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对联的张贴及综合测试

合集下载

对联题综合性学习

对联题综合性学习

对联题综合性学习第一篇:对联题综合性学习(16分)综合性学习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言简意深,对仗工整,是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骈体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意义相关,平仄相协,节奏相合,音律相谐。

学习对联可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下面请参加以“对联大闯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5.(8分)在默写中感知。

根据提示填写正确的诗词语句。

对联,是诗歌的断章。

对联在杜甫春色故城的凝望里,“烽火连三月,①”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对联在李白山水漂移的惆怅里,“欲渡黄河冰塞川,②”是另一种伤不起的盼;对联里有诗佛王维“大漠孤烟直,③”的边塞风情;对联里有诗豪刘禹锡“苔痕上阶绿,④”的陋室野趣;对联盛满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⑤”的悲愤;对联溢出陈与义《登岳阳楼》“万里来游还望远,⑥”的愁苦;对联挥洒着苏东坡“酒困路长惟欲睡,⑦”的旷达率真;对联吞吐着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⑧”的雄壮豪放。

问我对联夫如何,诗中词中真不少。

6.(3分)在名著中积累。

请从下面提供的对联中,写出相应的人物。

①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③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7.(2分)在赏析中品悟。

任选其中一联进行赏析,把玩其巧妙之处。

①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②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8.(3分)在联想中运用。

春节将至,荆州电视台《垄上行》栏目组拟举办“迎龙年,送祝福”的春联征集活动。

请你对照上联来撰写下联,抒发对春天的真实感受,表达对亲人、朋友或长辈的新年祝愿。

上联:红梅报春,家家户户欢声笑语;下联:。

小学对联练习题

小学对联练习题

小学对联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对联的基本特点?A. 对仗工整B. 押韵和谐C. 内容随意D. 形式多样2. 对联中的“对仗”是指什么?A. 两句话的意思完全相同B. 两句话的意思相反C. 两句话的意思相近或相对D. 两句话的意思完全无关3.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A. 完全相同B. 完全不同C. 可以不同D. 没有要求4. 对联的上联一般贴在门的哪一边?A. 左边B. 右边C. 正中间D. 任意一边5. 下列哪个不是常见的对联主题?A. 节日祝福B. 风景描绘C. 个人爱好D. 科学原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对联通常由两行文字组成,分别是上联和________。

7. 传统的对联书写习惯是从右向左,上联贴在门的________边。

8. 对联中的“平仄”是指声调的________和________。

9. 对联的创作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字数、________、________等。

10. 对联中的“韵脚”指的是诗句末尾的字的________相同。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1. 如果一副对联的上联有10个字,下联有12个字,那么这副对联的字数差是多少?12. 假设一副对联的上联有8个平声字和2个仄声字,下联有7个平声字和3个仄声字,请计算上下联平仄声字的总数。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3. 简述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14. 描述一下对联的创作过程。

五、创作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请创作一副以“春节”为主题的对联。

16. 请创作一副以“学习”为主题的对联。

六、综合应用题(每题15分,共15分)17. 假设你是一名小学老师,需要为班级的春节联欢会准备一副对联,请你根据班级的特点和春节的氛围,创作一副对联,并简要说明你的创作思路。

对联考点的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

对联考点的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

上下两联尽显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左右逢源定创中考佳绩捷报频传——对联考点的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对联专项讲解】【对联的概念】对联雅称楹联,俗成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的基本特征】作为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完全相同,“两”“一”都是数词,“个”“行”都是量词,“黄鹂”“白鹭”都是名词,而且都是飞禽名,其中“黄”“白”又都表颜色,“鸣”和“上”都是动词,“翠柳”“青天”都是名词,其中“翠”“青”也都用来表示颜色。

3.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水流。

”上下两联都是主谓结构,“明月”“清泉”都是主语,“照”“流”都是谓语中心语,“松间”“石上”都是状语。

4.节奏相合。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如“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上下两联依次都是两字一顿、两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相合。

5.平仄相协。

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古代汉语分平(含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声,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

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对联要求上下两联之间平仄相协。

平仄相协的起码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

对联的上下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学试卷对联

小学试卷对联

小学试卷对联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由两行对仗工整、意义相对的诗句组成。

2. 对联的上下联要求字数相同,意义相辅相成,音韵和谐。

3. 对联的创作可以反映作者的才情和文化素养,常用于装饰和表达节日祝福。

4. 对联的书写一般使用毛笔,纸张多为红色,以示喜庆。

5. 对联的贴法讲究“上联右,下联左”,即上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贴在门的左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2.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上应该:A. 完全相同B. 可以不同C. 随意搭配D. 没有要求答案:A3. 对联的书写通常使用什么工具?A. 钢笔B. 毛笔C. 铅笔D. 蜡笔答案:B4. 对联的纸张颜色通常是什么?A. 红色B. 蓝色C. 绿色D. 黑色答案:A5. 对联的贴法应该是:A. 上联左,下联右B. 上联右,下联左C. 上下联随意贴D. 贴在门的上方答案:B三、连线题(每题2分,共20分)将下列对联的上联与下联正确配对:1. 春回大地花千树A. 秋月春风等闲度2.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B. 万象更新日月新3. 桃红柳绿春意浓C. 国泰民安岁月好4. 梅兰竹菊四时春D. 万紫千红总是春5. 金榜题名时E. 春风得意马蹄疾答案:1-D2-C3-A4-B5-E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对联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现代社会中,对联不仅用于庆祝节日、表达祝福,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联的创作和欣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 请列举几个常见的节日对联,并简要说明其寓意。

答:常见的节日对联有:- 春节对联:“春满人间福满门,喜气洋洋迎新岁。

”寓意着春天的到来,人间充满幸福,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对联题》复习训练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对联题》复习训练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对联题》复习训练卷1.判定对仗工稳与否,有哪些依据?2、戏剧节展演前,同学们准备在舞台两边张贴对联,在剧院门口张贴戏剧节招贴画。

(1)一位同学写好了上联,其他四位同学对了下联。

你看看哪句下联对得更好。

(2分)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下联:A.生旦净丑,演人演戏演古今B.抑扬褒贬,评事评理评人生C.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D.人间哀乐,人前人后人生里3、右图是韩美林先生创作的水墨鸡画,小组成员想在手抄报中用对联来表达观赏感受。

请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2分)雄姿威武迎春至,。

A.闻鸡起舞事业兴B.清音嘹亮唤福临C.鸡唱曙光报吉祥D.莺歌燕舞贺新岁4、请你配合“浩然之气”匾,为文天祥祠内侧大门两侧的楹柱拟写一副楹联。

下联为“永剩丹心照古今”,下列最恰当的上联选项是(2分)A.河岳日星垂万世 B.唯留正气参天地C.长荣青史壮乾坤 D.报国文章尊李杜5、中国传统戏曲往往超越现实的束缚,以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打破时空的限制。

利用有限的舞台和简单的陈设,体现人生起伏、世事变迁,追求“得意而忘形”的艺术境界。

右图是一座刚整修的传统戏楼,最适合张贴的对联是(2分)A.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B.千秋事业转眼过万里江山咫尺间C.岸柳舒眉春雨细山桃掩袖晓烟青D.花木清香庭院翠琴书雅趣画堂幽6、据记录片介绍,李清照故居中有一副既闻丽曲妙词,又见战乱硝烟,将她坎坷人生一语述尽的楹联。

上联为“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是(2分)A.漱玉词中开一枝女儿花B.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C.漱玉词中淘尽万个英雄D.漱玉词集春来海棠溶情7、清明要追思先祖,更不能忘记先烈。

为此班级开展了“清明节的铭记”的活动。

一位同学依据《红岩》内容拟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阴云满天恐怖白雾绕山城”,请你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霉饭充饥忠于党歌乐山下B.丹心一片染血红岩迎黎明C.冰雪严寒方显出梅花香气D.铁链哗哗誓死抗争卫信仰8、在2017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晨光二中的设计者收集以下四幅对联,适合挂在读书廊廊柱上的一项是(2分)A.上联:虚心竹有低头叶下联:傲骨梅无仰面花B.上联:水清石出鱼无数下联:竹密花深鸟自啼C.上联:墨香盈雅室下联:书声溢芳园D.上联:有山皆图画下联:无水不文章9、昔日阳关长亭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悲欢聚散一杯酒”,若让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阳关玉关门不闭B.南北东西万里程C.万里长城万里歌D.东南西北几声泪10、右边这副对联是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请用规范的正楷字把对联抄写下来。

三年级对联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对联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对联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对联的特点是字数相等,______相称,______相对,______相协。

答案:对仗工整,结构对称,韵律和谐。

2. 对联的上联通常贴在门的______边,下联贴在门的______边。

答案:右,左。

3. 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对仗、排比、比喻。

4. 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通常是_____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通常是______声。

答案:仄,平。

5. 春节时,人们常在门上贴的对联称为______。

答案:春联。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面哪一项不是对联的特点?A. 字数相等B. 对仗工整C. 押韵D. 结构对称答案:C。

2. 对联中,上联和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因为:A. 为了美观B. 为了对称C. 为了押韵D. 为了对仗答案:B。

3. 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仄声,这是因为:A. 为了押韵B. 为了对仗C. 为了对称D. 为了美观答案:B。

4. 下面哪一项不是对联的修辞手法?A. 对仗B. 排比C. 反问D. 比喻答案:C。

5. 春节时,人们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

三、连线题(每题4分,共20分)1. 将下列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连线。

A. 春风得意马蹄疾B. 秋水共长天一色C. 红梅傲雪报新春D. 绿柳垂丝拂面来E. 书山有路勤为径F. 学海无涯苦作舟答案:A-DB-FC-E2. 将下列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连线。

A. 瑞雪兆丰年B. 金榜题名时C. 桃李满天下D. 春风化雨润无声E. 喜气洋洋迎佳节F. 学成文武艺答案:A-EB-FC-D四、对对联(每题5分,共30分)1. 上联:春回大地千山秀下联:________答案:秋到人间万水清。

2. 上联:桃红柳绿春意浓下联:________答案:燕舞莺歌夏景长。

3.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________答案: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联测试题

对联测试题

对联测试题一、选择题1.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A. 词性相同B. 句式相称C. 韵脚相协D. 所有选项都是2. 下列哪项不是对联的特点?A. 对仗工整B. 意境深远C. 随意搭配D. 韵律和谐3.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A. 完全相同B. 可以不同C. 可以多一字或少一字D. 没有限制4. 对联的创作过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常用?A. 拟人法B. 比喻法C. 排比法D. 反问法5. 对联中的“横批”通常用来:A. 补充说明B. 总结主题C. 增加装饰D. 作为对联的补充二、填空题6. 对联一般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贴在门的________,下联贴在门的________。

7. 对联中的“仄起平收”指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________。

8. 对联中的“春联”通常在________节期间张贴。

9. 对联的创作中,________是使上下联意境相呼应的重要技巧。

10. 对联的创作中,________是使上下联字数相等的基本要求。

三、简答题11. 简述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2. 列举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创作题13. 根据以下上联创作下联:上联:春风得意马蹄疾14. 根据以下上联创作下联,并附上横批:上联:江山如画一时新五、分析题15. 分析以下对联的意境和对仗技巧:上联:明月松间照下联:清泉石上流六、判断题16.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上可以不同。

()17. 对联的创作过程中,可以不考虑韵脚的协调。

()七、改错题18. 根据给出的对联,找出并改正错误:上联:春回大地万物生下联:秋高气爽人欢喜八、应用题19. 假设你要为一个图书馆撰写一副对联,请结合图书馆的特点,创作一副对联,并附上横批。

九、论述题20. 论述对联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对联文化。

对联知识及练习题(已整理)有答案资料

对联知识及练习题(已整理)有答案资料

对联知识及练习题(已整理)有答案对联探究活动一、对联简史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二、对联的特点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

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

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对联的张贴及综合测试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张贴方法。

2、完成综合测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本讲我们首先探讨一下现代社会对联的张贴方试
一、对联的张贴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怎样判断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呢?
对联要求仄起平收,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轻松判断上下联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讨论一下对联的张贴方法。

因为古代汉字竖行书写由右至左,横批也是从右往左写,由于这样的书写习惯,就形成了张贴对联时都是右边上联,左边下联的传统方法。

这左右是以人面对门时左右手为准,而不是以门自身的左右为准。

那么到了现代,人们的书写及阅读习惯都是横行由左至右,那么对联张贴方法是不是也要改变一下呢?为了不影响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又能照应传统的张贴方法,我们可以按照“以韵律定横批,以横批定顺序”的方法来张贴,那什么是“以韵律定横批,以横批定顺序”呢?对联用韵分古韵(平水韵)和新韵(中华新韵),如果是古韵,横批就按照古人的写作习惯——从右往左写,对联张贴也是按右上左下的顺序;如果是新韵,横批就按照现代人的写作习惯——从左往右写,对联张贴也是按左上右下的顺序。

如果创作出的对联既符合古韵,又符合新韵,怎么办?为了尊重传统,就划为古韵吧!这样,标准明确,操作起来就方便多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相关知识与技巧,究竟收获如何呢?下面就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把!
二、综合测试
(一)解释词语。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字句对等:
词性对品:
结构对应:
节律对拍:
平仄对立:
形对意联:
(二)连词成对。

将【】中的字排列组合,形成下联,写在()内。

八月好修攀桂斧==()【三、护、须、铃、系、春、花】
骑牛闲读史==()【自、牧、横、豕、经】
秋首田中禾颖重==()【余、春、菜、内、馨、花、园】
旅次凄凉,塞月江风皆惨淡==()【前、赵、欢、燕、独、舞、筵、娉、歌、笑、婷】
野渡春风,人喜乘潮移酒舫==()【江、暮、岸、雨、渔、客、对、灯、隔、天、愁】
(三)集字集句。

按要求完成对联
1、集字李白《早发白帝城》创作一副对联(每比五字)
附:《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联:
下联:
2、从杜甫的七律中任选两句诗做集句联,不得出自同一首诗。

(四)妙语成对,按要求写出对句
1、以正对的标准写出对句
(1)
出句:疏篱映雪寒梅绽
对句:
(2)
出句:愁看秋风凋叶落
对句:
(3)
出句:映月清塘荷照影
对句:
(4)
出句:做客山村寻五柳
对句:
(5)
出句:独对秋山怜叶落
对句:
2、请以“山·水”为题作“鹤顶格”
出句:
对句:
3、请以“月·花”为题作“魁斗格”
出句:
对句:
4、请以“秋景”为题作回文联
出句:
对句:
5、请为超市写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6、请以“香港回归20周年”为题作评论联
上联:
下联:
7、请以“盆景”为题作晓理联
上联:
下联:
8、请以“中秋节”为题作节令联
上联:
下联:
9、请以“山海关”为题作联,要求15字以上
上联:
下联:
10、请以对联的形式谈一谈学习对联的心得体会
上联:
下联:
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陪我一起交流对联知识,在今后的对联创作中,我希望大家把对联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送大家一副对联,共勉:
休将陋字留须苦
且把闲书挂角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