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测量

(一)、测量依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坐标点与水准控制原点进行引测。根据设计要求及设计图纸规定的道路工程坐标点,进行测量放样的坐标计算。

以施工规范及图纸技术规程的要求以及关于测量工程的规范规定作为本工程的测量精度标准。

(二)、轴线及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平面布置

在工程两侧沿线每间隔100m布置一个测量控制网点,轴线定位(坐标)点与高程测量控制点合用。控制点沿工程中心线两侧交错间隔布置,形成多个封闭三角形控制体系。控制点采用不锈钢钢钎预埋在混凝土墩中,标明点位号、坐标点及高程数据。混凝土墩埋入土中至少0.8m,保证过程中不松动、位移。不用时,钢钎用铁盒盖严进行保护。

控制点间距宜在300m以内,控制点处设置角铁支架,做为仪器的固定式脚架(高度同仪器脚架),同时,在角铁支架拧上标杆后可以做为方向后视点。

在进入工地以后应立即对永久性标桩进行检查,并将遗失的标桩在14天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测量必须编制专门的测量施工组织设计。

(三)、平面控制方法

1、首先,采用TC1700全站仪对业主提供的坐标基桩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呈送业主、监理和设计,以便确定基桩的可靠性。如果复测后需要调整,必须将调整值书面报业主和监理,获得正式批准后方可使用。

2、在对基桩复测的基础上,在工程稳定、可靠、通视良好的位置加设三角网加密桩,确保施工测量的精度。

3、根据设计中心线要素,用普通经纬仪测量复测中心线和工程结构控制桩的相对位置;采用“极坐标法”(仪器:TC1700全站仪)投设道路中心点(线)的坐标及测量控制桩。投点、放样时,必须有两个控制点作为后视点。

(四)、高程控制

1、首先,采用NA2水准仪对业主提供的标高水准原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呈送业主、监理和设计,以便确定基桩的可靠性。如果复测后需要调整,必须将调整值书面报业主和监理,获得正式批准后方可使用。

2、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原点,按照设计规范加密引测临时水准控制基准点(部分与轴线控制点合用),标高测量遵守设计要求及规范的规定,引测结果必须记录在案。

3、临时水准控制点的设立,对利用轴线控制点的水准控制点,先进行复测闭合(每个点必须经过两个以上永久水准点的校核),经监理认可后再进行加密。

4、考虑季节变化及环境的影响,工程两侧的高程基准点,定期

以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为依据进行复核。

5、根据道路两侧的高程控制基准点,使用S3水准仪往返水准测量,引测道路施工标高控制点。

五、测量器具一览表

在有效期内使用;钢卷尺、铝合金塔尺必须每年送总公司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土石方工程

(一)施工工序

本工程在路基土石方开挖施工之前,首先根据地形和施工进度,划分为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并根据本标段路线布置特征和工程量,分段平行流水作业。

路基施工程序框图

(二)施工方法

1、路基土方开挖

施工程序:测量放线→机械挖装→自卸汽车运输(至填方或弃土场)→边坡修整、处理→下一层开挖。

开挖区的表土剥出后经测量测出地形图和断面图,监理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1)土方开挖采用推、挖、装、运机械化循环作业的施工方法,即推土机集土、装载机配合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开挖的合格土方运到填方路段,不合格部分土方运到弃料场。

(2)所有挖方作业均符合招标文件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3)土方开挖采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为保证边坡稳定和及时进行边坡支护,在开挖中每次开挖厚度控制在5m以内。

当开挖高度小于5m时,作一层开挖;当开挖高度大于5m时,分两层或多层开挖。为防止边坡、路基面超挖、破坏,挖掘时对路堑边坡部位预留50~100cm保护层;路基面顶部预留50cm保护层,防止出渣车辆对路基面扰动,破坏路基。待大面开挖结束后,对边坡和路基保护层利用反铲配合人工修整至设计边线。削坡完毕后立即进行边坡防护施工。

对土方开挖施工中遇到的机械无法施工的大孤石,采用手风钻进行浅眼爆破;对镶嵌在坡面上的大孤石,当将其整体挖除影响边坡稳定时,对大孤石进行切割爆破;对镶嵌在坡面上的大孤石,当将其整体挖除后形成的洞穴,较大的由人工分层填筑,且与设计边坡平齐,较小的由反铲回填后用铲斗拍打压实。

(4)开挖出的土方按有关规程做相关土工试验,合格土方直接运送到路堤填方。

(5)施工技术措施

a.土方开挖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进行,不乱挖或超挖。无论工程量多大,土层多厚,均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b.开挖中若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立即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c.如果在指定的弃土场不能满足弃方要求时,尽早选择新的弃土场地,并将修改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d.严禁在图纸没有指定的山沟、山坡及其他部位弃置渣料。

e.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线、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

的保护。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且停止作业并保护现场等候处理。

f.居民区附近的开挖,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房屋和施工人员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

g.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实验确定。路床顶面以下300mm的压实度,或路床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0mm时,其压实度均不小于94%。按《公路土工实验规范》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如不符和要求,进一步压实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使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h.当气候条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按照规范要求填筑路基和压实时,停止开挖直至气候条件好转。

2、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

(1)施工程序

准备工作→测量放线→清基→运料→分层填筑→分层碾压→验收

(2)路基土石方填筑工艺流程图。

路基土石方填筑工艺流程图

(3)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方法

①土石方填筑前试验段施工

填筑前,为保证工程质量,首先进行试验路段的填筑,试验路段位置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试验路段长200米,试验过程中作好记录以确定碾压参数,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具体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

a.取代表性土样做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ω和最大干密度ρdmax,并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

b.根据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控制土的含水量ω。

c.确定铺层厚度和碾压遍数。一般可根据压路机械的功能及土质情况确定铺层厚度,按松铺厚度40cm、35cm和30cm分别进行试验,以确保压实层的匀质性。

d.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及有关数据的检测,写出试验报告,最后确定土的适宜铺筑厚度、所需压实遍数及填土的实际含水量,以利施工中掌握控制。

②准备工作

根据本工程路基具体情况,采用“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段填筑,“四区段”即: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查区;“八流程”即:施工准备→底基处理→分层填料→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边坡修整。碾压参数现场试验确定后,决定了施工所采用的压实机械、需要的压实遍数、最佳含水量,即可对路基进行压实施工。

路基土方填压前,检查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最佳值±3%范围之内,如果不合适,则需采取处理措施,过湿则摊铺晾晒,过干则洒水润湿。需要加的水宜在取土的前一天浇洒在取土坑内的表面,使其均匀渗入土中,也可将土运至路堤上后,用水车均匀适量地浇洒在土中,并用翻耕机械翻耕均匀。同时检查土料中无不适宜材料混入。

③土料运输和摊铺

路基土方填压采用分层平行填筑、碾压的方法施工。填筑料用自卸汽车运输,进占法卸料,推土机及时摊铺,平地机修整,振动压路机碾压。分层填筑厚度≤30cm.,填料的宽度每侧应超出设计宽度30cm。填料粒径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填筑厚度每升高6m边坡修整一次,边坡采用人工修整,但需保证上层填筑面的超填宽度不小于30cm。

④碾压

填铺完毕的路段即可进行压实,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开始时第一遍采用静压,最大速度不宜超过2.5km/h,然后由慢到快,由弱振至强振压实。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慢速碾压;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碾压时,两段重叠宽度保证控制在0.4~0.5m范围内,前后相邻两区段(碾压区段之前的平整预压区段与其后的检验区段)纵向重叠保证控制在3.0m范围内。

有挡土墙的一侧则需在挡土墙墙面1.0m范围内提前采用人工扶持电夯进行夯实:根据施工经验,铺料厚度≤15cm,采用电夯连环套打,夯迹重合至少1/3,小于1.0m宽度的填方超前填筑大面一个填筑层高。零星填筑区段和挡墙、涵台基础亦采用电夯夯实。

⑤压实度检验

路基每层填平压实后,质检人员会同试验人员进行密实度检测,密实度测定采用灌砂法,检测工作严格按照《土工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检测的位置和频数按规定要求确定,并且有代表性和可靠性,经检验,如有达不到规定的密实度,找出原因,采用补压或翻松再压

等手段,直至达到规定的密实度,将检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后进行上层填筑。

⑥路基整修

路基整修是路基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即在前各道工序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对路基的全面整修,包括中线恢复、高程、超高、压实度、平整度、纵坡等。填方边坡需将两边超宽部分铲除至路基坡脚,平整为护坡道。

整修后的路基,做到边线直顺,平整稳定,曲线圆滑、边坡平顺稳定,排水良好,坡面不受冲刷,路床不积水。

⑦注意事项

a.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将表面翻松深30cm,然后平整压实。路基填土高度大于80cm 时。将路基基底整平处理并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b.填土路基分几个作业面施工时,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筑段按1:3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3m。

c.碾压完毕的路基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d.当填筑路基面原为斜坡面且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坡度陡于1:5时,则需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一般为 2.0m,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坡(注:砂类土上则不挖台阶,应将原地面以下30cm的表土翻松),然后自下向上分层填筑碾压。其它斜坡面的填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