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目的对腹泻中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結果进行分析及探讨。
方法选取近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9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对患儿腹泻中的粪便应用诊断试剂盒检测,探究患儿病毒感染率与季节关系。
结果1~3月份腹泻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测率(15.66%),4~6月份患病率(17.78%)、7~9月份患病率(16.67%),10~12月份患病率(50%),相比之下10~12月份轮状病毒阳性检测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检测发现婴幼儿腹泻大部分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而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采取合适方法进行预防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标签: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结果分析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腹泻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通过调查研究,婴幼儿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通过粪口传播引起的,主要是6个月~6岁的婴幼儿的发病率颇高。
这种发病可能与患儿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还不够完善有确切的关系,从而使患儿的抵抗力降到最低,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症状,严重影响患儿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威胁患儿生命[1]。
为了对腹泻中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探讨,特地挑选出近12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资料统计后加以分析,以下是汇报的结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泻中婴幼儿90例,男孩50例,女孩40例,年龄在3~36个月,平均年龄为(17.03±8.37)月。
1.2方法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生产厂家;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际准字:S2*******),首先打开滴管,用便勺在腹泻的粪便中取一小勺,大约100 g左右,放入有稀释液针管中,摇晃均匀,然后将样本滴在试纸上2~3滴,大约5~10 min后检查检测的结果[2]。
婴幼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1310例

婴幼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1310例摘要目的:秋冬两季婴幼儿肠炎极易流行,为了弄清楚此次婴幼儿肠炎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
方法:采用快速一步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结果:131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有489例为阳性,占总数的37%。
结论:表明这是一次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世界各地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源,主要在秋冬季节引起3岁以下儿童的严重腹泻,有时还能造成医院内感染[1]。
本次仅对310例腹泻病儿的病源进行了调查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1年8月~12月5日收治急性腹泻的婴幼儿1310例,年龄0~5岁。
方法:A群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旋开滴管,取出采样勺,采集1勺标本放入装有稀释液的滴管中,旋紧滴管,震荡混匀。
然后折断盖帽,将2~3滴混匀的样本加至测试卡加样孔。
测试卡平放在干燥的平面上,加样后反应5~10分钟判断结果。
当天的标本当天及时检验。
结果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310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中,有489例标本呈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反应,阳性率37%。
讨论腹泻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婴幼儿健康的传染病,其中由A群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呈现全球性广泛流行。
健康成人和已经感染的患儿都是感染源。
A群轮状病毒侵入机体后潜伏期一般1~3天。
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从症状出现2~10天排毒。
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其次为恶心、呕吐[2]。
腹泻呈大容量性,外观为黄色、淡黄色或淘米泔水样,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每天排便达数十次,并伴有腹痛、肠鸣。
患儿不发热或仅轻为低热,伴有头痛、乏力等症状,起病前可发生呕吐或水样泻。
呕吐的特点也是量大,呈黄绿色或淡黄色水样胃内容物,频繁呕吐时呈喷射性。
重症患者有不同程度脱水,有的患儿因低氯、低钠性脱水至电解质代谢紊乱的腓肠肌痉挛、手足抽搐症状。
小儿急性腹泻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小儿急性腹泻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RV)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特征。
方法:采用RV诊断试剂分别在秋冬季节对216份急性腹泻婴儿的粪便,采用金标快速试剂盒检测RA。
结果:在216例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78例RV阳性标本36.2%,其中8-10月份检出40例RV阳性粪便占5127%(40/78)0.5-2岁年龄段RV阳性59例占78.38%(59/78),检出男性RV阳性病例59例阳性率36.42%(59/162)女性RV阳性19例阳性率为35.18%(19/54) 。
结论:由A群RV引起的婴儿急性腹泻集中在8-10月份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21-01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儿最常见疾病,感染时除了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之外,还常引起其他器官损伤[1-2]有研究报道,轮状病毒腹泻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以粪-口途径为主,多发于秋冬季,潜伏期为1-2天,患儿发病初期表现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病程一般可持续2-6天,每天腹泻次数在10-20次不等[3],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患儿容易出现脱水、肺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等而危及生命。
了解小儿A群RV感染的流行情况,2010年1-12月对我院就诊的有腹泻症状的患儿进行A群RV抗原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16例粪便均为2010年1-12月份儿科送检标本,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发热、腹泻、脱水等症状,粪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
1.2试剂来源:A群RV诊断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检测原理:第一抗体吸附在醋酸纤维素膜(NC)上,第二抗体结合胶体金颗粒表面,当粪便标本中含有RV抗原时先与NC膜上面第一抗体结合,然后与金标记第二抗体反应,形成抗体-抗原-金标记抗体的夹心式复合物,并呈现出紫红色沉淀线。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检测及结果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 S S 1. 行数据处理 。 P S 10进
23 轮状病毒患儿粪便性状 .
表3
轮 状 病 毒 患 儿 的粪 便 以 黄 色 蛋
花 汤样 和 水 样 便 的 感 染 率 较 高 , 果 见 表 3 结 。 轮 状 病 毒 患 儿 的粪 便 性 状 分 类
2 1 轮状 病 毒 感 染 年 龄 分 布 38 8例 腹 泻 婴 幼 儿 送 检 标 本 . 4 中 查 出 轮 状 病 毒 阳性 10 3例 , 阳 性 率 为 2 . 4 。 >0 6 8 总 8 1 . ~ ≤ 2岁患 儿 阳 性 率 最 高 , 5 . O ; 2 为 5 2 > ~≤ 4岁 阳性 率 其 次 , 为 1 . 2 ; 0 6岁 和 大 于 4岁 阳 性 率 相 对 较 低 , 别 为 7 9 ≤ . 分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1 7月第 3 02年 3卷第 1 4期 It a n jLbMe , l 02" 1 3N .4 dJ y21 ,o. ,o1 u C 3
・ 17 7 ・ 0
・
调 查 报告 ・
婴 幼 儿 轮 状 病 毒 性 腹 泻 检 测 及 结 果 分 析
李 庆 , 毓 华 邱 48 0 ) 4 0 0 ( 北省 荆 门市 第一人 民医 院检 验科 湖
13 方 法 采 用 胶 体 金 原 理 , 用 标 记 胶 体 金 的 A 群 轮 状 病 . 利 毒 单 克 隆 , 免 疫 层 析 夹 心 法 检 测 待 测 样 本 中 的 A 群 轮 状 病 用 毒 。严 格 按 照 说 明操 作 , 到 随 到 随 测 。 做
14 统 计 学 处 理 .
阳性 ( ) 阳性 率 ( ) %
2 . 7 6 7
578例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578例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13年578例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轮状病毒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金标法对578例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不同性别的腹泻婴幼儿中轮状病毒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总的检出率为33.6%;6~12月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可达47.2%;轮状病毒在秋冬季节检出率最高。
结论应该积极提倡坚持母乳喂养,提高婴幼儿的胃肠免疫力,同时在秋冬季节要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卫生,同时做好室内通风等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与流行。
标签: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抗原检测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是导致婴幼儿发生非细菌性腹泻和脱水的最常见病原体.许多文献已经证明了有相当多的因腹泻住院治疗和因腹泻死亡的婴幼儿是由于感染了轮状病毒[1,2]。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发生腹泻和脱水的感染率均较高,我国各个地区轮状病毒的流行性广泛,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为了了解本院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我们对2013年12个月轮状病毒的抗原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的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578例,男246例,女332例,年龄15d~5岁。
留取患儿的新鲜粪便进行检测1.2检测试剂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由杭州艾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1.3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及参考文献[3]要求进行操作:打开轮状病毒收集器用塑料棒沾取新鲜的粪便,放入收集器中,摇晃均匀后,滴加四滴混匀液到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板上,5min观察结果。
2 结果2.1 578例腹泻症状的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的腹瀉婴幼儿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腹泻婴幼儿的轮状病毒检测中6~12月这一年龄段的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均最高说明6~12月的婴幼儿较易发生HRV感染。
鄂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季, 气候干燥 , 空气湿度较低 , 对病毒膜粒形成气溶 胶而其播散极 为 有利 , 与病原学 以及流行病学研 究结 果相符 。这证 明了轮状病毒 腹 泻的季节特 征即” 秋冬季腹泻 ” 的特点 , 与楼金 吐等㈣ 报道 的基本 一
致。但不 同地 区的流行季节 有所 不同 , 可能与不 同地区不 同的气 候 特点有关。张丽杰等“ 为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和流行与温度 呈负 相关 , 而与湿度及降雨量无关 。我国每年的 1 月一 O 次年的 2 月是 高
报告如下。 1资料 与 方 法 11 般 资料 本 院门诊及 住 院部 在 2 1 .一 0 1年 收治 的腹 泻患 儿 , 年
龄 ≤5 , 岁 其病程均< d 分别采集新鲜粪便标本 ( 为稀 水样或蛋花 7, 均 样性状 ) 5 2 , 中有 3 3 共 6份 其 3 例男性患儿 ,2 例女性患儿。 29 儿童腹
医学信息 2 1 年 8 02 月第 2 卷第 3 M d a Io ao. u.02 V 1 5N . 5 期 ei ln r tnA g21. o 2. o3 c fm i .
鄂州地 区婴 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黄 菲 , 丰 , 国富 程 龚
( 鄂州市 中心 医院, 湖北 鄂 州 4 60 ) 30 0
泻病的诊断按照相关标准 。 1 试验试剂及检 测原 理 轮状病毒 ( . 2 A组 ) 测试 剂盒 ( 检 胶体 金法 ) 购 自 圳市惠安 生物科技 有限公 司 ; 深 检测原 理 : 本试 剂采用胶 体金
免疫层析技术 , 检测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 原。 1 试验方法 按试剂说 明书及 S P . 3 O 文件严格操作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一、概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疏松、水样或黏液血便的症状。
在婴幼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属于轮状病毒科,包括7种血清型(G1~G4、G9~G11),其中G1、G2和G3分别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三个亚型。
RV感染多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中,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的相关知识。
二、检测方法1. 肠道病毒培养法肠道病毒培养法是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之一,包括传统培养法和快速培养法。
传统培养法需要3~7天才能获得结果,一般只适用于研究目的。
快速培养法和传统培养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可以在1~2天获得结果,但仍需要技术人员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2. 免疫学检测法(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轮状病毒ELISA检测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该方法以特异性的抗轮状病毒抗体为探针,检测样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但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如PCR法。
(2)荧光抗体检测法(FA)荧光抗体检测法是一种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同样以抗体或探针为基础进行检测。
相比ELISA,FA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可以检测多种病毒。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是一种灵敏、特异且可重复的检测方法,能够对低剂量病毒进行检测。
PCR法的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病毒抗原在样本中的微量存在,同时可对病毒血清学分型,有助于了解不同血清型的轮状病毒在流行病学意义上的分布情况。
(2)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qPCR技术结合PCR技术和荧光测定技术,其结果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并定量RNA分子的数目。
相比传统PCR技术,q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能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病原体。
2144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2144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144例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A群R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144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A群RV阳性360例,阳性率为16.79%。
在≤6个月,7个月~1岁,13个月~3岁,>3岁四个年龄组中,A群RV阳性率分别为8.08%,24.63%,17.81%,6.31%,各年龄组分别进行阳性率比较,7个月~1岁组和13个月~3岁组阳性率较≤6个月组和>3岁组高(P均<0.01)。
感染的季节特征是1~3月,4~6月,7~9月,10~12月四组中,A群RV阳性率分别为21.89%,14.04%,11.33%,20.38%。
1~3月组和10~12月组阳性率较4~6月组和7~9月组高(P 均<0.01)。
结论 A群RV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7个月~1岁的婴幼儿是A群RV感染的高危人群,A群RV感染有明显季节性,高发于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其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A群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粪便A群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可危及生命。
因此,临床越来越重视腹泻患儿粪便中A群RV的检测。
为了解本地区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A群(RV)的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本文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144例来我院就诊的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A群R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儿科门诊及住院急性腹泻患儿2144例,其中男患儿1204例,女患儿940例。
年龄15天至6岁,其中≤6个月 693例,7个月~1岁 857例,13个月~3岁483 例,>3岁11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陆惠强,李晓萍,姜妍妍,周 磊,陈忠伟(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桐乡314500)摘要:目的 对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
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074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7.6%;6月龄~1岁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2%和48.1%;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月份。
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529(2010)022*******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Rotavirus in Infantile DiarrheaL U Hui 2qiang ,L I Xiao 2ping ,J IAN G Yan 2yan ,ZHOU Lei ,C H EN Zhong 2wei(Tong x i an g Fi rst People ′s Hos pit al ,Tong x i ang ,Zhej i an g 314500,Chi na )Abstract :OB 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infantile diarrhea by rotavirus detection from 2854cases.METH ODS The colloid gold fas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rotavirus antigen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analyzing the results.RESU LTS Among 2854samples ,1074(37.6%)strains were detected positive for rotavirus ,and the high positive rate found among 6212months and 122years infants (43.2%and 48.1%).The season peak was f rom October to J anuary each year.CONC L USIONS The main pathogen of infantile diarrhea is rotavirus.The colloid gold fast method is simple and rapid ,the result is accurate and specific.This method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use in rural hospital.K ey w ords :Infant ;Diarrhea ;Rotavirus收稿日期:2009208203; 修回日期:2009210227 婴幼儿腹泻病作为幼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年来一直受到高度关注,<5岁幼儿为高发人群。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其发生率为40.0%~60.0%[1]。
我们对285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了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以期发现其发病与流行规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2008年3月~2009年3月本院门诊或住院腹泻婴幼儿2854例,其中男性1650例,女性1204例,男女之比为1.37∶1。
患儿年龄为0~5岁。
分别从每例腹泻患儿采集粪便标本1份,采集时间为腹泻症状开始后1~7d 。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按照相关标准[2]。
1.2 检测试剂与原理 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该试剂将羊抗A 群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直接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羊抗鼠Ig G 包被作为对照线,利用标记胶体金A 群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来检测待检样本中的A 群轮状病毒。
1.3 试验方法 取适量粪便放入试管,加入9倍生理盐水搅拌混匀,静置或低速离心后在加样处滴加3~4滴粪便上清液,室温10min 判断结果。
当测试卡出现两条红线时判为阳性,只出现一条对照线为阴性,不出现对照线及测试线判为结果无效应重新检测。
2 结 果2.1 轮状病毒感染性别及年龄的分布 2854例腹泻患者轮状病毒检测阳性1074例,总阳性率为37.6%。
1650例男性患者检测轮状病毒阳性634例,阳性率为38.4%,女性患者1204例检测阳性440例,阳性率为36.5%。
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012・Chin J Nosocomiol Vol.20No.22010学意义。
<6月龄组和2~3岁组检测阳性率相对较低。
>3岁组阳性率最低。
6月龄~1岁组和1~2岁组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43.2%和48.1%,其阳性例数占总阳性例数的75.5%。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婴幼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阳性率(%)及构成比(%)年 龄检测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构成比<6月龄44211626.210.8~1岁100043243.240.2~2岁78637848.135.2~3岁38612632.611.7~5岁240229.2 2.1合 计2854107437.6100.02.2 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分布特征 3~8月份检测阳性率较低,9月份开始阳性率增高。
10~1月份阳性率最高形成发病高峰,检测阳性数占全年总阳性数的86.6%。
2月份已有下降趋势。
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段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阳性率(%)及构成比(%)时 间检测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构成比2008年03月781316.7 1.2 04月7179.90.7 05月6569.20.6 06月704 5.70.4 07月584 6.90.4 08月851112.9 1.0 09月1032120.4 2.0 10月2219844.39.1 11月55823041.221.4 12月65030046.227.8 2009年01月64530246.828.1 02月2507831.27.3合 计2854107437.6100.02.3 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标本的粪便性状及镜检结果 1074份轮状病毒阳性粪便标本中蛋花样便650例,占60.5%。
糊状便213例,占19.8%;水样便201例,占18.7%;黏液便10例,占0.9%。
58.0%的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标本镜检可见数量不等的脂肪小滴,多为+~+++。
多数阳性标本未见白细胞及脓细胞,部分可见少量白细胞,其中白细胞±104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7%,白细胞+30例占2.8%。
3 讨 论 自1973年澳大利来学者Bishop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我国也于1978年在北京婴幼儿腹泻粪便中利用电镜方法观察到轮状病毒的存在。
轮状病毒可分为7组,其中A、B、C3组均可感染人类引起腹泻病,A 组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其病程长且症状较重,是世界范围内<2岁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婴幼儿致命腹泻的首要原因。
因此,对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于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资料采用金标法检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抗原,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结果判断清晰明了,因此适合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临床使用。
本次检测<5岁婴幼儿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的总阳性率为37.6%,稍低于文献报道的42.3%[3],表明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
男性阳性率为38.4%,女性阳性率为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轮状病毒感染与性别无关。
由表1可知<6月龄及2~3岁年龄组检测阳性率相对较低。
6月龄~1岁及1~2岁年龄段检测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43.2%和48.1%,其阳性例数占总阳性例数的75.5%。
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6月龄的幼儿主要为母乳喂养,从母体获得的特异性Ig G抗体和母乳中分泌型IgA 抗体而得到保护作用,故这一时期婴幼儿相对较不易受轮状病毒的感染。
而6月龄~2岁时期幼儿大多采用混合喂养方式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幼儿体内来自母体的获得性抗体在>6月龄逐渐消失,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又尚未完善,加之暴露于轮状病毒的机会增加,机体对抗轮状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减弱,形成了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
>2岁年龄幼儿机体免疫系统逐渐建立和完善,曾经感染的幼儿体内还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故感染率开始下降。
由这些也可以看出,今后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的适用对象应重点为6月龄~2岁阶段的幼儿。
由表2显示,10~1月份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这一时期轮状病毒检测阳性例数占全年总阳性例数的86.6%。
2月份以后阳性率逐渐下降,8~9月份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证明了轮状病毒腹泻的季节特征即“秋冬季腹泻”的特点,与本地区楼金吐等[4]报道的基本一致。
但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有所不同,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特点有关。
张丽杰等[5]认为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和流行与温度呈负相关,而与湿度及降雨量无关。
因为在低温环境下病毒相对稳定,存活时间较长,因此轮状病毒腹泻在寒冷季节发生的更多。
这提示我们今后进行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应根据各地具体监测结・11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第20卷第2期果实行。
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使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受累的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肠黏膜回吸收电解质和水份的能力下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水样腹泻。
由于未直接侵袭肠壁造成炎症浸润,故无脓血、黏粘液便,但发生病变的肠黏膜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下降,造成消化不良。
我们观察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粪便大多为蛋花样便及糊状和水样便,镜检无脓细胞或可见少量白细胞,大多可见脂肪滴,这是轮状病毒腹泻的特点。
朱敬民等[6]的观察与本调查结果相同。
这类标本若只进行粪便常规镜检而不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很容易给人一种单纯消化不良的印象,这将可能导致临床的误诊误治。
因此,对腹泻患儿进行粪便轮状病毒的常规性检测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另有10例阳性标本出现黏液便,但镜检未见脓细胞及红细胞,可以与急慢性菌痢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