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控制测量的概念

2、控制测量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建立控制网,这种测量工作称控制测量。
高斯投影:是一种横轴椭圆柱面正形投影,是地球椭球面与平面间正形投影的一种,先由德国数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提出,后由德国另一位测量学家克吕格推导出实用的坐标投影公式后,这种投影才得到推广,所以该投影又称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15、国家大地控制网: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广大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并使其依一定的比例图形构成网状,在网中测量角度,边长和高差,然后在一个统一坐标系统中算出这一些点的精确位置,这个网状统一整体称之为国家大地控制网。
视准轴误差:望远镜的物镜光心与十字线中心的连线称为仪器的视准轴。
仪器的视准轴与水平轴不垂直所产生的误差称为视准轴误差。
高程基准面:就是地面点和空间点高程的统一起算面。
3、三角高程测量:利用控制点间距离,测定点间垂直角,用以计算高差、推算控制点高程。
4、边连式:指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这种布网方案网的几何强度较高,有较多的复测边和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在相同的仪器台数条件下观测时段将比点连式大大增加。
2、工程水平控制网布设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要有足够的密度——统一的规格3、导线测量法: a优点:布设灵活,在隐蔽地区容易克服地形障碍,导线测量只要求相邻两点通视,故同降低觇标高度,造标费用少,且便于组织观测,网内边长直接测量,边长精度均匀。
b缺点:导线结构简单,没有三角网那样多的检核条件,有时不易发现观测中的误差,可靠性不高,单线推进,控制面积不如三角网大c适用:地形平缓的地区三差改正:垂线偏差改正:在每一个平面点上,把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而应加的改正定义为垂线偏差改正。
标高差改正:当进行水平方向观测时,如果照准点高出椭球面某一高度,则照准面就不能通过照准点的法线同椭球面的交点,由此引起的方向偏差的改正。
控制测量总结打印

1控制测量的概念: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变化的学科。
是在大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安全保证的测量工作为主要服务对象。
2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1)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控制网(2)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3)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3控制测量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建立和维持高科技水平的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2)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3)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4)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4、a、水准面(我们把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即水准面),b、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平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c似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5、水准面的特性:(1)水准面有无数个;(2)水准面的形状复杂;(3)水准面相互既不平行也不相交;(4) dh=-dW/g(5)每个等位面都对应着惟一的位能W=C=常数,在这个面上移动不做功。
(6)在水准面上,所有点的重力均与水准面正交(7)水准面不是一个规则曲面6、与大地水准面最接近的椭球成为总地球椭球。
参考椭球是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可以有许多个.参考椭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各自的大地测量工作的需要,而采用的只与该国家或该地区的大地水准面符合较好的地球椭球体,并用参考椭球面作为测量计算(即内业工作)的基准面。
与之相应的法线及铅垂线为基准线。
大地水准面为外业测量的基准面.7、各种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1)大地高H是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2)正高H正是地面点沿着实际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3)正常高H正常是地面点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控制测量

⒊三、四等三角网 加密控制网,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采用插网或
插点方法布设,也可以越级布网。 三等网平均边长:8km 四等网平均边长:2~6km
㈢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与精度要求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边长 (km) 20~25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包括高级控制点),取决于测图比 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一 般不低于表7-2的规定;地形复杂地区、城市建筑密集区 和山区,可适当加大图根点的密度。
表7-2 图根点的密度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点/km2)
1:500 150
1:1 000 50
1:2 000 15
导线计算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
计算各点坐标的思路:
依次推算各导线边 的坐标方位角
计算两相邻导线点 的坐标增量
推算各点的 坐标
一、坐标正算的基本公式
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及直线的边长、
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坐标的工作。
已知A(XA,YA)、DAB、αAB,求B点坐标(XB,YB)。
坐标增量:
测回 数
DJ6
测距
方位角
闭合差(")
仪器类 型
方法与测回 数
1
≤±40√¯ n
II级
单程观测1
图根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附合导线长度 (m) 500 1000 2000
平均边长 (m) 75 120 200
导线相对 闭合差
1/2000
测回数 DJ6
1
测量学第7章控制测量

K
fD
D
1 D
fD
(7)分配闭合差 f x , f y
vxi
f
x
D
Di
vyi
f
y
D
Di
检核条件:
vx fx vy fy
(8)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xi改 xi vxi yi改 yi v yi
检核条件:
x理 xC xB y理 yC yB
(9)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测量学
第7章 控制测量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3.有关名词
控制点:对测区起控制作用的测量标志点。 控制网:由按一定规范布设,由一系列相 互联系的控制点所构成的网状几何图形。 图根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 图根点:图根控制网中的控制点。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进行的测量工作。
§7.1 控制测量概述
理 (n 2)180
f 测 理 测 (n 2)180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根据闭合导线本身的特点:
北
理论上 实际上
x理 0 y理 0
fx
x
测
f y y测
4
893350
3
1
893630 730020
1253000
1074830
2
表7-9 闭合导线计算表
计算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换算功能
城市导线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7-4
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
测图 附合导 平均边 测距相对 测 角 测回数 导线全
比例尺 线长度 长(m) 中误差 中误差 DJ6 长相对
(km)
(mm)
()
闭合差
1:500 500 75 一般地区
控制测量基础知识

1:控制测量学: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2:控制测量:获得控制网中控制点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工作。
工程控制测量:所有为工业和工程建设测量而建立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总称。
工程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测图控制网: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用于建筑物的设计和区域规划;施工控制网:在施工阶段建立,作为施工测量和放样的依据;变形监测控制网: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构筑物、大型设备)变形为目的,精度要求较高。
工程控制测量与大地控制测量的关系:和大地控制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密切相关;经常需要联测大地控制网;是大地控制测量学的直接应用者,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其中的一部分;工程控制测量的精度不一定低于大地控制测量;测量范围小于大地控制测量范围,但绝大多数情况并非平面测量,尤其是大型工程的控制测量。
工程控制测量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和维持高科技水平的工程水平控制网和精密高程控制网的原理和方法,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地学科学研究的需要;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仪器和使用方法;研究控制网测量成果的数学投影和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研究高精度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控制测量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及应用3:铅垂线:地球上的质点所受的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重力的方向称为铅垂线方向。
大地水准面:假定海洋水体只受重力作用,处于静止和平衡状态,将海洋表面延伸到大陆下面并处处保持与垂线方向正交所形成的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外业测量的基准面,铅垂线是外业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是内业计算的基准面,法线是内业计算的基准线。
大地水准面的性质: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地壳高低起伏,所以重力方向有局部变化,致使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大地水准面也就不规则,无法用数学公式准确表达,其形状无法确定,因此不能作为大地测量的计算基准面。
参考椭球: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并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浅谈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比大地 测量 要 小 ,并且 在观 测手 段 和数 据 处理 方 法 上,
还 具有 多样化 的特 点 。 作 为控 制测 量服 务对 象 的工 程 建设 工作 , 在进 行 过 程 中大体 上 可 分 为 : 计 施工 和 运 营 3个 阶 段 , 个 阶 设 每
广东建材 21 年第 8 00 期
综合论述
浅谈控制测量学 的基本任务 和作用
曾宪灵
( 东 省 地 质 局 七 二 三 地 质 大 队) 广
1 控制测量学的基和 描 绘 地 面 控 制 点 空 间位 置及 其变 化 的学 科 , 它是 在大 地 测量 学 基 本理 论基 础 上 , 以工 程 建 设测 量 为 主 要 服 务对 象 而 发 展 和 形成
设 和土 地规划 与管理 等 工作 , 这就 决 定 了它 的 测量 范 围
些 大城 市 ( 如我 国的广 州 、 海 、 津 等) 上 天 由于 地 下水
的过量 开采 , 会 引起市 区 大范 围 的地 面沉 降 从而 造成 也 危害, 因此 在竣 工 后 的运 营 阶段 , 需对 这 种 有 怀 疑 的建
在这 一阶 段 , 工测 量 的主 要 任 务是将 图纸 上 设计 施
评价 与保 护 中发挥 着特 殊 的 作用 。
此 外 控制 测量 在 发展 空 间技术 和 国 防建设 中, 在丰
的建 筑 物放 样 到 实 地 上去 , 于 不 同 的工 程 来 说 , 工 对 施 测量 的具 体任 务 也 不 同, 如 : 例 隧道 施 工 测 量 的 主要 任 务是 保证对 向开挖 的 隧道 , 能按 照 规 定 的精度 贯通 并使 各建 筑物 按照 设计 的位 置 修建 ; 样过 程 中仪 器 所标 出 放 的方 向距 离 , 都是 依据 控制 网和 图纸 上设 计 的建 筑物 计
(优选)测量学课件详解.

1
2 D23
5 3 3 5
D45 4 D34
观测数据:连接角B;
4
闭合导线图
导线转折角0,1,……,5;
导线各边长DB1,D12,……,D51。
测量工程系
18
2020年8月9日星期日
2.附合导线
2.附合导线图
AB、CD为已知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CD,XC,YC。
控制测量: 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测量工程系
4
2020年8月9日星期日
二.平面控制测量
——建立平面控制网,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 标X、Y。
1.一般概念
等级关系: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前一等 级作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小地区 内布置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控制。
布网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 布网,逐级控制。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 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测量工程系
3
2020年8月9日星期日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3.有关名词
控制点:对整个测区起控制作用的测量标志点。 控制网:由按一定规范布设,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控制点所构成的网状几何图形。 图根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 图根点: 图根控制网中的控制点。
布置形式:三角锁、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 导线网、交会定点、GPS测量等。
测量工程系
5
2020年8月9日星期日
2.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关系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关系
控制范围
三角(三边)网
城市基本控制
三等 四等
一级小三角 小地区首级控制 二级小三角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6 控制测量1

Digital Surveying
星蓝海学习网
数字测量学
第二节 导线测量
光电测距仪问世后,导线测量因布设灵活,已成为 城市、森林地区控制测量的主要形式。
一、导线的基本形式
✓导线——是由若干条直线连成的折线。每条直线 叫做导线边,相邻两直线之间的水平角叫做转折角。
✓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形式之一
(2) 选点 (3) 造标埋石 (4) 观测 (5) 数据处理 (6) 成果验收与上交
Digital Surveying
星蓝海学习网
数字测量学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Digital Surveying
星蓝海学习网
数字测量学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Digital Surveying
星蓝海学习网
数字测量学
Digital Surveying
星蓝海学习网
数字测量学
二、导线测量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igital Surveying
星蓝海学习网
数字测量学
二、导线测量方法
(三)导线测量内业 1、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本公式 (1) 坐标正算公式
➢ 已知边长和方位角,由已知点推算待定点坐标称为
坐标正算(即由D、α求Δx、Δy)
原则:
控制测量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 逐级控制,逐级加密的原则。
原因:
(1)确保了坐标和高程系统的统一;
(2)同级控制网的规格和精度比较均衡,点位误
差的积累得到有效的控制。
Digital Surveying
星蓝海学习网
数字测量学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四)控制测量实施步骤
(1) 技术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控制测量是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基准、工程项目的准确与否。
控制测量工作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应该根据国家控制网的等级、工程建设的进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1.1.1 控制测量学的定义与分类“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中,“控制”指的就是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测绘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测绘工作,乃至整个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控制测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水平位置或高程,建立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的测量工作。
在进行控制测量工作时,需要以数学、测量学、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共同为建立控制网、测定地面点位而服务,由此形成控制测量学。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
控制测量学是在大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安全保证的测量工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发展和形成的,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
因此,从本质上说,它是地球工程信息学科,是地球科学和测绘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工程建设测量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在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控制测量按照工作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大地控制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两类: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及至全球范围内布设足够的大地控制点,将这些大地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大地控制网,按照统一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大地控制测量;为了某项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需要,在较小区域内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将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工程控制网,按照国家或部门颁布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工程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按照工作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类: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1.1.2 控制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从广义上来讲,控制测量学要为研究地球(或其他星体)的形状与大小提供基准与起算数据,而从狭义上来说,控制测量主要为工程建设而服务,根据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的①爸②\控制测量学N «■一般的,一项工程从设计到竣工,可以分为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工程控制测量有着不同的工作任务。
1. 勘察设计阶段在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获得施工区域及周边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并以地形图为基础,进行工程所需要的地质勘察、区域规划和建筑物设计,并从地形图上获取设计所需要的各项数据。
作为此阶段重要数据来源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在测绘之前为了满足测图精度的要求,需要根据测区大小、地理位置、地物地貌的特点及地形图的比例尺建立相对应的图根控制网,以确保图中任意碎部点的点位精度都符合要求以及各图幅之间能够准确拼接。
2. 工程施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道路、设施、管线等放样到实地中去。
放样,即测设,是根据控制点数据和设计数据反算得到的方向、距离、高差等放样元素,在实地标记出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放样包括平面位置放样和高程放样。
由于工程建筑物形式多样,区域建筑物的设计位置和放样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桥梁施工要确保桥轴线方向的精度高于其他方向、地下工程的纵向精度要高于横向精度、超高层建筑要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位置十分精确等,因此,为了保证施工放样的精度和整体性,需要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特别是关键部位施工要求的具有必要精度的施工控制网。
3. 运营管理阶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破坏了地面和地下土体的原有状态,地面荷载急剧增大,改变了地基的土力学性质,地基及其周围地层可能发生不均匀变化,进而引发建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倾斜等变形,如果变形值超过一定的限度或变形速率过快,就可能导致地基和建筑物失稳,影响工程的施工安全。
当工程竣工后,在运营管理阶段,由于建筑物内部荷载变化以及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基及其周围地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加之建筑结构和材料的老化,工程建筑物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一定的量值,将影响工程的运营安全。
因此,对于大型工程,应该定期地进行变形监测。
由于工程变形监测的项目较多,监测点分布于建筑物各个位置上,依靠一个或少数几个控制点难以完成全部监测工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而且建筑物的变形量都十分微小。
因此,需要建立能够满足各项变形监测工作要求的高精度变形监测控制网,并需要对控制网进行定期的复测,以确保变形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控制测量学不仅仅是各类工程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在其他方面,控制测量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形图是一切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资料,为了测制地形图需要布设全国范围内或局域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大地测量坐标系以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重力场等参数。
其次,控制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近年来,地震、洪水、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各类自然灾害表面看来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如果能够对自然灾害高发区或有隐患的区域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监测,便E 9常!瓠 第1章绪论 ■ ■ ■ a可以对大多数的自然灾害进行预报或预警,大大减少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无论 何种监测手段与技术,都需要以高精度的控制网为基础,才能展开相应的监测工作。
另一方 面,在灾害发生后,灾情的评估、灾区的救援以及灾后的重建都需要以控制网为基础获取相 应的数据。
最后,控制测量在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中,在丰富和发展当代地球科学的有 关研究中,以及在发展测绘工程事业中,都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控制网的布设方法1.2.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平面控制网由于受到测区范围、精度要求、通视条件、植被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多种布网方法可供选择,目前,平面控制网常用的布网方法主要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NSS 测量等。
1. 三角测量 1)网形如图1-1所示,在地面上选埋一系列点 A 、B ……尽量保持相邻点之间通视,将它们按基 本图形即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构成三角网。
图中实线 表示对向观测,虚线表示单向观测,单线代表未知边,双 线代表已知边。
如果观测元素仅为水平角(或方向),该网称为测角网;如果观测元素仅为边长,该网称为测边网; 如果观测元素既有水平角(或方向)又有边长,该网称为边 角网。
边角网的观测元素可为全部角度(或方向)和全部边长、全部角度(或方向)和部分边长、全部边长和部分角度(或 方向)、部分角度(或方向)和部分边长。
2)坐标计算原理以图1-1为例,在△ ABI 中,已知 A 点的平面坐标(X A 』A )、点A 至点B 的边长S AB 、坐标方位角:'AB ,先根 据角度观测值推算三角形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然后根据正 弦定理计算AI 的边长:3)起算数据和推算元素S AI 小 sin B 二 S AB sin I最后,根据A 点坐标、 AI 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求解 I 点坐标: X I y i ~ X A S AI COS'^AI I.二目A S AIsin : AI (1-1) (1-2) 图1-1 三角网为了得到所有三角点的坐标,必须已知三角网中某一点的起算坐标(X A’Y A)、某一起算边ill-l-lll llltHII I罪111<1411 l-if-l-lef-Mt-i 191-Hi-l Hlil-lll-igiil-lll-liilHII-llll Mi-HSI I-ii-l 1H-I9II llhl-lll Hi-1111-l-iRI ill-l-lll IHiHIHilfir-lll-IHBI Hi-l-lrl Hl-l-lll l-ii-l iai-l-li-l Ili-Hrl Hl-l-ifil Ht-I的①爸②\控制测量学N «■长S AB和某一边的坐标方位角:-AB ,它们统称为三角测量的起算数据或起算元素。
在三角点上观测的水平角(或方向)是三角测量的观测元素。
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出的三角形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三角点的坐标统称为三角测量的推算元素。
对于控制网的起算数据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1)起算坐标。
若测区附近有高等级控制点,则可联测已有的控制点传递坐标;若测区附近没有可利用的控制网点,则可在一个三角点上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其经纬度,再换算成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作为起算坐标。
对于小测区或保密工程,可假定其中一个控制点的坐标,即采用任意坐标系。
(2)起算边长。
当测区内有高等级控制网点时,若其精度满足项目的要求,则可利用已有网的边长作为起算边长;若已有网的边长精度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或无已知边长可利用,则可采用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按照精密测距的方法直接测量控制网中的一条边或几条边边长作为起算边长。
(3)起算方位角。
当测区附近有高等级控制网点时,可由已有网点传递坐标方位角。
若无已有成果可利用,可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网中某一条边的天文方位角,再换算为坐标方位角,特殊情况下也可用陀螺经纬仪测定陀螺方位角,再换算为起算坐标方位角。
如果三角网中只有必要的一套起算元素(如一个点的坐标、一条边长、一个坐标方位角),则该网称为独立网;如果三角形网中有多于必要的一套起算元素,则该网称为非独立网。
当三角形网中有多套起算元素时,应对已知点的相容性作适当的检查。
4)三边网和边角网三边网的网形结构与三角网相同,只是观测量不是角度而是边长,三角形各内角是通过三角形余弦定理计算而得到的。
而边角网是指在三角网只测角的基础上加测部分或全部边长。
三角网、三边网和边角网中,三角网早在17世纪即被采用。
随后经过前人不断研究与改进,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控制测量方法,称为“三角测量”。
由于这种方法主要使用经纬仪完成大量的野外观测工作,所以在电磁波测距仪问世之前,三角网以其图形简单、网的精度较高、有较多的检核条件、易于发现观测中的粗差、便于计算等优点成为布设各级控制网的主要形式。
然而,三角网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例如在平原地区或隐蔽地区易受障碍物的影响,布网困难大,有时不得不建造较高的觇标,布网效率低,平差计算工作量较大等,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角网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边角网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完成一个测站上的边长观测通常要比方向观测容易,因而在仪器设备和测区通视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布设完全的测边网。
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例如精密的变形监视测量,可布设部分测边、部分测角的控制网或者边、角全测的控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