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患者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两种尿道吊带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两种尿道吊带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两种尿道吊带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及意义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症状,由于肌肉松弛、抬重等因素导致的尿液失禁。

该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且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两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阴道前壁修补术和膀胱尿道悬吊术,这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但是,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之处一直存在争议,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选择。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阴道前壁修补术和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研究内容:1.纳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基本情况资料,如年龄、病史等;2.随机分组,其中一组采用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另一组采用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3.收集术前、术后一年、两年和三年的临床资料,包括尿失禁状况、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等;4.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2.研究设计: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随机分组,其中一组采用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另一组采用膀胱尿道悬吊术治疗。

3.数据收集:收集术前、术后一年、两年和三年的临床资料,包括尿失禁状况、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等。

4.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

第四部分:预期结果和创新之处预期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推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的治疗水平。

补中益气丸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临床观察

补中益气丸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临床观察

补中益气丸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在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中的疗效,探讨补肾活血法在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资料来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治疗的老年女性尿失禁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盆底肌训练治疗。

治疗疗程为8w。

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83%;对照组显效19例,好转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3.25%。

结论补中益气丸在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但需要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可较好的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标签:补中益气丸;尿失禁;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尿失禁在临床上属于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妇女。

老年女性尿失禁是由于部分老年女性腹压在有些情况下突然加大所导致的尿液不受自身控制性的自行流出,此病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5~55岁,且本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女性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学者认为可能是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盆底支持结构退化或者内括约肌功能减弱引起[1]。

老年女性尿失禁除了年龄的因素之外,还与生育的次数、生产的方式、盆腔脏器的疾患、肥胖和遗传有关系。

关于老年女性尿失禁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肾上腺受体激动剂、雌激素、膀胱颈注射药物、度洛西汀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仍旧无效的情况下,会考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全身机能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治疗费用比较高。

而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时,多运用传统中医的方法,如针刺、推拿和中药等治疗,属于无创性治疗,花费相对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

本论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盆底肌训练治疗。

足疗程后进行临床研究,发现采用补中益气丸为主的治疗,效果较好,结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4T06:01:23.4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0期作者:罗牡丹[导读] 在对老年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中,采用健康教育模式罗牡丹湖南省康复医院, 湖南长沙410007【摘要】目的:在对老年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中,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并分析具体效果。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老年性尿失禁患者就诊时间在2019年1月到12月,共计患者40例,其中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

结果:试验组中满意人数为16例,所占比例为20.0%。

对于老年性尿失禁患者中一般满意人数为3例,整体所占比例为15.0%。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

通过对试验组进行功能训练,经相关研究表明,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1.11±0.12。

经比较,t=0.2829、5.2349、0.2892、4.0429,P<0.05。

结论:对于老年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及不良情况,效果较好。

关键词:老年性尿失禁;健康教育;膀胱功能训练老年性尿失禁是老年人在各种疾病下引起的,受心理、外界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容易出现尿失禁后不去就医,因此导致症状逐渐严重。

由于尿失禁引起的性格孤僻也引发不良情况[1]。

本文通过对老年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具体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老年性尿失禁就诊时间在2019年1月到12月,共计患者40例,其中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

常规组和试验组人数各为20例。

准入标准:第一,患者均无重大脏器疾病。

第二,老年性尿失禁患者无盆腔、泌尿系统等疾病。

排除标准:第一,患者整体依从性相对较差,不能配合相关功能训练。

1.2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含会阴部清洁、导尿管置入,并擦拭会阴部。

在此同时通过进行常规治疗,并观察老年性尿失禁患者的尿液性状以及膀胱位置。

对于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功能训练。

行为治疗技术对社区老年人尿失禁的效果分析伍玉琴

行为治疗技术对社区老年人尿失禁的效果分析伍玉琴

·基础护理·行为治疗技术对社区老年人尿失禁的效果分析伍玉琴摘要目的:评价行为治疗技术对社区老年人尿失禁治疗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2008年1月 2010年12月在我科出院伴有尿失禁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统计分析应用行为治疗技术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尿失禁的发生次数、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愿意参与社交活动的人数。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存在差异(P<0.05)。

结论:行为治疗技术对社区老年人尿失禁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行为治疗技术;社区老年人;尿失禁;效果分析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55尿失禁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虽然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可致身体异味、皮肤糜烂、尿路感染,是导致老年人孤僻、抑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病人出院回到社区后,由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及专业人员指导,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尿失禁的治疗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 2010年12月在我科出院伴有尿失禁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32例。

年龄55 75岁。

病人生命体征正常,具有认知功能,未进行物理、药物、手术治疗,原始病处于稳定期。

将入选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认知功能、治疗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与评价2.1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尿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护士到社区上门实施行为治疗。

2.1.1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排尿记录、进食记录、会阴皮肤情况、病人参与治疗的依从性、参与社交活动情况、心理状况等。

2.1.2制定计划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制定行为治疗的计划、健康教育计划,把治疗计划充分告知观察对象,以取得其配合。

2.1.3行为治疗(1)对轻中度尿失禁病人进行盆底肌训练,指导女性病人将示指和中指置于阴道内,收缩肛门,手指感觉有压力包绕为正确的肌群收缩。

老年女性尿失禁的评估与非药物治疗策略

老年女性尿失禁的评估与非药物治疗策略

老年女性尿失禁的评估与非药物治疗策略老年女性尿失禁的评估与非药物治疗策略摘要:老年女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老年女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论文将介绍老年女性尿失禁的常见评估方法,并探讨非药物治疗策略的实施。

1. 引言老年女性尿失禁是指老年女性在咳嗽、打喷嚏、笑或运动时出现突然而无法控制的泄尿现象。

据统计,全球约有1/3的女性在某个时期曾经遭受过尿失禁的困扰。

由于尿失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适当的治疗是必要的。

2. 评估方法2.1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对老年女性尿失禁的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步骤。

医生应与患者详细了解尿失禁的发生时间、频次、程度、症状、影响等。

同时,还应了解可能的导致因素,如妊娠、分娩、手术、荷尔蒙变化、药物使用等。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病因,如尿道炎症、泌尿系统感染等。

此外,还应检查盆底肌肉力量和松弛程度,以了解患者是否患有盆底功能障碍。

2.3 尿流率测定尿流率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尿液排空情况。

高流率可能与尿道梗阻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而低流率可能与膀胱排空障碍有关。

2.4 经尿道超声检查经尿道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尿道括约肌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尿道梗阻等问题。

3. 非药物治疗策略3.1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老年女性尿失禁的首选治疗策略之一。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排尿训练:通过增加排尿次数和延长排尿时间,可以提高膀胱容纳力,并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b) 盆底肌肉训练:通过锻炼盆底肌肉,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控制膀胱的能力,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c) 膀胱训练:通过定时排尿和延长排尿时间的方式,可以增加膀胱的容纳力,并减少尿失禁发生的次数。

3.2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是另一种非药物治疗尿失禁的有效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活方式改变方法:a) 饮食调整:避免饮用过多咖啡因和酒精,因为它们可能会刺激膀胱,增加尿失禁的发生。

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措施及效果

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措施及效果

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措施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措施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72例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位水平、日均尿失禁次数。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位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均尿失禁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中实施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干预能改善其盆底表面肌电位水平,减少日均尿失禁次数,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指在打喷嚏、咳嗽等腹压升高状态时产生不自主漏尿的情况,在老年女性群体中较为多发。

随着人们年龄逐渐增长,女性盆腔器官支撑作用减弱,具有较高的尿失禁发生风险[1]。

对于大部分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来说,会存在较多内科合并症,在对其治疗中难度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中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是临床主要治疗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但是单一康复锻炼起到的治疗效果有限,需要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提升治疗效果[2]。

基于此,本文研究以72例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分析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措施及效果,具体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共72例,收治时间(2022年4月~2023年3月),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36例,其年龄集中在65-80岁之间,均值(71.37±2.48)岁。

观察组36例,其年龄集中在66-81岁之间,均值(71.40±2.50)岁。

SUI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满意度的临床研究

SUI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满意度的临床研究

SUI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满意度的临床研究前言(Introduction)研究背景及目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PFD)主要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

UI主要由SUI、UUI和MUI三部分组成。

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

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已清楚规定:SUI的症状为当用力、打喷嚏、咳嗽时出现的没办法掌控的尿漏。

当膀胱内压超过最大尿道内压且逼尿肌没有收缩而漏尿时即为真性SUI。

随着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SUI患者就诊率呈上升趋势。

一般来说,轻度患者可选用保守方法,中、重度患者则以手术治疗为宜。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锻炼盆底肌肉、盆底电刺激、药物、佩戴阴道康复器(阴道重锤)和子宫托等方法。

国内外学者研究显示:盆底肌锻炼对PFD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为近年全球较流行的保守治疗方式,生物反馈被称为治疗女性PFD的最佳方法。

伴随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患者满意度已被纳入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毫无疑问,疾病的治愈是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最终目标,病人自然而然会把对康复的期待转嫁到医疗技术水平上。

经会阴超声测定膀胱颈移动度在SUI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SUI患者因影响日常生活要求治疗,医生往往将治疗目标放在恢复盆底B超下的解剖位置上,关注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而忽视了其他伴随症状的缓解,致使患者对治疗效果不能达到完全满意。

许多患者因对治疗后效果不满意或无法忍受现有症状带来的痛苦而投诉,从而引起医患纠纷。

SUI 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故患者主观尿失禁症状的缓解要比复位移位的器官更重要。

本研究调查SUI患者治疗前亟待解决的症状,以及治疗后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满意度,分析比较其差异及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理论指导及循证医学证据,为SUI患者的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对比两种尿道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性

对比两种尿道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性

对比两种尿道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性摘要目的探索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医学价值。

方法78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TOT)43例作为对照组,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O)3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接受TOT 后,治疗总有效率93.02%。

观察组患者接受TVT-O后,治疗总有效率94.29%。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接受TOT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

观察a组患者接受TVT-O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 5.71%。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OT和TVT-O实践于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切实可行,疗效相似,但TVT-O相对更为安全。

关键词改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女性患者的生活,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1]。

本次研究旨在确定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医学价值,从2010年3月~2014年3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78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78例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3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60~81岁,中位年龄(68.96±4.54)岁。

其中8例重度压力性尿失禁,25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其余10例混合性压力性尿失禁。

观察组患者,年龄61~80岁,中位年龄(68.24±4.85)岁。

其中8例重度压力性尿失禁,20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其余7例混合性压力性尿失禁。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疾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4月护理学报April,2015第22卷第8期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22No.8【研究生园地·论著】医生与患者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的比较研究郭卿,侯青芝,柳韦华(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00)[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尿失禁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医生的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并分别与尿失禁客观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比较患者和医生评价尿失禁治疗效果的异同并探索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尿失禁疗效的方法。

方法选取泰安市3家医院泌尿、妇科就诊的100例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实施行为干预;治疗后3个月进行复查,由患者和医生分别填写患者总体印象量表(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PGI-I)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ian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CGI-I)代表患者和医生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同时要求患者填写尿失禁生活质量影响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并完成一份随访前3d的排尿日记。

结果患者和医生对于尿失禁治疗效果的评价一致性程度良好,加权kappa值0.429;患者和医生对尿失禁治疗效果的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性,患者对尿失禁治疗效果的评价高于医生的评价结果;患者和医生的评价结果与客观测量结果相关性比较,患者总体印象量表得分与漏尿次数和尿失禁生活质量影响问卷得分的相关性分别为r=0.4和r=-0.5较临床总体印象量表(r=0.3和r=-0.4)高。

结论患者和医生对尿失禁疗效的评价存在差异,患者对尿失禁治疗效果的评价比医生的评价结果更积极,医生评价结果容易低估治疗效果,建议在医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多关注患者自我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形成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尿失禁;老年;女性;医生;患者[中图分类号]R473.5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8.001Assessment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Physicians and EIderIy FemaIePatient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GUO Qing,HOU Qing-zhi,LIU Wei-hua(School of Nursing,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Tai’an27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elderly female patients’assessment of improvement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UI(urinary incontinence)correspond with physicians’,to compare patients’and physicians’assessment with objective UI measures and to ex-plore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 for UI treatment.Methods One hundred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ith UI in Depart-ment of Urinary and Gynecology of three hospitals in Tai’an city were selected and received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 for UI. After three-month follow-up,patients and physicians were independently interviewed for their impression of change in UI status and surveyed with PGI-I(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and CGI-I(Clinician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CGI-I).Pa-tients completed three-day voiding diaries and a UI-specific quality-of-life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Its Agreement regarding improvement between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was moderate(kappa=0.429).When ratings differed,patients’assessment were more positive than physicians’;Patients’rating correlated more strongly with improvement in UI episodes in voiding diaries(r= 0.4versus r=0.3)and on quality-of-life index(r=-0.5versus r=-0.4).ConcIusion The assessments of treatment effect are different between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with UI,and patients’assessment appear to be more positive than physicians’.Physicians tend to underestimate clinically meaningful changes in UI.We suggest that health-care staff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patients’assess-ment so to obtain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Key words:urinary incontinence;elderly;female;physicians;patients尿失禁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主要表现是尿液经尿道的不自主流出[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尿失禁的发病率上升,成为当前医务界的一大挑战。

尿失禁发病率高虽不是致命性疾病却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导致患病老年人产生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并逐渐远离社交活动,使其社会功能下降[2],但鉴于大部分患者对尿失禁的认知不足及羞于启齿等原因,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会寻求医治[3],大多数患者采取使用尿垫、改变生活方式及减少社交等方法进行应对。

随着现代西方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4],卫生保健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疾病的治愈,而是着重于对疾病症状的有效控制,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和维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生活的舒适、满意。

医生报告结局多是以生理报告结局为基础,结合医生的经验判断和专[收稿日期]2014-07-2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2YJAZH082)[作者简介]郭卿(1988-),女,山东莱芜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讯作者]柳韦华(1966-),女,山东泰安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

1护理学报2015,22(8)业解释,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内容,然而患者是治疗的主要接受者,我们有必要对患者治疗的反应和感知进行认识和评价,即对患者报告结局进行研究。

患者报告结局[5]是直接来自患者的关于自身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的报告,主要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自觉症状以及与治疗措施的选择密切相关的患者满意度,可以作为临床客观检查的有效补充,在全面评价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尿失禁的各种治疗方法效果各异需长时间的疗效观察,所以关注尿失禁治疗对患者的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非常必要的。

患者和医生对尿失禁治疗效果的主观和客观感知的不同会导致医患双方对治疗干预效果的期望值及疗效评价的不同,本研究旨在了解患者与医生对尿失禁治疗效果评价的异同,为合理全面评价尿失禁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现针对笔者所在团队在2012年7月—2014年7月所做的研究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泰安市3家医院根据其泌尿、妇科患者就诊时的登记信息事先与患者电话联系,简单介绍研究的内容并约定见面时间进行研究对象的筛选和签定知情同意书,最终选取100例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

100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年龄(73±5)岁,尿失禁病情以中重度为主。

纳入标准:(1)过去3个月内有尿失禁发作的女性患者;(2)年龄≥60岁;(3)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交流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有尿路感染;(2)有膀胱瘘管、肿瘤;(3)有明显生理缺陷或重大疾病者。

1.2 方法1.2.1研究实施研究对象选定后,研究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并指导研究对象在随后的1周内,在不改变日常液体入量和排尿习惯的前提下完成一个连续3d的排尿日记,包括每次排尿量、时间以及入睡和醒来的时间,以便研究开始后提供体现尿失禁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1周后,研究对象到医院就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并根据其病情提供行为干预,包括盆底肌肉锻炼、耻骨肌锻炼、重建排尿习惯等[6],并发放尿失禁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其行为干预的实施;同时要求患者填写尿失禁生活质量影响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测量其基线生活质量水平。

3个月后进行复查,复查前1周电话联系研究对象记录排尿日记,复查时,患者和医生分别填写患者总体印象量表(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PGI-I)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ian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CGI-I)测量其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患者再填写一份尿失禁生活质量影响问卷测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

1.2.2调查工具1.2.2.1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I-QOL为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A类问卷,由美国华盛顿大学Wagner博士与他的团队于1996年共同研制而成[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