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颅骨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408B2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Teaching programe of Systematic anatomy)学分:6学分总学时:108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76先修课要求: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麻醉预防影像口腔康复五年制专业参考教材:1、崔慧先《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012.72、罗学刚《系统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2010.13、李富德《系统解剖学》江苏科技出版社第一版 2013.7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1.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2.内脏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3.循环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4.感觉器官的形态结构。

5.脊髓和脑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灰质(或神经核团)和白质(或纤维束)的配布。

脑室的位置及其交通。

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位置和机能的概念。

躯体和本体感觉传导路、视和听觉传导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构成及其机能意义。

脊髓和脑的血液供应及其特点。

脊髓和脑被膜的位置、构成及其形成的主要结构。

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

周围神经的分布。

6.内分泌系统器官位置、形态结构。

三、课程学时分配:系统解剖学各章节参考学时(总学时108)四、考核:理论70% 实验30%五、课程基本内容:绪论[教学目标]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和常用术语[教学内容]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了解人体解剖发展史概况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学时] 1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一篇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和保护)第一章骨学[教学目标]掌握全身诸骨形态特点。

系解提纲

系解提纲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点,骶骨、肋骨、胸骨的方位、形态和结构;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各颅骨的名称、位置及部分颅骨的形态结构。

(二)掌握颅的整体观,底内、外面观的主要孔、裂和结构;颅的侧面观(颞窝、▲翼点、颞下窝);颅的前面观:骨性眶、鼻、口腔的组成和结构(三)掌握颅的重要体表标志。

四肢骨(一)掌握四肢骨的组成、名称、数目和位置;(二)掌握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结构特点,熟悉手骨、足骨的组成、名称和排列;(三)掌握四肢骨的骨性标志。

掌握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熟悉前臂骨的连结、运动及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与运动。

(一)掌握胸锁乳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熟悉前、中斜角肌、咀嚼肌(咬肌、颞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二)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肩胛提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腹前外侧群肌和腹后壁肌的位置、起止、纤维方向和作用;膈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和作用;(三)掌握躯干肌的体表标志。

(四)掌握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股内侧群肌、股后群肌,小腿前、外、后三群肌的位置、名称、组成、起止和作用;(五)熟悉前臂肌(旋前圆肌、指浅屈肌、旋前方肌、指深屈肌、尺侧腕屈肌、桡侧腕屈肌、旋后肌)的名称、位置;(六)了解手肌(掌握蚓状肌起止和作用)和足肌的分群及作用;(七)掌握四肢肌的主要体表肌性标志。

消化系统(一)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的位置、形态、分部和结构。

(二)掌握肝的形态和位置、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处;熟悉胰的形态、位置。

呼吸系统(一)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二)掌握鼻腔分部及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喉的位置,喉腔的形态结构,熟悉喉软骨及其连接;气管的位置、构造,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三)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肋膈隐窝的位置、临床意义,纵隔的概念、分部;泌尿系统掌握泌尿系的组成,肾的位置、形态、毗邻;输尿管的分部、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各学科联系密切,是医学院校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是学习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妇产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基础。

医学生只有正确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才能充分理解其生理过程和病理现象,才能进一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对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方法,逐渐成长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救死扶伤的医师。

故本课程在医学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事法律、法医学等本科专业。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组成,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教学总学时为130学时,理论课65学时,实验课65学时。

Ⅱ正文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标本、模型的观察、辨认等解剖学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掌握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熟悉轴、面及方位术语。

(三)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分科、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

(四)了解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运动系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章骨学1总论(一)掌握骨的构造。

(二)熟悉骨的分类。

(三)了解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四)了解骨的发生、发育和可塑性。

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1 掌握椎骨一般形态与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3 掌握第7颈椎、骶岬、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和肋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 熟悉躯干骨的组成。

5 熟悉椎骨的数目。

6 了解肋的组成、肋骨一般形态,肋软骨及第1、11、 12肋的形态特征。

系统解剖学中的“二、颅骨”教案

系统解剖学中的“二、颅骨”教案

系统解剖学中的“二、颅骨”教案一、教材分析“颅骨”是系统解剖学中关于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颅骨与其他骨骼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内部容纳了脑组织,对人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系统解剖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仍感陌生。

学生需要掌握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颅骨的特点分析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提高其探究人体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2.难点:颅骨的结构与脑组织的关系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五、教学对象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六、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准确掌握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学习神经系统等学科奠定基础。

七、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展示颅骨的结构和特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颅骨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准备颅骨的标本或模型。

2.制作PPT课件,包括颅骨的图片、图解等。

3.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展示颅骨的结构和功能。

4.布置教学场地,确保教具摆放合理,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九、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行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颅骨。

引导学生思考颅骨的特点和功能。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学习(40分钟)(1)讲授颅骨的组成及特点(10分钟)教师行为:讲授颅骨的组成及特点,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的结构和特点。

《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料theskull颅骨

《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料theskull颅骨

颅骨感染
如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颅 骨炎症、坏死和病理性骨折。
颅骨创伤
颅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骨折、凹 陷或穿孔等损伤。
颅骨的病理过程
炎症过程
颅骨感染或创伤可引发炎症反应, 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
状。
肿瘤生长
颅骨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侵犯周 围组织,导致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修复与愈合
颅骨创伤后,可通过骨折愈合和 组织修复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
颅底
包括前颅底、中颅底和后颅底 ,由多块颅骨拼接而成,内有 多个孔洞和裂隙,容纳重要神 经和血管。
颅盖骨
位于颅骨顶部,由两块顶骨和 两块枕骨组成,主要起到保护
大脑的作用。
颅骨的功能
保护大脑
颅骨是头部的外壳,能够保护大脑免受外界 损伤。
支撑面部轮廓
颅骨是面部轮廓的基础,支撑着面部骨骼和 肌肉。
维持颅内压
颅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具体治疗
方案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来确定。
颅骨缺损的修复
03
对于颅骨缺损,可以通过植入物或自体骨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
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保护脑组织。
颅骨的预防
安全防护
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减少颅骨骨折和颅内损 伤的风险。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头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颅骨病变和 肿瘤。
颅骨能够维持颅内压的稳定,保证大脑的正 常生理功能。
参与听觉和平衡感的形成
颅骨内有多个小孔和裂隙,容纳听觉和平衡 感的神经和结构。
颅骨的生长与发育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在胎儿期,颅骨主要由软骨组成,随着胎 儿的发育,软骨逐渐骨化。
新生儿出生时,颅骨尚未完全闭合,前囟 门和后囟门是未闭合的部位。随着年龄的 增长,颅骨逐渐钙化、闭合。

《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料 the skull颅骨-精选文档

《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料 the   skull颅骨-精选文档
12
(三)The skull as a whole 颅的整体观
1.The superior aspect of the skull The skull is generally ovoid when from above, and is wider behind than in front. It formed by four cranial bones. coronal suture冠状缝 sagittal suture矢状缝 lambdoid suture人字缝
The Skull
李文春 教授
Department of Anatomy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1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的组成、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 称;颅整体观的重要结构(颅底内面的主要结 构,颅侧面的主要结构,眶、骨性鼻腔的形态 特征,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 2.熟悉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变化。
2.The posterior aspect of the skull The most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e occipital bone is 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枕外隆凸. The ridge骨嵴 passing on each side laterally of the protuberance is the superior nuchal line上项线
枕骨大孔,
There are hypoglossal canal 舌下神经管内口 above the anterolateral margin of the foramen magnum.

(完整)《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部分章节)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部分章节)汇总,推荐文档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部分章节)一、课程编号:11033适用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学、药学等专业。

课程类别:主干课程总学时数:126学时(其中含实验90 学时)学分数:7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

系统解剖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讲授: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及机能意义,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征。

2、实验:系统解剖学是以实验为主,分组在实验室结合活体、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录像等反复实践,加深“三基”内容的训练。

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能正确认识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与结构,能正确运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动脉和神经分布及静脉和淋巴汇流。

为适用五年制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大纲,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级,各系统中的掌握内容为面授内容,了解内容为自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要点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二、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观点。

三、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四、了解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

五、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目的要求]一、掌握骨(bone)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生长方式及骺软骨的骨化。

二、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椎骨(vertebrae)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sternal angle)的特征和意义、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三、掌握颅(skull)的组成和功能、脑颅(cerebral cranium)诸骨的位置和分部。

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研究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要求学生通过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解剖术语,掌握常用解剖学英文词汇;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研究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人体解剖学的研究,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解剖术语。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教学内容】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人体解剖学的开展简史。

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四、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和面。

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研究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发展概况与分科,体型、变异与畸形的概念。

【教学内容】一、人体结构概述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三、形态学研讨办法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5、人体形态学描述的标准重点与难点】重点:常用的解剖学术语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骨学总论第一节概述重点与难点】重点: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讲授方针】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教学内容】一、骨的形态二、骨的构造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四、骨的产生和生长5、骨的表面特征学时】2学时(理论)第二节躯干骨教学目标】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眶外下方 鼻背
眶内侧壁前份 骨性鼻腔外侧壁下份
分部和形态
下颌体、下颌支 呈斜方形
体、大角、小角 体(内含上颌窦)、突
垂直板、水平板 呈菱形
呈长条形 呈方形
呈薄而卷曲的板状
分为脑颅骨、面颅骨
脑颅骨
面颅骨
颅骨
脑颅骨 8块
顶骨 2、颞骨 2、额 骨 1、筛骨 1、枕骨 1、蝶骨 1
泪骨 上颌骨
面颅骨15块
颅顶中部
呈四边形
颅骨两侧
鳞部、鼓部、岩部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1-2. 面颅的名称、位置、分部及形态
面颅(15块)名称
下颌骨(1块) 犁骨(1块) 舌骨(1块) 上颌骨(成对)
位置
面部前下份 骨性鼻中隔后下份
喉上方 颜面中央部
腭骨(成对)
上颌骨腭突与蝶骨翼突之间
颧骨(成对) 鼻骨(成对) 泪骨(成对) 下鼻甲(成对)
1-1. 脑颅的名称、位置、分部及形态
脑颅(8块)名称 位置
分部和形态
额骨(1块) 筛骨(1块) 蝶骨(1块) 枕骨(1块) 顶骨(成对) 颞骨(成对)
颅前上方 额鳞(内含额窦)、眶部、鼻部
两眶之间 筛板、垂直板、筛骨迷路(内含筛窦)
颅底中央 体(内含蝶窦)、大翼、小翼、翼突
颅后下部
基底部、枕鳞、侧部
颅骨--重点内容
掌握Βιβλιοθήκη 掌握掌握• 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 颅的组成、分部; • 颅底内面观的重要结构;
• 脑颅的组成;
• 骨性鼻腔的构成(难点)
• 面颅的组成。
• 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
位。(难点)
• 颅的重要体表标志。
颅骨的 组成
颅的 整体观
颅骨的 骨性标志
颅骨
1. 颅骨的组成 2. 颅的整体观 3. 新生儿颅骨特征 4. 颅骨的骨性标志
鼻骨 2、泪骨 2、颧
骨 2、下鼻甲 2
上颌骨2、腭骨2、
下颌骨1、犁骨1、
筛骨
舌骨1
额骨
顶骨
蝶骨 颞骨 颧骨
枕骨
下颌骨
额骨
鼻骨
下鼻甲骨
蝶骨
颞骨
枕骨
下颌骨
腭骨及舌骨
腭骨 犁骨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2. 颅的整体观
1 颅的顶面观 2 颅的侧面观 3 颅的前面观 4 颅底外面观 5 颅底内面观
鼻旁窦的组成、开口部位及位置(难点)
鼻旁窦的组成
蝶窦 筛窦后群 筛窦前、中群
额窦 上颌窦
开口部位
蝶筛隐窝 上鼻道 中鼻道 中鼻道 中鼻道
位置
蝶骨体 筛骨迷路 筛骨迷路 额骨体 上颌骨体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病例 2 :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2-3-2. 骨性鼻腔--骨性鼻中隔(难点)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2-3-2. 骨性鼻腔--鼻腔外侧壁(难点)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鼻 旁 窦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系统解剖学》 --颅骨
2016
颅骨
1. 颅骨的组成 2. 颅的整体观 3. 新生儿颅骨特征 4. 颅骨的骨性标志
病例 1 :
颅骨骨折
患者男,38岁,一月 前因车祸致头部外伤,有 昏迷史,一周后出现右耳 流血,鼻出血,以“头部 外伤”收入院。
CT示颞骨多处骨折, 右侧中耳及乳突蜂房混浊, 考虑积液。右侧眼眶内侧 壁及蝶窦内侧壁骨折,伴 蝶窦内高密度影。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2-4. 颅底外面观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2-5. 颅底内面观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病例 3 :
患者,女,45岁,因汽车撞上头部入院。患者出现眼
眶周围青紫淤青,并伴有鼻腔流血。经检查诊断为颅底骨
--颞骨、蝶窦位置在 哪里?形态如何? --颅骨的组成?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1. 颅骨的组成
颅骨23块 脑颅8块 面颅15块 听小骨3块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颅骨由脑颅和面颅构成。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折。 熊







请同学们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判断为哪一种颅底骨折?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3. 新 生 儿 颅 骨 特 征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颅囟的位置、形态及闭合时间
颅囟名称
位置、形态
闭合时间
前囟(额囟)
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交汇处, 呈菱形
出生后1-2岁时 闭合
后囟(枕囟)位于矢状缝呈与三人角字形缝交汇处,出生后不久闭合
蝶囟
于顶骨的前下角
出生后不久闭合
乳突囟
位于顶骨的后下角 出生后不久闭合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4. 颅骨的骨性标志
眉弓
枕外 隆凸
颧弓
乳突
下颌角
舌骨
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动手找出 以上骨性标志。
患者女,28岁。因 鼻塞流脓涕,面颊部 、右鼻根疼痛、头胀 痛晨起轻午后重,嗅
觉下降来院就诊。
检查:鼻腔 粘膜充血肿胀, 尤以中鼻甲、中 鼻道处明显。中 鼻道积脓。
鼻窦CT可见 双侧上颌窦及右 侧前组筛窦内液 平面,软组织密 度影。
诊断:为双侧上颌急性上颌窦炎并右侧筛窦炎。
问题:1.四对鼻旁窦的开口部位? 2.为何患者头痛晨起轻午后重, 且鼻腔检查中鼻道积脓?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2-1. 颅的顶面观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2-2. 颅的侧面观
颅骨的骨性标志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翼点:额、顶、颞、蝶四骨邻接处常构成“H”形缝 的小环形区称翼点。此处骨壁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 前支通过,受外力打击时易损伤,形成硬膜外血肿。
谢谢 2016
敬请专家批评 指正!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2-3. 颅的前面观
颅骨的骨性标志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2-3-1. 眶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冠状切面
颅骨的骨性标志
Next
颅骨的组成 颅的整体观 新生儿颅骨特征 颅骨的骨性标志
2-3-2. 骨性鼻腔--冠状切面(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