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考试重点---林学版
园林工程测量(考试复习笔记)

园林工程测量
绪论
P2测量学、测定、测设
第一章
P11测绘科学的作用、主要任务
P17大地水准面(概念)
P18
P21三要素
P23参考椭圆(概念)
P24三个概念
空间坐标
P27(重点)
P28高斯
P34分带怎么分(三度分带、6度分带、计算)P36
P38
第二章基本工作
P1测量原理
P8
P13读数
P20判断水准路线
P25(重点)主要技术要求、读数、计算P28 概念:水平角、竖直角、高度角
P40 测回法
P41计算
P45计
P48 尺长方程式
因素影响
P53标称精度
P55 三个概念
P56概念:方位角(必)
P57概念:磁…
P58
P59概念:全…(必)
(必)P91测量原理
悬高测量原理
画图
GPS那一章
P1概念
GPS组成
P19 WGS-84坐标系
误差那一章
P1、2 概念:。
来源P5 偶然误差
P6、7公式
P8相对误差
P12(必)例子
控测那一章
P1概念
P11(理解)
P12(必)
P13概念:导。
测。
P17
接下来一章
P1概念:地形图
P4内…
P6比例尺
P11
P12 前2句好像
P18特性
P24
P28(理解)
P33
P58(判断高程)P63~65计算面积P76土地平整
最后一章
P1内容
P3
P6
P7(必)
P17。
农林课程-林业技术相关课程-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m [] n
△—真误差 n—观测次数
真误差△=观测值-真值(理论值)
中误差小,误差值集中于 原点两侧,精度高;
中误差大,误差值分布分 散,精度低。
中误差计算举例:
已知真值的情况计算中误差
如:对一个三角形内角重复观测5次,观测结果如下: 180°00′30″,179° 59 ′36″,180°00′36″ , 179°59′18″,180° 00 ′48″, 求观测值中误差。
二、系统误差 :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相同, 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消除方法:
检验、校正仪器。 加改正数,如尺长改正等。 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使系统误差相互抵消或减弱。
5.1.1 测量误差的分类
三、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都表 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来看,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没有规律,但 从大量误差的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类误差称为偶然误 差或随机误差。
5.2 偶然误差特性
实验:三角形内角和理想值为180°,多次观测三个内角,求闭合差:
区间(″)
0-3 3-6 6-9 9-12 12-15 15-18 18-21 21-24 24以上
正误差
个
%
22
11
20
10
16
8
13
6.5
11
5.5
9
4.5
6
3
2
1
0
0
99 49.5
负误差
个
%
23
11.5
20
10
因此,测量上一般取中误差的2倍作为容许误差,取中误差的3倍 为极限误差。当观测误差超过此值时则要重测。
测量学考试要点

1、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主要任务。
2、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测量计算工作的基准面是什么。
什么是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体?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在半径为10km 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当面积P 小于为2100km ,进行水平角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4、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测量学的基本内容。
5、测量工作的原则。
6、水准测量原理:当视线水平时,在A 、B 两个点的标尺上分别读得读数a 和b ,则A 、B 两点的高差等于两个标尺读数之差。
即:b a h AB -=。
如果A 点高程已知,B 为待求高程的点,则B 点的高程为:AB A B h H H +=。
令 i AH a H=+,称为仪器视线高程,简称视线高。
7、何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检查?怎样消除?8、水准测量的检核有哪三种检核,其中,测站检核的两种方法。
水准测量中,注意使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哪几项误差? 9、什么是水平角和竖直角?10、测回法观测角度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
11、竖直角的计算:为顺时针注记的度盘,其计算公式为:盘左:L L -︒==90ββ,盘右: ︒-==270R R ββ。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取盘左、盘右的平均值,即为一个测回的竖直角值,即21802︒--=+=L R RL βββ。
12、何谓竖盘指标差?如何计算、检验和校正竖盘指标差?在竖直角观测中,利用盘左盘右结果的均值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提高成果质量。
13、安置经纬仪的两项基本工作以及这两项工作分别的目的。
14、经纬仪主要的仪器误差有哪些?同一目标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可消除哪些误差。
15、精密量距时, 每一实测的尺段长度, 通常需要进行的哪些改正?16、钢尺的实际长度的计算:由于每一尺段都有相应的温度值,代入尺长方程中可以计算出实际长度t l ,t l为加入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的实际长度。
东北林业大学测量学测量学试题

第一章名称解释:1.水准面:一个静止的海平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密闭的曲面。
特点:有无数多个、封闭的、不规则的、处处与铅垂线垂直正交2.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
特点:唯一,其他与水准面相同。
3.参考椭球面:接近大地水准面,可用数学表达式的规则的椭球面。
规则、法线与重力线有时不重合4.六度带的计算公式:INT(x/6+1)5.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6. 高差:地面点到某一水准面的铅锤距离7.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72.289。
1985国家高程基准:72.260。
8. 在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测角,可以把水准面当成水平面,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9. 在10km的范围内,即面积约320平方公里内,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测量,还可以将这一范围扩大到25km。
10. 在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必须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11.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
12.施工放样:把图上设计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
13.三角测量:选择的控制点连成三角形,并构成锁状或者网状。
14.导线测量:将控制点依次连成折线或多边形形式。
填空题:1.参考椭球体的几何元素有、和。
由于参考椭球体的,当测区不大时,可将地球当作圆球,其半径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
2.有了面和面,就有了坐标系建立的基础。
63.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统有系统和系统。
4.“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m,自1987年至今开始启用。
5.控制测量包括和两部分。
6.测量的基本工作就是、、,这些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基础。
7.高斯投影分带一般常分为带和带。
选择题:1.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的曲面。
A 规则B 不规则C 部分规则D无法确定()2.参考椭球面是一个的曲面。
A 规则B 不规则C 部分规则D无法确定()3.3°带将整个地球自西向东分成了个带。
测树学-复习题-FXT332022-12

测树学-复习题-FXT332022-12林学专科《测树学》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2、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3、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4、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5、连年生长量:树木调查因子某一年的生长量。
6、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7、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8、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9、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10、树种组成: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11、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13、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二、单项选择题1、胸高直径是位于根颈的(B)处。
A、1.2mB、1.3mC、1.4mD、1.5m2、伐倒木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C)A、V=1/6(g0+1/4g1/2+gn)LB、V=π/4某d1/22L本试卷第1页共9页C、V=1/2(g0+gn)LD、V=1/3g’l’3、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作(D)。
A、实验形数B、绝对形数C、正形数D、胸高形率4、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5.某围尺径阶为2、4、6、8、10…。
某树直径为3.8cm,则应该记录为(C)A、2.8B、2C、4D、16、根据林分(D),林分可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园林专业测量学

1,大地水准面:与静止状态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的水准面2,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3,普通测量学的任务:测绘,测设,用图4,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而角度,距离和高差是决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3个基本几何因素5,转点:水准测量时用来传递高程的点6,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加后视读数既是7,水准管分化值:水准管上刻有间隔2mm的分化线,规定两分化线间的弧长所对的圆心角8,十字丝视差: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9,水准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减方法:(!)仪器误差:1)仪器校正不完善的误差2)对光误差3)水准尺的误差(在水准测段中使测站数位偶数)(2)观测误差:1)整平误差2)读数误差3)扶尺不直造成的误差(3)外界条件的影响:1)仪器和尺垫下沉的影响2)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4)粗差10,水平角:地点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铅垂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所形成的夹角11,水平角观测常用的方法有测回法和全圆测回法12,角度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1)仪器误差:1)仪器加工不完善所产生的误差2)仪器校正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2)对中误差(3)整平误差(4)目标倾斜误差(5)照准误差(6)读数误(7)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13,竖直角是倾斜视线与水平读数的差值14,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的工作15,标准方向的种类:1)真子午线方向2)磁子午线方向3)坐标纵横方向16,在测绘工作中,常采用方位角和象限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17,子午线收敛角:同一直线两端点子午线方向是不平行的,我们把地面上2点的真子午线方向所夹的角度用a表示18.罗盘仪的使用:对中,整平,瞄准,读数,检查19.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直线的距离,方位角及已知点的坐标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20.坐标反算:若已知A.B的坐标(Xa.Yb)。
反过来推算距离Dab及方位角@AB21.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1)系统误差2)偶然误差3)观测误差(粗差)22.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为系统性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或为某一常数23.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的数值大小和正负符号表现出偶然性,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规律性24.偶然误差的特性:大小性(密集性),对称性,有界性,抵偿性25.中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各真误差平方和平均数的平方根(自己记一下公式)26.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27.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主要采用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2种方式,分为1,2,3,4等四个等级,3,4等级三角网是小区域内区域形图的基本控制28.在试图困难的平面地区或森林地区常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来代替相应等级的三角测量29.导线布设形成: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闭合导线:有某个高级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控制点后又回到原点的已知控制点上,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附合导线:由一个高级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控制点后,附合到另外一个高级控制点上30.比例符号:能将地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按比例尺缩小会在图上表达轮廓特征的符号31.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测量学考试重点---林学版

一:简答题1、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和野外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测定(测图)、测设(施工放样)、用图(地形图识别与应用)野外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具体测量、坐标测量2、什么叫度盘配置?配置度盘:水平方向观测时,要让各个测回的读数均匀的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具体来说,就是每测回开始测量前手动讲仪器至于某个特定的角度。
3、如何利用光学对中器进行经纬仪的快速安置方法?1)安置三脚架,连接经纬仪2)固定三脚架一脚,双手持脚架另二脚并不断调整其位置,同时观测光学对点器十字分划,使其基本对准测站标志,踩实脚架;3)调节脚螺旋,使光学对点器精确对准测站标志;4)伸缩三脚架(二脚),调平仪器,使圆气泡居中;5)轻微调节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在两个垂直方向上都居中,使仪器精确水平。
6)观察光学对中器,若对中符合要求,则安置结束,若发生偏离,则可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之精确对中,然后再精确整平。
后面几步工作有时需要反复进行,直到同时满足对中与整平要求为止。
4、如何实现经纬仪的对中整平?1)架好三脚架,连接好仪器,调节光学对中器,使分划板上的中心标志与测站点都能清晰可见,挪动或平移架腿,使得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精确对准测站点,然后固定架腿位置。
2)通过升降架腿来粗平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然后利用长水准器精平仪器。
旋转脚螺旋,使得管气泡在两个垂直方向上气泡均居中.3)观察光学对中器,若测站点偏离中心,则可松开中心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移仪器,将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然后拧紧连接螺旋。
再次利用长水准器按上述方法精平仪器,使管气泡居中,完成仪器安置。
5、什么叫等高线,等高线距,等高线平距。
等高线基本特征。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离: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特征: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②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若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
最新测量学考试重点资料

测量学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科学。
2)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湖泊、河流、房屋3)地貌: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
山地、丘陵、平原4)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和测设。
5)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6)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7)水准面:假想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个封闭曲面成为水准面。
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成为大地水准面。
8)工程测量通常使用参心坐标系。
9)高斯投影的实质:是椭球面上微小区域的图形投影到平面上后仍然与原图形相似,即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
10)统一o6带投影:第一个o6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o3。
11)高斯平面坐标系:与数学上的笛卡尔坐标系不同,其横轴为y轴,纵轴为x轴,X轴与y轴互换了位置,象限则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12) 1.5o带投影:1.5o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使1.5o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与统一的3o带投影的中央子午线或边缘子午线重合。
13)绝对高程:地面店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或叫海拔)。
高程系是唯一坐标系,它的基准是大地水准面。
14)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测量碎部点坐标的方法和过程叫做碎部测量。
15)测量工作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第二章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与两点上水准尺的读书,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2)转点的作用传递高程。
(传递高程的立尺点)3)读图2-34)视差: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观测者的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就会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
1、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和野外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测定(测图)、测设(施工放样)、用图(地形图识别与应用)
野外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具体测量、坐标测量
2、什么叫度盘配置?
配置度盘:水平方向观测时,要让各个测回的读数均匀的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具体来说,就是每测回开始测量前手动讲仪器至于某个特定的角度。
3、如何利用光学对中器进行经纬仪的快速安置方法?
1)安置三脚架,连接经纬仪
2)固定三脚架一脚,双手持脚架另二脚并不断调整其位置,同时观测光学对点器
十字分划,使其基本对准测站标志,踩实脚架;
3)调节脚螺旋,使光学对点器精确对准测站标志;
4)伸缩三脚架(二脚),调平仪器,使圆气泡居中;
5)轻微调节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在两个垂直方向上都居中,使仪器精确水平。
6)观察光学对中器,若对中符合要求,则安置结束,若发生偏离,则可在架头上
平移仪器,使之精确对中,然后再精确整平。
后面几步工作有时需要反复进行,
直到同时满足对中与整平要求为止。
4、如何实现经纬仪的对中整平?
1)架好三脚架,连接好仪器,调节光学对中器,使分划板上的中心标志与测站点
都能清晰可见,挪动或平移架腿,使得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精确对准测站点,
然后固定架腿位置。
2)通过升降架腿来粗平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然后利用长水准器精平仪器。
旋转脚螺旋,使得管气泡在两个垂直方向上气泡均居中.
3)观察光学对中器,若测站点偏离中心,则可松开中心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移
仪器,将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然后拧紧连接螺旋。
再次利用长
水准器按上述方法精平仪器,使管气泡居中,完成仪器安置。
5、什么叫等高线,等高线距,等高线平距。
等高线基本特征。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离: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特征: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②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若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
③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⑤在同一幅地形图内的基本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
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6、什么叫视差,视差产生原因以及如何消除?
视差:望远镜内目标像与十字丝分划板未重合。
产生原因:物镜调焦不完善,使得目标实像不完全成像于十字丝平面上。
消除方法:目镜调焦,使得十字丝最清晰,物镜调焦,使得目标像最清晰,反复调焦,直至眼睛在目镜前方上下晃动时,十字丝所截取的水准尺读数不变为止。
二、分析计算题
1、临安某点在1:10000地形图上的国家通用坐标(X,Y)为(3438.22,40248.35),单位为公里,请写出该点的自然坐标值,并描述该点的实际位置含义。
2、临安某点在1:50000地形图中的国家通用坐标(X,Y)为(3344580,20438500),单位为米,请计算该点的自然坐标值,并描述该点的实际位置含义。
2、已知浙江某点P的地理坐标为:(122°20′24″,30°36′12″),试求该点所在的6°带的带号,其及中央子午线和边缘子午线经度。
3、已知浙江某点P的地理坐标为:(123°15′12″,31°28′16″),试求该点所在的3°带的
带号,其及中央子午线和边缘子午线经度。
三:计算题
1:面积计算(以坐标解析法求面积)
2:坐标反算(已知坐标求距离和方位)
坐标的正算(已知方向、水平距离,推算坐标增量、坐标)ααsin /cos ⋅=∆⋅=∆D y D x 与反
算
(已知坐标,推算水平距离和方位角)
()())/()(/22A B A B A B A B x x y y tg y y x x D --=-+-=
α
3:物体高度计算
四:表格题
1 水平角测量
11.下表为利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的记录和计算表,观测数据如表所示,表中有些内容尚未计算
经纬仪操作要点:转动照准部,要先松开;转动望远镜,要先松开;利用光学经纬仪的分微尺测微器,方向读数可以精读至,估读至。
在本例中,若用继续观测第3测回,则度盘读数应配置至附近。
2视距与三角高程测量
4、下表为视距、三角高程及物体悬高测量的外业测量数据(利用顺时针注记的经纬仪),请完成内业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于表格中,要求保留2位小数。
并在表格下方写出视距
与三角高程测量的三个计算公式。
五:综合应用题
1:、如何应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如何定向,搬站前如何设置)
2:如何利用了罗盘仪打标准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