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 词
】 2 7. 50
告 。早期有 些 患者 表 现情 绪 低 落 、 言 不 语, 身体伤残 给其带来 莫大 的痛苦 , 现 表 为绝望 、 悲伤等抑郁表现。对 这类患者 护 士应实行全方位 、 全过程精神心理教育 与
帮 助 。 主动 与患 者 或 家 属 交 谈 , 时给 予 及 心 理疏 导 , 现 异 常 行 为 及 时予 以 干预 并 发
o r u a d r v n in f c mp iai n ta ma n p e e to o o lc t on, 1 p te t t p s rumai te s dio — 5 ai ns wih o tta tc sr s s r d r we e o i v l e c urg d n c rd. e r p st ey n o a e a d ae i Re ut Ofalte 1 te t 1 r r d s l: l h 5 pain s, 3 we e g a — u ly rc v r d a d o l r e uie o al e o ee n ny 2 we e r q r d t frhe s ca te t nt Co cuso u t r pe i l r ame . n l in:Th e p st e e c u a e n s ep u n t e r — o ii n o r g me ti h lf li h e v c v r fp s r umai te s d s r e . o ey o o tta tc sr s io d r Ke r r ma; te s d s r e ; ri g y wo dstau sr s io d r nu sn
安 全 防护 。 护 士 对 患 者 住 院 期 问 产

术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干预措施

术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干预措施
虚拟现实应用既可作为治疗手段,也可作为医疗娱乐,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
突破空间限制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突破地理位置限制,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远程医疗服务。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艺术治疗在术后的作用
情绪表达与释放
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患者可以将内心复杂的情绪得到宣泄和宣泄,从而缓解术后焦虑和抑郁。
结构化
该疗法采用循序渐进、步骤明确的方法,患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洞察力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合理的想法,获得更正确的认知。
持疗效
该疗法能帮助患者形成长期的应对能力,效果往往持久。
虚拟现实疗法的应用前景
身临其境的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治疗环境,增强疗愈效果。
疗愈与娱乐并重
术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手术治疗后,患者身心都会受到巨大压力。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手术创伤,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by w k
术后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
1
术后焦虑
患者担心手术失败、恢复缓慢或遗留后遗症,导致焦虑情绪高涨。
2
术后抑郁
术后生活方式和角色发生改变,加之身体不适,易诱发抑郁症状。
注意力转移与放松
参与艺术创作能让患者暂时摆脱疾病的困扰,将注意力集中在创作过程中,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自我认知与探索
艺术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我,发现内心的力量和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社交互动与沟通
参与艺术小组活动可以增强患者与他人的沟通互动,扩展社交圈,获得情感支持。
宗教信仰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术后中期
在康复期内,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 碍的心理干预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01
第1章 简介
什么是创伤后应 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在经历创伤 性事件后出现。症状包括持续的压力反应和恐 慌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焦虑 持续不安和紧张感
失眠 睡眠障碍
恐惧 持续的害怕感
抑郁 情绪低落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宣传 提高认知 普及知识
社会支持 提供帮助 心理疏导
心理教育 自我认知 情绪管理
应急援助 紧急处理 心理评估
●06
第6章 总结
总结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创伤后应激障 碍的心理干预方法和策略,同时也认识到预防 和康复的重要性。在干预过程中,心理支持和 治疗是关键,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和应对创伤事 件后的挑战。
预防创伤后应激 障碍
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包括及时处理创伤 事件、寻求心理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02
第2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 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治疗 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再加工以及 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理 解并处理创伤后的情绪困扰,促进心理康复。
通过眼动运动帮助患者重新处理创伤记忆,减轻痛苦情绪。
●03
第3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 策略
早期干预策略
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及早进行心理援助、社会支 持等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早期干预能够帮 助患者尽快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为后 续的治疗和康复奠定基础。
多维度干预策略
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应该结合心理治疗、药 物治疗、身心灵综合治疗等多种干预手段进行 综合治疗。这种多维度的干预策略能够全面覆 盖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护理措施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护理措施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护理措施作者:付小琴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9期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创伤性骨折患者在经历较为严重的车祸、暴力之后,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问题,如抑郁、滥用药物等。

这些问题都会使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负担加重。

骨折手术是一种典型的创伤应激源,会影响患者围术期的精神应激,加大患者的负面情绪。

在临床上如果医生只关注患者术后短期内躯体功能的康复,而忽略了患者术后心理康复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因此,及时对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1.扰乱患者思想。

创伤的经历会在患者的大脑中反复闪现,强制性地进入患者的梦境。

2.刻意回避。

患者对骨折创伤性应激会有长期回避反应。

3.认知麻木。

患者对一般事物(刺激较小事物)的反应十分麻木。

4.过度警觉。

骨折创伤后患者的警觉、惊跳反应明显增强,有的患者还会伴有注意力分散、焦虑以及抑郁等消极情绪。

1.导致抑郁。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情绪问题,一般多为抑郁症。

患者会反复想起与创伤有关的情景和内容,并因此产生抑郁情绪。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还会出现情绪低落、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交流、思维迟缓等现象。

2.滥用药物。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会产生回避情绪,表现为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情景。

为了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很多患者会滥用抗焦虑的药物。

长期滥用药物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人体出现其他的精神健康问题。

3.记忆和认知出现问题。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和认知问题,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回忆不起从前发生过的某些事情,对自我认知也会出现问题。

4.自杀风险。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可能性较高,常常会萌生自杀的想法,并且他们往往存在社交障碍,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心理负担过大,容易产生厌世情绪。

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主要有:患者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做手术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出现错觉和幻觉,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

护理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

护理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

护理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被创伤事件所伤害的患者。

这些患者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症状。

作为护理人员,了解及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护理中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和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在创伤事件之后产生的、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心理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创伤事件的反复回忆、噩梦、紧张、易激惹、难以集中注意力、睡眠障碍等。

这些症状常常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需要专业的护理干预和支持。

二、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过程中,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提供安静、舒适和私密的护理环境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

尽量避免触发患者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记忆和情绪。

此外,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和倾听,并给予必要的信息以帮助患者恢复安全感。

三、倡导正面应对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是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键。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教授患者放松技巧、正确认知、积极参与社会支持网络等方式来促进患者积极应对。

此外,引导患者参与适当的身体锻炼和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等,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紧张和焦虑。

四、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以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与医生合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和催眠药物等。

然而,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五、家属支持和教育创伤事件的影响不仅限于患者本身,其家属也会承受相应的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家属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并提供合适的应对策略。

通过建立家属支持小组或者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减轻家属的负担,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心理护理对改善烧伤病人应激状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改善烧伤病人应激状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改善烧伤病人应激状态的影响高翔骏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支持对烧伤病人的影响。

[方法]将78例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烧伤病人实行心理支持连续10d;对照组32例除不予心理支持外,其他治疗、护理方法同实验组,连续10d,评估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支持可改善烧伤病人焦虑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支持;烧伤;应激状态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9.01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3C-0788-02 烧伤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病人不仅生理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心理上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这种应激反应会导致病人在以后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1]。

曾经有报道,57.4%的烧伤病人在早期治疗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另外失望、悲观、失去生活的信心等这些消极心态也会一直伴随着病人[2]。

相关研究调查发现,病人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治疗效果[3]。

为了改善病人心理状态,让其重拾生活信心,我科于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78例烧伤病人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心理支持可改善应激状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78例烧伤病人,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17岁~68岁(34.5岁±3.5岁)。

将所有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6例,对照组32例,两组病人在年龄、烧伤面积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心理应激诊断 病人入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初次的心理状态检查。

全方位地了解病人是否焦虑、害怕、惊恐、颤抖等20项心理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程度。

根据这些心理活动分别制订相应的指标,另外再对每项指标进行评分,根据程度来判定1分~4分。

如何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康复的有效方法

如何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康复的有效方法

如何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康复的有效方法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可能由于经历了剧烈的创伤或灾难性事件而导致。

对于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人们来说,有效的心理康复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如何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康复的有效方法。

心理康复是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心理康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1. 寻求专业帮助: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可以提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有效治疗。

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心理困扰。

寻求专业帮助是迈向康复的重要一步。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眼动再处理与脱敏(EMDR)是两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被证实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方面非常有效。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解释创伤,减少与创伤相关的症状和恐惧。

3. 起居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与生活习惯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恢复睡眠、调整情绪和提高注意力。

建立起居规律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心理康复的基础。

4. 支持系统:与亲朋好友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参加支持小组或组织,这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在支持系统的帮助下,患者可以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

5. 身体运动:适度的身体运动可以帮助释放压力和紧张感,提高心理康复的效果。

运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韧性。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6. 放松技巧:学习和使用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和冥想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

这些技巧可以在面对创伤触发器或压力时提供紧急帮助,提升患者应对困境的能力。

7. 自我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需要学会照顾自己。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需求和限制,合理安排时间,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浅谈骨科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性障碍的心理护理

浅谈骨科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性障碍的心理护理

浅谈骨科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性障碍的心理护理作者:唐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82-01骨科主要以创伤病人居多,大多数自理能力低下,外伤住院后情绪多不稳定,容易发生创伤后诸多的应激性障碍。

现分析该类应激反应性障碍的临床表现,并浅谈心理护理的体会。

1 创伤后应激反应性障碍(简称PTSD),是一种由非同寻常的突发或灾害性事件引发所导致的强烈的身心反应,多表现为恐惧,无助,沮丧,悲观甚至厌世等严重的心理反应。

其特征为上述创伤后长期存在的焦虑心理为背景,主要表现为持续的紧张性增高症候群,严重者还会出现行为障碍,思维障碍等脑功能紊乱等重症精神疾患症候群。

2 临床主要的三个特征症候群2.1 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控制不住会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事件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或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2.2 持续性回避或反应麻木:拒绝,害怕重返可引起创伤回忆的环境,无法回忆创伤事的某些重要情节,生活情趣消退,情感表达障碍。

2.3 持续警觉性增高:易激惹,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惊吓反应,注意力难集中,脾气暴躁。

3 心理护理3.1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

骨折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或突发事件所致,其疼痛,强迫性卧位,甚至造成终身残疾都会给患者带来PTSD,传统治疗性临床护理难以应对患者的心理需求,适时介入心理护理,让患者尽可能地摆脱心理危机,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尽快得到康复重返社会,更好地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

3.2 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细致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

建立良好的陈设景观,病房的治疗生活满意度。

根据患者病情,受教育程度、工作和家庭背景等情况综合考虑,施以相应的心理疏导,认真解释病情,让其了解治疗方式方法及结果,向患者解释各种康复治疗会使患者的各种功能得到补救和改善,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其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12-27T16:27:13.3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作者:周秀芬
[导读] 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应激障碍现状。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B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每组25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A组患者治愈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是80%;B组患者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6%。

B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应激障碍现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护理;影响
通常情况下来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类型,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患者遭受重大的创伤以及灾难之后,对于患者的精神打击十分沉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实时进行护理干预更加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1]。

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5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如下:①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典型症状,②愿意配合本次治疗和研究;③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传染疾病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④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

A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43.04±0.99)岁;其中因为车祸致病的11例,因为破产致病的8例,因为感情破裂致病的6例。

B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为(43.64±0.97)岁;其中因为车祸致病的12例,因为破产致病的7例,因为感情破裂致病的6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A组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类的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对B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治疗措施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相关内容,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通过举办讲座和座谈会的方式向B组的所有患者积极讲解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深入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措施,同时鼓励患者相互之间针对该疾病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探讨[2]。

第二,护理人员要多创造机会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疏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多向患者介绍一些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事例,然后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树立对未来和人生的乐观态度。

第三,护理人员积极利用系统脱敏法和松弛训练法等对患者进行积极的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塑造正确的积极的行为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3]。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具体的临床效果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来进行测量,若是患者在护理之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下降在3/4以上,那么为治愈;若是患者在护理之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下降在1/4至1/2之间,那么为有效;若是患者在护理之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下降在没有达到1/4以上,那么为无效;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及X2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切实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A组患者治愈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是80.00%;B组患者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6.00%。

B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具体疗效比较[n(%)]
3讨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危害性比较大,我们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对本文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5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
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

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治愈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是80.00%;B组患者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6.00%。

B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应激障碍现状。

该研究结果与冯冰霞等、于宏、张雪梅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6]。

由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应激障碍现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长然,高涛,李晓波. 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应激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症身心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7,29(02):59-62.
[2]杜小丽.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03):370-372.
[3]张安轩,王梅,王莉. 精神创伤对癌症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5,27(06):929-931.
[4]冯冰霞,陈丽燕. 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2,23(21):151-152.
[5]于宏. 心理护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与护理学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1):226-227.
[6]张雪梅,杨斌,张艳,刘勇. 认知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自我心理弹性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2):259-2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