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2016诗歌鉴赏题知识分享
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频频等。
2、表达方式:记述、谈论、描绘、抒怀。
抒怀:可分为直接抒怀,间接抒怀( 借景抒怀、托物言志; 情形交融 ) 。
描绘:可分为动静联合、虚实联合、点面联合、明暗联合、正侧联合、粗笔勾画、白描工笔 ;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 抑扬变化、铺陈描绘、象征、联想、衬托、对照、想象、联想、照顾、托物言志等。
4、篇章构造:直截了当、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适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顾、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沉迷、忧虑、难过、孤独、伤感、孤单、愁闷、淡泊、闲适、欢喜、敬慕、激怒,固守节操、伤时感事等。
6、作用:深入境界、深入要旨、境界深远、境界优美、语重心长、回味无量、言近旨远等。
2古诗歌常用艺术手法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参军行》王昌龄 )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究海洋作波浪。
” ( 《瀑布联句》李忱 ) 再如:“居大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蝉》虞世南 )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 ( 《子规》余靖 ) 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彷徨。
” ( 《孔雀东南飞》 )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仍旧烟笼十里堤。
”( 《台城》韦庄); 侧面衬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一剪梅》李清照) 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 《春雨》周邦彦 )6、联想奇妙如“三湘衰鬓逢秋景,万里归心对月明。
”(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传神如“有约不来留宿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光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精赏细析

品评词语, 巧抓 “诗眼” 。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
诗 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眼
题李凝幽居
本诗通过对
是 什 么
• 第一种模式: 炼字型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何为诗眼?)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七炼颜色词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作用: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 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 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2016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精赏细析
明确目标: 一、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技巧 二、熟悉诗歌鉴赏真题题型 三、积累诗歌鉴赏必备知识
鉴赏诗歌语言
叠音妙用的词
颜色渲染的词
拟声形象的词
精炼传神的词
把握句法
品味词语
诗 歌 的 语 言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树
明了风格
考查题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2、第二种模式:诗眼型 •3、第三种模式:炼句型 •4、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2016届高考20道诗歌鉴赏题答案

古诗歌鉴赏答案1答案8.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
(3分)“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4分);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
(5分)9.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
(2分)“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
(3分)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
(4分)侧面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
(5分)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的散曲,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
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
“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
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
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
“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
“恼人鸾影闲闭扇”出自《异苑》中的罽宾国王与鸾的故事,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比平铺直叙的哭诉更显深刻而有力。
后两句寄纷繁的花瓣及沉香之烟以相思,草草结束相思之曲,却很好地把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意推向最高处。
全曲每句均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真切动人,含蓄深远,是元曲中体现女子对男子之思的典范。
2答案8.(4分);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
(意思对即可。
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9.(7分)【“高情已逐晓云空”句。
(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
(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1分)(分项给分,未答对“高情已逐晓云空”句不影响其他各处得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共50题

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窦叔向夜合花①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注]①夜合花:又称合欢花,花瓣红色,叶子夜间成对相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述了夏夜在庭院中所见到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B.中间二联写二人话旧,但因离别的年头太多,世事沧桑变迁,相叙的往事太伤感、凄凉而只好中断聊天。
C.尾联中着一“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之情,而“愁见”尽显诗人难以面对的惜别之情怀。
D.诗歌从“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结,在重逢和再别、欢饮和苦叙之间,蕴含了诗人漂泊坎坷的人生历程。
2.近代诗人俞陛云评论中间两联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
中年以上者,人人意中所有也。
”(《诗境浅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1.B2.俞陛云的评论是有道理的。
①颔联用议论和抒情写出长久分离又音信断绝的表兄弟二人今日重逢叙旧,但因其间所发生的事情太凄凉又不忍心听下去。
②颈联是用白描的手法写今昔的变迁。
儿女如今都长大成人,可当年的亲友有不少已经辞世。
③这四句虽然并没有直接描述亲故重逢的欣喜和人生遭遇的甘苦,但它提到的都是常人熟悉的,它不说的也都是容易使中年以上的人产生共鸣的。
(意思对即可。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而只好中断聊天”理解有误,“不可听”的意思是“不忍心听”,并没有说“而只好中断聊天”。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天真”即为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的含义。
因此提干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天真”这一特点,就要赏析本诗表达的让人产生共鸣的真性情。
颔联:从内容和情感角度看,“旧事凄凉”,两人离别久远,年头长,经历多,千头万绪。
那纷乱的年代,“远书珍重何曾达”,写一封告嘱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往往寄不到,彼此消息不通,该说的事情太多了。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重点复习:古诗赏析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重点复习:古诗赏析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重点复习:古诗赏析
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重点复习: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一)命题思路:
(二)考查内容:
1.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选材特点以唐宋时期的格律诗为主。
(三)解题指津:
1、紧扣原诗标题。
2、充分利用注释。
3、准确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
4、把握情感主旨。
5、咀嚼体味语言。
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的起句中用一“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问: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案(1)“愁”。
(2)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3)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
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惆怅的感慨。
2016年高考真题训练之诗歌鉴赏

2016年高考真题训练之诗歌鉴赏一.(2015全国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二. (2015全国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2015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四.(2014全国卷1)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2016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6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

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成人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并精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舒适美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留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精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精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尝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早梅特点的?
答案:从三个方面表现了早梅的特点:品
行耐寒,香气清幽,颜色素雅。(对1点1分,
2点2分,三点5分)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诗人咏早梅,寄托的怎样的情感?
答案: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得到更 多人的欣赏(2011高考)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19. 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 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5分)
答案:后两句的意思是:几天来花 瓶空空,还骗得蝴蝶扑到屋里来。 (3分)自嘲。幽默诙谐的语言 风格。(2011高考)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归至武阳渡①作 [宋]刘克庄 夹岸盲风②扫楝③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④底归人要认家。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叉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诗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表
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由写乐景,转为抒发哀情; (2分)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思 乡的情感。(2分)(2016高考)
天
海
高
阔
任
凭
鸟
鱼
飞
跃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诗歌鉴赏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春日
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旁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瞑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茅茨:茅草屋顶。烟瞑:烟雨迷蒙。
19.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
用哪些典型景物来表现的?(4分)
答案: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
诗人首联就将——与——对比,写出了梅的不同凡响、 不染尘俗的格调与品质。(2分)
答案:摇落的众芳(1分);暄妍的梅花
19.第三、四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梅花的? 第五、六句写梅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
A.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 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 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 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 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要高兴极了。 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 来了。B.视觉、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 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 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C.虚实结 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 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3)尾联以议论收尾,引出自己,托物言志,表达了其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19、诗的第三句是怎样由写景过渡 到抒情的?结合全诗来看,“城西 塔”在诗人心目中有怎样的地位? (5分)
答案:诗的第三句紧承上句的“遮”字起 笔(2分),顺势转为让步、恳求的抒情 语气(1分)。“城西塔”在世人心目中 是标志性建筑,是他借以认家的最佳参照 物(2分)。(2013高考)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叉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
答案:写了江、鸟、山、花四种景物;(2 分)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以江的碧绿 衬托鸟的洁白,以山的青翠衬托花的红艳。 (3分)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众芳摇落:百花凋谢。 暄妍:明媚鲜艳。 霜禽:
寒冷季节里的鸟儿。 合断魂:一定会深深迷恋。 微吟:
低声吟诵。 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开封:打开信封。
18.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5分)
通过“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 等一系列描写(3),层层渲染,写出了诗人客居 洛阳,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真切情感(2分)(2014)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意思对即可)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20.诗的第三联(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 未开最有情)在写景上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分)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拟人(2分) 写出了篱边桃花将开未开的情态(3 分,意思对即可)
(2010高考)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注】①武阳渡:武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现在江西省 南昌县武阳镇境内。②盲风:疾风,大风。③楝:也叫苦 楝,一种落叶乔木。④篷:船篷。
18、诗的前两句传达出有关诗人行程的哪些 信息?全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诗人从水路归家,正是楝花盛开的季节(2分;诗 人“怨恨”狂风乌云,表现了回家的急切心情(2 分)
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秋斋即事 [宋] 许 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结束。铜瓶:花瓶。浸:泡、栽,指栽花。
18.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4分)
答案:诗人把花开花落和季节联系起来,以 花开来标志季节和节日;八月的桂香仿佛带 走了中秋节,而九月的菊花却还没有为临近 的重阳节开放(3分),表现了诗人寂寞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