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 苏州园林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PPT课件-苏州园林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PPT课件-苏州园林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 不讲究对称。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 避免似的。
5、第3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写作手法,使读者 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6、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7、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 多种花树相间。
10、阅读第6自然段回答:在苏园里安 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 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 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 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讲究近景和远景的层次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 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12、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 后,为何又写了7、8、9三个自然段?这三 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 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 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 苏州园林特征的再次强调。
第二层(7—9),具体阐述苏州园林 的细节美,包括花墙、廊子、角落、门、 窗、以及很少使用彩绘。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 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
完 美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
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
图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
2、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 标本)?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领悟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二、了解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层次。

三、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有关文字复原成画面。

教具:出示苏州园林图片。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白苏州园林的根本特点。

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二、检查预习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一)(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二)(3—9)详细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到处八画。

(三)(10)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完毕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1、指名朗读第一段,提问:对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总印象为: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来”而来。

的总印象指明白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当错过苏州园林。

2、学习2段。

(1)齐读。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表达这一特点?在谴词上由什么匠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到处八画”,详细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挨次。

3、争论第一段两自然段间关系及第一段与其次段的构造关系。

——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

正由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善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价值。

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才智。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其次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挨次。

4、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2)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并解释;2、划分其次段层次,概括各层意思;3、练习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赏析《苏州园林》课文原文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赏析《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美景的散文。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1[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1[人教版]
深度。
看者 诸 上 色 木 上 阶 ,即 如 几 墙 香 蔓 砌 角 也使 此 竿 壁 。 延 旁 能 就 类 竹 , 如 着 栽落 得极 , 子 太 果 爬 几 到 小 无 或 单 开 山 丛的 美范 非 几 调 窗 虎 书 的 围 是 棵 了 正 或 带布 享的 要 芭 , 对 者 草 受 局 游 蕉 给 着 蔷 。置 。部 览 。 补 白 薇 墙
苏州园林
叶圣陶
网 狮 园
拙 政
留 园
苏州园林绝不讲 究对称,好像故意避 免似的。
池沼或河道 的边沿很少砌 齐整的石岸, 总是高低屈曲 任其自然。 假山的 堆叠,是 一项艺术 而不仅是 技术。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 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讲 究 近 景 和 远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 景 式镂空图案,廊子 大多是两边无所依 的 傍的,实际是隔而 层 不隔界而未界,因 而更增加了景致的 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 彩 的 调 配
苏 州 园 林 甲 江 南
江 南 园 林 甲 天 下
琢园 磨里 工的 夫门 都和 是窗 工, 艺图 美案 术设 的计 上和 品雕 。镂

漏色 下 墙 广 柱 同 苏 一和 半 壁 漆 子 , 州 律白 截 白 , 以 极 园 淡色 铺 色 那 及 少 林 灰对 水 。 是 门 使 与 色称 泥 有 不 窗 用 北 。。 方 些 刺 栏 彩 京 屋砖室眼杆绘的 瓦,内的大。园 和淡墙颜多梁林 檐灰壁色漆和不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园林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州园林的美。

学生分享对苏州园林的初步了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根据自读感受,提出问题。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

每组选取一段描写,进行深入剖析。

4.课堂讨论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讨论。

5.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尝试描写一个熟悉的景点。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6.课堂小结四、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概述《苏州园林》是一篇描绘苏州园林美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2.课文分析第一段: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

第二段: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第三段:描绘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第四段:展现苏州园林的植被特色。

3.课文重点句解析“苏州园林甲天下,天下园林甲苏州”:强调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地位。

“山水萦绕,曲径通幽”:描绘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展现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描绘苏州园林的植被特色。

五、教学反思2.学生在写作实践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了写作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还需加强课堂纪律意识。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2.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描写。

3.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遗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苏州园林是以江南文化为基础,并在历史不同阶段接受了各种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园林艺术形式。

本篇文章将从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出发,介绍苏州园林从建造到发展的过程,以期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对苏州园林这一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一、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苏州园林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时期,吴国的王宫内就有园林建筑;汉朝时期,吴国长江以南的地方出现了“南园”的园林文化;唐朝时期,苏州出现了“东园”、“西园”等宫廷园林,开始形成以人工湖为中心的园林景观;明朝时期,苏州园林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形成了奇妙的园林艺术。

在明朝时期,苏州的城市文化比较发达,人们对于园林艺术有很高的追求,于是便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园林如拙政园、留园、退思园等,成为了苏州园林的代表。

而这些园林中的一些元素如假山、池塘、小桥流水等,也成为了苏州园林的标志性景观。

苏州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历史文化的变迁,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

例如,苏州园林中各种了不起的假山不仅是由于地形要素所决定,更多的是对于自然景色的借鉴和提炼,其形成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创造力。

此外,苏州园林中还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例如留园中的洞庭碧波、五道石屏、迎春秀水都各自寓意深远。

这些特点和魅力成为了苏州园林的突出特点。

二、苏州园林的建筑与设计苏州园林以建筑精美、怡情赏心、既采于江南园林、又融汇了长江中游地区景观为特色,是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代表之一。

设计上讲究以小而为大,依据山水塑造风景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了井、石、竹、荷、梅等园林要素,其中尤以假山为瑰宝。

苏州园林弥漫着自然、雅致、唯美的情调,以山石、水流、树木、花草、桥梁等景观为主要构成要素,运用了池塘、曲径通幽、假山、花坛等园林景观形式,展示了东方传统园林的精髓。

这些景观的构成原则是各自独立,互相组合、衔接、协调,形成一幅以自然为主,以人工为辅的繁华画卷。

苏州园林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水,就如同苏州人生活离不开水一样,苏州园林也与水密不可分。

《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
教学目标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本课重点字词,了解作家相关信息感知说明文语言,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同学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说明文语言,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
教学内容情景引入明确任务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更有绵亘万里的锦绣山河。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浓妆淡抹总适宜”的西湖,那苏州有什么?二、解题:出示作家相关信息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了解作家相关信息,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激发爱好问题指导三、问题导学速读课文思索下列问题:1、说说看录像听录音后的感受。

2、第一段指出苏州园林地位的一句话是:3、其次段指出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一句话是:同学思索
教学内容启发诱导培育力量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
样做到: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的?同学用画画、唱歌、形体、导游解说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杨亚闽
[《苏州园林》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
第1页/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苏州园林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课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展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突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提示】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③花草树木的映衬具有图画美。

④近景远景的层次具有景致美。

⑤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⑥门和窗具有高度的图案美。

⑦极少用彩绘,却具有独特的色彩美。

3.难点攻克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而不采用空间顺序?【提示】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

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或建筑物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采用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介绍说明。

4.考点链接说明方法:举例子【定义】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

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想要说明的事物更清晰。

如第⑦段在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时,就列举了阶砌旁边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蔷薇木香,墙边的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等例子。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12(2),“拓展阅读”T15。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zhǎo) 映衬.(chèn) 依傍.(bànɡ) màn(蔓)延斟.酌(zhēn) q iánɡ(蔷)薇bā(芭)蕉檐lòu(漏)2.文学常识填空。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举例子)(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打比方)【基础提升】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鉴赏玲珑蔓延因地治宜B.轩榭回廊斟酌自出新裁C.映衬宽敝丘壑重峦叠嶂D.雕镂修剪嶙峋俯仰生姿(解析:A.“治”应写作“制”;B.“新”应写作“心”;C.“敝”应写作“敞”。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A.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B.她一颦一笑都俯仰生姿....,让人怜爱。

C.雨后黄山现浩瀚云海,朵朵雾浪在重峦叠嶂....之间缓缓流动。

D.大雪把公园装点地更加娟秀有趣,雪片堆出的每个造型都是那样自出心裁....。

(解析:A.“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俯仰生姿”指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此处对象误用;D.“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应换作“别出心裁”。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 265.1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11.1%。

B.我国将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力争2018年完成造林大约1亿亩以上。

C.中法两国元首一致同意,秉承友好传统,推动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D.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解析:A.语义重复,删去“去年”;B.前后矛盾,“大约”与“以上”矛盾,任删一个;D.用词不当,将“榜样”改为“标本”。

)7.填入下列句子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苏州地处水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①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③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④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⑤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A.④①②⑤③B.③①④②⑤C.②⑤③①④ D.②⑤①④③8.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印象”“闲适”“依傍”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假山池沼”“苏州园林”“修剪树木”这三个短语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 265.1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11.1%。

”该句没有语病。

D.“我国将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力争2018年造林大约1亿亩以上。

”该句有语病,“大约”与“以上”矛盾,任删一个。

(解析:C.语义重复,删去“去年”。

)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第一至第六段,回答问题。

9.阅读一、二段,请你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0.“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不能。

“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技术”泛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句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苏州园林中假山的艺术美。

11.第四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

“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起限定作用。

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模样的水面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比较。

通过从古到今其他中国建筑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举例子。

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03 拓展阅读(原创)北京的园林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它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

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

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

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

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

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

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

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

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①”的味道,耐人玩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

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

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

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

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

“苔痕上阶绿,草上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

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

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

(选自“全游网”)【注释】①吴带当风:这是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的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佛像等势圆转,所画衣带迎风飘举。

13.选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园林的哪些特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

14.第③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分析词语的指代含义】指布局工整、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

15.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的特点。

16.“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品析说明文的语言】不能。

“大多”表范围,起限定作用,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北京园林的色彩都是金黄或大红,与实际不符。

“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04 综合性学习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7.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精彩苏州古建筑,美丽园林扬四方。

18.活动成员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园林中很多庭院推门进去首先会看到一个屏风或屏障(如图),有的是一堆石头或假山,有的是一堵墙,有的高有的矮,大小姿态不一。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庭院中设置屏障有什么作用。

【示例】屏障把空间进行分隔,让庭院更加精致,带着娇羞与神秘感,制造错落层次,欲扬先抑,体现苏州园林的含蓄婉约;符合古人的风水观念,设置屏障能够起到一个保护作用,让邪气不能长驱直入。

19.在调查过程中,有同学发现最近几年有些来苏州园林游玩的人,总会随意破坏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往假山池沼里乱扔废弃物,请你针对这些现象,以苏州园林管理处的名义拟一则倡议书,引导游客爱护苏州园林。

爱护苏州园林的倡议书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为了让苏州园林始终如画一般美丽,为了让苏州园林这一中国古典园林标本永远绽放光彩,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位游客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行动爱护它,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1.不随意破坏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

2.不在园林的任何地方乱刻乱画。

3.游览过程中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废弃物。

4.发现其他人破坏园林,要及时制止或向园林管理处反映。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苏州园林,保护这一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吧!苏州园林管理处2018年11月3日05 写作创新20.本文语言生动准确,除了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