂图。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及新课引入1、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3、电动机的原理是什么?[教师] 远距离输电都要采用高压,而且我们可以观察都高压输电线都会架得很高,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能的输送。
二、电能的输送[教师] 三峡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将到达1820万千瓦,那么如何把这么多的电能输送出去呢?1、让学生看课文相关图片并思考:〔1〕远距离用什么方式输送电能?〔2〕怎样实现高压输电?〔3〕采用高压输电有什么好处?〔4〕我国高压输电采用的电压有几种?2、让学生交流后教师利用远距离输送电能的挂图概括:〔1〔2高压输电线降压变压器〔3〕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教师分析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损失的原因,由公式P=UI 可知由于发电站的功率P是一定的,当电压U升高到 n 倍即u= nU时,电流就应减小到n分之一即I= I/n 由W=UIt=I2Rt=( I/n ) 2Rt= 1/n 2I2Rt即电流减小到1/2,损失的电能就减小到原来的1/4,而如果电流减小到1/3,损失的电能就减小到原来的1/9,可见减小输电电流,即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损失。
教师告诉学生,变压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它只能改变交流电的电压,不能改变直流电的电压。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8章第三节电能的输送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8章第三节电能的输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8章,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本节主要介绍电能的输送原理、输电线路的损耗以及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能输送的基本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电能的计算公式。
2. 输电线路的损耗: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以及功率损耗的计算。
3. 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减小电阻、提高电压和采用合适的输电线路材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输送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了解输电线路的损耗,学会计算功率损耗。
3. 掌握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输送的原理、输电线路的损耗计算以及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损耗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用电为例,让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从发电厂输送到家庭的。
2. 知识点讲解:(1) 电能输送的基本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U/R,电能E=UIt。
(2) 输电线路的损耗:功率损耗P_loss=I^2R,电压损耗U_loss=IR。
(3) 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减小电阻、提高电压和采用合适的输电线路材料。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输电线路的损耗情况,并提出解决措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时间下的电能损耗,并讨论如何降低损耗。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损耗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电能输送的基本原理:I=U/R,E=UIt2. 输电线路的损耗:P_loss=I^2R,U_loss=IR3. 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减小电阻、提高电压、采用合适的输电线路材料七、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时间下的电能损耗,并提出降低损耗的措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教案:第3节电能的输送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第3节电能的输送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定义及单位: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所做的功,其单位为焦耳(J)。
2. 电能的计算:电能可以通过公式 W = UIt 计算,其中 W 表示电能,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t 表示时间。
3. 电能的输送:电能的输送是指电能从电源传输到负载的过程。
电能输送的效率可以通过公式η = Pout / Pin 计算,其中η 表示效率,Pout 表示输出功率,Pin 表示输入功率。
4. 电能的损失:电能在输送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失,损失的功率可以通过公式 Ploss = I^2R 计算,其中 Ploss 表示损失的功率,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定义及单位,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电能的输送过程,学会计算电能输送的效率。
3. 让学生理解电能损失的原理,掌握计算电能损失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能的计算方法。
2. 电能的输送过程及效率的计算。
3. 电能损失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家庭用电的场景,让学生观察电能的输送过程,引发学生对电能输送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能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以及电能的输送过程和效率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计算一个电路中的电能、输送效率和损失电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能的输送1. 电能的定义及单位电能: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2. 电能的计算公式:W = UIt3. 电能的输送效率公式:η = Pout / Pin4. 电能的损失损失功率公式:Ploss = I^2R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一个电路中的电能、输送效率和损失电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8.3电能的输送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8.3电能的输送一、教学内容1. 掌握电能的定义及单位。
2. 理解电能的计算方法,包括功的计算公式W=UIt。
3. 学习电能的输送原理,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P=UI。
4. 掌握用电器电能消耗的计算方法,以及电能与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定义及单位,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电能的输送原理,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计算方法,电能与功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电能的输送原理,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电冰箱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是如何计算的。
2. 知识讲解:(1)电能的定义及单位:电能是指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是焦耳(J)。
(2)电能的计算方法:电能W=UIt,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
(3)电能的输送原理:电能的输送是通过电流在导体中传递的,功率P=UI,表示单位时间内输送的电能。
(4)用电器电能消耗的计算方法:用电器的电能消耗等于其功率与使用时间的乘积。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电压为220V,电流为2A的电路,工作时间为1小时,求电路消耗的电能。
解:W=UIt=220V×2A×1小时=440Wh=440×3600s=1584000J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个电压为110V,电流为5A的电路,工作时间为0.5小时,求电路消耗的电能。
答案:W=UIt=110V×5A×0.5小时=275Wh=275×3600s=990000J5. 板书设计:电能的计算方法:W=UIt电能的输送原理:P=UI用电器电能消耗的计算方法:W=Pt6. 作业设计:(1)计算一个电压为380V,电流为10A的电路,工作时间为0.2小时消耗的电能。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导教学设计:18.3 电能的输送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导教学设计18.3 电能的输送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能的定义,掌握电能的传输方式。
2.理解电线材料对电能传输的影响。
3.掌握电能转化和传输的基本原理。
4.学习合理使用电能以及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电能的定义和传输方式。
2.掌握电线材料对电能传输的影响。
3.理解电能转化和传输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电能的输送展开,内容包括: 1. 电能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电能的传输方式。
3. 电线材料的选择与电能传输效果。
4. 电能转化和传输的基本原理。
5. 合理使用电能和节约能源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对电能的定义进行简要回顾,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能的输送。
2. 新知讲解(20分钟)a)电能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定义:电能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能量,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能量。
•特点: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b)电能的传输方式:•直流电传输:通过直流电线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传输距离较远时需要使用辅助设备。
•交流电传输:通过交流电线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传输距离较远时通过变压器进行电压升降。
•无线电波传输:通过无线电波将电能传输到远距离的接收器上。
c)电线材料的选择与电能传输效果:•金属导体:优良的导电性能,可在电流中传输较大的电能。
•绝缘材料:在传输电能中起到绝缘保护作用,避免电能的损耗和危险发生。
3. 实例演示(15分钟)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能的转化和传输原理。
4. 实践操作(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电线材料进行电能的传输实验。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线材料对电能传输的影响。
5.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合理使用电能和节约能源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能的重要性和节约能源的意义。
初三物理沪科版九年级18.3第三节电能的输送教案

初三物理沪科版九年级18.3第三节电能的输送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节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游戏互动、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电能的输送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能的输送原理,知道高压输电的优势。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输送原理及高压输电的优势。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电能的输送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力传输模型、电压表、电流表、灯泡等。
2. 学具:实验操作手册、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能输送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高压输电更有效。
2. 知识讲解:介绍电能的输送原理,解释高压输电的优势。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电力传输模型,观察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4.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关于电能输送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电能的输送原理,知道高压输电的优势。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电能的输送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实践操作和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电能的输送原理。
在课后,我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部分孩子对电能输送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调查生活中的电能输送现象,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2016-2017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8章第3节电能的输送

教案:20162017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8章第3节电能的输送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输送概念:让学生了解电能输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能输送的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2. 输电线的电阻:介绍输电线电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阻对电能输送的影响。
3. 电能损失的计算:教授电能损失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
4. 提高输电效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提高输电效率的途径,如提高输电线的截面积、降低输电线的电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能输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能输送的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2. 使学生了解输电线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对电能输送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电能损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教育学生了解提高输电效率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损失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提高输电效率。
2. 教学重点:电能输送的基本概念,输电线电阻的概念,以及电能损失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用电为例,让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从发电厂输送到家庭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能的输送。
2. 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电能输送的基本概念,输电线电阻的概念,电能损失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提高输电效率。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让学生理解电能损失的计算方法,如给定输电线的电阻和电流,让学生计算电能损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实际生活中的电能损失,如家庭用电的电能损失。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输送概念2. 输电线电阻的概念3. 电能损失的计算方法4. 提高输电效率的途径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一道电能损失的题目,如给定输电线的电阻和电流,计算电能损失。
2. 思考题:讨论如何提高输电效率,可以从提高输电线的截面积、降低输电线的电阻等方面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三节电能
的输送教案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2)知道高压触电的种类及其防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科学思维
(1)通过分析高压输电的原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授、观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3.科学态度和责任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对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义。
(2)通过分析降低输电损耗的途径,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高压触电及其防护的常识。
2.难点: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的溪洛渡水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1386万千瓦。
这么多的电能怎样输送到
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电能的输送
提问:从发电站到用电地区,通常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有没有损失?
分析:输电导线有一定的电阻,电流通过导线时就会发生电流的热效应,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这部分内能散失到空气中,浪费了电能。
怎样才能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
方法1:根据W=Q=I2Rt,应减小导线的电阻。
提问:减小输电线电阻的方法有哪些?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分析:使用更粗的电线或电阻较小的电线。
总结:使用电阻小的材料不经济,增大电线的粗细将增大电线的质量。
方法2:采用高压输电
分析:在输送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根据P=UI可知,电压提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将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由W=Q=I2Rt可得,电能的损失将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的2次方,显然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教师介绍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说明:
①高压电一般为电压高于1kV及以上。
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它可升压,也可以降压。
拓展:
①交流输电的缺点:交流输电线路存在电容电流,引起损耗。
交流
输电比直流输电发生电路故障多。
②我国的特高压(1000kV及以上)直流输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1)高压触电
教学情境:同学们认识高压电警示标志吗?高压触电有哪几种形式?总结:
①高压电弧触电:高压带电体会在周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人靠得很近时,容易产生电弧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如果高压输电线发生断线落地,当人经过这个区域时,两脚之间存在相当高的电压差,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
(2)高压触电的防护
教学情境: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防护高压触电?
总结:
①为了防止高压触电造成人身伤害,必须远离高压带电体。
②发现有高压输电线断落地面时,不可走近,应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并通知电力部门抢修。
四、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