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数字是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
公文写作中的数字

1.“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如:一幢建筑物的高度为30 m(30米); 他的体重70 kg(70千克) 2.表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非物理量), 使用的是一般量词,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 述为: 3500片 8200元 30天 80只 20条 等
3.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 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 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 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4.成文日期阿拉伯数字。 5.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78年、 2003年不能略为78年、03年。
对于特别巨大的数字,《规定》要求非科 技出版物可以采用“亿”、“万”为单位, 数字巨大的精确数字,作为特例可以同时 采用“亿、万”为单位,但表述时不能将 五亿三千四百万人,表述为“5亿3千4百万 人”。正确的表述是“5,3400万人”、 “5.34亿人”或者“5亿3400万人”。 235000000公里可以改写成2.35亿公里, 这样容易辨认和朗读.
2.成语、惯用语、缩略语 成语、惯用语在汉语的发展演变中,已经 约定俗成,具有很强的凝固性,而且具有 很强的节奏韵律感。涉及到数字的成语、 惯用语,是不能凭借个人的主观意愿加以 更改的,在公文写作中是必须使用汉字数 字的。如:三番五次 一把手 七上八下 三令五申 隔三差五等。
数字缩略语,由于它有特定意义,一部分 缩略语在发展演变中已经定型,得到了社 会的普遍认可,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这 部分缩略语中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 三从四德 三皇五帝 四书五经 三教九流 等。
汉字数字的使用规范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 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 字。” 1.涉及到数字的专有名词 我们可以将涉及到数字的专有名词,归为“定 型的词、词组”中。根据《规定》的要求,凡是 涉及到有数字的专用名词都可以归入到必须使用 汉字数字这一类中来。 如:三叶虫 十滴水 九三学社 三氧化二铜 二恶英 三叠纪 三聚氰胺、二万五千里长征、十 一届三中全会等。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1、公文中的数字,一般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词语或缩写形式表示,即不用汉字表达。
2、当数字小于十时,比如一、二、三、四等,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但词语形式可
适当使用汉字。
3、对于公文中使用较多的量词如“十”、“百”、“千”、“万”、“亿”等,一
般用汉字或缩写形式表示,可以是汉字表达“十”、“百”、“千”、“万”等“w”亦可。
4、当数字大于九时,尽量使用“0”来表示“零”,例:30.0万元,20.00万元等。
5、当数字中的小数位出现零时,应保留,并显示两位小数,如20.00元,20.08元等。
6、为了便于更快识别,千位以上的数字,应以可读的逗号分隔,例:1,000元,
8,800元等。
公文写作之公文中数字的正确用法

第三节公文中数字的正确用法在机关公文中,存在着数字错用、滥用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对数字用法的有关规定不熟悉。
现结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将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分类归纳如下:一、汉语数字使用的一般规定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
在以下环境中必须使用汉语数字: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三心二意、四平八稳、五星红旗、六神无主、八国联军、九死一生、零点方案等。
2.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十月十八日、正月初五等。
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如: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等3.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用汉字数字。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避免歧义,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外加引号。
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4.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
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个、十五六岁、五六万套、三四百里、四十五六岁等。
5.用“几”“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使用汉语数字。
如:几千年、百多次、十余年、八万左右、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该省从机动财政中拿出近20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3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数字概述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
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
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
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公文中名词、数字等的使用

公文中使用名词、时间、数字须知一、使用名词须知(1)公文中使用名称,一般要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规范化简称。
(2)使用习惯简称时,必须考虑发文对象和范围。
例如,在本省可以使用“省政府”,出省就要使用全称“xx省人民政府”;“辽大”(辽宁大学)只应限于在辽宁省内使用。
而“人大”(中国人民大学)、“南大”(南开大学或南京大学)等容易造成误解的简称,应避免使用。
(3)在一篇公文中出现的同一名称,要前后一致;不要一会用全称,一会用简称。
(4)领导人职务、单位名称等常有变化,使用时要分清时间和场合。
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劳动部在七届人大前合称“劳动人事部”,使用时就要分清。
(5)使用译名要统一,外国国名、地名、人名、机构名称等,要以新华社译名为准。
(6)使用名词时要注意通俗化。
除向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发文外,应避免使用广大群众生疏的专业名词术语。
(7)在使用专业名词术语时,也应把握它的准确含义,避免用错。
(8)不要使用已明文规定废用的名词。
例如,“苏联十月革命”应该为“十月革命”。
二、使用时间须知(1)时间要用公历表示。
公文中出现我国历朝历代年号时,应加注公历时间。
例如,“民国26年”应写成“民国26年(1937年)”。
(2)公文中的时间要写全,不得省略。
例如,“一九九五年”不能写成“九五年”。
(3)一般应用汉字表示时间。
如果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也要前后一致,不能又用汉字,又用阿拉伯数字。
但农历时间应服从习惯,用汉字,不得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正月十五”不能写成“正月15”。
(4)“年”、“月”、“日”三个字不能用符号代表。
例如,“1985年”不能写成“1985”。
(5)在公文中使用今年、明年、最近、过去等时间代词时,凡容易造成误解的,应注明具体时间。
(6)公文签署的时间与印发的时间不一致时,也应做出必要的说明。
三、使用数字须知(1)公文中除发文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百分比、专用术语和其他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者外,一般应用汉字书写。
公文中数字序号使用顺序

文章中数字序号使用顺序我们在写文章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用得好,能使我们的文章有条有理,眉目清楚;用得不好,让人看着别扭,甚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
可见序号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与否同样很重要。
在评选论文时,常常会为一些文章感到惋惜,内容、文字很精彩,可数字序号的运用不规范或者混乱,让人看着不舒服。
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并参考了一些别的资料,在此谈谈数字序号的用法。
一、阿拉伯数字后面用黑圆点;二、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三、“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四、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五、“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即可。
六、数字序号前后一般不再用其他项目符号;七、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一”“二”“三”—㈠—”““㈡”“㈢”——“1”“2”“3”——“⑴”“⑵”“⑶”——“①”“②”“③”等。
常见不规范之序号有:1、(一)、⑴、①、l 第第1、一:一、2、(二)、⑵、②、l 第第2、二:二、3、(三)、⑶、③、l 第第3、三:三、正确的用法如下:1.(一)⑴①第一,2.(二)⑵②第二,3.(三)⑶③第三,在论文中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但目前教师撰写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
下面就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序号写法作一说明:一、正文层次标题序号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
如一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一、二、三,二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加括号(一)(二)(三),三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1、2、3 ,四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2)(3),五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右括号1)2)3),若还有六、七级序码还可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
注意加了括号的序号后就不要再加点号了。
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 2 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 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
文章中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用用法

在文章中,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使用有一定的规范和偏好。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使用原则:1.计量数字:用于计量的数字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523.56千米”。
2.编号数字:用于编号的数字也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电话号码等。
3.广泛使用的名称:在书写形式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且已经广泛使用而稳定下来的名称,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5G”。
4.汉字数字:如果数字的个数不多,且使用汉字数字或阿拉伯数字在书写简洁性和辨识清晰性上没有明显差异时,两种形式均可使用。
例如,“17号楼”与“十七号楼”、“3倍”与“三倍”、“第5个工作日”与“第五个工作日”都是可接受的表达方式。
5.出版物标准:上述规则适用于各类出版物(文艺类出版物和重排古籍除外),并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文、教育、媒体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用法也可参照这些标准执行。
6.个人偏好:在某些情况下,数字的使用也可以根据个人偏好或者特定情境来决定,比如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汉字数字以保持文体的统一。
7.避免混用:在同一篇文章或文本中,应尽量避免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混用,以保持整体的一致性和美观。
8.特殊情况: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法律文件、财务报告等,可能会有特殊的规定来指导数字的使用。
9.文化因素: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可能会优先选择某一种数字表达方式,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吉祥数字(如“八”)可能会倾向于使用汉字来表达。
10.技术要求:在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领域,通常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易读性。
11.国际交流:在国际交流或多语言环境中,通常会采用阿拉伯数字,因为它是国际通用的数字系统。
12.视觉设计:在视觉设计中,为了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能会选择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
13.行业惯例:不同行业可能有自己的惯例,比如在新闻报道中,数字的使用通常会遵循新闻行业的标准和风格指南。
总之,在实际写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上述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数字表达方式。
公文序号标点等正确用法

公文序号标点等正确用法1. 序号的表示在公文中,经常需要使用序号对条款、部门、章节等进行编号。
序号的表示方法有两种:阿拉伯数字和汉字。
阿拉伯数字:常用于对条款、章节等进行编号。
例如:1、2、3、4…汉字:常用于对部门、职位等进行编号。
例如:一、二、三、四…2. 序号与标点的组合在公文中,序号与标点的组合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2.1 序号后的标点符号一般情况下,序号后需要加上对应的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顿号和括号。
句号:常用于条款、章节等的编号。
例如:1.、2.、3.…顿号:常用于部门、职位等的编号。
例如:一、二、三…括号:常用于对序号进行注释或解释。
例如:1)、2)、3)…2.2 序号与标题之间的间隔序号与标题之间应该有适当的空格或制表符。
这样可以使公文更加清晰有序。
例如:1. 标题一2. 标题二3. 标题三3. 章节标题的表示在公文中,章节标题有多级别,通常使用不同的字号和格式来表示。
一级标题:一般使用大号字体,如标题一。
二级标题:一般使用中号字体,如标题二。
三级标题:一般使用小号字体,如标题三。
4. 公文中的其他标点符号用法在公文中,还经常使用到其他标点符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用法:冒号:用于引出解释、说明、举例等内容。
例如:如下所示:逗号:用于多个内容、项目或事项。
例如:A、B、C等。
分号:用于连接两个完整的句子,表示逻辑关系。
例如:公文输出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审查。
破折号:常用于标注附属说明、解释语句。
例如:公文输出——这是一项需要严格执行的规定。
5. 注意事项在使用标点符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标点符号与文字之间需要有适当的间隔,不可以紧贴着文字。
在使用中文标点符号时,需要注意其位置和形状。
在使用英文标点符号时,需要注意大小写和形状。
以上是关于公文序号标点等正确用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中数字是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
字?
一、总的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
二、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要写全数,不能简化、省略。
例如:公元前18世纪;20世纪80年代;2006年12月31日;13时40分50秒;2007年。
(二)计数与计量和统计表中的数值。
如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20;-25;1/15;1.26;12%;2:4。
(三)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均应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中国电信〔2010〕7号文件;37/38次特别快车;期刊号CNll一1000/D;邮发代号37—1;95号汽油;HP-5100型打印机。
(四)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江泽民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一文,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01页。
(五)公文中成文日期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成文日期确定的原则和标注位置有2种:一是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正式通过的日期为准,成文日期编排在公文标题之下,写全年、月、日,用()括起来。
二是经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公文,以签发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的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在发文机关下一行位置。
如果发文机关名称长于成文日期,发文机关右空两字,成文日期在发文机关名称向右缩进两字的位置;如果发文机关名称短于发文日期,则发文日期右空两字,发文机关名称向左移,使成文日期仍保持在发文机关名称向右缩进两字的位置。
三、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一)公文中作为定型的词、词组、惯例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词素须使用汉字。
例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四氧化三铁;第四季度;八国联军;第三世界;八九不离十;相差十万八千里。
(二)概数和约数
1.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慨数时,应使用汉字,并且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例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十岁;一二百套。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例如:十几天;几十年;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三)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也可以用汉字,但要注意照顾到上下文的统一。
例如:一个人;四本书;六辆车;读了十遍;八个百分点
(四)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须使用汉字。
例如: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农”问题;十六大。
(五)星期几一律用汉字。
例如:星期一;星期五。
四、可以灵活变通掌握使用的情况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有的如遇特殊情形,为避免歧解,也可以灵活变通使用。
(一)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字表示的约数一般使用汉字。
但如果公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约数时,为保持公文局部体例上的统一,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1:会计学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
学会吸收了四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一是有成就的中青年。
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例2:省金融学会召开课题调研交流会7次,共收到课题调研文章800余篇,其中有200多篇获奖。
(二)标题涉及数字时,可以根据版面实际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使用阿拉伯和汉字数字。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尾数有多个零的整数值的写法,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
例如:345000000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不能写成3亿4千5百万。
(二)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不能断开移行。
(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连接号“—”或波浪式连接号“~”。
例如:1990年一2006年;10元~50元;200米-500米。
(四)“一”和“两”的用法不同。
1.读数目字时用“二”,例如:“一二三四、零点二(0.2)、三分之二”;用作序数时,应当用“一”,例如:“第二、二姐、二次大战”。
2.在与量词连用时应当用“两”,例如:“两本书、两个月、两次”;表示双方用“两”,例如:“两便、两可、两全其美”;表示约数或不确定的数字用“两”,例如:“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在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股用“两”,例如:“两吨、两公里”;在“半、千、万、亿”前多用“两”,例如:“两半、两千、两万、两亿”。
(五)“翻番”和“倍数”的用法。
1.数量成倍的增加时用“翻番”。
例如:点钞速度翻番;地税收入十年翻了两番。
2.在用数字对比时,绝对数增加较多、差别较大时常用倍数,减少或降低时不能用倍数,而是用“百分之几”的提法。
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在过去的25年里增长了8.7倍;2005年乡镇行政编制比改革前减少20%;2002年财政对教育投人比1995年降低12%。
(六)弄懂“百分率、百分比、百分数、百分点”的概念
1.百分率指一个数占另—个数的百分之几或某一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例如:2/5用百分率表示是40%。
2.百分比是用百分率表示的两个数的比例关系。
例如:某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是女生,这一班中女生所占的百分比就是40%。
3.百分数是指分母为100的分数,通常用百分号来表示的数字。
例如:12%;98%。
4.百分点指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不同时期相对指标变动幅度,百分之一为一个百分点。
例如:同上年相比,不良贷款率减少三个百分点。
(七)公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要段落分明,前后一致。
要求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第五层为“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