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有关数字的写法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规范——数字、标点符号和单位用法

公文写作规范——数字、标点符号和单位用法

公文写作规范——数字、标点符号和单位用法一、关于数字的用法(一)多位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即从小数点为中心,从右到左以半角“,”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

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

如:62,400.1256。

(二)数值范围。

在表示数值范围时,采用“~”连接。

示例:-20~-8℃12,400~20,000元1~6岁注意: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

如:9亿~16亿,不写为9~16亿。

(三)含月日的专名。

含有月日的专名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应采用间隔号“·”将月、日分开。

示例:“3·12”中国植树日“5·1”国际劳动节(四)年月日的数字用法。

年月日的表达顺序应按照口语中年月日的自然顺序书写。

示例:2008年8月8日。

年月可用“-”替代,但年月日不完整时不能替代。

8月8日不能写为8-8,2008年8月不能写为2008-8。

四位数字表示的年份不应简写为两位数字。

如:1990年不能写为90年。

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可在数字前补“0”,如:2008-08-08。

二、括号的运用括号的主要形式有: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

标示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用六角括号。

如:xx办发〔2021〕3号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均用圆括号。

示例:1.XXX医院拥有中高级医师(含已退休)67人2.联合下发了《x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三、使用计量单位的要求新《条例》明确要求,计量单位的用法要“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即按照《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1-93)和GB312—93(全部)等标准的规定来使用。

例如:质量单位应使用千克,而不用市斤;长度单位应使用米,而不用尺等。

公文写作格式数字格式

公文写作格式数字格式

公文写作格式数字格式
在公文写作中,数字格式通常是以阿拉伯数字形式呈现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公文写作格式,其中不包含标题。

1. 段落和标点符号:
- 每个段落之间用空行分隔。

- 句子之间用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分隔。

2. 标题和副标题:
- 标题通常是以加粗的形式出现在文档的开头,用于概括文
档内容。

- 副标题可以出现在标题下方,用于进一步描述文档内容。

3. 正文:
- 正文是公文的主要内容部分,用于说明、表达观点或传达
信息。

- 正文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避免冗长的描述。

4. 缩进和对齐:
- 在每个段落的开头,可以使用缩进来突出文本的层次结构。

- 文本应该左对齐,并保持整齐的垂直排列。

5. 数字格式:
- 数字通常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呈现,而不是中文数字或罗
马数字。

- 如果有需要,可以按照文档的要求对数字进行编号或排序。

6. 图表和表格:
- 图表和表格应该清晰明了,可以使用编号和标题进行标注,但标题不能与正文中其他标题相同。

- 图表和表格应该与正文相关联,用于支持和解释正文内容。

7. 署名和日期:
- 公文的最后应该包含署名和日期,用于明确发文人和发文
的时间。

- 署名和日期通常位于公文的右下方,可以左对齐或居中显示。

请注意,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具体的格式可能会因文档类型和组织规定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公文中数字格式

公文中数字格式

公文中数字格式篇一: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数字概述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

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

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

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中字体、数字、标点符号及常用单位的使用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中字体、数字、标点符号及常用单位的使用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中字体、数字、标点符号及常用单位的使用附件:公文中字体、数字、标点符号及常用单位的使用一、公文字体和层次结构公文标题采用小标宋体字20号。

正文部分用“仿宋GB_2312”三号字。

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用“一、”“(一)”“1.”“(1)”标注,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二、关于数字的用法(一)多位数的书写为便于阅读,四位以上的整数或小数,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分节:——第一种方式:千分撇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以“,”分节。

小数部分不分节。

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

示例1:624,000 92,300,00019,351,235.235767 1256——第二种方式:千分空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即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加千分空。

示例2:55 235 367.346 23 98 235 358.238 368 (二)纯小数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阿拉伯数字底线的实心点“.”。

示例:0.46不写为.46或0。

46(三)数值范围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可采用浪纹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

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

示例:-36~-8℃ 400-429页 l00-l00kg12 500~20 000元9亿~16亿(不写为9~16亿)13万元~17万元(不写为13~17万元)15%~30%(不写为15~30%)4.3×106~5.7×106(不写为4.3~5.7×106)(四)年月日年月日的表达顺序应按照口语中年月日的自然顺序书写。

示例1:2008年8月8日 1997年7月1日“年”“月”可用“-”替代,但年月日不完整时不能替代。

公文中数字的用法

公文中数字的用法

公文中数字的用法篇一: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数字概述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

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

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

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

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

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数字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可以使文章更具条理和清晰。

下面是公文写作中列数字的十大方法:1. 使用完整的数字:写作中应该使用完整的数字来描述具体的数量或比例,例如写"5,000人"而不是"很多人"。

2. 精确描述数据单位:在使用数字时,应明确指出所使用的数据单位,例如"增长了10%"而不是"增长了很多"。

3. 使用相关的统计数据:使用与主题相关的统计数据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例如使用"根据最新调查显示"或"根据专家研究"等引用来源。

4. 使用比较数字:使用比较数字可以突出差距或进步,例如使用"由20%增长到50%"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出变化的幅度。

5. 采用图表和图形化数据:通过使用图表和图形化数据,可以使数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提高读者对文章的吸引力和理解度。

6. 解释数字的含义:在使用数字时,应提供对数字含义的解释,确保读者能够完全理解数字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7. 引用权威机构的数据:在文章中引用权威机构的数据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例如使用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或国际组织的研究报告。

8. 使用整数和小数:根据需要使用整数和小数可以使数字更加精确和明确,避免产生模糊或含糊的效果。

9. 突出主要数据:在文章中突出主要的数字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核心信息。

10. 使用百分比和比率:在表达比例和比率时,使用百分比和比率可以更好地描述和比较数据,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之,使用数字是公文写作中的重要技巧,正确而明确地使用数字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使文章更加具有条理和清晰。

数字在公文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提供具体的信息和数据,还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继续讨论数字在公文写作中的使用方法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数字概述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

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

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

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1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之间进行正式书信往来的文件,书写格式要求正规,而数字使用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为正确
使用数字,需要遵循国家规定的数字文字使用技巧。

以下就是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1 使用空格分隔整数与小数
公文中使用数字时,应将整数与小数用空格分隔。

如800 000元,50 596.78元等。

2 使用中文大写数字
使用数字表示金额、数量、比例等时,应使用中文大写数字,中
文大写金额数字应遵循具体格式,使用规范双引号。

如“三千六百七
十五元”,“一百八十五股”等。

3 使用全写
公文中使用数字时,一律用全拼,不能使用简写。

如表示一壹,
不可简写为一。

4 使用汉字以及拉丁数字
公文中使用数字表示序号,应使用汉字以及拉丁数字,可以有序
结合使用。

如要表示第6项,可以写作五、6项。

5 其他注意事项
* 公文中凡是金钱数字及单位等均应使用大写;
* 公文中使用数字应保持一致,如报表中的单位均为“万元”时,其他相关的金额数字也一致用“万元”表示;
* 不允许極大数字用中文表示,应除法整理后再转换成数字表示。

以上就是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在书写公文时应该特别注意数
字的使用,以遵循数字文字使用技巧,保证公文书写格式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中有关数字的写法在机关公文中,存在着数字错用、滥用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规范意识
、标准意识不强,对数字用法院的有关规定不熟悉。

为了帮助读者正确使用数字
,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将
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分类归纳如下:
汉语数字使用的一般规定
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

在以下环境中必须使用
汉语数字: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倏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心二意、四平八稳、五星红旗
、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国联军、九死一生、十万火急、零点方案、星期五、
第三季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十六届四中全会等。

2.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曰、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十月十八曰、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初五等。

有时
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如:藏历阳森
龙年八月二十六曰(1964年10月1曰)、曰本庆应三年(1867年)等。

3.含有月曰简称表示事件、节曰或其它特定意义的词组,应用汉字数字。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避免歧义,要将表示月和曰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处加引号。

如:“一•二八”事迹(1月28曰)、“一二•九运动”(
12月9曰)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
定。

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4.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

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个、十五六岁、五六万套、
三四百里、四十五六岁等。

5.用“几”“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使用汉字
数字。

如:几千年、百多次、十余年、八万左右、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

如果
文中出现一组最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
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该省从机动财政
中拿出近20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30000多吨、柴油1400多吨,用于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

6.行政机关公文和军队系统公文成文时间用汉语数字。

但党委系统公文成文
曰期应按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使用的一般规定“0、1、2、3、4、5、6、7、8、9”等阿拉伯数
字,引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据说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事。

由于当时采用竖排
版不方便,再加上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阿拉伯数字并没有得到普遍使用。

直到
解放初期,随着横排版印刷的推广,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才逐渐地普及起来。

机关
公文中有关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是有严格规定的,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曰、分、秒,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公元
前9世纪、公元前221年、20世纪80年代、公元1949年10月1曰、15时20分45秒等。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2005年,不应写成05年。

2.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
拉伯数字。

例如,34568、-23.5、1:500、56%、1/8等。

3.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宝计量单位。

如300kg、
15cm、350C等。

如果是多痊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换行。

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
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35元,11个月、100名。

但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书刊
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表示。

如200kg(200千克)。

4.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
38915部队、总3211号、国办发〔2005〕8号文件、T37/T38次快车、HP—3000型电
子计算机、90号汽油、维生素B1等。

5.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扰版本一致外,一般要使
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
,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表示数字的范围也有写法的讲究。

例如:“3万~8万”,不能写成“3~8 万”;5%~15%,不能写成“5~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