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教案

合集下载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兰溪高中朱彩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

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能力目标:本课信息量比较大,要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三、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1、教学方法:例证法、点拨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2、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创新的其中一个作用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呢?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把探索的目光拉回5000年前,我们一起来走过中华文明五千年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多媒体显示视频“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程”)(学习新课)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板书)(一)古代辉煌的历程(板书)探究一:我们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的不同究竟在哪里?(学生以4-6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学生: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早已夭折;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文化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延续下来。

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情景导入:音乐铺垫,孕育情感教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继承性,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茉莉花》,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的学习。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一下中国的四大国粹。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课件展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地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资料,阅读教材P62-63思考问题:大家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小组代表展示课件并回答:唯有中华文明一直都没有中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教师小结:古代文明中,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唯有中华文明远远而流长。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六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六周上课时间第七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重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纵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点,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本课来探究神奇的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3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弘扬中华文化的举措。

2 能力目标:透过过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领略汉字之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难点:汉字的价值【课前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与预习自测:1.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且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至尊地位的时期是A.秦代B.汉代C.隋唐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2.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根底上,共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顶峰,为人类文明的开展做出了杰出的奉献。

在中华文化史上,隋唐时期A.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具有划时代意义C.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D.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⑴文字的重要性:⑵汉字的重要性:※点拨:①注意区别文字与汉字地位作用的不同表述。

②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汉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又表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文字的创造、史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2史书典籍⑴史书典籍的地位:⑵我国史书的特点:考考你:3.汉字至今有6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所有文明中从未中断、历史最悠久的文字。

以下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②仅有汉族使用汉字③汉字的正式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⑤汉字是文化的根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开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A.①⑤B.②④C.①③ D.③⑤“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拟在5年之内,整理出版国学和海外汉学两大系列的经论典籍、研究著作和普及读物1000种,囊括中国历朝历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汉学图书中的经典与准经典作品。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2、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核心素养:增强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教学重点】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文化生活的整体结构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主要内容是文化是什么,介绍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内容是文化为什么,介绍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主要内容是怎么看,介绍中华文化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是怎么办,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当代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了解了文化的作用及文化的发展,我们接着来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2--66,思考下列问题:(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表现?2.通过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含义、见证(表现)、原因是什么?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及原因这种衰微与国家衰落是什么关系5.现代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思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什么?今日是否存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3)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展示等方式,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内涵;(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作用,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概述(1)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主要组成部分。

2. 语言文字(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汉语的特点和魅力;(3)中国传统文学的成就。

3. 艺术瑰宝(1)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雕塑的特点;(2)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的魅力;(3)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中华文化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课堂讲解(1)讲解中华文化的概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2)讲解中华语言文字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热爱汉语;(3)讲解中华艺术的瑰宝,引导学生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

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中华文化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舞蹈等;(2)举办中华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1)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3.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4. 学生对中华文化自豪感和热爱之情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中华文化相关视频;2. 图书资料:中华文化概述、语言文字、艺术瑰宝等方面的书籍;3. 网络资源:中华文化的网络资料和图片;4.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过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让学生去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重要标志和重要见证。

(二)难点理解在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中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三、课时安排:一个课时四、教学教法:课堂教授举列说明五、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打开目录,我们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中,我们讲到了文化对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作用,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我们讲到了文化的两个基本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和继承性。

这两个单元实质是讲的文化理论层面上的东西,我们都晓得,理论是要与实践相结合的,那我们今天就要把文化理论层面上的东西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那就是我国的文化,即中华文化,同学们打开书本62页,我们今天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写板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六、讲授新课(一)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源远流长”体现了文化两个基本特点的哪一个特点?(学生答:继承性)本课由三个框题构成,大家看一下哪三个。

(学生回答:古代辉煌的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应这三个框题,老师只讲三个问题,其余的时间和大家讲讲故事。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具体来说就是:中华文化的古代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怎么做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二)我们先讲是什么的问题即中华文化的古代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大家先看一下第一个框框,在第一个框框内,讲了许多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文章列举这些文明,一是说明了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是通过这些文明的中断或湮灭,来论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doc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doc

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也激发起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

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科技革命的大潮,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高中生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的冷眼相看,采取蔑视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是逾越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②文字的作用、意义③史学典籍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②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③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教案
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理解中国的文字的作用和史书典籍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国文字和史书典籍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文字的魅力和史书典籍的丰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教学难点:文字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才艺展示和介绍;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字的天地,感受和欣赏文字的美丽!有请林昊玥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现场书法(播放音乐)。

林昊玥同学上台,现场书写。

师:林昊玥同学已经写完了,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写得真好!请林昊玥同学给我们介绍下这些文字吧!
生:林昊玥介绍文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

汉字的演变历经了几千年,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

它是由简单的图画发展而来的,因此多为象形字和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但是很难书写,不便于记载和传播。

秦始皇时期统一了文字——小篆。

其字体优美,具有观赏性,但是却因为笔画繁杂才渐渐的被隶书所取代。

隶书去繁就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效果略微宽扁,书写速度更快,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

楷书又称正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有实用性。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书体成熟,真所谓空前。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汉字的演变越来越简洁、大气,便于记载历史。

书写我们的汉字不仅能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能在书写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原因。

也因如此,我在这里给大家写这个“龙”字,就是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师:说得真不错,谢谢林昊玥同学。

林昊玥同学给我上了一堂汉字课,作为老师,真有不小的收获,你们呢?
汉字从容一展,就展开了中国的容颜。

它书写着中华文化,传承着中华文明,见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一、汉字:作用(板书)
过渡:正因为有了汉字,才有了文化的记载,也就有了丰富的史书典籍。

那我国有哪些史书典籍呢?现在请我们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交流,整理资料,然后作简单介绍。

生:
师:回答真棒!我们收集、阅读了多本史书典籍,汲取着史书典籍的丰富营养!
当然,还有更多的史书典籍(放映幻灯片),可惜老师的一张幻灯片无法完全展示!各朝史官记载了大量史实,编撰了各种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也正由于这些史书典籍,使中华文化得以一脉相传。

也难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说:“当欧洲人还处于神话传说时,中国人就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了!”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二、史书典籍:意义
课堂小结:通过我们的交流和学习,我们既感受了文字的魅力,又惊叹着史书典籍的丰富,我们更因中华文化由此源远流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读《中华世纪坛序》,好吗?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请坐下,谢谢同学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