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2.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力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2.能够正确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实验了解欧姆定律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2.难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电路接线、仪器使用等问题,需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教学设备1.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四、教学过程1. 欧姆定律的概念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引出欧姆定律的概念。
2. 欧姆定律的公式在介绍欧姆定律的公式时,先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并阐述欧姆定律的运算法则。
欧姆定律公式为: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0欧姆电阻的概念,即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没有电阻,如电源的“+”极和“-”极之间的导线。
3. 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结合具体的电路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欧姆定律公式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例如:在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V,电阻为6Ω,求电路中的电流,我们可以通过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I = U / R = 12 / 6 = 2A。
4. 实验示范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欧姆定律的实际运用。
实验步骤如下:1.根据实验规定,搭建好实验电路。
2.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3.记录实验数据。
4.通过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实验结果。
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5. 实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解决电路接线、仪器使用等问题,并将实验结果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分析。
五、课堂作业1.小组讨论:分析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2.自主练习: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阻和电压。
3.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通过变电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探究电阻对电路的影响等。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电路图,并且比较各个电路图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本实验用哪个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产生探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欲望,积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感受用物理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用伏安法测电阻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问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应该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好处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设计出实验表格;第二部分准备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实连接图如何连接,并根据实物图说出实验中的注意点,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第三部分开展实验,先进行定值电阻阻值的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第四部分,仿一仿,开展实验测量小电灯的电阻的测量,讨论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从而分析出小电灯不需要求平均值。
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设计电路和表格。
2、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两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
要求学生暂不揭开。
),导线若干条,小灯泡(2、5V)。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7章欧姆定律复习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串、并联电路问题。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4.能利用欧姆定律分析串并联电路动态变化问题。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理解欧姆定律②伏安法测电阻。
难点:①欧姆定律的应用②动态电路的分析。
【学具准备】电源(3节干电池)、电阻(5Ω、10Ω、15Ω)、未知阻值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导入语:(展示图片)夜幕下,彩灯勾画出古镇建筑的轮廓。
电灯发光时,电流在电路中静静的“流淌”。
你是否想过,电流的流动遵循怎样的规律?电流、电压、电阻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出复习课题。
结合思维导图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本章的内容而展开的,这样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明确的目标。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聚焦:实验表明:在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成反比。
探究一:利用电源、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器材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如下图甲所示,艾力做“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端。
(2)闭合开关后,他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上图乙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通过实验,他记录了电压与电流相对应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电压U/V 1 2 3R=10Ω电流I/A 0.1 0.2 0.3探究二:利用电源、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器材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欧姆定律》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13章欧姆定律复习与讲解(一)知识小结:1. 欧姆定律2. 串联电路的特点:(1)各处电流相同(2)U U U Un =+++12…(2)R R R Rn =+++12…(4)I一定时,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的特点:(1)I I I In =+++12…(2)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并联导体两端的电压(3)111112R R R Rn=+++…若只有两个电阻并联RR RR R=+1212(4)U一定,I与R成反比。
3. 电阻的测量:(1)基本方法:伏安法原理:RUIxx=电路: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路中的I、Ux值,多次测量,减小测量误差。
(2)其它测电阻的方法。
(见例题) 4. 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典型例题】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 ,且保持不变,电阻R 1=5Ω,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 ,电压表量程为0~3V ,为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多少?图1分析:变阻器的滑片P 在左端某处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流最大,可达0.6A ,由I UR R =+12和已知条件可计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值,同理滑片P 在右端某处时,可计算出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值,从而求出变阻器的阻值范围。
解:当电路中电流最大I=0.6A 时,变阻器接入值R 2最小,∵I U R R =+12,有064552..A VR =+Ω,解出R 225=.Ω当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大U V 23'=时,变阻器接入值R 2'最大∵U U U V V V 1245315''..=-=-=∵I U R VA ''..===1115503Ω∴R U I VA 2230310'''.===Ω答:变阻器的阻值范围2510.ΩΩ≤≤R 。
例2. 如图2所示,电源两极间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 后,滑动变阻器R ab 的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3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1~0.5A,图2求:(1)R0的阻值;(2)R ab的最大阻值;(3)电源电压。
初中物理_欧姆定律章节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欧姆定律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说出欧姆定律并能说出它的含义,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阻的规律。
4.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章重点是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是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13章内容,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二)自学检测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三)质疑问难1.小组内讨论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2.班内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余同学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能够明确自学要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
自学过程中,学生能认真阅读文本,勾画基本知识点并记忆;勾画疑难问题,以在小组讨论和后教环节中进行研究。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独立完成自学检测练习题。
随机抽取小组5、6号同学黑板展示,其他小组同学予以纠正。
通过学生板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方法:探究过程欧姆定律内容:表达式:变形公式电阻的测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实验器材三、后教环节(15分钟)(一)生生合作,互相纠错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中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时间:3分钟,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记录没能解决的问题.发言要求:起立讨论、声音洪亮、言简意赅、明确清晰。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先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疑惑,然后小组交流,最后个人整理。
1.题型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例题1.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V不变C.该实验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电阻和电流成反比D.将R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右移题型二动态电路分析例题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电压表V1的示数,电压表V2的示数。
九年级《欧姆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5.探讨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意义;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电路问题。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解题过程要求步骤清晰,计算准确;
3.故事创作要有创意,能够引人入胜;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电灯、电视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流、电压、电阻在其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电流、电压,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欧姆定律。
2.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利用电路图和实物模型,对比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两种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在欧姆定律中的体现;
-如何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路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欧姆定律;
3.知识讲解: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如开关灯、电视机遥控器等,引发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思考。
初中课程 欧姆定律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3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4、指导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从而了解电压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知道导体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呢?运用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形成水流,类比学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对学生学习电压进行引导。
二、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和课前预习学生电压,教师要引导1、电压概念的形成: 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1)干电池:(2)发电机:(3)学生电源:干电池学生电源3、想想做做: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4、总结结论(1)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2)单位换算关系1 kV=10 V 1V=103 mV(3)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电压1.5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只有不高于36V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5、思考: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三、合作探究1、电压表用途、符号2、认识电压表(1)、电压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电压表有几个接线柱?接线柱上标着的符号或数字表示什么意思?(3)、电压表有几个量程?对应不同量程刻度盘上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4)总结出电压表使用方法(对比电流表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调零)实验时:①、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②、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接线柱靠进电源的负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运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动态分析。
(2)归类利用已知的三个独立的电学基本物理量求其他电学物理量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综合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解决电表示数变化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哪些?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变形公式?
典型习题
1.有两种型号的电阻,名牌上标有 R1(6欧,1安)、R2(3欧1.2安)如果串联可接在最大电压多大的电源上?如果并联可接在最大电压多大的电源上?分析:1安的含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安培。
串联电流相等,应以小电流为准。
并联电压相等,应该以小电压为准。
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3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A,当
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安?
分析:隐含条件:该导体的电阻不变。
3.如图所示电路中,R1=30Ω,S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是
0.2A,S闭合后电流表的读数是0.5A.求R2的阻值.
4、阻值都为1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其等效电阻为()
A.5Ω B.10Ω C.20ΩD.40Ω
5、阻值都为10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其等效电阻为()A.5Ω B.10Ω C.20ΩD.40Ω
分析:熟练串并联电阻的公式
6、如下图5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是6V,R
1=5Ω,R
2
=
15Ω,电路的总电阻是Ω,电路中的电流是 A,电压
表的示数是V。
7、把阻值分别为4、6的两只电阻串联在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1.2A;如果将它们并联在同一电源上,则干路中的电流为:
()
A.2A B.3A C.4A D.5A
8、灯泡L
1和L
2
串联在电路中,加在它们两端的总电压为12V,L
1
电阻是8
Ω,L
2两端的电压是4V,则L
1
中的电流 A。
9、关于公式R=U/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
的一种性质,电阻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10、如图所示,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
R’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压表V
1的示数;电压表V
2
的示
数;电流表A的示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串联型电表示数变化问题
11、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 1、S
2
,两灯都发光. 当把开关S
2
断开时,灯泡L
1
的
亮度及电流表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A.L
1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小;B.L
1
亮度不变,电
流表示数变小;
C.L
1变亮,电流表示数不变;D.L
1
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12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闭合后,电压表V
1
的示数为
4V,电压表V
2的示数为6V,电流表A的示数为1A,且将R
2
和R
3
对换位置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则电源电压为
________V。
13、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为定值电阻,R
1
为滑动变阻器,当
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c向b端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分析:并联型电表示数变化问题
【板书设计】
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例题1 2
3 4
【作业设计】
A 必做题:伴你学填空和选择
B选做题:伴你学填空和选择计算
【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这部分习题,需要用到前面学到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和识别电路的基本功,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公式等知识联合运用,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公式和规律较多,且题目的灵活性较强,部分学生面露难色,感到难度较大,和学生沟通得知,他们上课能听懂,但做题就遇了困难,分析原因是部分学生公式和规律不熟练,再加上数学运算能力差等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
为了使该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要对症下药,是哪部分知识造成的学习困难,就要补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缺陷,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成绩得以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