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系统、超导磁体系统及其低温保持设备的制作技术
超导体材料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超导体材料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超导体材料是一类特殊的材料,它们在低温下具有极低的电阻和磁化率。
超导体材料的发现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磁共振成像(MRI)领域。
MRI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通过磁场和射频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常用于检测肿瘤、心脏和脑部等疾病。
然而,MRI需要强大的磁场和高频射频波,这导致设备的成本非常高。
超导体材料的发现,使得MRI设备变得更加高效和便宜。
首先,超导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MRI设备中的磁体。
MRI设备的核心是一个强磁场,它可以通过电流通过的线圈来产生。
然而,这种线圈造价昂贵,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
超导体材料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们可以在低温下保持超导状态,消耗很少的电能,同时,超导体材料的铁磁性能也比一般的导体更优秀,使得MRI设备的成像效果更好。
其次,超导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MRI设备中的射频线圈。
射频线圈是MRI设备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高频电磁波引入人体内部,通过检测人体内部发出的信号来获取图像。
传统的射频线圈是由铜制成,但是其导电率较低,会产生热损耗。
超导体材料的出现,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因为它们具有超导状态下极低的电阻和热损耗,使得射频线圈的成像效果更好。
此外,超导体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MRI设备中的氦冷却装置。
MRI设备的磁暴涨使用的是液氦,它必须冷却到低温才能保持超导状态。
传统的液氦冷却装置需要复杂的技术和维护,而且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超导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高效和环保的氦冷却装置,因为超导体材料的耐低温性能可以使得氦冷却装置更加稳定和可靠。
总之,超导体材料在MRI设备中的应用为医学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和便宜的方法。
超导体材料的出现将会对MRI 设备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将为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研究和发展机会。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低温技术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低温技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
十多年来,随着超导、低温、磁体、射频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的发展,MRI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最先进的诊断设备之一。
按照MRI系统主磁体磁场的产生方式,通常将其分为永磁型、常导型(阻抗型)、混合型和超导型四类。
由于超导型MRI具有场强高、功耗小(磁体基本无功耗)、磁场均匀稳定和系统信噪比高等优点,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本文首先介绍超导MRI 成像系统的磁场建立过程及其失超的概念,然后讨论超导磁体的低温保障技术。
超导环境的建立同阻抗型磁体一样,超导型磁体也由线圈的电流产生磁场。
两者的差别主要是线圈的材料不同:前者用普通铜线绕制,而后者由超导线绕成。
目前所用超导材料主要是铌钛与铜的多丝复合线,它的工作温度为4.2K(-269℃),即一个大气压下液氦的温度。
因此,超导线圈必须浸泡在液氦里才能正常工作。
MRI磁体超导环境的建立通常需要下述步骤:磁体低温容器抽真空超导磁体一般在CFRP或GFRP支撑结构下依次装有环形真空绝热层、液氮容器和液氦容器,超导线圈置于液氦容器之中。
各容器都有非常好的绝热性能和密封性能。
可见超导磁体的制造工艺是相当精细的。
真空绝热层是超导磁体的重要保冷屏障,其保冷性能主要决定于它的真空度。
因此,抽真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超导磁体运行后的经济性能。
磁体安装完毕后,一般在现场对其抽真空,但有些厂家的产品出厂前就已抽毕。
真空绝热层抽真空的过程可分为两步。
首先用旋片式机械泵抽吸约4h,使内部压力降至10Pa (1mbar)以下。
紧接着改用涡轮分子泵,将内部压力抽至10-3Pa(10-5mbar)。
要达到这样低的压力,涡轮分子泵需连续运转数十小时,有时长达数日。
此间一旦出现断电情况,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因此,真空绝热层抽真空前MRI系统的不间断电源应该安装就绪,以便将涡轮分子泵与其相连,断电后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关闭磁体上的真空阀。
磁共振的液氦冷却系统

磁共振的液氦冷却系统
《磁共振的液氦冷却系统》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技术,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组
织结构图像。
MRI设备需要使用液氦来冷却超导磁体,以确保其能够达到所需的超导状态并产生强大的磁场。
在MRI设备中,液氦冷却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液氦被输送到超导磁体中,以降
低其温度至超导状态所需的极低温度。
液氦冷却系统还能帮助超导磁体维持稳定的温度和磁场,从而确保MRI设备的正常运行。
具体来说,液氦冷却系统包括一个液化气体的制冷机,用于将气态氦冷凝成液态,然后输送到超导磁体中。
在超导磁体中,液氦会通过管道和通道进行循环,以保持磁体的温度和磁场在所需的范围内。
此外,冷却系统还配备有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以监测和调节液氦的流动和温度,从而确保超导磁体的正常运行。
液氦冷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毕竟,液氦是一种极其低温的液体,如果处理不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使用液氦冷却系统时,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总之,液氦冷却系统是MRI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为超导磁体提供了必要的冷却和稳定
条件,帮助MRI设备生成准确的人体组织成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氦冷却系统的设计
和性能也将不断改进,为MRI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支持。
超导磁共振低温制冷系统的原理及维护

之在超导体中不停地流过,此时电阻为零,电流无任何损 三个部 分 。冷头是 制冷部件 ,为超导 磁体提供2 0K、
①黑龙江省 医院 黑龙江 哈尔 滨 1 0 3 06 0
ZHO NGGU0 Yl ZH}ANG暖匠l 4 ×j Ⅲ j 9
[ s r c 】T e c y g n cr fie a o y t m sv r mp ra tf ra s p ro d c Ab t a t h r o e i e g r t r s se i e y i o t n o u e c n u t r
M RI s s e . y t m The a tc e d pi t e e a s e t n l i h i c m s a c f r i l e c s s v r l a p c s i c ud ng t e c r u t n e o s p r O d c i g m a n t t eb i u a d m a n e a c f r o e i e i e a o n u e c n u tn g e , h u l p n i t n n e o y g n cr f g r t ra d d c r
S on. O
作者简介
李晓强, 男,( 8一 ) 11 , 9
师 ,现 就 职 于 黑 龙 江
[ y wo d ] RI S p r o d c; y g n cr fie a o Ke r s M ; u e c n u t Cr o e i e g r t r r
[ is-u h r d r s ] i n j n rvn il s i lHabn 1 0 3 , hn . 本 科 学 历 ,助 理 工 程 F r t t o ’a d e s Hel gi gP o i c pt , ri 5 0 6 C ia a S o a a Ho a
一种超导磁体系统及其失超保护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超导磁体系统及其失超保护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34fdb1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c.png)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64232.X(22)申请日 2016.03.22H01F 6/00(2006.01)H02H 7/00(2006.01)(71)申请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01807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工业区城北路2258号(72)发明人蔡衍卿(54)发明名称一种超导磁体系统及其失超保护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磁体系统,包括超导磁体回路和失超保护回路,所述超导磁体回路包含若干个线圈单元和失超检测组件,所述线圈单元相互串联,且当任一线圈单元发生失超时,所述失超检测组件产生触发信号;所述失超保护回路包含储能组件、激发组件、电流引线和多个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线圈单元热耦合,所述储能组件通过电流引线串联连接多个加热组件或所述激发组件,所述激发组件可响应所述触发信号而控制所述储能组件驱动所述加热组件发热。
本发明的超导磁体回路与失超保护回路电气隔离,且失超保护回路的储能组件由外部独立提供,失超保护机制稳定、可靠,失超传播速度提高。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超导磁体系统失超保护的方法。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CN 107221401 A 2017.09.29C N 107221401A1.一种超导磁体系统,包括超导磁体回路和失超保护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磁体回路包含若干个线圈单元和失超检测组件,所述线圈单元相互串联,且当任一线圈单元发生失超时,所述失超检测组件产生触发信号;所述失超保护回路包含储能组件、激发组件、电流引线和多个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线圈单元热耦合,所述储能组件通过电流引线串联连接多个加热组件或所述激发组件,所述激发组件可响应所述触发信号而控制所述储能组件驱动所述加热组件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失超检测组件可采用温升检测、压力检测、超声波检测、流速检测或电压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方法监测所述线圈单元。
低温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介绍

低温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介绍低温超导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它具有极高的电导率和零电阻的特性,在能源、通信、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低温超导材料的基本概念,常见的低温超导材料种类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技术。
首先,低温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通常指0℃以下)具有超导性质的物质。
超导性是一种特殊的电性现象,通过降低材料的温度可使电阻消失,电流在其中畅通无阻,使得材料具有超高的电导率。
这种现象在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中被观测到,并且为科学家们所广泛研究和应用。
常见的低温超导材料包括铜氧化物、铁基超导体和镧系铜氧化合物等。
其中,铜氧化物是最早被发现的高温超导材料,具有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临界温度),可达到-140℃以上。
铁基超导体是近年来新兴的超导材料,其临界温度可达到-50℃,具有较好的超导性能。
镧系铜氧化合物则是目前已知的最高临界温度(约-135℃)超导材料,对于实现室温超导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别的低温超导材料,如铅、汞等,但它们的临界温度较低,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低温超导材料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超导电感、超导磁体和超导电缆等。
超导电感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制造的电子元件,其在电子电路和通信系统中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超导电感能够提供超高的电流稳定性,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射频滤波器、微波增益器以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等。
超导磁体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制造的强磁场设备,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粒子加速器、磁悬浮列车等领域。
由于超导磁体具有高能效和高磁场强度的特点,能够在医学、科研和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导电缆则是利用低温超导材料的低电阻特性制造的电力输电线路,其可以有效减少电能损耗和输电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上述应用技术,低温超导材料还在其他领域展现出了潜力。
在能源领域,低温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率的输电线路和超导发电机,提高电力输送和转换效率。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造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造超导磁体是一种应用超导材料制作的电磁体,具有极强的磁场产生能力和节能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核聚变、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材料科学、电磁学、力学、热学等学科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
一、超导磁体的设计超导磁体的设计是整个制造过程的核心,而超导材料的性能是设计的基础。
超导磁体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磁场强度和分布:超导磁体要产生所需的磁场强度和磁场分布。
磁场分布是指磁场在磁体内部的分布情况。
磁场强度和分布的设计需要考虑磁体的几何尺寸、导体的截面积、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等因素。
2. 电流密度和电压:超导磁体的导体要承受非常高的电流密度和电压,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导体的制备工艺、材料的导电性能等。
如果电流密度过大,会导致导体的温度升高,严重时超导材料会失超导,从而影响磁场的产生。
3. 热稳定性:当电流通过超导材料导体时,会产生热量,导致材料温度升高。
超导磁体的设计需要满足材料的热稳定性,即在工作过程中,材料的温度不能超过其临界温度,否则会失超导。
4. 机械强度:超导磁体在工作时需要承受巨大的电磁力和机械应力,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导体的机械强度和磁体结构的稳定性。
5. 制冷系统:超导磁体工作时需要保持超导材料在低温状态下,因此需要有制冷系统提供足够的低温冷却能力。
二、超导磁体的制造超导磁体的制造需要严格控制制备工艺,保证导体材料的性能,同时需要考虑导体的机械加工和磁体的装配工艺,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超导磁体的制造过程。
1.超导材料的制备超导材料的制备是超导磁体制造的第一步。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超导材料有NbTi、Nb3Sn、Bi2223等。
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很重要,关系到其临界电流密度、热稳定性等性能。
比如,NbTi导体的制备工艺一般涉及到多次拉拔、退火等步骤,而Nb3Sn导体的制备需要采用复杂的溶胶凝胶法。
超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

超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超导体是一种具有零电阻和完全反射外磁场的特殊材料,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们可以在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超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
1.超导体的制备超导体的制备可以分为传统的铜酸化学溶胶-凝胶法和较新的化学气相沉积法两种方法。
铜酸化学溶胶-凝胶法利用化学反应在低温下制备超导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易控制,但其缺点是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制备完整的超导体材料。
与之相比,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备出均匀和高纯度的超导体材料。
尤其是,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控制超导体材料的微结构和质量,工艺非常稳定。
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备超导体材料。
2.超导体的应用技术超导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电学和磁学特性,因此在很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2.1 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超导体是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核心材料之一,其电学和磁学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磁体。
在磁共振成像中,超导磁体提供强磁场,同时保持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2 高温超导体应用技术与常规超导体相比,高温超导体具有较高的超导临界温度和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
这些性能使其成为新型电子器件和材料的重要基础。
高温超导体已经在磁悬浮列车、超导发电和变压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2.3 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超导物理的零电阻特性和完全抗磁性使其在数据存储技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例如,超导量子干涉器可以被用作未来超级计算机中的中间节点。
3.结论超导体制备和应用技术是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化学气相沉积法被广泛应用于超导体的制备,同时,超导体在磁共振成像、高温超导体应用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超导体仍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共振系统、超导磁体系统及其低温保持装置。
该低温保持装置包括内筒、外筒、超导线圈以及变形部件;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限定用于盛装所述冷却液的空腔;所述超导线圈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超导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冷却液浸泡;所述变形部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变形部件的体积可通过其内部所填充介质的介质量改变,以致所述变形部件用于改变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空腔中的液面高度。
上述超导磁体系统及其低温保持装置,不仅能提高冷却液在空腔中的液面高度,还能避免在运输等过程中冷却液消耗而导致其液面高度下降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一种低温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限定用于盛装用于浸泡超导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冷却液的空腔;及变形部件,所述变形部件设置于空腔内,所述变形部件的体积可通过其内部所填充介质的介质量改变,以致所述变形部件用于改变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空腔中的液面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存部件、第一管道以及第一阀门,所述储存部件位于所述外筒的外侧或者位于所述空腔的远离所述变形部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变形部件和所述储存部件,所述储存部件为所述变形部件提供介质,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体积;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储存部件上,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储存部件给所述变形部件提供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气压装置以及第一液面测量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阀门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气压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气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变形部件的第一气压值;所述第一液面高度测量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液面高度测量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空腔中的第一高度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高度信息传送给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高度信息和所述第一气压值控制所述第一阀门,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内部的介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以及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管道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二管道用于将所述冷却液蒸发时产生的气体排出所述低温保持装置,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变形部件,以致所述第二管道中的所述冷却液蒸发时产生的气体流入所述变形部件,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体积;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之间,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的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冷却液使得其蒸发产生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气压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阀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气压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气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变形部件的第二气压值;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值和所述第二气压值控制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闭且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内部的气体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温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所述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空腔中的第二高度信息,并将所述第二高度信息传送给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二高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气压值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闭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内部的气体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低温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件所采用的材料选自纤维、橡胶、乳胶以及金属箔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超导磁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导线圈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低温保持装置,所述超导线圈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超导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被冷却液浸泡。
10.一种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导磁体系统。
技术说明书磁共振系统、超导磁体系统及其低温保持装置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超导磁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导磁体系统及其低温保持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超导磁体系统的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产生主磁场B0的磁体大多采用超导磁体,其具有高磁场、稳定性且均匀性好。
超导磁体系统包括低温保持器,超导线圈设置在该低温保持器中。
为了使得超导线圈处于超导状态,需要在低温保持器中注入冷却液,该冷却液用于将超导磁体冷却至4.2K(开尔文)。
超导磁体在生产、运输以及使用等过程中需要将超导线圈的至少一部分浸泡在盛装在低温保持装置的冷却液中,而在生产、运输或使用等过程中冷却液可能消耗而导致其液面高度下降,进而引起超导线圈发生失效等情况。
技术内容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避免低温保持装置中的冷却液的液面高度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磁共振系统、超导磁体系统及其低温保持装置。
一种低温保持装置,包括:内筒;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限定用于盛装用于浸泡超导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冷却液的空腔;及变形部件,所述变形部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变形部件的体积可通过其内部所填充介质的介质量改变,以致所述变形部件用于改变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空腔中的液面高度。
上述低温保持装置,外筒套设在内筒外,内筒和外筒之间限定用于盛装冷却液的空腔,变形部件设置于空腔内,变形部件的体积可通过其内部所填充介质的介质量改变,从而冷却液在空腔中所占据的体积比较少的时候,可以通过增加变形部件内的介质量,从而变形部件的体积增大,进而提高冷却液在空腔中的液面高度,从而避免在运输等过程中冷却液消耗而导致其液面高度下降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存部件、第一管道以及第一阀门,所述储存部件位于所述外筒的外侧或者位于所述空腔的远离所述变形部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变形部件和所述储存部件,所述储存部件为所述变形部件提供介质,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体积;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储存部件上,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储存部件给所述变形部件提供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气压装置以及第一液面测量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阀门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气压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气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变形部件的第一气压值;所述第一液面高度测量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液面高度测量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空腔中的第一高度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高度信息传送给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高度信息和所述第一气压值控制所述第一阀门,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内部的介质量。
通过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气压装置以及第一液面测量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自动对冷却液的液面高度进行调节,操作更加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以及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管道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二管道用于将所述冷却液蒸发时产生的气体排出所述低温保持装置,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变形部件,以致所述第二管道中的所述冷却液蒸发时产生的气体流入所述变形部件,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体积;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之间,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的流通。
利用冷却液蒸发时产生的气体来改变变形部件的体积,节省资源和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冷却液使得其蒸发产生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气压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阀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气压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气压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变形部件的第二气压值;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值和所述第二气压值控制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闭且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内部的气体量。
通过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气压装置的设置,实现自动对冷却液的液面进行调节,便于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所述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空腔中的第二高度信息,并将所述第二高度信息传送给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二高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气压值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闭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从而改变所述变形部件的内部的气体量。
通过第二液面高度测量装置的设置,可以实时测量冷却液的液面高度,进一步实现冷却液的液面高度的调节的自动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件所采用的材料选自纤维、橡胶、乳胶以及金属箔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件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
一种超导磁体系统包括超导线圈和上述低温保持装置,所述超导线圈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超导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被冷却液浸泡。
上述超导磁体系统,超体磁体线圈可以沉浸在冷却液中,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上述超导磁体系统。
上述磁共振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低温保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低温保持装置中的冷却液的液面升高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低温保持装置的模块示意图;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低温保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低温保持装置的模块示意图;图6为第三实施例的低温保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的低温保持装置中的冷却液的液面升高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由于在生产、运输或使用等过程中冷却液的消耗导致了低温保持装置内冷却液的液面高度下降,超导线圈中未被冷却液浸泡的部分无法保持低温环境从而由超导状态进入非超导状态,容易发生失超或急需进一步人工维护(例如补充冷却液)。
经过进一步研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低温保持装置,用于盛装冷却液,其包括内筒、外筒以及变形部件;外筒套设在内筒外;内筒和外筒之间限定用于盛装用于浸泡超导线圈的至少一部分的冷却液的空腔;变形部件设置于空腔内,变形部件内部可填充介质(液体或气体),变形部件的体积可通过其内部的介质量(液体量或气体量)改变,以致变形部件用于改变冷却液在空腔中的液面高度。
进一步的,还提供了一种超导磁体系统。
进一步的,提供了一种磁共振系统。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