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保胆取石
保胆取石常规操作流程

保胆取石是一种医疗操作,用于治疗胆结石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保胆取石的常规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
-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
- 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2. 麻醉:
- 确保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接受相应的麻醉,可以是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
3. 手术操作:
- 医生会进行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器械插入体腔内,直接观察到胆囊和胆道情况。
- 医生会定位胆结石,并利用特殊的器械将结石取出,这可能涉及到切开胆囊或者结石碎石取出等操作。
4. 结石处理:
- 取出的结石会被送检,以确定结石类型,辅助医生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药物溶解小结石,或者进行其他进一步处理。
5. 术后处理:
-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和监测。
- 医生会在术后提供相关药物治疗和术后指导,指导患者术后的饮食和生活注意事项。
6. 复查和随访:
- 患者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并按医生建议进行后续治疗或者康复措施。
- 医生会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健康。
以上是保胆取石的常规操作流程,具体操作流程会根据患者情况、医生技术水平和设备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以往 认 为 胆囊 切 除 术 成 为 治 疗 胆 囊 结 石 的 “ 标 准 ” 近 年 金 。 来 ,随 着 人 们 对 胆 囊 功 能 以 及 对 胆 囊 切 除 术 后 出现 的并 发 症 的 认 识 的 逐 渐加 深 , 留胆 囊 取 石 被 越 来 越 多 地 应 用 于 临 床 【 但 保 l _ , 对 于 胆囊 结 石 手术 的 “ 胆 ” “ 胆 ” 保 与 切 的争 论 一 直 不 断 。本 文 回
响视野可先行减压穿刺 , 解剖 出胆囊管及胆囊 动脉先予结扎 , 暂 不切断 , 距肝脏 5 在 mm处切开 胆囊底 部浆 肌层 , 慢慢 剥离 胆囊
至 胆 囊 颈 管 处 , 囊 床 应 予 电凝 止 血 , 细辨 认 先 前 结 扎 的 胆 囊 胆 仔
顾性 分析我院 2 0 0 5年 6月 ~ 0 0年 6月期 间开展 的胆道镜 微 21
21 2第9第 期 0年 月 4 6 1 卷
・ 临床 探 讨 ・
胆道 镜微创保 胆取石术与 小切口 胆囊切除 疗胆囊结石疗效对比 术治 分析
徐文震
( 江 省 三 门 中 医 院普 外 科 , 江 三 门 3 7 0 ) 浙 浙 1 10
[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小切 口胆囊切 除术治疗胆囊结石 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 分析开展胆道镜微
高 , 以开始有学者提出保留胆囊取百 术 , 所 只要 除去胆囊结石 就
解 决 了 胆 囊结 石 症 状 , 除 了 引起 胆囊 癌 的病 因 , 时不 切 除 胆 去 同
h s i l ] a ua Me , 0 6, 1 2 : — 8 opt [ .C n J R rl d 2 0 1 ( ) 3 9 . aJ 9
微创腹腔镜保胆取石60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微创手术保胆取石 即借助纤维胆管镜 、胆管硬镜 、 腹腔镜及其他相关设备在微创条件下行腹腔镜取石术 , 其优点
为术后 疼痛轻 , 损伤程度小 , 胃肠功 能恢复快 , 并发症 少 , 术后
排气时 间短 , 住院时间少等。 而传统开腹取石术则相反 , 尤其是
肥胖患者在行开腹小切 口保胆取石术困难度较 高 , 术中行腹腔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2 1 )
1 . 3 评价指标 1 . 4 统计学方 法 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分别 观察记 录 2组术后 并发症 例数 、 术 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 , P < O . 0 5为差 异
后排气 时间小于 2 4 h例数 、 住院时间少于 1 0 d 例数 。
结 石等 ; 据结石大小予 电刀切胆囊底 1 c m ~ 2 { 3 m切 口, 吸除胆
汁, 生理盐水灌洗胆囊 , 用取石钳取出结石 , 并检查是否有清亮 胆汁储人胆囊 。 可吸收细线全层 、 间断缝 合胆囊 , 吸净腹腔 中积
液, 逐层关腹【 l 】 。
『 5 】 郑 朝晖, 王华 , 唐文治 , 等. 液基薄层细胞与传统 巴氏涂片在宫颈癌 筛查中的对 比研究【 J 】 . 实用医技杂志 , 2 0 1 1 , 1 8 ( 7 ) : 7 5 3 — 7 5 4 .
基层医学论坛 2 0 1 3 年 1 月第 1 7卷第 2 期
■ 嘧回国岛国
总管结石 1 l 例( 1 5 . 7 %) , 胆囊 与胆 总管联合结石 1 7例( 2 %) ,
手术取石成功率为 7 4 . 2 %( 5 2 no ) , 取石成形数 目 1 ~ l 8枚 , 直径 2 . 5 m m~ 2 0 mm, 手术平均 时间 1 5 0mi n ( 9 0 m i n ~ 2 4 0 mi n ) , 术 后 创伤小 , 不留瘢痕 , 效果好 , 恢复快等特点 。另外 , 保胆取 石术后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2T08:52:29.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9期作者:李立伟[导读]李立伟(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盐城224000)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方法:遵循分组对照理论设计研究,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为我院68例患者,分为微创组和腹腔组,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时间指标均要短于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微创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要高于腔镜组(P<0.05),但两组躯体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比较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值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胆结石疾病治疗中,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更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安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生活质量;影响研究胆结石又被称为胆石症,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可在去除结石晶体的同时,保留患者胆囊组织与功能,对维持患者生理环境平衡有积极作用[1]。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为院内68例需接受胆结石取石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微创组和腹腔组,每组各34名,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方案。
微创组男女病患比例为18:16,年龄区间为39~68岁,平均年龄为(53.67±5.22)岁,平均结石直径为(10.15±3.44)mm;腔镜组男女病患比例为20:14,年龄区间为40~67岁,平均年龄为(53.47±5.52)岁,平均结石直径为(10.04±3.21)mm。
胆结石、胆囊息肉都可以用微创保胆手术治疗吗?晋城博润微创外科医院来告诉你。

胆结石、胆囊息肉都可以用微创保胆手术治疗吗?晋城博润微创外科医院来告诉你。
(采访)微创保胆手术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微创保胆手术可以治疗两大类疾病:
第一个,胆囊结石,就是各种各样的胆囊结石,胆囊功能好的,炎症不重的,手术中又能把这些结石全部都取干净的,就适合做微创保胆取石,这是胆囊结石。
它还适合治疗另外一种病,叫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也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病,现在我们的体检经常能够发现胆囊息肉,过去胆囊息肉都把胆囊切掉了,胆囊里其实就多长出这么一块组织,增生这一块组织。
现在微创保胆手术,把这个息肉拿掉就完了,现在我们可以做快速病理化验,手术台上把这息肉拿下来了,马上送到病理科做切片,看一看是不是胆囊癌,是不是胆囊其他问题。
如果病理切片结果出来说适合于保留胆囊,胆囊就留下了,这个做完了以后胆囊功能一点都不受影响,所以胆囊息肉也是做保胆手术的适应证之一。
所以这两大类疾病适合做保胆手术。
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如何做的?
(采访)微创保胆取石术,它是如何做的呢?
假如说长了一个结石,我们在病人的右上腹,用腹腔镜打个眼儿(切口),进到腹腔里面,我们就看到胆囊了,我们再把一种特殊的镜子叫胆道镜,穿刺进入胆囊。
进入胆囊以后,我
们就看到胆囊里的石头了,我们用治疗的器械把胆囊的石头拿出来,然后我们在腹腔镜下把胆囊的眼儿(切口)再给缝上,这手术就完了。
肚皮贴块胶布就完事了。
所以叫微创,肚皮切口小,腹腔干扰小,胆囊的切口也小。
所以又保留了胆囊,又去除了病变。
当然,如果说我们病理化验说是胆囊癌或者胆囊结石很多,胆囊萎缩了,我们还要当机立断切除胆囊,这是毫无疑问的。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Anaesthesia and Pain Management Unit;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Unit
.au
• 阶段四:微创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 术
这是比较先进的“保胆取石”术 。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取出胆囊内 结石,在实现保胆的同时,结石取 净率高、创伤小、恢复快,有效降 低胆结石复发率。
Anaesthesia and Pain Management Unit;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Unit
.au
Anaesthesia and Pain Management Unit;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Unit
Anaesthesia and Pain Management Unit;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Unit
.au
• 阶段二:经皮胆囊镜“保胆取石” 术
在超声波引导下先作经皮胆囊穿 刺,然后扩大穿刺针道并插入胆囊 镜至胆囊,在胆囊镜直视下用超声 波将结石粉碎,并将粉碎结石吸出 。残留率极高,已被淘汰。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无需切除胆囊彻底取石
Anaesthesia and Pain Management Unit;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Unit
.au
• 保胆取石的新概念
• 其主要意义是取净结石,维护 了正常人体的平衡和生理功能 。
Anaesthesia and Pain Management Unit;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Unit
.au
• 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 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治疗胆囊 结石的新方法,是通过腹腔镜进 入腹腔,然后应用先进的纤维内 镜技术,巧妙的取出胆囊内结石 ,而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
经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78例分析

5 2
内蒙古医学杂志 I n n e r Mo n g o  ̄ a Me d J 2 0 1 3年第 4 5 卷第 1 期
经胆 道镜 微 创 保胆 取石 术 7 8例 分 析
李洪福 , 赵献秋 ( 赤峰 学院 第二附属 医院外科 , 内蒙古 赤峰 0 2 4 0 0 0 )
Re s u l t s : 7 8 c a s e s o f mi n i ma l l y i nv a s i v e g a l l b l a d d e r t a ke n by Ch o l e d o c h o s c o p e s t o n e s ur g e r y t h e p a t i e n t s mo o t hl y,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和分析经胆 道 镜微创保胆 取石 术 治疗胆 囊结 石 的疗 效 和临床 价 值。方 法 : 7 8例 病人
均在全麻 下行 开腹经胆道 镜微 创保胆取 石 术, 切开 皮肤 3 ~4 c m, 入腹 后 切开 胆 囊底部 , 胆 道镜 检 查取 石 后 缝 合胆 囊 。观 察治疗胆 囊 结石 的临 床疗 效。 结 果 : 7 8例 经胆 道 镜微 创 保胆 取 石 病人 手术 顺利 。 无 中转胆 囊 切除。 手术时 间 3 O ~9 5 ai r n , 平均 5 5 mi n , 术 后住 院 3 ~5 d 。术 后无 出血 、 胆 漏、 胰 腺 炎、 腹 腔 积 液 等 并发
内镜微创保留胆囊取石术

背景 温床学说 病灶论 术后结石复发率 胆囊切除的并发症 新旧保胆取石方法根本区别 保胆治疗技术上有突破
保胆治疗的背景
保胆治疗的背景
保胆治疗的背景
关于胆囊结石治疗的争论至今已经120多年了。1882年 德国一代名医Langenguch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胆囊切除 手术,并发表了胆囊结石治疗的温床学说,人们捧为 圣旨,称为金标准,影响了几代人。
关于保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胆囊造瘘取石术(简称旧式保胆取石术)与内镜微创保胆 取石术(简称新式保胆取石术,不做造瘘。)的根本区别, 前者是盲人取石,后者是胆道镜直视下取石,取净息 肉,无法比拟。因此旧式保胆取石无法保证取净结 石.残留结石在所难免,故以前所报的复发率,大部 为残留率,不是复发率,这是100多年来的一桩冤案! 揭开了复发率高的真正秘密。因此Langenbuch在那个 技术落后的年代,夸大和误报了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
关于保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保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关于保胆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Langenbuch学说的主要内容就是“胆囊切除不仅仅因 为胆囊内含有结石,而且还因为它能生长结石”,也 即术后复发率很高,大约在80-90%,故应行彻底治疗, 一切了之。
1988年,德国Kelltt首先开展了经皮胆囊镜碎石取石 (PCCS);术后胆漏多,复发率高;
胆囊结石与癌症
胆囊石与癌症
胆囊结石与癌症
许多临床报道,胆囊结石与胆囊有密切的关系,在胆 囊癌的统计中,75%伴有胆囊结石。在胆囊结石的病 例中,约有0.5%胆囊癌发生,因此十分紧张。然而, 这种统计方法是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代表当年住院 病人的统计比例,而不是真正的在大批量的正常人群 中统计数据此时的数据可能是万分之或十万分之几。 退一万步将即使有关系,去除结石,去除癌症刺激的 因素,对胆囊癌的发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此时严 密观察,严密随访,一旦享癌变的迹象,再切胆囊也 不晚那,何必制造成千上万的胆囊被冤屈的切掉呢。 黄志强院士高瞻远瞩的呼吁:有那么多胆囊需要切除 吗?LC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合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的病理生理
胆汁中胆固醇的过度饱和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原 因。因为在没有胆结石的禁食者,其胆固醇往往也呈过度饱和状态。其他决定 胆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胆石形成的最初过程,即胆固醇单个化合物结晶形 成的调节。在易形成结石的胆囊胆汁中,胆固醇呈过度饱和状态,而且胆固醇结 晶的结晶过程也相对较快。正常时胆囊内促进与对抗胆固醇结晶聚合的力量 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这包括一些特殊蛋白质或载脂蛋白,胆囊粘蛋白及胆囊胆汁 淤滞的作用。 实质上,所有胆结石都是在胆囊内形成的,但在由于胆汁淤积所致的胆囊管 狭窄处后端和胆囊切除后的胆管内亦可形成结石。
4、胆囊切除术对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欧洲从事结肠癌研究的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 结肠癌的病例中许多病例都有胆囊切除史。Moorehead分析了100例60岁以上 胆囊切除患者,术后12例患结肠癌;而未行胆囊切除的100例患者中术后仅3例 患结肠癌。关于胆囊切除与结肠癌的关系,Morvay通过动物实验指出:肝脏 分泌出的胆酸为初级胆酸,它与结肠中的大肠杆菌作用生成次级胆酸。胆囊切 除术后次级胆酸大量增加,该物质能刺激结肠粘膜的有丝分裂增强倾向,使结 肠癌的发生率增高,升结肠癌尤著。
胆囊结石原因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 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 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 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 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 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阶段一:老式“保胆取石”术
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后再将胆囊缝合。因此术式在肉眼下 取石,留有“盲区”,微小结石不能发现从而使胆囊内结石残留率增高, 被称为“盲人”取石。其所谓的“高复发率”其实是残留率高。创伤大、 恢复慢,早已淘汰。
阶段二:经皮胆囊镜“保胆取石”术
在超声波引导下先作经皮胆囊穿刺,然后扩大穿刺针道并插入胆囊 镜至胆囊,在胆囊镜直视下用超声波将结石粉碎,并将粉碎结石吸出。 残留率极高,已被淘汰。
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临床常见胆总管结石的病例多有胆囊切除的病史,就武警北京总队 第三医院统计,切除胆囊患者和未切除胆囊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是 2∶1。分析结石形成的原因,以“流体力学”的原理解释最为合理。在胆囊 切除以后,胆囊对于胆总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作用,导致胆总管内压 力增高,引起代偿性扩张,从而胆总管内的胆流发生旋涡或涡流,这是形成 胆石的重要学说。如此,胆囊切除避免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之虞,却招 来“生长胆总管结石”之祸,哪种结石最具危险,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微创保胆取石
主讲人:王艳丽 腹腔镜内分泌外科 2013年3月1日
主要内容
(一)保胆取石的历史及发展历程
(二)胆囊的功能
(三)胆囊结石的原因及分类 (四)胆囊结石的病理及生理 (五)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六)切除胆囊的弊病
(七)新式微创保胆取石的技术及其意义
(八)术后注意
保胆取石的历史及发展历程
1867年,Bobbos医生在切除患者腹部肿瘤时,偶然将胆囊剖开取出 结石,并取得良好效果,随之迅速开高复发率”,使其惨遭淘汰 1882年,langenbuch 医生完成首例胆囊切除术,胆结石手术治疗 进入切胆时期。此术式虽不符合 生理,但已被公认为一种安全的、最有 效的治疗胆囊良性病有效方法。在苦无良策的情况下, 世界各地外科医生不得已而沿用至今。
2、胆囊切除术后导致胆管损伤的问题 众所周知,胆囊切除术有一定的胆管损伤率(0.18%~2.3%);且有一 定的死亡率,早期为5%~8%,目前仍有0.17%。手术损伤包括:胆管损伤、 肝管损伤、血管损伤、胃肠损伤等。在胆管损伤病例中,因胆囊切除引起 者占75%。以美国为例,每年行胆囊切除术约50万例,如此每年将有成千 上万例胆管损伤发生。我国人口众多,胆囊结石切除病例应在美国之上, 特别是还有一定的死亡率,如果认真计算胆囊切除带来的危害,定会不寒 而栗!我国胆道外科大师黄志强院士大声疾呼:胆管损伤是胆道外科医师 “永远的痛”!做为一名普外科医师无法回避胆管损伤的问题!永远无法淡忘 胆管损伤患者的绝望和痛苦的面容!与胆囊切除相比,保胆取石根本不可能 伤及胆囊周围器官,加之,考虑到胆囊切除带来的生理缺陷和免疫功能的 影响,如果草率选择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应该慎重考虑。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1)有50%的胆囊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即隐性结石。 2)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 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 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 3)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 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胆管内成 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胆囊积水, 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 4)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 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 明显的胆囊。莫菲征常阳性。
采用新型微创保胆技术治疗胆结石不仅复发率低而且对患者身体影响 很小,其治疗优势有以下几点: 1、安全无痛苦:因为手术创伤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感觉任 何的痛苦,且十分安全。
2、创伤小、不留疤痕:通常开腹手术后,腹壁往往留下一条蜈蚣一样 的切口疤痕,有损美观,在功能上,如弯腰用力等,也可能给生活和工作带 来不良影响,甚至有疤痕疙瘩或痛性疤痕的后遗症。做腹腔镜手术时腹壁的 四个穿刺孔,两个为1Cm长,缝一针即可,另两个仅0.5Cm,不必缝合即可 愈合。所以根本不存在显眼的切口疤痕,有些病人手术三个月后,腹壁上甚 至找不到任何痕迹。
1987年,mouret医生虽首次在人体用腹腔镜方法成功切除胆囊,但 却未根本改变百年开腹胆囊切除所产生的生理影响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所致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成为21世纪胆道外科新的难题。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将外科医生的 视野延伸至胆囊内,胆结石治疗开始进入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时代——新 式微创保胆取石时代。 这一宝贵医学成果的“成熟”,历经了几次重大阶段:
阶段三: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
此阶段体外碎石只碎石不排石。加之胆道的解剖有其特殊性,完全不 同于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震碎的结石极易造成胆管堵塞,比不治疗给患 者造成的身体危害更大。
阶段四:微创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这是比较先进的“保胆取石”术。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取出胆囊 内结石,在实现保胆的同时,结石取净率高、创伤小、恢复快,有效降 低胆结石复发率。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 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 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按发生部位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
胆囊结石的原因
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是综合性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 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 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另外,胆囊结石病人的胆汁中可能存在一种 促成核因子,可分泌大量的粘液糖蛋白促使成核和结石形成。此外,胆囊收 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胆囊结石的原因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 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 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 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 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 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胆囊的功能
(3)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 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4)排空: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 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 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以往“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一名词是一个模糊概念,随着现代 ERCP和MRCP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排除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管损 伤等误诊,只有胆道术后发生的Oddi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方能称得上“术 后综合征”,临床上治疗甚感困难。
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手术
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技术借助纤维胆道镜、胆道硬镜、腹腔镜及其它相关 设备,在肋缘下行小切口(1.5~2cm)入腹,切开胆囊底,在纤维胆道镜或 胆道硬镜的直视下取出胆囊内结石,既保留胆囊及其功能,又取净结石,消 除了临床症状,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严格的讲,所谓“微创” 主要是指对器官功能损伤的大小,而切口的大小都是次要的。保留了一个重 要器官的功能,是最大体现微创含义的标准。如果胆囊器官被切掉了,胆囊 功能被丧失了,即便是切口小,“恢复快”,也不能算是微创,应该是重创 了。
切除胆囊的弊病
1、消化不良和返流性胃炎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和收缩的功能。当然还具 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胆囊能将稀薄的肝胆汁浓缩30倍,储存于胆囊, 进食高脂饮食时,将胆汁排入肠道参加消化。若切除胆囊,患者进食高脂 饮食时,已无高质足量的胆汁相助,身体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之苦。但是此症状常被外科医师忽略,推至消化内科就诊,成为内科难治 的“顽症”。不仅如此,近年来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肠液胃返流 (duodenogastric reflux,DGR)和胃液返流的报道很多。Walsh等在对照 研究中也证实了胆囊切除术后所有标记物均向胃食管返流,且伴有食管下 端括约肌张力明显下降;Chen MF等也指出DGR的原因是胆囊切除术后胆 汁储备功能丧失,导致胆汁由进食引起的间歇性排泄变成持续性排入十二 指肠,24h内十二指肠球部均有胆汁潴留,此时返流入胃的机会增多,产 生D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