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报告施工单位版

合集下载

沉降测量报告

沉降测量报告

沉降测量报告
报告人:XXX
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前言
为了全面了解工程中土地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特委托XXX公司进行了此次沉降测量。

二、测量方式
本次测量采用了XXX测量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1. 根据工程区域,设置测量点。

2. 安装测量点仪器,包括水准仪、断面计、高程仪等。

3. 进行现场测量,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精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将测量数据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 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制图,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测量结果
经过近一个月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工程区域内的沉降情况稳定,整体呈现缓慢下沉状态。

2. 不同区域的沉降情况存在差异,其中XX区域的沉降情况相对较强。

3. 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数据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平稳状态。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工程区域内土地的沉降情况整体稳定,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需要加强对XX区域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工程计划,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3. 继续进行定期监测,以便更好地掌握工程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本次沉降测量的报告,希望能对工程进展有所帮助。

若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沉降观测报告受汇景房地产公司委托,XX市国土资源规划勘测院对XX四期住宅楼进行施工阶段沉降观测, 报告如下:1、沉降观测使用仪器为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生产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2米变形观测因钢尺。

2、执行规范《工程测量规范》;3、观测时间:27号楼从2008年3月22日到2008年8月20日,计13次。

28号楼从2008年3月28日到2008年8月20日,计13次。

29号楼从2008年3月24日到2008年8月20日,计12次。

4、部分测点因遭破坏而无法观测。

5、27号楼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号点16.2毫米,最小累计沉降量为 4号点4.2毫米。

28号楼最大累计沉降量为3号点20.0毫米, 最小累计沉降量为5号点6.0毫米。

29号楼最大累计沉降量为3号点16.4毫米, 最小累计沉降量为5号点4.7毫米。

6、平均日沉降量:27号楼平均日沉降量28号楼平均日沉降量29号楼平均日沉降量7、沉降速度27号楼沉降速度28号楼沉降速度29号楼沉降速度8、沉降观测分析和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第22页建筑物沉降观测规定:沉降速度小于0.04mm,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从以上观测的数据分析看,27号楼只有3、10号点大于0.04mm,其它8个点达到稳定阶段。

28号楼只有2、7、8点小于0.04mm,其它5个点没有达到。

29号楼只有2、7号点小于0.04mm,其它6个点没有达到。

从以上分析看出27号楼、28号楼、29号楼都没有进入稳定阶段。

但本次成果为第一阶段施工阶段沉降观测成果。

建议开发商进行第二阶段运营使用阶段的观测。

测量单位:XX市国土资源规划勘测院XX年XX月XX日。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

城际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报审表(TA1)工程项目名称:城际铁路工程施工合同段:站前1标编号:-I-3-TA1-20100103-12致: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施工合同要求,我单位已编制完成DK11+664 ~ DK14+370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复评报告,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认真审核,现上报贵公司,请予以审批。

承包单位(章):专业工程师: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日期:年月日项目监理机构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章):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设计单位意见:设计单位(章):专业负责人:日期:年月日评估单位意见:评估单位(章):专业工程师:负责人:日期:年月日建设单位意见:建设单位(章):专业工程师:负责人:日期:年月日注:本表一式5份,承包单位、监理、设计、评估、建设单位各1份。

关于对线DK11+664~DK14+370段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复评的申请报告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学沉降观测评估组:我中铁局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Ⅰ标项目部在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工程过程中,严格按照《沪宁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细则》等相关文件认真开展工作,于2009年1月开始对路基沉降观测标,进行了沉降变形监测。

此次申请复评的沪宁线DK11+664~DK14+370段总线路长度为2.706km。

初评时最早通过的跨友谊路特大桥的时间是2009年8月13日,最迟通过的一段路基时间是2009年11月15日。

根据复评的相关要求,现特将该段路基的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呈报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学沉降观测评估组,敬请贵单位对我项目部施工的沉降变形观测成果进行评估。

特此申请专业负责人:总工:中铁局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Ⅰ标项目部2 年 1月3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4)1 、工程范围 (4)2 、工程地质 (4)3 、地基加固处理 (7)4 、编制依据 (8)二、检测网的建立及测量情况 (8)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后 (8)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附后 (8)3 、时间—荷载—沉降曲线图 (8)4、观测仪器情况 (8)5 、测量标准及实施情况 (10)6、沉降监测 (10)7 、水准测量记录手薄:附后 (12)8 、沉降观测记录表:附后 (12)9 、特殊情况说明 (12)城际铁路站前Ⅰ标三队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报告一、工程概况本次复评里程为:DK11+664~DK14+370 全长2.706km;此次复评的路基基本情况:1个车站、1座特大桥、1座大桥、1座中桥、2座涵洞。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报告编号:【编号】报告日期:【日期】施工单位:【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名称】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编号】一、观测目的本次沉降观测旨在对施工现场周边地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沉降问题。

二、观测点选择本次观测共选择了【观测点数量】个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考虑了施工现场周边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特点以及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影响因素。

三、观测仪器与方法1.观测仪器本次观测采用了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和自动沉降仪作为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观测方法(1)电子水准仪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法对各观测点的高程变化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观测周期】,观测时间为每天上午【观测时间】,共观测【观测次数】次。

(2)自动沉降仪观测:安装自动沉降仪在各观测点上,并定时触发观测,实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

观测频率为每隔【观测周期】触发一次,观测时间为【观测时间段】,共观测【观测次数】次。

四、观测结果与分析经过连续观测和测量,得到各观测点的沉降数据如下:观测点编号观测时间沉降量(mm)【观测点1】【观测时间1】【沉降量1】【观测点2】【观测时间2】【沉降量2】【观测点3】【观测时间3】【沉降量3】【观测点4】【观测时间4】【沉降量4】【观测点5】【观测时间5】【沉降量5】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观测周期内,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中,观测点【观测点编号】的沉降量最大,达到了【沉降量最大值】mm,需进一步关注其沉降变形情况。

2.尽管部分观测点存在沉降现象,但目前还未出现明显的沉降异常情况。

建议继续进行沉降观测,以及持续监测施工现场的地基状况。

五、建议与措施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加强对观测点【观测点编号】的沉降变形情况的监测,及时跟踪其沉降趋势,并定期评估其对施工安全性的影响。

2.继续进行沉降观测,增加观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的地基沉降问题。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次数
19
最大值
4mm
最小值
3mm
平均沉降量
3.5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05‰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使用的仪器设备
水准仪DSZ2
仪器编号:224837
标定情况
建筑物四角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结论:
4个沉降观测点测量结果显示沉降量分别为4、4、3、4mm,最大差异沉降为1mm,间距为20m,局部倾斜率为0.05‰。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规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故换流变安装厂房未发生不均匀沉降,且最后的沉降速率显示其沉降已进入稳定状态。
沉降观测报告
工程名称
云广直流输电工程穗东换流变土建工程第4标主控制楼
结构类型
框架
层数
地上2层,
地下1层
面积
1281.7m2
沉降观测起止时间从2008年06月02日至2008年11月30日
沉降观测次数
20
最大值
5mm
最小值
2mm
平均沉降量
3.5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06‰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沉降观测次数
18
最大值
4mm
最小值
4mm
平均沉降量
4mm
沉降速率
0.02mm/d
最大倾斜率
0‰
判别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使用的仪器设备
水准仪DSZ2
仪器编号:224837

沉降观测检验报告范本

沉降观测检验报告范本

沉降观测检验报告范本XX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住院楼沉降观测报告LJ00000-0000-CJ00000001检测:审核:技术负责:XX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目录一、工程概况及基本情况二、观测依据、评定标准及仪器设备三、观测结果四、观测结果分析及建议五、沉降观测结果表一、工程概况及基本情况XX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住院楼工程,由XX县人民医院投资建设,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房屋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XX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受XX县人民医院委托,于2018年8月2日到2018年11月20日对该建筑进行了沉降观测。

该房屋在我公司进行第一次观察时结构已经施工至三层,最后一次结构封顶。

我公司于2018年8月2日至2018年11月20日共对该建筑进行了4次沉降观测。

二、观测依据、评定标准及仪器设备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3、水准仪AT-G2三、观测结果四、观测结果分析及建议1、见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2、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果:本建筑共设埋点8个,至今共观测4次,第二次观测时最大沉降速率为0.001529mm/d,本次最大沉降量为0.05mm,最小沉降量为0.01mm,差异沉降为0.04mm;第三次沉降观测时,本次最大沉降速率为0.010512 mm/d,最大沉降量为0.41 mm,最小沉降量为0.02 mm,差异沉降为0.39 mm;第四次沉降观测时,本次最大沉降速率为0.014444 mm/d,最大沉降最为0.52 mm,最小沉降量为0.22 mm,差异沉降为0.3 mm。

经过四次对该建筑的沉降观测,共累计最大沉降量为0.73mm,最小沉降最为0.40mm,累计最大沉降差异为0.33 mm。

3、2018年11月20日最后一次观测时的最大沉降速率为0.014444 mm/d,在规范规定的稳定标准内,表明此建筑物沉降较均匀,在观测期内地基已呈趋于稳定状态。

基坑沉降观测报告范本

基坑沉降观测报告范本

基坑沉降观测报告范本【基坑沉降观测报告】XX基坑沉降观测报告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基坑位置:监测周期:监测单位:二、观测目的及内容:本次监测的目的是评估基坑挖掘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情况,包括地表位移、建筑物沉降等,并提供实时监测数据用于工程控制和风险评估。

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周边地表水平位移、竖向沉降、沉降速率以及建筑物的垂直沉降等。

三、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物测法和仪器监测法。

地表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法进行观测,竖向沉降采用标高尺和测距测角法进行观测,沉降速率采用全站仪定点成果进行分析,建筑物的垂直沉降通过测量建筑物柱子、墙体等关键点的高程变化来评估。

四、观测仪器与设备:地表水平位移观测:全站仪(型号)竖向沉降观测:标高尺、测距仪、测角仪等沉降速率分析:全站仪建筑物垂直沉降:水平仪、测距仪、标高尺等五、观测结果:1. 地表水平位移:观测点1:位移值为X,位移速率为X观测点2:位移值为X,位移速率为X...2. 竖向沉降:观测点1:沉降量为X观测点2:沉降量为X...3. 沉降速率:观测点1:速率为X观测点2:速率为X...4. 建筑物垂直沉降:柱子1:沉降量为X柱子2:沉降量为X...六、分析与评估: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对基坑沉降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判断是否存在危险性,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七、结论与建议: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对基坑沉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控制措施,保证工程安全可行。

八、附件:1. 观测数据表格2. 监测仪器校准证书3. 相关监测图纸以上所述即为本次基坑沉降观测报告范本,供参考使用。

具体报告样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沉降观测报告范文

沉降观测报告范文

沉降观测报告范文沉降观测是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地的垂直位移进行的监测与记录。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地沉降的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报告,总计1200字以上。

一、观测背景根据项目工程施工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了沉降观测。

通过对工程区域土地沉降的监测与记录,以评估工程对土地的影响和调整施工计划,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二、观测目的1.判断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地的影响程度,为后续施工提供技术参考;2.提供关于土地沉降的客观数据,为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和修复提供依据;3.监测土地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质量。

三、观测方法采用测站法进行沉降观测。

在工程区域内选择了三个观测点,分别设立基准点,并在基准点上安装了沉降仪和水平仪。

每天定时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形成测量记录表。

四、沉降观测结果经过连续6个月的观测,得到了详细的沉降数据,以下是观测结果的总结:1.观测点1:观测开始前,观测点1在X、Y和Z方向的初始高程分别为100.00m、150.00m和50.00m,经过6个月的观测,观测点1在X、Y和Z方向的高程分别为99.95m、149.92m和49.98m。

由此可见,观测点1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发生了0.05m、0.08m和0.02m的沉降。

2.观测点2:观测开始前,观测点2在X、Y和Z方向的初始高程分别为98.50m、150.00m和50.00m,经过6个月的观测,观测点2在X、Y和Z方向的高程分别为98.45m、149.92m和49.97m。

观测点2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发生了0.05m、0.08m和0.03m的沉降。

3.观测点3:观测开始前,观测点3在X、Y和Z方向的初始高程分别为97.00m、150.00m和50.00m,经过6个月的观测,观测点3在X、Y和Z方向的高程分别为96.95m、149.92m和49.95m。

观测点3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发生了0.05m、0.08m和0.05m的沉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






中建五局建设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

本次沉降观测建筑为生活工艺用房,层高为9层。

按有关规范规定,建筑物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等级为二级。

此次观测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作自2016年3月23日开始观测,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累计观测10次。

应委托方要求,提供沉降观测竣工报告。

2、沉降观测目的及要求
建筑物沉降是建筑整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
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3、沉降观测依据
本次测量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及设计要求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
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4、观测点布置
4.1、基准点布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

本建筑共埋设3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1962.6m,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4.2、沉降观测点布置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

点位埋设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

针对本工程,共布置观测点8个,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点上。

各点位置详见观测点平面图(见附件)。

5、观测方法
在该测量工作中我们采用固定仪器、固定人员的观测方法,选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按几何法观测。

基点与工作点按观测周期进行检验。

观测点采用单程双测站的观测方法。

观测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要求进行。

6、质量和精度评述
观测过程中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基准点满足精度要求。

每测站观测中误差最大为0.32mm,小于《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和《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中规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小于±0.5mm的要求。

观测误差数据成正态分布,观测成果可作为分析沉降结论的依据。

7、沉降观测数据整理及分析
沉降观测成果分析表
8、结论
根据该楼沉降观测成果表综合分析:
2、根据以上数据综合分析,该楼累积沉降量、建筑倾斜率皆满足规范要求。

附件:
1、沉降成果表
2、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项目经理:
中建五局建设有限公司
2016年月日
监理单位意见: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签章):
2016年月日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