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教案

合集下载

色彩静物初中作品赏析教案

色彩静物初中作品赏析教案

色彩静物初中作品赏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色彩静物的表现技巧。

2. 欣赏和分析初中生色彩静物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色彩静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初中生色彩静物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色彩静物的表现技巧。

2.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色彩静物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色彩静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色彩静物的理解和感受。

二、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解释色彩静物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色彩静物的特征。

三、作品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初中生色彩静物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从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表现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静物的表现技巧,包括色彩搭配、笔触运用、光影处理等。

2. 学生通过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五、创新实践(10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色彩静物创作。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创作作品。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参加学校或社会的绘画比赛。

2.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色彩静物的创作实践,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初中生色彩静物作品,使学生了解了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了色彩静物的表现技巧。

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色彩静物归纳分析教案

色彩静物归纳分析教案

色彩静物归纳分析教案教案标题:色彩静物归纳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理论和基本的色彩分类。

2. 学习如何观察和分析色彩在静物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对色彩运用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1. 静物摆设(可以是水果、花朵、饰品等)。

2. 彩色铅笔、彩色纸、画笔、调色板等绘画工具。

3. 投影仪或电子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投影仪或电子设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静物画作,引起学生对色彩运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画作中的色彩特点和表达的意义。

知识讲解:1. 介绍色彩理论的基本概念,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等。

2. 解释常见的色彩分类,如暖色调和冷色调。

3. 分析不同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观察与分析:1. 将准备好的静物摆设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仔细观察。

2. 引导学生观察静物中的色彩运用,注意颜色的明暗变化、饱和度和色彩对比等。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色彩特点和对静物表达的理解。

创作实践:1. 提供彩色铅笔、彩色纸、画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选择一种媒介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和分析,尝试用色彩表达他们对静物的理解和感受。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运用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

2. 学生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表达意图。

3.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画家或艺术家来班级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分享他们对色彩运用的经验和见解。

2. 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中观赏和分析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色彩的运用,如拍摄照片或绘制素描。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难度。

色彩静物教案

色彩静物教案

色彩静物教案
教案:
目标:通过绘画色彩静物提高学生对色彩运用的理解和技巧。

教具:色彩绘图纸、颜料、画笔、静物摆设。

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色彩静物,以及为什么要绘制色彩静物。

解释色彩静物绘画可以锻炼学生对颜色的观察力、表现力和绘画技巧。

2. 展示示范:展示一幅色彩静物作品,并讲解绘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明暗对比、色彩搭配等。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并思考作者在运用色彩上的技巧。

3. 实践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组色彩绘图纸、颜料和画笔,并在教室中摆设一些静物作为模特。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绘制静物,注重观察、运用色彩、表达感受。

4. 展示交流:要求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色彩的运用的体会,交流彼此的绘画技巧和经验。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思考和评价。

提出问题,如你觉得自己的作品中是否有明暗对比?是否成功地运用
了色彩搭配?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感受?
6. 继续实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提供更多绘画练习的机会。

可以尝试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静物摆设,让学生继续锻炼色彩运用和表达能力。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鼓励学生保持对色彩的观察和研究,在绘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静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并在作品中运用所学的色彩技巧。

作业可以在下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要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相互欣赏和鼓励。

高中色彩静物写生教案

高中色彩静物写生教案

高中色彩静物写生教案【篇一:色彩静物写生教案】色彩静物写生教学目的:1.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

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

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最高,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

(出示色彩的纯度变化表现范画)3.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

(见图)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

(展示静物)环境色——周围环境呈现的色彩。

(如不同颜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

分五步进行: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色彩静物教学教案

色彩静物教学教案
环境色:环境色是指一个物体受环境影响而折射过来的色彩。它多反映在物体暗部反光处,像红色花瓶放在黄色墙旁,蓝色衬布前,它的受光和反光部位都会出现黄色和蓝色变化。表面光滑的物体和玻璃瓷器等尤为明显。
暖色: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
太阳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
色彩静物教学教案
【篇一:色彩静物详细教案(1)】
色彩基础
课题:色彩理论知识,绘画
年级:11届高级动漫班
课时:2课时
课型:技法课
教学教具:计算机、投影仪
授课人:吴交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色彩的三原色,色相,明度,对比色,冷暖色调的定义。
2.掌握基本的色彩概念,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反光的定义技能。3能够掌握色彩画面的基本构图和色调,能够学会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来进行画面的空间、体积的塑造,能够掌握对色彩作品的基本评赏能力。
?明度的变化,也就是素描关系
?虚实处理拉开空间
?构图透视
3.物体的深入塑造和质感的把握
?塑造画面的主体,确定视觉中心
?不同器品的特点和色彩的变化
4.收拾完整画面
?细节的处理
?学会保留画面中好的地方,该减弱的减弱,改加强的加强
作业:
学生进行色彩静物临摹:
要求:8开色彩,自己喜欢的一组静物。
(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
发现色彩、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体感与质感的表现,不同材质的物体塑造都有所不同,比如说陶罐、釉瓷罐,不锈钢,玻璃。
学生的不足:用笔,喜欢磨;不够大胆,结构的把握,色彩的变化,用色单一,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约5分钟)
1、老师:经过这段时间的色彩单个的训练,我想大家对色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今天主要讲一下如何完成一张完整的水粉静物。

高中色彩静物老师教案模板

高中色彩静物老师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色彩静物的基本绘画技巧,包括色彩搭配、构图、光影处理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色彩静物的观察与构图3. 色彩静物的色彩搭配与调色4. 色彩静物的光影处理与质感表现教学重点:1. 色彩静物的观察与构图2. 色彩静物的色彩搭配与调色教学难点:1. 色彩静物的光影处理与质感表现2. 学生对色彩静物绘画技巧的掌握和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优秀色彩静物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色彩静物?色彩静物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解释色彩静物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特点。

- 分析色彩静物的常见题材和表现手法。

2. 色彩静物的观察与构图- 讲解观察静物的方法,包括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多角度观察等。

- 介绍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对称与平衡、对比与统一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图片,进行观察与构图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构图中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与构图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静物,进行观察与构图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观察与构图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进行点评。

二、讲授新课1. 色彩静物的色彩搭配与调色- 讲解色彩搭配原则,如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等。

- 介绍调色方法,包括色彩比例、色彩饱和度等。

2. 色彩静物的光影处理与质感表现- 讲解光影处理方法,如明暗对比、投影、反光等。

- 介绍质感表现方法,如线条、笔触、纹理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图片,进行色彩搭配与调色练习。

色彩静物知识教案

色彩静物知识教案

色彩静物知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色彩静物知识教案目标:1. 了解色彩静物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分辨不同颜色和色彩组合的能力。

3. 培养观察和表达色彩静物的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色彩静物的概念和特点,例如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冷暖色调等。

2. 展示一些色彩静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色彩特征。

活动一:色彩分类游戏1. 准备一些彩色物品,如彩色纸张、颜料、彩色笔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颜色或色彩组合。

3.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并收集与所选颜色或色彩组合相匹配的物品。

4.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物品,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物品。

活动二:色彩静物绘画1. 提供一些色彩静物的图片或实物给学生。

2. 学生观察并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色彩静物进行绘画。

3.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油画等。

4.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尝试表达色彩的明暗、对比和层次感。

活动三:色彩静物展示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学生需要解释他们选择的色彩静物以及绘画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3. 全班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以促进学生对色彩静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色彩静物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色彩静物,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记录。

3. 提供一些继续学习和实践的资源,如艺术书籍、艺术展览等。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色彩静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绘画技巧以及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估,包括色彩运用、构图和创意等方面。

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色彩静物教学排课教案

色彩静物教学排课教案

色彩静物教学排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色彩静物的构图和表现技巧;3.培养学生对色彩静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4.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

1.色彩静物的概念和特点;2.色彩静物的构图和表现技巧;3.色彩静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4.色彩静物的艺术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色彩静物的构图和表现技巧;2.色彩静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色彩静物的概念和特点;2.示范法,教师示范色彩静物的构图和表现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色彩静物的观察和感知练习,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静物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色彩静物的特点和魅力;2.讲解,介绍色彩静物的概念和构图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色彩和构图来表现静物的美感;3.示范,教师示范一些色彩静物的构图和表现技巧,让学生进行观摩和模仿;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色彩静物的观察和感知练习,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艺术创作能力;5.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色彩静物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2.作业评定,对学生完成的色彩静物作品进行评定,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3.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色彩静物的观察和感知练习;2.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色彩静物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3.教学效果,学生对色彩静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色彩静物写生活动,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2.邀请专业画家进行色彩静物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专业人士身上获取更多的艺术启发;3.举办色彩静物艺术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艺术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静物的训练安排
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

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弱一些。

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减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

色彩空间透视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

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含有微小颗粒的空问,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实并非如此。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

第四章色彩的归纳表现(学时:4学时)
第一节色彩表现方法
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

从着色顺序方面有如下几种:
1、从整体到局部
水粉画是色彩画的一种,它同水彩、油画一样,都是从画大色块入手。

整体着眼和从大体入手是我们的作画原则,大色块和大片色,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应首先画准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划。

2、从深重色到明亮色
明亮色多是厚涂,一遍遍薄涂亮不起来。

先画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盖;相反,一般是先画面积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确定画面色彩的骨架。

逐步向中间色和明亮色推移。

3、从薄涂到厚画
薄涂即用水稀释颜料,如同画水彩画,根据总的色彩感觉,迅速地薄涂一遍,造成画面整体的色彩环境,尔后逐渐加厚,深入表现。

薄涂比较正确的地方要善于保留,使画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层次和厚重的效果。

水粉画颜料不象油画、丙烯颜料附着力强,可随意画厚。

水粉画的厚涂要厚的适当,过厚容易龟裂脱落,所以较厚而不准的颜色应洗掉再画。

第二节用笔方法
作画时画笔上所蘸各色,在画纸上所产生笔痕纹理称笔触。

用笔是塑造形体、表现质感创造色彩气氛。

传达作者感情的基本手段。

用笔方法要根据所描绘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不同的质感,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色彩关系,及作者的感受采用轻、重、去、短等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归纳为以下几种。

1、刷:用笔在画面上来回走动,宜画大面积色块,笔触呈片块状。

运笔快,色较薄(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