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流动计算典型习题

能量流动计算典型习题
能量流动计算典型习题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班级姓名

3.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增长率入=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是 A 1.3N。 B 1.69N。 C 2.3N。D5.29 N。

13.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

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λ值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增长,第5年λ变小的原

因是。种群数量最多是第年,最少呢?

1、已知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的同化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

比例为x,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2、若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

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3、食物网中,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时,则人的体重每增加1kg,

kg。最多耗水藻 kg

4、食物网中,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时,假设每个营养级的生物

从前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人的体重每增加1 kg

至少需要消耗水藻 kg。

5、若牛的摄入量为100,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6、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

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

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

8、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9.某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E1和E3,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是

A. E1>100E3

B. E1<100E3

C. E1<25E3

D. E1>25E3

10.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

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103 kJ/(m2·a)。(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11.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体个数量一

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

则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4)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自特点形成的原因

(5)(不用做了)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

系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

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答案

3、D 13、J 环境阻力增大10 20

1 、Y=100a-90ax

2、25A/1+4

3、25 100000

4、975

5、64 6 、 y=25ax+5x 7B 8、1.96 9、C 10、(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可)5

(4)C E

(5)群落(或次生)

11答案:太阳能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原因略

(5)25A/(1+4X)

能量流动测试题

解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计算题是考查本内容的一类重要题型。下面对此类计算归类分析如下: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能够从较低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 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是() A.540kJ 和81kJ B. 3600kJ 和960kJ C. 240kJ 和24kJ D. 960kJ 和192kJ 【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能获得的最大能量分别是: 24000X 20%< 20痂 24000X 20%< 20%< 20% 即960kJ 和192kJ。 【答案】D 【小结】在未知能量传递效率时,按能量传递

效率为20%进行计算,所得数值为较高营养级从较低营养级获取的最多能量。在 此基础上,可演变为另外一种题型,即“已知较低营养级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及其能量传递效率时,求较高营养级从较低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或生物量)”,此时,依据给定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即可。 变式1:在能量金字塔中,若生产者在固定能量时产生240molO2,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寸,三级消费者可以获得的最大能量相当于ol葡萄糖(______________ ) A.0.04 B. 0.4 C. 0.9 D.0.09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某人捕得一条重2 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多少kg ?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条鱼的食物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即:植物f杂食鱼;植物f草食鱼类T杂食鱼;植物f草食鱼类f小型肉食鱼类f杂食鱼,由较高营养级的生物量求其对较低营养级的需要量时,

2019 2020高中生物寒假作业精练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含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典题温 1.(2019·新课标II卷·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2.(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经典集训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1.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2.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最终去向是() A.散失在环境中 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 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 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 3.关于如图食物网中能量传递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流入蛇体内20%.田鼠同化的能量中10%~B .能量流动是从输送到高粱地中的太阳能开始的C .流经该食物链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食物链中来D以上丰富度受到森林边缘影响,核心地带的物种在85%1673种脊椎动物中的4.据统计下列说法米以上时数量才达到顶峰,森林边缘对生态系统结构具有巨大影响。200远离边缘不正确的是() A.亚热带森林丰富度低于热带森林丰富度.调查核心地物种数量用标志重捕法B .相对边缘地带核心地带环境容纳量更大C .生态系统结构包含组成成分与营养结构D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5 是() a4 .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 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能量散失a3a、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a、a、aC.6312a ÷a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266.下列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般都会分为两部分流向分解者.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都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B .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 .每种肉食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来自于不同营养级D .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7 A.人们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农作物来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人植物性食物比例可使该生态系统供养更多的人B .建立沼气池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C .定期除草、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D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气候、季节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定期焚烧落叶,有利于促进能量循环,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B .限制家养猪的活动,目的是减少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和计算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1.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2.如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 利用的能量 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4.(2015·茂名模拟)下列对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是逐级递减的 C.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鱼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 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 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 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 6.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 B.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C.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4 kJ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为1 000 kJ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测试题(附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选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选B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和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 3.(2019·武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选C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光合作用)或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比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金字塔不可能是倒置的;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为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①人工除草;②使用农药消灭害虫;③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④对农作物施肥。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3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__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含解析201905171167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1.(2018·江西四校联考一)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解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中箭头的指向可判断A、B、C分别表示大气二氧化碳库、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的,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A错误;过程①主要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经过程③(捕食作用)的碳有一部分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有一部分通过B自身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C错误;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通气量从而加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即过程⑥,D错误。 答案 B 2.(2018·贵阳市监测)某农田中有如下食物链:甲→乙→丙。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种群丙的数量会增加 B.丙为肉食性动物,该种群的同化量少于乙种群同化量 C.丙天敌的引入增加了该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甲 解析分析食物链,乙是丙的食物,乙数量增多,短时间内丙的数量会增多,A正确;乙以生产者为食,丙以乙为食,因此丙为肉食性动物,丙属于第三营养级,乙属于第二营养级,由于能量逐级递减,因此丙的同化量少于乙,B正确;若引入丙的天敌,食物链延长,则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会增多,C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可循环,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甲为生产者,分解者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D错误。 答案 D 3.(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改共同体联考)某河流中有如下食物链: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如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能量流动专题练习 含解析

1.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推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③中表示的两种生物间为捕食关系,而乙和丙的关系为竞争,所以③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本题易错之处是将乙和丙当作两个营养级,因为二者之间的能量数值不符合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特点,所以乙和丙不是两个营养级。 答案 A 错因分析不会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某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常见的信息有:有机物总量、能量多少、富营养化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少等。 2.(2013·广东理综,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 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而能量在食物链中 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A项正确;鲈鱼和土著鱼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B项错误; 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答案 A 3.(2013·江苏生物,26)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 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 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 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应用等知识考查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1)生物实验原则之一是可重复性原则,所以每个处理设臵一般至少需要重复3次,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加实验的准确性。(2)该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可构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鲫

能量流动练习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盲目扩大池塘中某种鱼的养殖数量,常常会引起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过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鱼生长速率下降 B. 增加食物投放、供应空气不会改变池塘鱼的环境容纳量 C. 池塘中尽可能放养单一鱼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D. 当池塘中某鱼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鱼生长速率最快 2.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 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给了分解者 D.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低 3.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等,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过程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5.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 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C. 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捕食的能量 D. 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 6.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倍倍倍倍 7.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若种群E含有的总能量为×109kJ,种群B含有的总能量为×108kJ,则从理论上讲,种群A至少可获得的能量为() A.×108kJ B.×107kJ C.×107kJ D.×108kJ 8.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食性鱼类丙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甲每增加3k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乙() A.15Kg B.35 Kg C.155 Kg D.1100 K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作业测试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转化④能量释放⑤能量散失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答案B 解析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去路包括: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被下一个营养级即狐摄入;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但应注意的是狐摄入后,未被消化的以粪便形式排出的部分,属于兔同化的能量,而不是狐同化的能量;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3.下列有关能量流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相等

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 C.某营养级的主要能量去向是呼吸消耗 D.每个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答案A 解析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小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A错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某个营养级能量的主要去向是该营养级的呼吸消耗,其次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和流向分解者。 4.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 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 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答案D 解析分析图可知,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乙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减去因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之后而剩余的能量,该部分的能量最终将有两个去向,一是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二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乙比甲

对能量流动相关计算及应用

一、对能量流动相关计算以及应用 1.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首先确定食物链,理清营养级上差别。其次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据题干中“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确定使用10%或20%。 ②.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是 中,确定生物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 例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A ×20% =M 或者是A =M ÷ 20% ;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并以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A ×10% ×10% ×10% =M 或者是: A = M ÷(10% )3。 (3)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例如:

吃草籽鸟 禾谷类→虫→食虫鸟→鹰 兔 若鹰的食物1/3来自食虫鸟,1/3来自吃草子鸟,1/3来自兔,则鹰的能量每增加3千焦,最少消耗禾谷类多少千焦解析:若鹰体内增加3千焦的能量,鹰的食物1/3来自食虫鸟,1/3来自吃草籽鸟,1/3来自兔,则相关食物链有:禾谷类→虫→食虫鸟→鹰,鹰从禾谷类获得的能量为A×20% ×20% ×20% =1或者=1÷20%÷20%÷20%=125千焦;禾谷类→吃草籽鸟→鹰,鹰从禾谷类获得的能量为B×20% ×20% =1或者=1÷20%÷20%=25千焦;禾谷类→兔→鹰,鹰从禾 谷类获得的能量为C×20% ×20% =1或者=1÷20%÷20%=25千焦。因此理论上讲最少需要A+B+C=125+25+25=175(千焦)的禾谷类。 2.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确定食物链 (1)根据能量传递的特点,能量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2)根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倍左右,若能量相差不多,则应列为同一营养级,如据下图1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的比例,可确定其营养结构如图2所示。 乙 甲丁 丙 图1 图2

5月1日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5月1日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一般处于K值,C错误;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丁过程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都是异养型生物;D的能量可来自于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 的能量。 1.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A.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B.通过初级消费者粪便流向分解者 C.流入到次级消费者体内 D.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2.下表是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

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丁为肉食性动物 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 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 1.【答案】B 【解析】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其余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量,而是生产者的能量。 2.【答案】C 【解析】根据能量流动关系,形成了乙→丁→甲→丙的食物链。乙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C正确;丁是植食性动物,A错误;甲随丙的增加而减少,B 错误;戊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D错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题

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 A.①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⑤ 答案 C 解析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答案 B 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 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最高的狐获得的能量最少;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兔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

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N1·M1>N2·M2B.N1·M1<N2·M2 C.N1·M1=N2·M2D.N1·M1≥N2·M2 答案 A 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一般生物量可以代表能量值,所以N1·M1>N2·M2。5.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答案 C 解析恒温动物相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代谢强,所以呼吸代谢消耗量相对多,有机物积累少,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哺乳动物与其上一个营养级(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表示为③/(①+未获取量);提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应该提高③/②值,这样才能促使有机物积累;食肉哺乳动物与食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无法比较。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答案 C 解析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总能量的10%~20%。初级消费者越多,向下可传递的能量也就越多,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知识点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7. 2009年我国各地粮食蔬菜价格不断攀升,导致肉、蛋类食物价格不断上涨,并且后者价 格一直远高于前者价格。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这主要是因为() A.动物饲养麻烦、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3

莖课时作业 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分解 解析:选B。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第二营养级,同一营养级内部不存在捕食关系,也就是说同一营养级内部不存在能量的传递过程。 2?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 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 . 0 kJ B . 106 kJ C. 1 x 106 kJ D . 106?2X 106 kJ 解析:选A。被某一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该营养级生物排出的粪便中, 另一部分被该营养级的生物同化。此题中大象摄入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象粪中,另一部分被大象同化(107 kJ),其中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是存在于象粪中的那部分能量。 3?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 B ?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D ?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解析:选D。题图中甲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乙是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能量,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因呼吸作用而散失一部分能量。 4?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 ?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是指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能量流动计算题

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考试中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知识。下面就常见的一些类型进行归类,总结该类题的解题技巧。 一. 求能量传递效率 求能量传递效率= 例1. 下表是对某一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其中A 、B 、C 、D 分别 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pg 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g=Pn+R ),R 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请分析回答。 1. 能量流动是从A 、B 、C 、D 中的那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 3.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解析:(1)因为B 营养级的能量最多,储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 是生产者。 (2)已知E 是分解者,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为B → D → A → C 。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为(0.9/15.9)×100﹪=5.7﹪ (3)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输出的总能量=13.1+501.3+0.6+79.1+191.4=785.5,870.7>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输出的总能量之和。 答案(1)B 因为B 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5.7﹪ (3)增加。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输出的总能量之和。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例2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千克要吃10千克小鸟,小鸟增重0.25千克要 吃2千克昆虫;而昆虫增重100千克要吃1000千克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 ) A 0.05﹪ B 0.5﹪ C 0.25﹪ D 0.025﹪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不一样,逐步计算。或以植物为基准,在食物链的基础上推出2.5/1000×100%=0.25% 二 求营养级的生物量 (一) 已知能量传递效率求生物量 例3在植物 昆虫 鸟 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量为( ) B A Y X D C X X X Y Y Y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⑦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能量关系上看①=②+⑤ B.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③+④+⑥+⑦ C.①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参考答案】C 被生产者再利用。 学霸推荐 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有10%~20%流到次级消费者 B.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

D.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流经该营养级的总能量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营养级越高,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定有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越少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的同化作用 B.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一定比a小 C.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应在a处加上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箭头 答案 1.【答案】B 【解析】兔子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的能量。故选B。 2.【答案】D 【解析】A项中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10%~20%流到次级消费者;B项中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大于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项中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 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3.【答案】D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含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 A.逐级递增,单向流动 B.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C.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D.逐级递减,循环流动 4.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时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5、“一山不能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减少 6.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其原因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D.没有第六营养级的凶猛动物 7.稻田里农民拔出杂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样就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 1、N 2 , 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 1、M 2 ,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N 1·M 1 >N 2 ·M 2 B、N 1 ·M 1 =N 2 ·M 2 C、N 1·M 1 <N 2 ·M 2 D、N 1 ·M 1 ≥N 2 ·M 2 9、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10、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 A、放牧牛羊的草原 B、放养家鱼的池塘 C、松毛虫成灾的松树 D、鼠害泛滥的草地 11.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l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 A.0.8%和 0.8% B.4%和 0.8% C.4%和 4%D.20%和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每一个营养级都具有的能量流动方向有() ①分解者②下一营养级③生长、发育和繁殖 ④呼吸散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C[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不能被其他生物捕食,则其固定的能量不会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每一个营养级都具有的能量流动方向为流向分解者、呼吸散失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b以热能形式散失 C.c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D.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c的10%~20% D[若d为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a的10%~20%。]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形式是光能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D.流经任何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在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错误、C正确;流经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的总能量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包括人工投喂的饲料等有机物中的能量,D错误。] 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流经 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c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 C.d中能量均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 D.为提高羊肉的产量,应该提高图中c/a的比值 D[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A、B错误;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C错误;图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c/a的值越高,羊肉的产量越高,D正确。] 5.某人想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吗() A.可能,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 B.可能,因为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以用水貂喂鼠收回来 C.不可能,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 D.不可能,因为食物中大部分能量都丢失了 D[能量只能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可循环利用。] 6.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水鸟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该生态系统内浮游植物的量为() A.50 kg B.125 kg C.625 kg D.1 000 kg B[据题意可知,能量由浮游植物到水鸟经过了三次传递,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使该过程消耗的浮游植物最少,即:1/(20%)3=125 (kg)。]

高中生物经典【必修三】能量流动单选作业题

作业题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发现,深海冷泉生态系统(最深可达9000多米)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物密度等特点,其能量的输入主要依靠()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动物的同化作用 C.原核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前足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3.某湖泊的水中以及小鱼、大鱼、鱼鹰体内的DDT含量分别为3×10-12、5×10-7、2×10-5、2.5×10-5单位。这种现象称为: A.富营养化B.环境污染C.生物放大D.食物链 4.下列叙述与下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①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①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5.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B.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 C.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D.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6.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是生产者的一组是() 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

高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经典计算题

能量流动经典例题 1.如图若草固定的太阳能转化的有机物为1000 kg;又假如每 个营养级的生物被2种生物捕食时各食一半,则鹰最少增加 () A.12.75 kg B.15.25 kg C.7.75 kg D.21 kg 2.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 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3、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昆虫,次级消费者只有鸟 ②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③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 M>m1+m2 ④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 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