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三)作业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第1章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1.1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B、古体诗C、现代诗D、格律诗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改革开放时期B、新生活运动时期C、文革时期D、五四时期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B、个人C、特定人群D、大众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3【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B、接触的频率C、他人的喜好D、事物的外表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4【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3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B、800年C、1200年D、300年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2016尔雅网络科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1.1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D窗体顶端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D窗体顶端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窗体顶端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窗体底端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F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
F1.2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D窗体顶端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窗体顶端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3.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C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F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T1.3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C 窗体顶端A、300.0B、600.0C、800.0D、1200.0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C窗体顶端A、气B、道C、象D、规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D窗体顶端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4.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T5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2018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2018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总3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8年全新《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B、古体诗C、现代诗D、格律诗我的答案:D 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B、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C、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D、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B、个人C、特定人群D、大众我的答案:D 得分:分2【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B、接触的频率C、他人的喜好D、事物的外表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B、象C、规D、气我的答案:B 得分:分2【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B、800年C、1200年D、300年我的答案:B 得分:分3【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前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天然物质条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而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文化的发展正是本文所要举例阐明的。
要说明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的关系,首先要解释“文化”二字在这里的概念。
文化(civilization)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在有些场合,人们用“文化”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类活动,把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称为“文化”。
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而狭义的文化(culture)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而文明就是这种狭义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我们把《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的关系》中所用的“文化”理解成某个民族的文明。
在此,我们以世界上典型的受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文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为例子。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都诞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她们的文明发展史各具特色,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之外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地中海文明,即海洋文明,发祥于希腊文明,而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古代西方世界的统治者。
地中海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我们主要以大河文明中的古中国和海洋文明中的古希腊为分析对象。
东方文明的源头——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亚荒原,西面和南面环绕着大漠荒沙,高耸入云的昆仑、阿尔泰山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东面则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偏居一方,相对封闭。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发祥在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多优良的天然海港,海岛星罗棋布。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A、地形B、地质C、气候D、资源正确答案:B2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其实是().•A、人民政治•B、精英政治•C、帮主政治•D、阶级政治正确答案:C3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D4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
•A、逻辑型•B、抽象型•C、理智型•D、理论型正确答案:D5下列人物中,对于汉字持肯定态度的是()。
•A、郝尔德鲁迅•C、钱玄同•D、德里达正确答案:D6西方哲学倡导()。
•A、气一元论•B、精神论•C、原子论•D、客观论正确答案:C7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
•A、自由自治意识人生哲学思考•C、平等民主心态•D、官本位思想正确答案:C8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
•A、描写局限性•B、描写及时性•C、描写主观性•D、描写无止境正确答案:D9关于催眠术,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被控制的人做出行为时是可以感觉到被控制的•C、催眠性的语句只有被充分相信了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D、任何人都有自由使用催眠性语言的权力正确答案:C10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
•A、彰显朝廷气度•B、区分官员品级•C、做出表率作用•D、约束官员行为正确答案:C11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的音节是()。
•A、单音节开音节•C、多音节•D、闭音节正确答案:C12()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安提西尼正确答案:A13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A、思维原型•C、理论•D、精神正确答案:D14佛教认为,唯心所现的()。
•A、有生有灭•B、有生无灭•C、无生有灭•D、无生无灭正确答案:D15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三大制约机制不包括()。
•A、暴力制约机制法律制约机制•C、血缘制约机制•D、道德制约机制正确答案:C16针对于西方来说,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选取的区域是()的产生区域。
尔雅_中西文化比较全部习题答案解析(已排序)

【尔雅】中西文化比较“国粹”一词是从文革时期开始盛行的。
答案:错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答案:C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答案:A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答案:D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答案:×通过长期的宣传形式,外加上经济的因素、军事的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可以转移你的审美观。
答案:√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答案:D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答案:A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答案:C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答案:×世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进互退的。
答案:√《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答案:D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300.0B、600.0C、800.0D、1200.0 答案:C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答案:√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答案:×解释文化的三把钥匙是:环境、语文、社会。
答案:√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汇总

1. 在抽象几何形式逻辑表达方面,印欧语系语文----汉语。
但是,在具体的象形直观逻辑表达方面,汉语文_______印欧语系语言文字。
A)优于;优于B)劣于;劣于A2.主讲教师认为,在血缘性家族社会结构中,_______—;在非血缘性家族社会结构中,_______。
A)法治优于人治; 人治优于法治; B)人治优于法治;法治优于人治 B3.“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结果只有自己死。
”这段话的作者是——。
A)吴稚晖 B)胡适 C)钱玄同 D)鲁迅 D4.中、西方地理环境是中、西方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横向决定因素之一。
此可以解释何以西方社会中的_____特别发达,而中国社会中的_______特别发达。
A)畜牧业和商业;农业 B)农业;商业 A5.中国文化是主——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主——的文化。
A)动,静 B)静,动 B6.自宋朝欧阳修(1007-1072)以来,“小学”多半被理解为_______。
A)学问较小之谓 B)规模较小的学校 C)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C7.1923年,汪荣宝通过佛经译本进行华梵对勘这种考定古音的妙法,结果发现唐宋以上,凡歌、戈韵之字_______A)皆读a音,不读O音 B)皆读o音,不读a音 A8.使用两种语言的文化不可能对世界有同样的看法……语言是一幅或多或少变形的眼镜。
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A)章太炎 B)Whorf C)赵元任 B9. 认为悲剧只是西方才有,这种误解关键产生于——A)悲剧概念的复杂性 B)“悲剧”一词的误译 B10. 汉字“元”的本义是“本”“始”“大”的意思,而时下流行的外来术语“元语言学”“元哲学”中的“元”却本来应该是——的意思。
A)“玄”、“在…之后”、“在…之外” B)“本体的”、“关键的”、“开始的” A11. 中国哲学有一个大别于西方哲学的地方,在于有关气的学说不止是一种理论概念,而且有——。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

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中国地理对中国文化影响篇一:浅谈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浅谈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深远。
而这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地理环境包含两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这两方面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辽阔的疆域和特殊的地形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向、稳定,从而导致国人保守的性格。
我国疆域内回旋余地大,跨纬度长、南北迁移的空间大,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动乱,都有着广阔的缓冲回旋余地。
这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相对封闭的内陆区域使文化有着内向性特征。
国人喜欢山多过喜欢水。
而山给人沉稳的感觉,水给人灵活之感,由此看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向性就不言而喻了。
特殊的地形使得中国的文化、国人的性格呈现比较封闭内向,比如我国黄河以北的地区由于东临太平洋,西北临险峻的山川高原,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参看我国的历史,各朝各代的上山拜祭山灵,清朝的闭关锁国等,其原因必定涉及地理环境。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及封闭性,使得中国在近代没能及时地吸收和收容外来的优秀文化,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屈辱。
其次,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延续性。
中国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但是虽然外面的很难进来,但我们国人也很难出去接受他国好的方面。
这导致了我国国人接受时代新信息的速度不如欧美国家。
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使中国的农业的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有了稳定保障,从而使文化发展呈现出稳定延续的特征。
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其农业更加渗入科技等先进要素,农业特征呈现自由、开放的状态。
所以说“以农业立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
然而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再次,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着相对多样性、包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3.13分)
•A.环境
•B.语言文字
•C.社会
•D.人口
2、代表中华文化最高成就的是:(3.13分)
•A.商文化
•B.周文化
•C.唐文化
•D.宋文化
3、不论世界文化,还是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3.13分)
•A.循环
•B.直线
•C.圆
•D.三角
4、当环境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比较多的时候,人类适应的方式是:(3.13分)
•A.求全
•B.逃避
•C.迎战
•D.改变
5、下列哪一项不是辜正坤提到的东西方文化的关系:(3.13分)
•A.互根
•B.互补
•C.互帮
•D.互抗
6、根据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东方文化衰落的时候,西方文化会:(3.13分)
•A.衰落
•B.兴盛
•C.灭亡
•D.都有可能
7、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三要素的影响:(3.13分)
•A.开放与封闭
•B.率直与温婉
•C.好战与厌战
•D.挑战与迎战
8、下列哪一项不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3.13分)
•A.铜器
•B.钟鼎
•C.甲骨文
•D.篆书
9、地理环境因素中和人类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三大因素不包括:(3.13分)
•A.地形
•B.位置
•C.资源
•D.气候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文化上被同化的表现:(3.13分)
•A.说汉话
•B.写汉字
•C.和汉族通婚
•D.参加科举考试
11、象数之学根于足数则(),增数则(),减数则(),尽数则
()。
(3.13分)
•A.长衰生亡
•B.亡长衰生
•C.衰长亡生
•D.生长衰亡
12、中西文化发展的出路:和而不融—因时选择—循环取用—阴阳互泽—二元标准—:(3.13分)
•A.彼此对立
•B.互相融合
•C.此生彼克
•D.水火不容
13、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和中华文化本身的发展有某种程度的()关系。
(3.13分)
•A.正向
•B.反向
•C.对应
•D.没有关系
1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文化演进原因系统论:(3.13分)
•A.主因次因
•B.纵向横向
•C.初始因后发因
•D.多因论单因论
15、东西方文化的关系不是:(3.13分)
•A.阴阳循环
•B.彼此割裂
•C.互进互退
•D.相互作用
16、《易经》“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中的“物”指的是:(3.13分)
•A.日月
•B.星辰
•C.风雨
•D.雷电
判断题(50分)
1、阴阳两极既是对立的,又是转化的,阴直接转化为阳,阳直接转化为阴。
(5.00分)
是否
2、明朝文化比当时西方文化要落后很多。
(5.00分)
是否
3、当冰期结束,气候变暖,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的活动增加,文化发展迅速。
(5.00分)
是否
4、根据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东西方文化不可能同时都兴盛,或者同时都衰落。
(5.00分)
是否
5、莱布尼茨的计算机二进制受到了《易经》思想的影响。
(5.00分)
是否
6、木火土金水,春夏夜秋冬,酸甜甘辛甜,东南中西北,均体现了五行的属性归类。
(5.00分)
是否
7、地球上气温的变化与文化的发展二者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5.00分)
是否
8、中华文明源于黄河流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地理因素影响的。
(5.00分)
是否
9、“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也是很盛行的事
情。
(5.00分)
是否
10、文化的产生、发展、顶盛、衰落,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5.00分)
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