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的通知
最新:轮状病毒的流行及免疫预防

最新:轮状病毒的流行及免疫预防摘要轮状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重症腹泻的首要病原,每个5岁以下儿童均会感染,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的最有效手段。
我国轮状病毒腹泻的疾病负担具有发病率低、检出率高、死亡率低但死亡例数高、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
目前我国轮状病毒监测网络对轮状病毒的疾病负担、毒株监测及疫苗的评价效果较好,但对于轮状病毒死亡估计的本土数据利用不足且缺乏轮状病毒疫苗安全性监测的专门网络。
我国上市的两个轮状病毒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效果及安全性良好,但实际使用中存在不同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国家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希望我国在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之前能做好数据和技术的储备以支持决策。
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中仅次于下呼吸道感染的全球第二大死因[1]。
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是腹泻第1位的病原,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由RV导致的占35%[2]。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到2025年将儿童腹泻死亡率减少到1‰;我国“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目标之一是将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由10.7‰(2015年)下降到6.0‰[3],防控RV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重要一环。
2005—2015年,全球腹泻死亡例数减少20.8%。
《全球肺炎和腹泻行动计划》提出包括RV疫苗接种在内的腹泻综合防控措施是保持腹泻死亡例数持续下降的关键[1]。
由于RV疫苗接种,1990—2016年RV死亡例数减少48.2%,RV疫苗接种仅在2016年就在全球预防了近30 000例腹泻死亡[4]。
我国RV的疾病负担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RV疫苗在我国目前属于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
了解我国RV流行的特点及疫苗的现状,有助于制定并实施适用于我国的RV免疫规划策略。
1 我国RV的流行特点1.1 RV腹泻发病率低以2011—2013年中国两县农村人群为基础的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RV腹泻的发病率为54.7/1000人年[5]。
医院感染的感染性腹泻防控

某儿童医院采用快速诊断和隔离措施,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源,显 著降低了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
案例三
某传染病医院针对感染性腹泻患者采取了早期隔离、加强消毒和密切 监测措施,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防控失败案例
案例一
某小型诊所由于缺乏必 要的消毒和隔离设施, 导致感染性腹泻在医院 内广泛传播,造成了严 重后果。
感谢您的观看
清洁工作
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和 污物,减少细菌滋生。
隔离与防护
隔离措施
对感染性腹泻患者采取隔离措施 ,减少与其他患者的接触。
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需穿戴口罩、 手套等防护用品,降低感染风险
。
防护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确保 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警惕。
CHAPTER 03
医院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报 告
报告内容
要求报告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性腹泻病例。
报告监督与考核
对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病例报告制度的执行。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数据收集
01
收集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相关数据,包括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数据分析
02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
分类
根据病原体类型,医院感染性腹 泻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 性和寄生虫性腹泻等。
感染通过接触患者排泄物、污 染物或被污染的医疗设备 等传播。
食物和水源传播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 水引起。
空气传播
病毒可通过飞沫、气溶胶 等形式传播。
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与后果
症状
避免接触感染源
医院感染与感染性腹泻的防控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医院内患者、医务人员 和环境之间的直接或间 接接触,如握手、共用
医疗器械等。
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谈 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给
医务人员或患者。
空气传播
某些病原微生物在空气 中长时间悬浮,易感人 群吸入后感染,如结核
分枝杆菌。
共同媒介物传播
通过共同使用医疗器械 、注射器等物品传播, 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分类
根据病原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 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危害
01
02
03
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的治 疗时间和医疗费用,甚至 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 。
医务人员安全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和污染 物,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影响其健康和工作效率。
医院声誉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 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 响,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 任度。
这起成功的案例表明,科学有效的防控措 施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传播至关重要,需 要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THANK YOU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感染性腹泻患者 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 物品,或与患者直接接触 而传播。
呼吸道传播
部分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可 通过呼吸道传播,如轮状 病毒等。
感染性腹泻的危害
影响生长发育
感染性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迟 缓等问题,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 良影响。
增加疾病负担
流行病学意义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 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医疗保健机 构中,易引起暴发流行,对患者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的传播。
某地区感染性腹泻爆发事件
事件概述
某地区发生了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事 件,导致大量人群感染。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2020年第2期(总第219期)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措施张鹏俊(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局,730900)中图分类号:S8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20)02-0045-01猪轮状病毒病是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会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多见于10〜$0日龄仔猪,且成年猪和种猪存在着隐性感染的情况。
猪轮状病毒病发生后伴随着明显的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以及明显脱水情况,当猪受到该病毒感染的时候会容易导致大面积流行,危害较大。
1流行病学1.1病原特性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粒子呈现岀70nm直径的车轮状,该病毒在抵抗外界环境变化方面的能力较强,在耐受化学物质、温度以及pH值方面效果较好,如温度方面可以在60,状态下保持着30min存活效果,而在200左右的温度下可以存活$个月左右, pH值耐受范围保持在3#9范围之内。
1.2致病性猪轮状病毒病对于仔猪的危害性最大,其在侵入猪身体内部后会损害其肠壁,使得绒毛产生收缩情况,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仔猪在食用乳汁之后的消化部位集中在小肠上部,因而该部位较为敏感,如果受到病毒的感染,将会产生不耐乳问题。
猪无法充分消化食用的饲料,会容易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一定基质,进而引发一些疾病问题,同时大肠的渗透作用还有增加,水分再吸收效果不佳。
猪轮状病毒病会导致病猪产生不同程度的腹泻问题,包含糊状、水样粪便。
1.3发病特征猪轮状病毒病容易在发生在寒冷早春、冬季以及晚秋季节。
如果猪群处在营养不均衡、卫生条件较差以及湿冷环境中,会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影响,进而引发猪轮状病毒病o 除了常见的猪群容易受到猪轮状病毒病感染之外,还会给不同动物之间带来传染,这种病毒的存在会引发一定的地方性流行病。
猪轮状病毒病潜伏期保持在12〜24h之内,幼龄动物受到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也经常会岀现腹泻问题。
7#49天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可以达到$0%以上,死亡率处在20%以下。
一起学校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处置

1.4 统计分析 使用 Excel 2007 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7 年 3 月 22 日萍乡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接到某高校报告,该学校卫生所近几天 来因腹泻就诊的学生明显增加。根据病例定义,3 月 14~31 日期间该校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 148 例,均为学生,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其中实验室 确诊 12 例。 2.2 临 床 表 现 以 腹 泻 (100.00% )、 腹 痛 (53.38%)、恶心 (51.35%) 为主,少部分病例伴 呕吐 (16.24%)、低热 (12.84%),大便性状为水 样便或稀便。 2.3 流行病学调查 2.3.1 首发病例 杨某某,男,21 岁, 3 月 14 日 早上 7 时出现腹泻、恶心,呕吐 1 次,当天腹泻 4 次稀便,未及时就诊,一直腹泻,最多时一天腹 泻 6 次,3 月 22 日晚上出现腹痛,23 日中午到学校 卫生所就诊,23 日的粪便标本检测结果为 A 组轮 状病毒核酸阳性。 2.3.2 时间分布 3 月 14 日开始,病例逐渐增加, 19~22 日 达 到 第 一 波 高 峰 (70 例,占 47.30%), 23~26 日发病人数明显下降,27~30 日出现第二波 次高峰 (47例,占31.76%),31日最后发病1例。 2.3.3 人群分布 148 名病例中,男生 43 例,罹患 率为 1.07%;女生 105 例,罹患率为 1.22%。年龄 为 16~22 岁,以 19~21 岁年龄组为主 (115 例,
74
应用预防医学 2018 年 2 月第 24 卷第 1 期 Applied Prev Med, February 2018, Vol 24 No.1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方肇寅;齐锦;杨辉;王承训;叶青;马莉;唐景裕;何爱华;杜曾庆;谢健屏;卢亦愚;吴海燕;章菁;林思恩;谢华萍【期刊名称】《病毒学报》【年(卷),期】2001(17)1【摘要】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 :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1998~ 1999年在中国 8个城市 (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 )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 10 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 ,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 ,其中阳性标本 433份 (39 6 % ) ,电泳型长型占优势 (96 % )。
对HRV标本 ,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 /或RT PCR进行G分型。
结果表明 ,在 1998~ 1999年 ,在上述 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流行季节 ,以HRVG1型为主要流行株 ,占阳性总数的 83 4% ,其次为G3(12 0 % )、G4(3 5 % )和G2 (3 2 % )。
此外 ,有 3份(0 7% )HRV标本未能分型 ,12 (2 8% )份标本为混合感染。
还结合 1982~ 1996年全国 12个地区 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 ,分析了我国HRV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
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 12 4份G型HRV标本 ,用RT -PCR进行P分型 ,其中P[8]型 76份 (6 1 3% ) ,P[4 ]型 14份(11 3% ) ,P[6 ]型 12份 (9 7% ) ,P[9]型 8份 (6 4% )。
另外 15份 (12 1% )未能分出P型 ,有待进一步检定。
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常见的P[8]G1(5 1 4% )、P[4 ]G2(4 6 % )毒株外 ,还检测到P[8]G3(11 0 % )、P[【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轮状病毒;血清型;基因型;急性腹泻;婴幼儿腹泻【作者】方肇寅;齐锦;杨辉;王承训;叶青;马莉;唐景裕;何爱华;杜曾庆;谢健屏;卢亦愚;吴海燕;章菁;林思恩;谢华萍【作者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长春市儿童医院;秦皇岛市卫生防疫站;北京友谊医院;卢龙县卫生防疫站;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昆明市儿童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2【相关文献】1.卢龙县1998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和病毒血清型调查 [J], 唐景裕;郝玉军;宁剑;赵振海;胡海宽;方肇寅;杨辉;齐锦;章菁2.1998~2001年广州市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及血清型分布 [J], 谢健屏;方肇寅;章菁;赖桂香;朱冰;何翠娟;万根平;陈焕辉;常汝虚3.福建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分型研究 [J], 何爱华;何家鑫;袁平;赵莉莱;方肇寅4.我国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分型研究 [J], 齐锦;封多佳;等5.我国五个地区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血清型 [J], 方肇寅;温乐英;董虹;刘长清;周长发;王秀珊;刘秉辉;李玉雨;秦树民;洪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场常见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控

早春季节 , 寒冷 、 湿 、 良的卫生条件和其它疾病感染对本 潮 不
病的严重程度 和死亡率有很大影响。
21 临床 症状 .
没有死亡 。 病猪 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 源。 病毒通过粪便 、 呕吐 物、 乳汁 、 鼻分泌物 以及 呼出的气体排 出。 病毒可通过污染的
饲料 、 饮水 、 空气 、 土壤 、 用具等传染给易感猪 。在新疫 区, 几
养 猪
猪场常 见病毒性 腹 泻 的综 合 防控
张 增 林
( 山西省芮 城县 畜牧 兽 医发 展 中心 ,芮城 0 4 0 4 6 0)
DO l 0 3 6 / . : .9 9J I 1 SSN.6 — 0 72 2.90 7 1 71 6 2 .01 0 .6
在寒冷季节猪场经常发生严重的腹泻 , 多养 殖户对此 很
相似 , 但以能侵犯各种年龄的猪为特点。病原体主要通过感
染 动物的粪便污染物经 消化道感染 , 潜伏 期 比较久 , 哺乳仔 猪表现呕 吐, 腹泻 , 严重脱水 , 病死率为 5 %。断奶 猪和育肥 0
出初步诊断 , 进一步确诊 , 则要进行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 。
2 猪 轮 状 病 毒 感染
得 9个月至 3年保护仔猪免生本病的免疫力。 本病全年均可
发生 , 以深秋 、 但 冬季和早春发病最多 , 夏季发病最少 。
11 临床 症 状 .
绒毛顶部上皮 , 在其 中增殖并使之发生变性 、 解或脱 落 , 溶 使
绒毛缩短变宽。隐窝细胞未分化成熟就移 向感染发病的绒毛 上皮 , 取代它的位置 , 并 导致吸收不 良, 双糖特 别是乳糖 消化 障碍和 电解质随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 , 而导致腹泻 。病变 从 主要在消化道 , 身淋 巴结肿 大 , 全 胆囊肿大 , 龄动 物胃壁弛 幼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6.16•【文号】卫办疾控发[2011]82号•【施行日期】2011.06.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1〕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以来,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但手足口病仍处于较高发病水平,部分地区还暴发了肠道埃可病毒30型引起的病毒性脑炎疫情。
目前已进入盛夏季节,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近期德国等国家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由于我国对外交流人员往来频繁,存在输入性疫情发生的风险。
为进一步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加强对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本地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防治工作。
特别是针对近期德国等国家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防控方案(试行)》要求,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及防控工作,防范该病输入和传播。
二、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各级疾控机构要重点强化对托幼机构、学校、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筑工地、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等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认真做好对海、水产品和养殖场所的标本采集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病原学监测,切实做好霍乱、手足口病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地的支持和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
三、加强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或肠道门诊)建设,完善预检分诊制度,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筛检和报告,切实作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市、大企业、济南军区、山东监狱系统疾控中心: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侵犯人群为2月龄至5岁婴幼儿。
轮状病毒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发病最高,约占2岁以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的50%以上。
为加强全省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保护广大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现就有关要求通
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做好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重要性
的认识
轮状病毒是全球婴幼儿严重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因。
全球绝大多数儿童在3岁以前都已感染过轮状病毒,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儿童则在1岁以前大多已经感染。
患儿常表现为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汤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沾液,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可影响婴幼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脱水死亡。
各地要切实提高对该病危害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降低发病率。
二、加强聚集疫情监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和及时分析研判感染性腹泻疫情动态,一旦发现与轮状病毒相关年龄组的感染性腹泻病例异常增多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实施有效控制措施;对呈现聚集性发病的疫情,要采集一定数量的粪便标本作病原学诊断,一旦确定由轮状病毒引起,要加强疫源追踪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切实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工作。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
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在土壤、水、玩具、食物、衣物、空气飞沫等中可存活数周,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有报道经呼吸道传播。
婴幼儿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水、食物、手、玩具、日用品、空气飞沫等而感染,也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进行传
播。
流行季节到来前,各地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防治知识,让婴幼儿看护人员了解预防措施,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卫生。
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在流行高发的秋冬季节应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勤洗手,避免接触腹泻病患儿,尤其是防止在医院发生交叉感染。
四、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切实提高儿童机体抗病能力
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儿童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目前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属第二类疫苗,各级疾控机构和接
种单位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基础上,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要做好组织动员、宣传发动、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预检、告知、接种后观察等工作。
各地要认真做好接种登记、汇总、上报等工作,及时填写附表1和附表2,各市每月10日前将上月《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统计表》上报省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同时加强接种效果和异常反应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反应,应按相关程序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诊断和妥善处理。
附表:1.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登记表
2.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统计表
二○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主题词:轮状病毒腹泻防控通知
附表1: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登记表
填表单位:填表人:
附表2: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统计表(月份)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人:填报日期:年月日
说明:各市每月10日前将上月接种情况上报省疾控中心病毒病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