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之演说阅读答案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之演说阅读答案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之演说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的宗旨是什么?请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答:。

(2)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答:。

(3)对下面句子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解释:这个句子运用连锁推理的方法,深刻说明了宗旨正大的重要。

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解释: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外人批评北大的学生道德沦丧,品行恶劣,其原因就是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有做官发财的思想。

C.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解释:蔡元培在这里肯定了北大学子的成绩,鼓励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风格,不要害怕外人的议论讥讽。

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解释:“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与上文“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形成对比,从反面说明了“志在做官发财”的危害。

“乖”,违逆,强调了“做官发财”思想的错误。

(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理解正确的项有:A.蔡元培认为“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他对我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深刻的彻底的反思之后得出的全新认识,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B.蔡元培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源于他对我国当时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焦虑,企图通过大学教育为国家迅速培养一批科技人才,以实现他的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主张。

C.在这篇演说词中,蔡元培把“抱定宗旨”放在首位,这说明在蔡元培看来,最大的腐-败就是思想观念的腐-败,腐-败的观念不除,真正的改革就不会发生。

因此,改革必须首先从破除陈腐落后的观念开始。

D.这段文字,蔡元培先列举以“做官发财”为学习目的种种弊病,从理论上说明这一宗旨的错误,由此引出自己的正大宗旨,接着再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明正大宗旨的好处,宗旨乖违的危害,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这一论点。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阅读理解选择题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阅读理解选择题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阅读理解:5大题20小题,附答案解析(一)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

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某君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做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渐。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但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1.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先生谴责“讨伐”同学的行为。

B.作者的匿名揭帖表面上替此君抱不平,深意却是挖苦他,为大家赏识。

C.蔡先生对大家匿名“讨伐”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认为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渐。

反映了蔡先生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以维护同学关系的和谐。

D.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宽而有制的教育家风范,体现其光明磊落勇于担当的君子品行。

2.下列对蔡元培先生对匿名揭帖行为的批评教育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对比手法写了先生的严词,并揭示教育的良好效果。

B.这一篇话,在作者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凸显了先生的谆谆教诲对北大学子品格塑造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概览·【作品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25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弃官离京南归,开场投身教育。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革新北大,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他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理论家。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主要作品:?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文选?等。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理;在表达上,侧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明晰,要言不烦。

其特点如下: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需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煽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煽动性。

【重点理解】1.如何理解文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针对黑暗的社会风气而言的。

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丧失,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很少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这也是作者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能自己洁身自好,还要能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

《蔡元培先生》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元培先生》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蔡元培先生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

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

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

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

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北京六十六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2024.10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8页。

2.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文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质胜文则野质:质朴,朴实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回归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讽刺时政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B.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也贼:伤害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伐:讨伐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克己复礼为仁B.其恕乎其皆出于此乎C.复众人之所过吾为其无用而掊之D.而浮乎江湖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朝闻道,夕死可矣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D.之所先后,则近道矣5.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不拘于时B.仁以为己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C.人而不仁知止而后有定D.人之有是四端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君子喻于义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B.仁以为己任C.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8.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译: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B.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译: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出迹象的时候容易得到解决C.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译:所以说人们都有同情、怜悯他人的心绪D.夫子固拙于用大矣译: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9.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礼和乐是外在的表现,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蔡元培傅斯年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

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

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

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

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

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

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

这才是正当的办法。

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

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

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

【初中课内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内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内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内阅读及答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讲话中,为什么提出了坚持宗旨的要求?答:蔡元培先生之所以首先提出抱定宗旨的要求,是因为当时北大风纪败坏,腐败不堪,因此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并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一声惊雷,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接下来他尖锐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思想来混文凭,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正在于北大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抱定宗旨,这样才会珍惜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从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谓的学习只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只图蒙混过关3.你如何理解大学生和那些学习高级知识的人?答:这是蔡元培先生在谈到抱定宗旨这个观点时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蔡先生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与当时北大的腐败有关,作者想让青年学生明确大学的性质,来大学学习不是为了做官致富,这才有可能消除当时北大所存在的弊端精神独立和学术自由的理念也渗透在大学生和学习先进知识的人身上,即象牙塔里的师生不应被外界的恶劣氛围所侵扰,不应被外界的思想所束缚,而应发扬自由独立的精神,以深邃的思想、深刻的见解和朴素的作风学习先进的知识,把自己置于社会思想和人文科学的前沿,用研究成果启迪人心,造福社会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理有何特点?答:北京大学校长讲话的逻辑有以下特点:(1)情理并重本文不仅仅只是说理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文中既有痛心的指陈,又有激越的阐发,还有设身处地的忠告(2)充分利用反问句。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实用文本阅读原文附答案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实用文本阅读原文附答案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实用文本阅读原文附答案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实用文本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实用文本阅读原文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然而,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之后的事情。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

同时,在蔡元培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

由于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传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之中。

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创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

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提倡的文化运动变成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护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

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

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守旧势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

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赞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

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要求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

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

”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一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绝不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是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北大的老校长。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蔡元培先生阅读材料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

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

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

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

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

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

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

以后就成为翰
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

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

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

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

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

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

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

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

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

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

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

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

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

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

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蔡元培先生阅读题目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有人说,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怪文,而他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6分)
(4)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11.(1)选C,3分;选E,2分;选B,1分。

【说明】
A.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错误,蔡元培是投石子的人。

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完全错误。

B.完美融合不够准确,原文意思更强调对比鲜明。

D.对原文的反面陈述完全违背文意。

选一个正确给分,两个适正确情况给分,选三个不给分
(2)(共6分,每点2分)答案:
①是著名学者。

它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卓越建树。

②有完美人格。

他既有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又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

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

③是大教育家。

改革北大,使北大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

(3)(共6分,每点2分)答案:
①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为崇高的历史地位。

②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一样的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

③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蔡元培,历史将证明他的清白和功绩。

(4)①学习他善于学习和吸收中外文化精髓的精神。

②学习他欣赏美并注重爱美习惯养成的理念。

③学习他崇信科学的正确态度。

④学习他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

⑤学习他虚怀若谷,朴素谦抑,真诚沉稳,而又机警、严厉、快捷的文人优点。

⑥学习他敢于改革、敢学创新的革新精神。

答出以上四点意思对,并稍有解释即可。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