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全本

合集下载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扩、翻)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扩、翻)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扩、翻)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扩、翻)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市在银有关单位:《白银市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扩、翻)建工作指导意见》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0月22日白银市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扩、翻)建工作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5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城镇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作,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白银市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扩、翻)建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与改造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因地制宜的开展旧住宅区改(扩、翻)建,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改善城市面貌,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资源型城市——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调查总结报告

资源型城市——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调查总结报告

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调查报告学校:白银市第一中学班级:高二(一)班姓名:雒泓宇周璐冯孟凡辅导老师:李学海序言我是一名出生在白银,成长在白银的学生,现在就读于白银市一中高二(1)班。

小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光隔三差五的雾霾天气,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烙印。

从那以后,我就想着长大后一定要上个好大学,离开白银,离开这个环境严重污染的城市。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共治理完成近百个工业污染源,降伏了污染恶魔,城区一度呛人的酸烟变成了价值不菲的工业产品,让人感觉惬意的优良天气达到300多天,从高楼大厦里出来,马上就能拥抱自然,给人勾画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我怎能再言离去。

此次,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消息一公布,我就想把我的这一重大发现通过科技大赛这次机会告诉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白银有多美,然后和我们一起来开发白银,建设白银。

所以,本着对白银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关注,我确定把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的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参赛课题进行一次调查和研究。

为了做好这个课题,我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大量资料,并通过到环保部门和居民中的调查,使资料更为翔实。

我首先撰写课题大纲,然后请老师给予了指导,并按照老师的意见进行了调整。

活动方案1选题及准备阶段(2012年8月下旬—9月初)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任务分工。

2搜集资料阶段(2012年9月初—11月上旬)(1)2012年9月1—23日,利用周末时间去学校图书馆查找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资料。

(2)2012年9月29—30日,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制作调查问卷,赶在国庆长假前制作好。

(3)2012年10月1—7日,利用国庆长假时间到环境保护局及市区繁华地段发放问卷,并对环境保护局进行实地考察,访谈。

(4)2012年10月13—14日,利用周末对亲友及对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有所了解的人进行访谈。

城市搬迁环境评估报告模板

城市搬迁环境评估报告模板

城市搬迁环境评估报告模板1. 背景介绍本报告旨在对城市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环境信息和建议。

城市搬迁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项目,它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均有深远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该项目进行环境评估。

2. 搬迁项目概述2.1 项目背景(介绍城市搬迁项目的具体背景,包括目的、范围,涉及的人口数量等)2.2 搬迁区域(描述搬迁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现有自然环境状况和区域生态特征)2.3 搬迁方案(简要描述搬迁方案,包括选址、规划和设计等信息)3. 环境评估3.1 自然环境评估3.1.1 气候条件(描述搬迁区域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雨、风力等要素)3.1.2 水资源(评估搬迁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3.1.3 土地利用(评估搬迁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田、湿地、森林等)3.2 社会环境评估3.2.1 居民生活(评估搬迁区域的居民生活条件,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3.2.2 就业机会(评估搬迁项目对当地就业机会的影响,包括是否增加就业机会)3.2.3 社会稳定(评估搬迁项目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影响,包括搬迁对社会关系的影响)3.3 生态环境评估3.3.1 生物多样性(评估搬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包括物种数量、物种保护情况等)3.3.2 生态系统(评估搬迁区域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地等的状况)3.4 环境风险评估3.4.1 天然灾害(评估搬迁区域的天然灾害风险,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3.4.2 环境污染(评估搬迁项目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等)4. 汇总和建议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城市搬迁项目将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 搬迁区域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需要仔细评估和保护。

3. 搬迁项目应考虑居民生活和就业机会的改善,并注重社会稳定。

4. 搬迁项目需要保护搬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2024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24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本合同目录一览1. 报告概述1.1 报告的性质和目的1.2 报告的适用范围1.3 报告的编制依据2. 工程项目介绍2.1 工程项目的性质2.2 工程项目的规模2.3 工程项目的地点3.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3.1 评估方法的原理3.2 评估方法的适用性3.3 评估方法的实施步骤4. 环境影响识别4.1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4.2 间接影响因素分析4.3 潜在影响因素分析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 影响预测的方法5.2 影响评价的标准5.3 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结果6. 环境保护措施6.1 防治污染措施6.2 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6.3 安全生产措施7. 环境影响经济分析7.1 成本效益分析7.2 费用效益分析7.3 敏感性分析8. 公众参与8.1 公众参与的方式8.2 公众参与的范围8.3 公众参与的结果9. 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9.1 监测方法与手段9.2 监测周期与频率9.3 监测结果的评估与分析10. 合同的履行与监督10.1 合同的履行期限10.2 合同的履行条件10.3 合同的监督与检查11.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1.1 合同变更的条件11.2 合同解除的条件11.3 合同变更与解除的法律后果12. 合同的争议解决12.1 争议解决的途径12.2 争议解决的方式12.3 争议解决的时间限制13. 合同的违约责任13.1 违约行为的界定13.2 违约责任的形式13.3 违约责任的免除14. 合同的终止与失效14.1 合同终止的条件14.2 合同失效的后果14.3 合同终止后的权益处理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报告概述1.1 报告的性质和目的本报告为2024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估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报告的适用范围本报告适用于2024年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和拆除等各个阶段。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书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书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_____3、建设地点:位于_____,其四至范围为东至_____,西至_____,南至_____,北至_____。

4、建设性质:新建5、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_____万元6、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_____平方米,总建筑面积_____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_____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_____平方米。

拟建设_____栋住宅楼,以及配套的商业、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设施。

二、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自然环境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较为稳定。

地形相对平坦,气候属于_____气候,年平均气温_____℃,年降水量_____毫米。

水文方面,附近主要河流为_____,地下水水位相对稳定。

2、生态环境项目周边区域的生态系统以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植被主要为城市绿化植物和部分人工栽培的树木。

周边未发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3、社会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交通便利,周边分布有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环境良好。

三、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1、施工期大气环境: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会对周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水环境: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可能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声环境: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干扰。

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若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运营期大气环境: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气,如厨房油烟、汽车尾气等,可能会对小区及周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水环境:小区居民生活污水若未经有效处理达标排放,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声环境:小区内的设备运行噪声、车辆行驶噪声以及居民活动产生的噪声等,可能会对周边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固体废物:居民生活垃圾若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024年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了解当前市场状况、趋势和发展机遇,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市场概述2.1 定义棚户区是指一些城市中存在的危房、破旧的居民住宅区,一般集中在城市的老旧区域或者不发达地区。

棚户区改造建设是指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改造计划和资金,对棚户区进行规划、改造和建设,提升居民住房条件和城市面貌。

2.2 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棚户区改造总数约为1.2万个,涉及居民人口约1亿。

预计未来几年,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3 政策支持当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棚户区改造建设,包括财政资金补助、土地政策优惠和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市场分析3.1 市场需求由于棚户区住房状况恶劣,居民对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迫切。

另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对改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棚户区改造建设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3.2 市场竞争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工程公司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这些竞争者通过技术实力、经验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展开竞争,力争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3.3 市场趋势随着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趋势和机遇逐渐显现。

例如,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建筑等概念正在逐渐被引入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

此外,建筑工艺和材料的创新也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 市场前景4.1 发展机会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机会。

首先,随着政府对棚户区改造建设的重视和推动力度加大,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艺的提升,棚户区改造将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持续,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4.2 挑战与风险尽管棚户区改造建设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风险。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7.11•【字号】白政发〔2017〕86号•【施行日期】2017.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白政发〔2017〕86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区属各单位:《白银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区政府第7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2017年7月11日白银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干净整洁、秩序良好、文明优美的市容环境,建立体制完善、责任明确、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市容环卫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营造舒适、宜居、市民满意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白银城区以及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

第三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市容管理工作,白银区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依法监察和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住建、工商、公安、卫计、环保、食药、交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区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2019年资源型城市——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调查报告.doc

2019年资源型城市——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调查报告.doc

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调查报告学校:白银市第一中学班级:高二(一)班姓名:雒泓宇周璐冯孟凡辅导老师:李学海序言我是一名出生在白银,成长在白银的学生,现在就读于白银市一中高二(1)班。

小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光隔三差五的雾霾天气,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烙印。

从那以后,我就想着长大后一定要上个好大学,离开白银,离开这个环境严重污染的城市。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共治理完成近百个工业污染源,降伏了污染恶魔,城区一度呛人的酸烟变成了价值不菲的工业产品,让人感觉惬意的优良天气达到300多天,从高楼大厦里出来,马上就能拥抱自然,给人勾画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我怎能再言离去。

此次,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消息一公布,我就想把我的这一重大发现通过科技大赛这次机会告诉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白银有多美,然后和我们一起来开发白银,建设白银。

所以,本着对白银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关注,我确定把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的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参赛课题进行一次调查和研究。

为了做好这个课题,我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大量资料,并通过到环保部门和居民中的调查,使资料更为翔实。

我首先撰写课题大纲,然后请老师给予了指导,并按照老师的意见进行了调整。

活动方案1选题及准备阶段(2012年8月下旬—9月初)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任务分工。

2搜集资料阶段(2012年9月初—11月上旬)(1)2012年9月1—23日,利用周末时间去学校图书馆查找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资料。

(2)2012年9月29—30日,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制作调查问卷,赶在国庆长假前制作好。

(3)2012年10月1—7日,利用国庆长假时间到环境保护局及市区繁华地段发放问卷,并对环境保护局进行实地考察,访谈。

(4)2012年10月13—14日,利用周末对亲友及对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有所了解的人进行访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2014年,按照省政府决定,白银监狱农场土地移交省政府用于漳县、岷县灾后重建等项目,监狱整体搬迁至白银市区后,有620余户居住在靖远平房的民警职工,有224户居住在农场公租房住户,有511户养老、遗属、精简下放人员等住户,共计1395户,商务房居住,面临安置难题,经白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特划拨本项目建设用地用于监狱职工的异地搬迁和安置。

为了改善企业职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甘肃省白银监狱计划实施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该项目选址于白银市白银城区街坊路以南、上海路以西,符合白银市建设用地规划,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2807.4m2,总建筑面积为109437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棚户区各类新建住房904户,配套商业建筑6000 m2,物业用房建筑面积2565m2;幼儿园建筑面积1200 m2;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000 m2;地下车库及人防工程建筑面积10000 m2。

项目总投资为32829.95万元。

本项目西侧同时建设白银诚信小区公租房,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220.8m2。

项目总建筑面积22701.4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8025.0m2,地下总建筑面积4676.44m2。

地上建筑面积包括住宅建筑面积14030.0m2,商铺建筑面积3033.5m2,物业用房建筑面积961.5m2。

2014年12月25日,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该项目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文件编号为地字第620402201412082号(详见附件2),确定本项目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

2014年12月8日白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市发改委投资[2014]759号文件,批准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详见附件4),同意该项目的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甘肃省白银监狱于2014年12月委托我公司编制《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书见附件1)。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了该项目的有关材料,经过现场踏勘,依据项目性质、污染特征和区域环境状况,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编制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实施);(1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文);(13)《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9月2日;(15)《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发[1996]31号,1996年8月3日;(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17)《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1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2013年);(19)《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03.9.8);(20)《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甘政发[1997]12号;(21)《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甘政发[2006]73号,2006年9月9日);(22)《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2012年8月);(23)《关于执行甘肃省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篇章编审暂行规定的通知》(甘环开发[2001]98号)。

1.2.2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T169-2004);1.2.3 项目依据(1)《白银诚信小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本)》(白银金智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12月);(2)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4)甘肃省白银监狱提供的与环评相关的基础资料。

1.3 评价目的及原则(1)通过现场调查与监测,重点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现状,并对上述环境要素进行评价。

(2)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工程分析,确定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源,贯彻“以人为本”、“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污染控制方针,核算项目在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项目所在区域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3)针对项目的性质和外部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项目的内部相互之间及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对项目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评述和提出建议,有针对性的提出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5)通过评价,对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4 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区域水、气、声功能区划见表1-1。

表1-1 区域地表水、大气、声环境功能区划1.5 评价级别、内容及范围1.5.1 评价等级的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等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HJ2.2-2008,HJ610-2011,HJ2.4-2009)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标准,结合本项目实际及所在地环境特征进行确定。

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为商住楼建设项目,项目依托白银市铜城热力公司供热设施,不建设集中供热锅炉。

项目建成后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居民厨房产生的油烟、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本项目设有602个机动车停车位,地下车库通过风机将机动车尾气引至地面排放,污染物主要为CO、HC、NO X,类比同类型建设项目可知其排放量也较小,且属于非持续性排放源,所以本项目不计算机动车尾气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基于上述原因,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2、水环境评价等级(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总排放量为318.88m3/d,生活污水由各个建筑物的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经小区内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白银市市政污水管网,再由白银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进入黄河。

因此,本次评价对项目排放的污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仅进行一般性分析。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用水量和排水量较小,其中用水取自白银市自来水管网。

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各个过程中,不会引起评价区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以及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和项目特点,本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Ⅰ类特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根据项目地勘报告和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本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等,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项目污水排放强度为小级,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因此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白银市声功能区划图》可知本项目为二类声功能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对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原则,二类声功能区的建筑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5dB(A)[含5dB(A)],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工程总用地面积0.11km2<2km2,周围无生态影响敏感地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对评价工作的分级原则,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仅对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5、环境风险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为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见表1-4。

表1-4 评价工作等级(一、二级)本项目不涉及重大危险源,且项目所在地不处于环境敏感地区本项目主要危险源为天然气,因此依据表1-4中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依据,确定本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1.5.2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评价内容为: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人居环境适宜度分析等。

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的污染特征和工程分析结果,确定评价的重点为:施工期的施工噪声、建筑垃圾、扬尘以及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运营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光污染及遮光、高楼风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周围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1.5.3评价范围(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废气主要包括居民厨房油烟、小区居民正常生活燃料—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少于5km,因而本项目的大气评价范围为以项目所区域的几何中心为中心,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见附图1-2。

(2)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房地产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分析,本项目主要水污染源是生活污水,该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因此只对污水能否达到接管标准及接管的可行性进行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