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水力计算

涵洞水力计算
涵洞水力计算

涵洞水力计算

————————————————————————————————作者:————————————————————————————————日期:

附录P 涵洞(或隧洞)水力计算

P.0.1 涵洞水流流态可按以下情况进行判别:圆形、拱形涵洞进口水深h1≤1.1D(洞高)或矩形涵洞h1≤1.2D时,为无压力流;圆形、拱形涵洞h1>1.1D或矩形涵洞h1>1.2D,且洞长L≤l0(洞内回水曲线长度)+2.7D时,为半压力流;圆形、拱形或矩形涵洞h1>1.5D,且L>l0+2.7D时,为压力流。

P.0.2 无压力流可按下列情况进行判别:

1 淹没流与非淹没流的判别:

0≤i(洞底坡降)≤ik(洞底临界坡度),且涵洞出口水深h2≤(1.2~1.25)h k(洞内临界水深)或h2≤(0.75~0.77)H0(计及流速水头的涵洞进口水头)时,为非淹没流;反之,则为淹没流。I>i k,且L≤(8~15)h1时,仍可按上述标准判别涵洞是否淹没。

2 长洞与短洞的判别:

i≈0时,且L ≤(52~64)h1或L ≤(86~106)h k时,为短洞;反之,则为长洞。0<i≤i k,且L ≤(52~83)h1或L ≤(86~138)h k时,为短洞;反之,则为长洞。,i >i k且L≥4h1时,均按短洞进行水力计算。

P.0.3 无压力流过水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涵洞为短洞时:

式中Q——涵洞设计流量(m3/s);

m——无压力流时的流量系数;

B——矩形涵洞底宽(m),涵洞为非矩形断面时,按公式(P.0.3-3)计算;

g——重力加速度(m/s2);

H0——计及流速水头的涵洞进口水头(m);

m0——进口轮廓形状系数,可根据进口型式,由表P.0.3查得;

A h——相应于涵洞进口水深的过水断面面积(m2);

A j——进洞水流的过水断面面积(m2);

A k——相应于临界水深的过水断面面积(m2);

h k——洞内临界水深(m);

h1——涵洞进口水深(m);

α——流速分布系数,可取1.05~1.10;

V1——涵洞进口断面平均流速(m/s)。

表P.0.3 涵洞进口轮廓形状系数

2 涵洞为长洞时:

(P.0.3-5)

矩形断面σn=f(h c/H0)(P.0.3-6)

非矩形断面σn=f(A hc/A h0)(P.0.3-7)

式中σn——淹没系数,可由图P.0.3查得;

h c——进口段收缩断面水深(m),当洞身较长,且底坡0<i<i k时,h c≈h0(正常水深);

A hc——相应于h c的过水断面面积(m2);

A h0——相应于h0的过水断面面积(m2)。

P.0.4 半压力流过水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0.4)

式中m1——半压力流时的流量系数,由表P.0.4 查得;

表P.0.4 流量系数和修正系数

图P.0.3 σn~f(h c/h0)

[或σn=f(A bc/A b0)]关系曲线

P.0.5 压力流过水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非淹没流时:

(P.0. 5-1)

(P.0.5-2)

式中m2——压力流时的流量系数;

i——洞底坡降;

L——涵洞长度(m);

β2——修正系数,可取0.85;

Σ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总和,包括拦污栅、闸门槽、进口、出口、转弯段、渐变段等损失系数;

C——谢才系数(m1/2/s);

R——水力半径(m)。

2 淹没流时:

(P.0.5-3)式中h2——涵洞出口水深(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