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XX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完整篇.doc

合集下载

重庆市2023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3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3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重庆市2023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2023年,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在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下是对该工作的总结:一、监测工作1.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优化监测点位布局,确保各蔬菜种植区域都有监测点位覆盖,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完善监测手段: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提高监测效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各类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病虫害防治工作1. 加强病虫害研究:加大对蔬菜病虫害的研究力度,研究害虫生态特性、防治措施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科学防治方案: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和病虫害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注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措施。

3. 推广防治技术: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向农民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

4. 加强联防联控:加强各级农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共享防治经验和优势资源,提高防治效果。

三、工作成效1. 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减少了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了蔬菜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

2. 改善了农民收益: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3. 提升了重庆蔬菜品牌形象:通过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了重庆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增强了重庆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树立了重庆蔬菜的良好形象。

总之,重庆市2023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通过加强监测和防治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加强和完善,以应对新的病虫害威胁和挑战。

重庆市2022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监测站班子三年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2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监测站班子三年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2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监测站班子三年工作总结2022年广西捷报频传,中国——东盟博览会在首府南宁首次成功开展,中国——东盟投资与贸易峰会胜利召开,2022年第6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以歌搭台,经济唱戏,“两会一节”为广西赢来了无限商机,工、农、商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广西大旱之年粮食生产仍能取得较好成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防灾救灾的保驾护航作用,为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贡献。

现将2022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如下:一、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概况(一)概况2022年,广西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首先是春夏两季,大部分地区在7月份遭遇洪水,但时间并不长,随后是秋冬两季持续高温干旱,广西全年没有台风登陆。

早稻、晚稻播种移栽期较晚且较长,早稻播种移栽期一般较迟7~15天,部分稻区播种移栽期延长至1个月左右,田间桥梁较多,苗情复杂。

全年,全区水稻病虫害一般为中等,以局部大发生为主。

主要病虫害类型包括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瘿蚊和鼠害。

其中,全年二化螟、上半年稻纵卷叶螟和下半年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和危害损失均较上年同期重。

部分稻区水稻臭虫、蝗虫、螨虫、亚麻叶斑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他病虫害基本相同。

总发生面积约8300万亩,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6%,略重于2022年。

防治面积约8870万亩,占发生面积的106.87%,总体防治效果为86.0%。

控制后损失大米约160万吨,实际损失约21万吨(见附表1)。

综观2022年广西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上半年重于下半年,病虫害重于疾病。

上半年有中度局部发病,下半年有中度发病,后期有轻度发病。

2、迁飞性害虫来势猛,发生面广,危害严重。

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次多、面广、量大。

稻飞虱维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

粘虫发生早、量大面广。

3.疫病发生迅速,稻瘟病发病率上升,部分地区出现“倒巢”现象。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2024年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2024年,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该年度工作的总结:1. 病虫害监测系统改进:为了提高监测工作的精确度和时效性,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首先,对现有的病虫害监测网络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拓展了监测范围。

同时,引入了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提高了监测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还加强了病虫害监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

2. 病虫害防治措施创新:根据今年的病虫害形势,结合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市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化学防治方面,优化了农药使用方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并加强了农药的监管和管理。

在生物防治方面,推广了生物防治技术,运用生物制剂和益生菌等无公害手段控制病虫害。

此外,还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抵御能力。

3. 病虫害宣传教育加强:为了提高广大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我市加大了病虫害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民普及病虫害的防治知识和技术。

同时,加强了与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广了防治技术和产品。

4. 病虫害应急处理加强:重庆市加强了病虫害应急处理机制的建设。

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体系,规范了病虫害的报告和处置程序。

采取及时、灵活的措施应对突发病虫害事件,减少了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的来说,2024年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在监测系统更新、防治措施创新、宣传教育加强和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还需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还需加大力度,农民的科学管理意识和技能仍需提高等。

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升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蔬菜病害防治中心工作总结

蔬菜病害防治中心工作总结

蔬菜病害防治中心工作总结
蔬菜病害防治中心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和推广蔬菜病害防治技术的机构。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蔬菜病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果。

首先,我们通过对各类蔬菜病害的研究,总结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的病害,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并在实验田和合作农户的田间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们还编写了一份蔬菜病害防治手册,向农民朋友们普及了相关的防治知识。

其次,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向农民朋友们传授蔬菜病害防治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邀请了专家学者和资深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朋友们讲解了蔬菜病害的防治方法,并且组织了现场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农民们亲自动手学习和体验。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蔬菜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了蔬菜病害的发生情况,并向农民朋友们发布了预警信息和防治建议,帮助他们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总的来说,蔬菜病害防治中心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蔬菜病害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农民朋友们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让蔬菜病害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重庆市2023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3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3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2023年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2023年,重庆市积极开展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如下:1. 监测工作:建立了定期监测体系,对重点蔬菜病虫害进行了全程监测,并与农民合作社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

2. 防治工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需求,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和能力。

3. 制度建设:建立了蔬菜病虫害防治的长效机制,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位。

设立了专门的病虫害防治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

二、工作成效通过2023年的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1. 病虫害发生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蔬菜产量比往年有所增加。

2. 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对蔬菜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4. 与农民合作社的合作机制更加紧密,信息共享更加顺畅,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局面。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1. 部分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2. 部分农民对化学防治方法的使用不规范,需要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农民合理使用农药。

3. 监测手段和设备有限,需要进一步更新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与其他部门的协作还需加强,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2. 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确保化学防治方法的正确使用,减少农药的滥用。

3. 更新监测设备,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一、监测安排2024年,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保护蔬菜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具体监测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监测范围:覆盖重庆市各个季节的蔬菜生产区域,重点监测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等主要蔬菜品种。

监测点设置:在各个季节的蔬菜主产区设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调查和数据收集。

监测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并鉴定病虫害种类,分析其发生规律和流行趋势。

二、监测实施情况监测数据采集:全年共开展蔬菜病虫害调查XXXX余次,采集田间数据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

数据分析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库和模型,实现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预测预报。

监测结果发布:根据分析结果,定期发布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防治措施和效果评估三、防治措施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种类蔬菜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重庆市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具体措施如下:农业防治:推广抗病品种,加强轮作换茬,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科学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病性。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物理防治:采用色板、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手段诱杀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四、防治效果评估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重庆市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年蔬菜病虫害发生率较往年有所下降,防治效果达到XXXX%以上。

同时,化学农药使用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蔬菜生产的安全和环保。

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五、技术培训为了提高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重庆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

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7篇

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7篇

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7篇第1篇示例: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1.建立监测网络重庆市农业部门通过建立蔬菜病虫害监测网络,将监测工作分布到各个蔬菜生产区域。

这些监测点位覆盖了重庆市的主要蔬菜种植基地,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卫星和遥感等手段,对蔬菜病虫害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汇总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3.加强监测手段除了传统的田间调查和标本鉴定,重庆市还引进了先进的病虫害监测设备,如昆虫诱捕器、病原菌检测仪器等,提高了监测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1.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和病虫害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

2.加强科普宣传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科普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蔬菜种植户和从业人员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引导他们科学防治病虫害,减少药物残留。

3.加强监督检查重庆市加强了对蔬菜农药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控制合格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杜绝滥用农药的现象。

三、成效分析经过多年的努力,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监测网络的建立和监测手段的更新,大大提高了病虫害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利于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增强了蔬菜种植户和从业人员的防治意识,降低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重庆市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未来,重庆市将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监测手段的应用,提高预警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经验,努力提高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相信通过持续努力,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将得到更好的控制,为重庆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监测站班子三年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监测站班子三年工作总结

重庆市202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监测站班子三年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自2019年以来,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市各监测站班子认真履行职责,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面提升蔬菜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促进了我市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加强了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了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拓展了监测点位,完善了监测网络,积极创新监测技术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工作成绩1. 监测点位不断拓展在过去三年中,重庆市蔬菜病虫害监测工作的点位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和完善。

原有的监测点位得到了巩固,同时又新增了许多新的监测点位,覆盖了更多的蔬菜生产区域。

这为我市蔬菜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提高了监测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监测技术不断创新我们加强了对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广了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方法。

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蔬菜生产区域进行遥感监测,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蔬菜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利用无人机对蔬菜田地进行空中喷洒,提高了农药的喷洒效率和精准度。

3. 监测数据的及时共享我们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蔬菜病虫害监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监测站之间可以及时地共享监测数据,也可以将监测结果及时地向蔬菜生产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通报,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利用价值。

4. 举办了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我们组织了许多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

也向农民和蔬菜生产企业宣传蔬菜病虫害的防治知识,提高了基层防治能力。

三、存在问题虽然我们在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监测点位之间的监测数据共享还不够及时和顺畅;部分监测站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农民对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意识还较为淡薄。

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解决这些问题。

四、未来展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蔬菜病虫害监测网络,加强监测点位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监测站技术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200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扫螨净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5.斑潜蝇:主要有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为害多种蔬菜品种,2004年发生面积为20.27万亩次,与去年相当,发生程度为中偏轻。

美洲斑潜蝇自1995年发现以来,经过几年来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近郊菜区发生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万盛、九龙坡、北碚等重发生区县为害程度明显减轻,特别是秋季为害程度较98年前大大减轻;但远郊菜区如涪陵、奉节、酉阳等区县近年来发生较重,虫株率达到30-100%。

南美斑潜蝇近几年来一般5-6月在局部地区呈暴发性为害(以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为主),但为害时间不长。

九龙坡区今年5月份在部分大棚内发现南美斑潜蝇为害藤菜,数量较大;但经过黄板诱蝇进行防治,未造成大的损失。

万盛区今年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趋势与去年相近,初见期略早于去年,其危害程度略轻,属于中等偏轻发生年,主要在丝瓜、莴笋、秋四季豆、秋豇豆等作物上发生为害。

全区发生0.47万亩,防治0.45万亩。

田间调查3月上旬初见,4-5月零星发生,6月上旬丝瓜上有虫株率100%,有虫叶率46%,比去年同期少52%,虫情指数33;进入7月下旬发生危害下降,有虫株率42.5%,有虫叶率27.3%,比去年同期少22.7%,虫情指数10;8月份为害逐渐加重,9-10月中旬进入为害高峰期,在丝瓜、秋四季豆、秋豇豆有虫株率为90-100%,有虫叶率8-40%,平均24%,虫情指数平均4.5。

11月上旬在莴笋上零星发生。

北碚区今年属轻发生年,发生期在4月上旬—8月下旬,主要是南美斑潜蝇,为害茄子、豇豆、四季豆、丝瓜等。

4月6日初见,高峰期不明显,个别田块稍重,其它田块零星发生,4-8月有虫叶率1-49%,虫情指数0.2-19,比去年有所减轻。

未见美洲斑潜蝇为害。

酉阳县美洲斑潜蝇为害豆类作物,5月下旬调查豇豆平均病株率30%,最高病株率达到了70%,虫情指数0.26,有虫叶率5.9%-32.7%。

2004年防治面积19.04万亩次,较上年减少2.16万亩次。

防治药剂主要用1.8%集琦虫螨克1袋(5毫升1袋)兑1喷雾器水或30%阿维?杀单可湿粉1袋(15克)兑1喷雾器水或50%潜克可湿性粉剂亩用6-10克或22%除虫净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

6.夜蛾科害虫:近年来为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主要以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为主,为害作物较多,以葱、白菜、小白菜、丝瓜、藤菜、红苕等作物上为害重。

2004年发生面积为32.46万亩次,较去年略偏轻,属中等发生年,局部地区中偏重发生,防治面积33.40万亩次。

我市夜蛾科害虫发生规律是以局部地区发生重为特点,特别是大渡口区跳蹬镇,多年来种植大葱,每年5-6月受甜菜夜蛾为害十分严重,有虫株率1-98%,百株虫量为1-475头。

万盛区6月上旬调查小白菜上有虫株率60%,百株虫量230头;秋季发生重,7月下旬开始零星发生,8月中下旬有虫株率10-80%,平均46.7%,百株虫量10-700头,平均230头;9月是为害高峰期,下旬莲白有虫株率10-20%,平均17%,百株虫量260-1240头,平均607头;10月中旬莲白采收初期经防治后残虫量为350-630头。

防治白菜上夜蛾幼虫亩用奥绿1号加20%三唑磷100毫升兑水45-60公斤喷雾。

长寿区属中等发生年,在藤菜和萝卜上发生为害较重,有虫株率为21%左右,百株虫量为8-35头,多为斜纹夜蛾。

2004年防治面积33.40万亩次,较上年减少2.45万亩次;农户防治次数较多,使用的药剂种类也较多,如杀虫双、辛硫磷、乐斯本、除尽等,但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7.其他虫害:豆荚野螟近年来成为为害我市豆类蔬菜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在豇豆、四季豆上发生,2004年为中等发生,万盛区5月中旬调查四季豆花受害6%,6月上旬-7月中旬是为害夏季豇豆的高峰期,花受害率6-80%;8月中旬-9月上旬是为害秋季豇豆的高峰期,花受害率10-35%。

北碚区为害四季豆、豇豆,5月18日初见,危害期在5-8月,四季豆受害较轻,豆荚受害率为1-5%,百荚虫数1-4头。

豇豆花害率为2-50%,百花虫数为1-45头。

由于农户不易掌握防治时间,防治较困难,施药次数多但效果并不理想,防治药剂有5%锐劲特等。

近年来蜗牛、田螺为害蔬菜越来越严重,为害取食窝笋、白菜、豇豆、四季豆、黄瓜、小白菜等蔬菜的幼苗,造成断苗缺窝。

也取食油菜、玉米、小麦苜蓿、蚕豆、豌豆等植物的嫩叶和真叶,造成产量损失。

万盛区从2月中旬开始调查蜗牛、田螺的为害发生情况,2-5月有一次发生为害盛期,7月中下旬干旱期,常隐藏在土壤下或植物根部,分泌薄膜,封闭壳口,暂时不吃不动。

但8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又恢复活动至9月份起,又大量活动为害,与我区蔬菜生产育苗盛期相吻合,主要为害窝笋、莲白、小白菜、韭菜、豇豆、红苕。

蜗牛在蒲公英上、韭菜地长期栖息、为害,只要有蒲公英、韭菜生长的地方,在下雨后的潮湿天气就能找到蜗牛。

发现的蜗牛种类主要有:灰蜗牛、同型巴蜗牛、华蜗牛、折缘毛华蜗牛;螺丝种类有:细钻螺(长锥螺)、琥珀螺、福寿螺(金宝螺、苹果螺)。

三、2004年蔬菜病虫测报防治工作开展情况2004年在蔬菜病虫测报防治工作中,全市各区县植保部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搞好重庆市200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减少了防治次数,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对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我站还试引进了昆虫性信息素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和夜蛾科害虫,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今年,我站结合市科委项目《重庆市蔬菜夜蛾类害虫灾变规律研究》(与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合作),对甜菜夜蛾在我市蔬菜上(主要是葱)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同时进行了频振式杀虫诱杀夜蛾科害虫调查及初步的药效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数据。

各区市县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指导当地的蔬菜病虫防治。

北碚区引导菜农科学用药,掌握防治适期,各类病害掌握在发病初期,虫害掌握在低龄幼虫和点片发生阶段喷药,逐步纠正菜农乱用药、滥用药现象;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杀虫灯灭虫。

广泛宣传无公害技术,向广大农户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禁止使用甲胺磷、甲基1605、呋喃丹、氧化乐果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对推进蔬菜无害化生产进程发挥了一定作用。

万盛区常年检查指导青年、金桥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病虫防治工作;植保服务部按“安全有效,自觉拒绝‘高毒、高剂量、高残留’用药的基本服务要求进行技物配套服务;开展了以防治蜗牛、夜蛾幼虫等为主的多种蔬菜病虫防治试验示范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4.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检查工作,推动无公害蔬菜生产。

为了在全市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工作,我站积极配合市主管部门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检查和指导工作。

今年分别到巫山县、奉节县、巫溪县等远郊蔬菜基地进行了检查,在蔬菜病虫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等方面对基地进行了指导,对推动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蔬菜病虫测报经费严重不足,测报手段和设施较落后,严重影响到测报数据的准确率。

测报人员的专业测报技术水平不高。

2.防治工作经费不足,不利于病虫防治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3.基层农技植保服务体系不健全,病虫防治技术到位率低,防治技术宣传力度不够。

4.部分菜农文化素质偏低,接受科学技术知识较慢,不能正确掌握有效防治适期、用药种类和防治方法,病虫防治效果受到影响;有的地区乱用药现象仍然存在。

五、二00五年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根据气象部门天气趋势,结合当前蔬菜病虫发生特点、历年病虫发生情况,预计2005年蔬菜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偏重发生;虫害发生重于病害。

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如下:1.蚜虫: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左右。

2.菜青虫、小菜蛾:混合发生,发生程度为中偏重,发生面积合计为130万亩次左右。

3.夜蛾科害虫: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发生较重。

发生面积30万亩次左右。

4.斑潜蝇: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次左右。

5.螨类:包括红蜘蛛和茶黄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5万亩次左右。

6.霜霉病:以黄瓜霜霉病和白菜霜霉病为主,中等发生,局部地区中偏重发生;合计发生面积40万亩次左右。

7.疫病:包括番茄早晚疫并辣椒疫病等,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次左右。

8.十字花科蔬菜黑腐并软腐病:蔬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次左右。

9,其他病虫害:主要有豆荚野螟、烟青虫、苗期病害等,发生面积40万亩次左右。

重庆市2004年蔬菜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一、2004年蔬菜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及特点sO1001.蔬菜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市蔬菜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80.5万亩,与2003年相近。

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511.43万亩次,较2003年的504.53万亩次增加1.3%;其中,病害发生面积150.71万亩,较2003年的154.00万亩次减少2.2%,虫害发生面积334.82万亩次,较2003年的317.16万亩次增加5.3%。

2.病虫害发生特点①.2004年气候特点: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2004年我市平均气温较正常略偏高,年降雨量略偏少。

入春时间较常年偏早10-15天,温度回升较快,较常年偏高,雨水偏多;3月份平均气温东北部显著偏高,其余地区正常略偏低,降水东北部偏少,其余地区偏多;4月份平均气温显著偏高,降水量西部正常偏多,其余地区偏少;5月份平均气温普遍偏低,月降雨量大部偏多;6月份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大部偏多;7月份气温略偏高,降雨量正常略偏少;8月份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大部分地区显著偏少;秋季(9-11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略偏少。

②.2004年病虫发生特点:2004年蔬菜病虫害发生总趋势为中等发生,与2003年发生程度相近,病虫害并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秋季以病害为主。

由于3-6月雨水较多,温度、湿度适宜病害发生,今年瓜类霜霉并茄果类疫并茄果类灰霉病发生程度较2003年稍重。

虫害以菜青虫、蚜虫、小菜蛾、斑潜蝇、红蜘蛛、夜蛾科害虫、豆荚野螟等为主,其中,蚜虫、螨类较2003年偏重发生,夜蛾科害虫较2003年偏轻发生;部分地区蜗牛和福寿螺为害严重。

二、2004年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一)、病害1.苗期病害:以立枯病和猝倒病为主,主要发生在辣椒、番茄、黄瓜等品种上,近两年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较2002年前有较大幅度增加,2004年发生面积29.69万亩次,防治面积28.32万亩次,与去年相当;一般病株率为2-10%,重的达2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