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公共艺术调研

合集下载

上海静安区的著名景点

上海静安区的著名景点

上海静安区的著名景点上海静安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一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代表着上海的历史和现代化发展。

下面是一些关于上海静安区著名景点的介绍。

首先,静安寺是上海静安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静安寺建于公元247年,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内有建于明代的历史古迹,如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等。

游客可以在静安寺内参拜、瞻仰佛像,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和内敛。

此外,静安寺周围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传统的上海美食和购买各种特色商品。

其次,静安雕塑公园是一座以雕塑艺术为主题的公园。

公园位于静安寺附近,占地面积较小,但内部布置别具一格,汇聚了多位中外知名雕塑家的作品。

公园内雕塑种类繁多,有现代抽象雕塑、传统人物雕塑等,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风格。

这里的雕塑艺术作品能够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展示了上海市民对公共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再次,上海展览中心是上海静安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展览场所。

上海展览中心位于静安寺旁边,是一个大型的展览馆。

这里举办了许多重要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游客。

展览中心的展览内容广泛,包括艺术、科技、经济等方面,展示了上海的发展成果和全球的最新趋势。

同时,展览中心还设有多功能的会议厅和演出场地,可以满足各种活动的需求。

最后,静安体育中心是上海静安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场馆。

体育中心位于南京西路上,占地面积较大,设施先进。

这里举办了许多体育比赛和文化演出,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文化艺术的追随者。

静安体育中心拥有多功能体育馆、游泳馆、室内篮球场等场馆,能够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总之,上海静安区是一片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代表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静安寺、静安雕塑公园、上海展览中心和静安体育中心都是上海静安区最为著名的景点,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体验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休闲娱乐的乐趣。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主要景观介绍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主要景观介绍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主要景观介绍公园的主要景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雕塑广场、雕塑园林和生态景观。

首先,来到静安雕塑公园,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宽阔的雕塑广场。

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优美,是游客们休憩、观赏雕塑的最佳去处。

雕塑广场主要以开放式空间为主,没有固定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活动需求随意调整。

而在广场上,则散落着各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有现代抽象派的、也有传统写实主义的,甚至还有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雕塑,让人们在欣赏雕塑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此外,广场上还有一些设施供观众休息和娱乐,例如长凳、休息亭和儿童游乐设施等。

整个广场氛围轻松愉悦,游客们可以尽情地感受雕塑的艺术魅力。

其次,静安雕塑公园的雕塑园林也是一大亮点。

雕塑园林的造景以自然和人文相结合为主题,通过雕塑的艺术手法来丰富景观格调,既体现了艺术的美感,又融入了自然的气息。

园内的草坪、湖泊、喷泉等元素与雕塑相互辉映,形成一幅自然和谐、艺术高雅的景观画面。

而雕塑园林的主要景观有:湖畔雕塑、荷塘雕塑、亭台楼阁、池塘瀑布等。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优秀的雕塑作品,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现代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静安雕塑公园的生态景观。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木植物,形成了一个亭台楼阁、山水花园的自然生态环境。

这里有婀娜多姿的樱花树、参天大树、各类花卉和草坪,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此外,公园内还有一些特色花坛和观赏园林,以及一些园林小品和自然景观,都为雕塑公园增添了一份青春、一份生机。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放松身心,尽情地享受自然的美好。

总的来说,上海静安雕塑公园是一个集观赏、休闲、学习于一体的文化公园。

无论是雕塑广场、雕塑园林还是生态景观,都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和人文风情。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尽情欣赏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享受艺术与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希望静安雕塑公园能够成为更多人欣赏雕塑、感受自然美景的好去处。

静安雕塑公园

静安雕塑公园

静安雕塑公园静安雕塑公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是一座集艺术、休闲与景观于一体的公园。

这座公园以其丰富多样的雕塑艺术品而闻名,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

下面将为您介绍静安雕塑公园的特色与魅力。

静安雕塑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大片的草坪、花坛和树木。

这里保留了许多传统园林的元素,如流水、亭台和假山等,与现代化的雕塑作品相辅相成。

这使得公园独具一格,让人既能沉浸在自然之中,又能欣赏到当代艺术的魅力。

公园内的雕塑艺术品种类繁多,包括雕塑和立体装置艺术品。

这些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家,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其中一座备受瞩目的是《思青》雕塑,它由中国著名艺术家郑山创作,代表着年轻一代的活力与激情。

这座雕塑高达十米,造型鲜明,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另外,公园内还有一些雕塑作品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比如《和谐》雕塑,它以中国传统的和谐理念为主题,呼应了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座雕塑充满了哲学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都能感受到它所传递的和谐与平静。

在雕塑公园的一角,还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展示了一系列以动物为主题的雕塑作品。

这里有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如雄壮的狮子、优雅的孔雀和灵动的鹿等等。

这些雕塑给人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也让人回归到大自然中。

除了雕塑作品,静安雕塑公园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

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的平台,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公园里常年都会有艺术家在创作,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他们工作的过程,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静安雕塑公园紧邻着一些知名的商业区和文化景点,如南京西路和静安寺。

这使得游客们可以在观赏雕塑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周边地区的繁华与文化。

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静安雕塑公园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世界级的艺术作品,感受到现代雕塑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远景解读】高密度城市下的复合型超级城市公园——上海静安雕塑公园

【远景解读】高密度城市下的复合型超级城市公园——上海静安雕塑公园

【远景解读】高密度城市下的复合型超级城市公园——上海静安雕塑公园来自Yani的完美起承转合,灵动的钢琴旋律。

一座拥有独立的轨道交通接入、拥有国内最先进设备的自然博物馆、拥有大量国际顶级大师雕塑艺术作品、拥有全地下500千伏大容量变电站的复合型超级城市公园,它就是静安雕塑公园。

中国景观发展的十年黄金时代与城镇化和房地产开发相并行,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人们对公共环境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园作为公共环境的重要部分首当其冲,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无数座城市公园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传统意义上的公园以满足人们的园林欣赏、旅游观光和改善小气候等基本功能为主。

而对于中国特大城市而言,城市建设用地是极其稀缺的资源,如何高效地见缝插绿,满足市民日常的户外空间需求,同时承担部分城市服务和基础设施功能,发挥城市缓冲器的作用,公园之于一座高密度城市而言,它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简单单的“公园”了。

那么,一座位于高密度城市下的公园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学术话题,甚至可以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或风景园林专业的博士生论文来专门论述。

尤其在中国当前倡导均衡式发展、多中心布局的城市战略下,更多的像上海这样高密度的超级城市将要诞生,如何解决公园与城市发展的良好互动关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上海作为一座老牌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化进程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静安雕塑公园,也许就是一个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成功案例。

本文作者通过长期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将静安雕塑公园从方案初期理念到后期建成,都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与归纳,是一份相对完整的考察报告。

静安雕塑公园,基地东至成都北路,南至北京西路,西至石门二路,北至山海关路,总占地面积约为6.5万平方米,地处城市黄金路段,东面依托交通主干道南北高架与上海各区域形成紧密联系,南面与北京西路相连,西临石门二路,北与苏州河相邻。

它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专类雕塑公园,是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公园。

初探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现状及发展

初探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现状及发展

度来看 , 城市公 共艺术 能提升他们 的审美眼光 , 同时也为其 带
来 了对所居住城市的归属感 、 认 同感 与 自豪感 。 由此得 出, 城市 公 共艺术是人文教育 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 其 良好 的发展 能够 更 加完善城市人文建设体系 。
三、 我 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对策 我 同城市公共艺 术在城市文化 生产 中起到 了越来越重要
反 馈 的 双 向 互 动 中体 现 出更 有 利 的 优 势 。 这 足 以 体 现 城 市 公 共
艺术能最直接地 占据人们视觉与心理 的中心 , 传递 出城 市独特
的文化品性 , 这 即是 城 市 公 共 艺术 的环 境 指 示性 功 能 。
进 他们 的精神生 活并成为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我 国 自古讲 究
地 发 展 与 实 践 中暴 露 出来 的问 题 较 为 明显 , 应引起重视。 不过 ,
公共艺术发展实践 的这近 2 0 年 ,从 大都市 NA , 城镇 ,环境艺 术、 景 观艺术 、 公共雕塑及公共 壁画的广泛发展都 使得我 国的 公共艺术不 断地蓬勃前行 。但我国 目前像北京 、 上海 等大城市 重视城 市公共艺术建设 的现状还 占少数 , 各 大小 城市 的城 市公 共艺术发展差距呈现 了两极分化的情况 , 大中小城市 其覆 盖率 较高 , 而有些小城镇就几 乎看不到 。 另外 , 全国各城市近几年的 城市公共艺术不 论在艺术 品质量上 还是管理上都存 在着严 重 的不足 , 最重要 的问题则 是城市雕塑 的定位也 趋于 “ 流于艺 术
“ 天人 合一” , 在城市公共 艺术发展 中也要 坚守 以人 为本 , 在设
计 的 每一 个 过 程 中都 充 分 考 虑 环 境 效 益 , 将设计 的重点从盲 目

浅析静安雕塑公园中与西通用课件

浅析静安雕塑公园中与西通用课件
不同点
静安雕塑公园更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地域特色的呈现,而西方雕塑艺术则更加注重创 新和实验,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材料。
静安雕塑公园对西方雕塑艺术的借鉴和创新
借鉴
静安雕塑公园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西方雕塑 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观念,吸收了其优秀 的艺术成果。
创新
静安雕塑公园在借鉴西方雕塑艺术的基础上 ,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和审美习惯,进行了创 新性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 艺术风格。
以象征和寓意为主要表现手法,强调对精神层面的表达,代表作品有《圣塞巴斯蒂安》和《罗马式雕 塑》。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对自然和人体的真实表现,代表作品有《大卫像》和《圣母怜子像》。
现代西方雕塑艺术
抽象雕塑艺术
突破传统的形式和内容,以抽象的形式 表现内在的精神和情感,代表作品有《 抽象雕塑》和《构成主义雕塑》。
特点
静安雕塑公园以雕塑艺术为主题 ,园内汇集了众多知名雕塑家的 作品,是上海市内最具艺术氛围 的公园之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园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静安雕塑公园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 静安公园,2003年开始改造为静安 雕塑公园,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
发展
近年来,静安雕塑公园不断进行改造 和提升,园内设施不断完善,雕塑作 品也不断更新和增加,为市民和游客 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公园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要点一
方向
要点二
目标
静安雕塑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和公共空间,未来发展方向应 聚焦于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文化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 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静安雕塑公园未来的发展目标包括打造成为城市生态文化 名片、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休闲空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等,以实现公园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报告公共艺术作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空间中的一种文化元素,能够为城市增添艺术氛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作用以及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知和接受情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内容1. 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通过对不同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共艺术作品主要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音乐喷泉等多种形式。

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观众。

2. 公共艺术作品的作用(1)美化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作品能够通过独特的设计和艺术表现形式美化城市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居。

(2)传递文化和历史:一些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背景和故事。

(3)创造社交空间: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吸引人们驻足观赏,为市民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交关系。

3. 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知和接受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环境的美化起到重要作用。

(2)观众对于公共艺术作品的种类和形式并不了解,更多的人只是将其当作城市装饰物看待,对其艺术价值关注较少。

(3)观众认为公共艺术作品应该切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市民的需求和喜好。

四、结论和建议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美化城市环境、传递文化和历史以及创造社交空间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公众的认知和接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共艺术作品的发展和接受,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公众的艺术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共艺术的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欣赏公共艺术作品。

(2)在设计和安装公共艺术作品时,要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市民的需求,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

(3)加强公众参与和互动,鼓励市民对公共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使其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提升作品的社会性和亲和力。

静安雕塑公园观后感

静安雕塑公园观后感

静安雕塑公园观后感前几天去了静安雕塑公园,那可真是个超有趣的地儿!一进公园,就感觉像是闯进了一个大型的户外艺术展厅。

那些雕塑啊,就像是一群来自不同星球的“怪家伙”,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脾气和故事。

有的雕塑那造型,简直是脑洞大开。

比如说有一个像是用无数根扭曲的金属条拼凑成的巨大不明物体,就那么突兀又和谐地立在草坪上。

从远处看,我还以为是外星人不小心遗落在地球的玩意儿呢。

走近了仔细瞧,阳光透过那些金属条的缝隙,在地上洒下奇怪的影子,就好像这个雕塑在地上画画一样,真是太酷了。

还有的雕塑是那种特别抽象的,看起来像是一团团被凝固住的彩色云朵。

我站在它面前看了半天,试图理解艺术家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虽然脑子转了好几圈也没太想明白,但这并不妨碍我觉得它美。

那种色彩的碰撞,线条的交错,就像一场无声的狂欢派对,只需要静静地感受就好。

公园里不光有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又觉得厉害的雕塑,环境也特别好。

绿树成荫,草地像绿色的绒毯一样柔软。

人们在这个公园里来来往往,有的在雕塑前沉思,像是在和艺术家进行一场灵魂对话;有的在草坪上野餐,把艺术和生活融合得恰到好处。

我就看到有一家人,在一个很有童趣的雕塑旁边铺上毯子,摆上各种好吃的。

小朋友一会儿在雕塑上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会儿又跑回毯子上往嘴里塞个小点心,那画面特别温馨。

这个静安雕塑公园啊,它就像是一座桥梁,把高雅的艺术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连接了起来。

让像我这样对艺术一知半解的人,也能在散步、休闲的时候,顺便被艺术熏陶一下。

以前总觉得艺术是高高在上,在那些装修豪华的美术馆里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发现,原来在这个公园里,艺术就在身边,就这么自由自在地在阳光和微风里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反正我在这个公园逛了一圈之后,就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变得更有文艺范了呢,哈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调研
调研人:冯俊杰
班级:服饰131
时间:2016年3月20日
地址: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目的:了解公共艺术的现状,分析公共艺术的材料形式语言和想法创新性
我们于3月20日由老师带领来到上海进行公共艺术调研,此行主要是静安雕塑公园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下面交流下自己在此次调研中的收获、“造园即如造梦,中西园林,相遇静安雕塑公园,亦如梦境相遇。

”如此亦真亦幻的描绘正是对上海静安雕塑公园的最好诠释。

上海是东西文化融汇之地,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实力、文化魅力和城市精神的城市雕塑,如何能够真正折射出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静安雕塑公园整体景观形象简洁精致,是充分体现现代园林的造园手法和传统造园理念的有机结合的成功案例。

公园内各空间尺度怡人,空间布局结合雕塑规划布置,通过景观步道将各场地串联起来,形成统一、有序的展示空间。

这是进去看见的一个特别显眼的雕塑,这件大型朴素的装置无疑蕴涵了双重意义,既创造了一件类似扩张性的雕塑,又营造了一个近乎外星世界的奇异的公共空间。

其造型仿佛遭受龙卷风的侵袭,充满脆弱感和运动感,但这种暂时的装置
仍散发出令人惊异的思想内涵,在任何氛围中都渲染出一种独特的气氛。

为忙于工作后休闲的人们提供一处庇护所,"一个冥想之地,和平之所",充分再现"雕塑代表运动的瞬间"的美学观念和内涵。

静安雕塑公园里面的作品很多,哪怕是对我们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启发也颇多,下面我们去的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当时正值《蛇杖Ⅲ:左开道岔》展览,也主要是参观了这一部分展览。

蛇杖的典故出自《圣经》中的《出埃及记》一章:“…上帝问摩西,‘你手上的是什么?’摩西答说,‘一枚手杖’。

上帝说‘把它扔在地上!’于是摩西照做而手杖变成了一条蛇;摩西惊慌而逃。

但上帝又对摩西说,‘伸开你的手抓住他的尾巴’——于是摩西伸手并抓住它,而它又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枚手杖(…)”
大家参加展览进去就看见如海报一样的场景,所有人的感觉便是血腥和未懂。

作品《头》2011-2016 占据了PSA一楼大厅入口位置,也作为整个展览的开端.
长达11米、重达20吨的绿皮半截火车车厢以 30 度角斜倾,悬置在一个左开道岔的铁轨上,数十只动物从车厢中倾巢而出,四处散落。

无头的动物唤起了危机感,它们的身体却自有主张。

这件新作是黄永砅为PSA特别创作,不仅2011 年北京展出《Leviathanation》的延续,艺术家用剩下的10.6 米车厢和40 只动物的身体完成了创作。

“左开道岔”的铁轨由此成为展览的整体构想,也成为本次展场参观线路的引导。

在本次展览中,关于“蛇”的展品屡见不鲜,作为整个艺术计划名称的《蛇杖》,2009年为大型装置制作的《蛇塔模型》,以及《剩余物》中的
零零散散却与整个展览环环相扣的物件中都充斥者“蛇”的意象。

被问及为
何对这种爬行动物如此着迷时,黄永砅笑对:“你们也可以买一条小蛇,把
它剖开,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角度看看,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不亚于对神话
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看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蛇的模型,连上面的车顶都有一
条无头蛇在盘踞。

无头动物提醒一种危机感,但身体各自,自有主张。

——黄永砅黄永砅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家,曾发起并组织了艺术团体“厦门达达”。

他用自己的创作挑战美术馆、挑战传统艺术观念,通过空间装置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可以超越国界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的表达方式。

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展出了黄永砅近30件作品。

除了《蛇杖》等数件大型装置外,更回顾性地重访了其大量的早期作品,试图展现艺术家多年来持续的探索、反思和创作能量。

两只有活动关节的木制巨手,一只悬在空中,一只支离散落。

悬在空中的手以线绳牵引着一只猴子的骨架,骨架猴子手中又操纵着一只更小的猴子。

15 只无头动物标本颈上的切口已被红布裹住,安置在犹如马戏团帐篷。

这个无头兽马戏团正处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

它与《布加拉什》似乎是同时创作,一件在纽约一件在巴黎,都是对末日情景的想象。

其实这次调研会发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对我们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