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二_药剂学 第十八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_2013年版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药剂学:第十八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精品)

执业药师药剂学:第十八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精品)

第十八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精品)1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错误表述是(本题分数1分)A、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B、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C、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D、易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多为口服给药E、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很少有过敏反应。

但这类药物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分子量大,时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很难透过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层,故吸收很少,不能口服给药,一般只有注射给药一种途径,这对于长期给药的病人而言,是很不方便的;另外很多此类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故本题答案应选D。

标准答案:D考生答案:2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不包括(本题分数1分)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酶工程D、发酵工程E、糖工程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技术的含义。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有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含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不包括糖工程。

故本题答案应选E。

标准答案:E考生答案:3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本题分数1分)A、亲水胶体性B、蛋白质的旋光性C、蛋白质的紫外吸收D、蛋白质的带电性E、蛋白质的耐热性答案解析:标准答案:E考生答案:4下面关于蛋白多肽类药物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本题分数1分)A、蛋白质结构中的共价键包括肽键和二硫键B、蛋白质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包括氢键、疏水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配位键等C、三级结构是多肽链的折叠方式,包括螺旋与折叠结构等D、四级结构是指二个以上的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E、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非共价键和二硫键来维持。

《药剂学Ⅱ》课件7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药剂学Ⅱ》课件7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 包括
• 基因工程 • 细胞工程 • 酶工程 • 发酵工程 • 生化工程 • 蛋白质工程 • 抗体工程
3
•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
–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的创造一些条件,借助 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药品,一 般来说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研制 的蛋白质和核酸类药物。
11
• 蛋白质药物的评价方法
– 液相色谱法
• RP-HPLC • IEC • SEC
– 光谱法
• UV • 圆二色谱(CD) • IR
– 电泳 – 生物活性测定与免疫测定
12
• 蛋白与多肽类药物生物学特点
– 多为内源性物质 – 药理活性强 – 副作用较少、很少有过敏反应 – 口服吸收差 – 半衰期短、需长期给药
30
PLGA
1M
16
PLGA
1M
16
PLA
3M
80
PLGA
1M
PLGA
1M
144
PLGA
PLGA
14d
PLGA
30d
PLGA
7d
PLGA
7d
商品名 Decapeptyl Prostap SR
Zoladex
开发厂家 Ipsen/Ferin g Abbott/武田 武田 Hoechst ICI Syntex/Sout h Res Inst
– 吸收促进剂
• 胆酸盐类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 磷脂类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 其他
– 酶抑制剂 – 延长药物在鼻腔内的滞留
• 微球 • 亚微球 • 高分子材料或凝胶剂
30
• 已有的鼻腔喷雾剂
– 1995年FDA,降钙素鼻腔喷雾(Sandoz) – 胰岛素鼻腔喷雾Nazlin(加州生物工程公司) – 干扰素鼻腔喷雾剂 – 疫苗的鼻腔免疫

执业师药学专业知识二(多选题)资料答案附后43p

执业师药学专业知识二(多选题)资料答案附后43p
A、相转移乳化法
B、相分离乳化法
C、两相交替加入法
D、油中乳化法
E、水中乳化法
参考答案:C,D,E
55.莨菪类药物结构与中枢作用的关系是
A、6,7位环氧使中枢作用增加
B、6,7位无取代使中枢作用减弱
C、6位羟基取代使中枢作用更弱
D、α-位有羟基亦可降低中枢作用
E、山莨菪碱的中枢作用最低
参考答案:A,B,C,D,E
C、脂质体
D、片剂
E、微囊
参考答案:A,B,C,E
49.可以用于测定乳剂粒子大小的方法
A、库尔特粒度测定仪
B、显微镜法
C、透射电镜法
D、浊度法
E、激光散射光谱法
参考答案:A,B,C,E
50.可以作注射剂溶媒的是
A、乙醇
B、纯化水
C、甘油
D、PEG
E、红花油
参考答案:A,C,D,E
51.可以做气雾剂抛射剂的有
A、此处方中无崩解剂,所以不能压片
B、在用湿法制粒时,为防止乙酰水杨酸分解,宜先在淀粉浆中加入少量酒石酸
C、滑石粉的滑润效果不好,应改用硬脂酸镁
D、制备时,将a、b、c、d混合,用e制软材后制颗粒
E、a与b、c分开制粒,干燥后再混合压片
参考答案:B,E
2.PEG可在哪些制剂中作辅料
A、片剂
B、软膏剂
27.关于包合物对药物的要求正确的表述是
A、无机药物最适宜
B、药物分子的原子数大于5
C、熔点大于250℃
D、相对分子质量在100-400之间
E、水中溶解度小于10ɡ/L
参考答案:B,D,E
28.关于芳香水剂的错误表述是
A、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解

药物制剂技术-PPT课件

药物制剂技术-PPT课件

注:根据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统计
7. 药物剂型的分类
我国2019年版药典 一部(中药)附录收载了26种剂型, 二部(化学药)附录收载了21种剂型, 三部(生物制品)附录收载了13种剂型。
这些剂型基本包括了目前国际市场流通与临床所使 用的常见品种,还没有包括一些发展中的剂型,如脂质 体、微球等。
7. 药物剂型的分类
㈡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 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 醑剂、 注射剂。 2、胶体溶液型 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 3、乳剂型 口服乳剂、静脉注射乳剂、部分搽剂。 4、混悬剂 合剂、洗剂、混悬剂。 5、气体分散剂 气雾剂。 6、固体分散剂 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 7.微粒型:微囊、微球、脂质体、纳米囊、纳米型的分类
㈡按分散系统分类
2.胶体溶液型: 固体药物:不均匀(溶胶) 高分子药物:均匀(高分子溶液)
液体制剂,分散相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如溶胶 剂、胶浆剂、涂膜剂等。
7. 药物剂型的分类
㈡按分散系统分类
3.乳状液型:是指液体分散相分散在液体分散 介质中组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分 散相的直径通常在0.1~50µ m之间,如乳剂、 静脉乳剂、部分滴剂、微乳等。
7. 药物剂型的分类
㈠按形态分类
1、液体剂型 如芳香水剂、溶液剂、 注射剂、合剂等。 2、固体剂型 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3、半固体剂型 如软膏剂、糊剂等。 4、气体剂型 气雾剂、吸入剂等。
7. 药物剂型的分类
㈡按分散系统分类
1.分子型:药物以分子或离子( 直径<1nm )态均匀地 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剂型。 分散介质: 液体 又称为溶液型。分散溶媒:主要是水、乙醇、丙 醇、丙二醇等药用有机溶剂或液体分散复合溶媒。 气体(如芳香吸入剂、气雾剂) 半固体(如油性药物的凡士林软膏等)的剂型 。 固体 固体分散技术(固溶体)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6)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6)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药物透皮吸收是指()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组织B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C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2.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A增加塑性 B产生微孔 C促进主药吸收D增加主药的稳定性 E起分散作用3.在透皮给药系统中对药物分子量有一定要求,通常符合下列条件()A分子量大于500 B分子量2000-6000C分子量1000以下 D分子量10000以上E分子量10000以下4.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是()A宫内给药装置 B微孔膜控释系统C粘胶剂层扩散系统D三醋酸纤维素超微孔膜系统 E多储库型透皮给药系统5.TDS代表()A药物释放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多剂量给药系统D靶向制剂 E控释制剂6.对透皮吸收制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避免肝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B.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用药C.透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D.释放药物较持续平稳E.大部分药物均可经皮吸收达到良好疗效7.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是()A.微贮库型B.骨架分散型C.微孔膜控释系统D.粘胶分散型 E.宫内给药装置8.下列有关经皮给药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B.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使用方便并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运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C.应用范围广,多种药物可制成该剂型,并且由于皮肤表面积大适合大面积给药D.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E.经皮给药的不足之处在于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9.下列关于药物经皮吸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药物的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B.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后透入表皮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经血管或毛细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中而产生全身作用C.药物经皮肤附属器官吸收比直接通过表皮的速度快,因而前者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D.一般而言,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是油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但实际上,既能油溶又能水溶的药物具有较高的穿透性E.药物经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故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降解10.下列关于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药物在油水中皆难溶,则很难透皮吸收,油溶性很大的药物可能会聚集、滞留在角质层而难被进一步吸收B.药物的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一般分子量3000以上者不能透入,故经皮给药制剂应选用分子量小、药理作用强的小剂量药物C.与一般生物膜相似,低熔点的药物容易透过皮肤D.药物在基质中的状态对其吸收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溶液态药物>混悬态药物,微粉>细粒E.药物的解离型越多,越易通过汗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从而吸收总量越多11.下列关于经皮吸收促进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B.二甲基亚砜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可大大提高角质层水合作用,促进药物吸收C.氮酮类化合物可使皮肤中类脂产生不规则排列,从而促进药物吸收D.短链醇类化合物如乙醇、丁醇等能溶胀和提取角质层中的类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极性和非极性药物的渗透性E.表面活性剂可增溶药物,增加皮肤的润湿性,也可改变皮肤的屏障性质,增加渗透性,通常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2.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多少的药物即已较难通过角质层()A.100B.200C.300D.500E.60013.经皮吸收制剂中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A、背衬层B、药物贮库C、控释膜D、粘附层E、保护层14.经皮吸收制剂中一般由EVA和致孔剂组成的是()A、背衬层B、药物贮库C、控释膜D、粘附层E、保护层15.经皮吸收制剂可分为哪两大类()A、储库型和骨架型B、有限速膜型和无限速膜型C、膜控型和微储库型D、微孔骨架型和多储库型E、粘胶分散型和复合膜型16.经皮吸收制剂中储库型可分为哪两类()A、膜控释型和骨架型B、有限速膜型和无限速膜型C、粘胶分散型和复合膜型D、微孔骨架型和多储库型E、膜控释型和微储库型17.经皮吸收制剂中胶粘层常用是()A、EVAB、聚酯C、压敏胶D、ECE、Carbomer18.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多少的药物,药物不能透过皮肤()A、600B、1000C、2000D、3000E、600019.下列透皮治疗体系(TTS)的叙述哪种是错误的()A、不受胃肠道pH等影响B、无首过作用C、不受角质层屏障干扰D、释药平稳E、使用方便20.关于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而言,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是水溶性药物>油溶性药物B、药物的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C、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D、一般完全溶解呈饱和状态的药液,透皮过程易于进行E、一般而言,油脂性基质是水蒸发的屏障,可增加皮肤的水化作用,从而有利于经皮吸收21.不同的基质中药物吸收的速度为()A、乳剂型>动物油脂>植物油>烃类B、烃类>动物油脂>植物油>乳剂型C、乳剂型>植物油>动物油脂>烃类D、乳剂型>烃类>动物油脂>植物油E、动物油脂>乳剂型>植物油>烃类22.下列不属于药物性质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是()A、熔点B、分子量C、药物溶解性D、在基质中的状态E、基质的pH23.透皮制剂中加入DMSO的目的是()A、增加塑性B、促进药物的吸收C、起分散作用D、起致孔剂的作用E、增加药物的稳定性24.对透皮吸收制剂的错误表述是()A.皮肤有水合作用 B.透过皮肤吸收起局部治疗作用C.释放药物较持续平稳 D.通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E.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给药二、配伍选择题【B型题】[1~5]A. 铝塑薄膜B. 压敏胶C. 塑料膜D. 水凝胶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控型TDDS的各层及材料为1.防粘层是()2.药物贮库是()3.控释膜是()4.粘胶层是()5.背衬层是()[6~9]A、背衬层B、药物贮库C、控释膜D、粘附层E、保护层经皮吸收制剂中和上述选项对映的6.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7.一般由EV A和致孔剂组成的是()8.一般由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渗透促进剂组成()9.一般是一层柔软的复合铝箔膜()[10~13]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B、复合铝箔膜C、压敏胶D、塑料膜E、水凝胶10.作为控释膜()11.作为粘膜层()12.作为药物贮库()13.保护膜()[14~17]A、DMSOB、磷脂C、硅酮D、醋酸纤维素E、复合铝箔膜14.脂质体膜材()15.液体制剂的溶剂()16.渗透促进剂()17.贴片的背衬层()三、多项选择题【X型题】1.以下哪些物质可以增加透皮吸收性()A月桂氮卓酮 B聚乙二醇 C二甲基亚砜 D 薄荷醇 E尿素2.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是()A药物的分子量 B药物的低共熔点C皮肤的水合作用 D药物晶体 E透皮吸收促进剂3.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皮肤因素有()A.角质层的厚度B.皮肤水合作用的程度C.皮肤的温度D.皮肤与药物结合作用E.渗透促进剂4.TTS的制备方法有()A.涂膜复合工艺B.充填热合工艺C.骨架粘和工艺D.超声分散工艺E.逆向蒸发工艺5.TTS的质量评价包括()A.面积差异B.重量差异C.含量均匀度D.崩解度E.释放度6.影响透皮吸收的药物因素()A.晶型B.脂溶性C.分子量D.药物的熔点E. pKa7.甘油可作()A.片剂润滑剂B.透皮促进剂C.固体分散体载体D.注射剂溶剂 E.胶囊增塑剂8.经皮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呈溶解状态的穿透能力高于混悬状态B.剂量大的药物不适宜制备TTS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内在因素D.药物分子量越小,越易吸收E.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比脂溶性药物穿透能力强9.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都是用高分子材料作骨架负载药物的,这些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A.形成骨架的高分子材料不应与药物发生作用B.骨架稳定、能稳定地吸收药物C.对皮肤无刺激性,最好能黏贴于皮肤上D.骨架对药物的扩散阻力不能太大,以使药物有适当的释药速率E.高温高湿条件下保持结构与形态的完整10.经皮吸收制剂中的压敏胶应具有以下特性()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无刺激不引起过敏反应B.具有足够强的粘附力和内聚强度C.在具限速膜的经皮吸收制剂中、应不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D.化学性质稳定、对温湿度稳定E.在胶粘剂骨架型透皮吸收制剂中,应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11.理想的渗透促进剂的要求有()A.对皮肤无损害或刺激B.药理活性强,药效大C.理化性质稳定D.与TDDS中的药物和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E.起效快,作用时间长12.经皮吸收制剂优点包括()A.释药平稳、持续、恒定,无血浓峰谷现象B.有首过作用,吸收增加C.病人可自行用药,随时终止用药D.作用时间延长,用药次数减少,病人用药顺应性改善E.不受胃肠道、消化液变化影响13.设计TDDS的剂型因素包括()A 药物的晶型B 药物的熔点和分配系数C 药物的pKaD 药物的剂量E 药物的浓度14.透皮吸收制剂局限性为()A 病人可随时用药和停药,不安全B 大多数药物透皮速率很小,起效慢C 制备工艺较复杂D 对皮肤有过敏性和刺激性药物不宜采用E 多数药物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15.根据目前生产和临床应用情况,TDDS可大致分为()A 渗透泵型B 膜控释型C 粘胶分散型D 骨架分散型E 微储库型16.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 舌下片给药B 口服制剂C 栓剂直肠给药D 经皮给药系统 E 静脉注射给药17.下列关于经皮吸收制剂错误的叙述是()A、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角质层,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给药剂型B、普通药物经过一定的制剂技术均能制成经皮吸收制剂C、能避免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D、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E、适用用药剂量很大药物18.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贮库是有哪些组成的()A、背衬层B、药物C、高分子基质材料D、粘附层E、渗透促进剂19.经皮吸收制剂中骨架型可分为哪三类()A、微孔骨架型B、粘胶分散型C、无限速膜型D、聚合物骨架型 E、胶粘剂骨架型20.有关经皮吸收的叙述中,正确的为()A、溶解态药物的穿透能力高于微粉混悬型药物B、药物的分子型愈多,越不易吸收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D、皮肤用有机溶剂擦洗后可增加药物的吸收E、脂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比水溶性药物穿透能力强21.下列属于药物性质影响吸收的因素是()A、熔点B、分子量C、药物溶解性D、在基质中的状态 E、基质的pH22.下列属于基质性质影响吸收的因素是()A、基质对皮肤水合作用B、基质的特性C、药物溶解性D、在基质中的状态E、基质的pH23.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包括()A、重量差异B、面积差异C、含量均匀度D、释放度E、溶出度答案及注解一、单项选择题二、配伍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一、配伍选择题【B型题】A.调节pH值 B.抑制蛋白质聚集 C.保护剂 D.乳化剂 E.增加溶解度以下物质在蛋白质类制剂中的作用是:1.聚山梨酯802.葡萄糖3.枸橼酸钠一枸橼酸缓冲系统4.精氨酸5.HAS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不同于氨基酸的是下列哪一项A.两性电离、等电点 B.呈色反应 C.成盐反应 D.胶体性 E.变性2.蛋白质氧化的主要部位是A.组氨酸(His)链 B.蛋氨酸(Met)链 C.胱氨酸(Cys)链D.色氨酸(卸)链 E.酩氨酸(Tyr)链3.变性蛋白质和天然蛋白质的区别在于A.溶解度降低 B.蛋白质的黏度增加 C.结晶性破坏D.生物学活性丧失 E.易被蛋白酶分解4.下列关于糖类蛋白质保护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聚糖不能单独作为蛋白质的保护剂B.双糖的坍塌温度比单糖高C.随着浓度的增加,蔗糖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保护蛋白质的能力增强D.单糖和双糖可混合配制成保护剂E.糖类对蛋白质的稳定作用与其浓度无关5.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A.重组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的药物B.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生产的药物C.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药物D.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E.利用现代发酵或反应工程生产生物来源的药物6.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性蛋白质只有空间构象的破坏B.蛋白质的变性也可以认为是从肽链的折叠状态变为伸展状态C.变性是不可逆变化D.蛋白质变性本质是次级键的破坏E.蛋白质的变性与外界条件关系不大三、名词解释生物技术药物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四、填空1.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类。

药剂学: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药剂学: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英国医学专家日前将转基因大肠杆菌 与一种抗癌药相结合,成功杀死了实验鼠 体内的癌细胞。科学家将转基因大肠杆菌 注射到实验鼠的肿瘤内,再给实验鼠注射 一种名叫6-MPDR的抗癌药。这种药无 法单独发挥作用,但是一种由转基因大肠 杆菌分泌的酶能将此药物“激活”,形成 一种有效的毒素,将其周围的癌细胞杀死, 而不伤害其它组织器官。
第19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生物技术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次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 解放人的双手 第二次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 扩展人的大脑 第三次技术革命 生物技术 改造生命本身
生物技术的定义
1982年,国际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为:生物 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 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生物材料进行加工以提 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19世纪中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了发酵现象,这可以说是生物工程 的一个里程碑。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用发酵法生产原料,制造炸药,从此 发酵工业开始出现。
➢20世纪40年代发现了青霉素,抗生素工业开始出现。
➢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在制造氨基酸产品时发明了固定化酶连续使用的新技 术,于是使酶制剂、氨基酸、核酸、有机酸发酵工业相继获得了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70的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杂交瘤技 术的产生、单克隆抗体的出现、固定化技术的提高,逐渐出 现了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这个词,形成了现代新生物 工程。
医药生物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药物、疫 苗、血液制品、生化药物、诊断试剂、 抗生素等)
稀少珍贵的蛋白质药物
美国政府技术顾问委员会(OAT) 的定义是:应 用生物或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商品的 技术,其中还包括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 物和利用微生物改良环境的技术。该定义强调了生 物技术的商品属性。

执业药师药物制剂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制剂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制剂知识点整理关键信息项:1、药物制剂的分类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见药物制剂的特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法规: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应用案例:________________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工艺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控制要点:________________创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药物制剂的分类111 液体制剂溶液剂: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澄清液体制剂。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乳剂: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112 固体制剂散剂: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颗粒剂: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片剂: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113 半固体制剂软膏剂: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眼膏剂: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114 气体制剂气雾剂: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的制剂。

喷雾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

药物制剂相关知识点

药物制剂相关知识点

药物制剂相关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药物制剂》①基本定义:药物制剂呢,简单说就是把药做成不同的样子,比如说做成药丸、药粉或者药水。

就是把原料药(就是最开始提炼出来有药效的那些东西)按照一定的方法加工成可以吃或者用的药品形式。

②重要程度:在药学这个学科里可重要了。

要知道,一种药哪怕成分再好,如果制剂做得不好,可能就影响药效,不能很好地治病救人。

像给小孩用药就得做成小孩容易接受的剂型,如果都是大片剂,小孩根本没法吃。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一点化学知识,因为很多药物的制作涉及到化学变化。

还得有点儿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毕竟药是用在人或者动物身上的,得知道身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④应用价值:实际用处大着呢。

在医院里,不同的病人需要不同剂型的药物。

比如有的老人吞咽困难,那液体制剂就很合适;有的药需要在体内缓慢释放,就做成缓释片。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药学学科里,药物制剂处于很中心的位置。

从药物研发出来,到最后能放到药店里卖,制剂是中间关键的一环。

②关联知识:和药物化学关系很紧密,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成分结构,制剂要依据这些来设计。

还和药理学有关,因为药理学能确定药物在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制剂得配合这个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有点难度。

关键点在于得搞清楚不同剂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比如栓剂的制作,就需要理解它在体内的溶化和吸收过程,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弄明白的。

④考点分析:在药学的考试里经常考。

考法很多,可能让你写某种剂型的制作步骤,也可能问你某种病症适合用什么剂型,或者给出一种剂型让你分析它的优缺点。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药物制剂核心就是把原料药变成能用于临床的药物形式,包括各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软膏剂等。

②特征分析:片剂的特点是剂量准确、服用方便;胶囊剂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还能保护药物不受胃酸破坏;注射剂能快速发挥药效,但使用不太方便而且风险相对高一些,像多肽类药物就比较适合制成注射剂,因为口服容易被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
A: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B: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
C: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
D:易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多为口服给药
E: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
答案:D
2、关于生物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为( )
A: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
B: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C: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D: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才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
E: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无区别
答案:E
3、下面对生物技术药物的叙述正确的为( )
A: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
B: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
C:这类药物稳定性好,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也不失活
D:这类药物分子量大,口服吸收少,半衰期短,消除较快,一般多为注射给药
E:运用DNA 重组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不属于生物技术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