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望岳》知识点及综合测试题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本诗中“岱宗”指的是什么?**答案:**“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位于山东,是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 (2)诗中“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赞美和惊叹之情。
“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诗人用“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景色,意指泰山的美景是自然界的杰作,具有非凡的神韵和秀美。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立志攀登至泰山之巅,以俯瞰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里的“凌绝顶”意味着达到最高点,而“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能够看到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从而体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和高远的志向。
## 二、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 “岱宗夫如何”中的“夫”:**答案:**“夫”在这里用作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用于加强语气。
- “齐鲁青未了”中的“未了”:**答案:**“未了”指的是没有结束,这里形容泰山的青翠景色绵延不绝,没有尽头。
### (2)翻译下列句子。
- “造化钟神秀”:**答案:**自然界集中了神奇的秀美。
- “荡胸生层云”:**答案:**心胸中激荡起层层云气。
### (3)文章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阴阳割昏晓”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大,山的南北两面,由于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了明暗分明的景象,如同自然界用阴阳划分了昏暗与明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解析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解析及易错知识点《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有多么雄伟? 从齐到鲁的青山连绵不尽。
大自然集中神奇和秀丽, 山北山南被分割成一暗一明。
层云升起,震荡着心胸,张大眼睛远望归林的飞鸟。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的渺小。
注释1.造化:大自然。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眦:眼角。
4.凌:跃上。
5.会当:总要,一定。
6.6未了:无穷无尽。
背景:唐朝,年轻的杜甫到洛阳应试进士,结果落第而归。
这首诗就是落第后在漫游途中所作。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决心。
易错知识点1.重点词语解释1)夫:语气词,不是大丈夫!2)造化:大自然。
不是运气,不是神奇!3)钟:集中,不是时间!4)决:裂开。
不是决定!5)凌:跃上。
不是凌晨!6)未了:无穷无尽。
不是没有了!7)会当:终要,不是应当!8)阴:山北,不是阴天!9)阳:山南,不是太阳!10)昏晓:一暗一明,或像晚上和清晨,不是一个晚上一个白天!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句句,不是疑问句!前半句议论,后半句景象。
都是虚写!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远望,不是近望!4.“齐鲁青未了”,是从齐到鲁的青山连绵不断,不是从齐到鲁的青山没有了!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半句虚写景象,后半句实写景象。
不是前半句实写,后半句虚写!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昏晓:一暗一明,像黄昏和清晨,不是泰山的黄昏和清晨。
是从正面描写泰山的高大,不是从侧面!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不是远望!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静态描写,不是动态描写!9.“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决眦:睁大眼睛,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不是只有动作描写!荡胸不是神态描写!10.“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归鸟:飞回山林的鸟,不是飞出山林。
1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凝望!睁大眼睛望远处某一点(鸟)。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鉴赏题一、请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天长啸出,晴空万里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中描述的是哪座山?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4. 请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
2. 诗中描述的是岱宗山。
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敬畏自然、崇山峻岭之态度。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形象地描述了山水的壮美景色,显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信息,写一篇与“望岳”主题相关的短文。
1. 岱宗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2. 岱宗山海拔154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峰。
3. 岱宗山被称为“五岳之首”,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圣地之一。
4. 据说岱宗山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祝融神:岱岳神。
5.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表达了对岱宗山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短文:《岱宗山的壮丽景色》岱宗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它是华东地区最高峰,海拔1545米。
岱宗山常常被人们称作“五岳之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也是人们心中瑰丽山水的代名词。
据传,岱宗山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祝融神:岱岳神。
岱宗山的周围环境非常优美,周边山水环绕,景色宜人。
登上岱宗山巅峰,可以俯瞰群山如海,云深雾浩,给人一种宏伟壮丽之感。
对于杜甫的《望岳》一诗中的描述,岱宗山给了他充分的灵感和创作动力。
诗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对岱宗山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岱宗山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每年,人们都会纷纷来到这里登山观赏,领略岱宗山的壮丽与美丽。
专题08《望岳》(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08.中考必背古诗词之《望岳》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卷一。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②〔岱宗〕指泰山。
③〔齐鲁青未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
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④〔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⑤〔阴阳割昏晓〕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割,分。
⑥〔荡胸生曾云〕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
曾,同“层”。
⑦〔决眦(zì)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眦,眼眶。
⑧〔会当〕终当,终要。
⑧〔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
凌,登上。
2.文题解读《望岳》“望”即远远地看,“岳”指高大的山。
杜甫的《望岳》共三首,一首咏东岳泰山,一首咏西岳华山,一首咏南岳衡山。
本诗咏东岳泰山。
3.写作背景《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南岳、西岳。
这是第一首。
此诗写于诗人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的朝气。
二、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三、写作特色描写层次清晰。
《望岳》首先由远望总写泰山形象“齐鲁青未了”,到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秀美、高大;再写细望之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的幽深、神奇;最后由望到感,抒发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考点梳理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呢?答: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何处?答:“钟”字用得好。
“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1.C(侧面,错。
正面描写)2.C(造化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试题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杜甫的《望岳》中,诗人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志向。
2. 在《望岳》这首诗中,杜甫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形容自己______的景象。
3. 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描绘了泰山______的自然景观。
答案:
1. 攀登高峰
2. 壮阔胸怀
3. 雄伟壮丽
二、选择题
1. 《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岱宗指的是: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D. 衡山
2. 杜甫在《望岳》中用“荡胸生层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荡胸”是指:
A. 心情激动
B. 心情沉重
C. 心情平静
D. 心情忧郁
答案:
1. A
2. A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的意境。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1. 这两句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其中“造化钟神秀”形容泰山的自然景观如同神灵所钟爱,显得格外秀美;“阴阳割昏晓”则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山的南北两面因阳光照射的不同而形成明暗对比,如同阴阳分割了昼夜。
2.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能够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它蕴含的哲理是,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从而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答案】25.B 26.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解析】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颔联前一句“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后一句“割”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泰山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
选项“比喻的手法”表述有误;故选B。
26.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和气概。
这两句诗朗朗上口,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鼓励了无数人在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难,勇敢攀登,因此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层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就因“割”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赏析“割”字的妙处。
【答案】27.D 28.示例:“割”是分割、分开之意,写出了泰山横亘而形成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情形(或者“泰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表现了山的雄伟高峻,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解析】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诗人登临绝顶”有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的意思是定当,一定要。
表明诗人未登顶前的雄心和气概,而非登临绝顶之后的感慨;本项有误。
故选D。
28.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态势。
泰山之高,使得山南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昼,而山北面则被阴影笼罩,昏暗如夜。
一个“割”字,生动地表现了泰山如同一把大刀,将天地、明暗一分为二,突出了山的分界鲜明,强调了泰山的高峻和气势。
它不仅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而且突显了山的气势磅礴,使读者感受到山的宏大与威严。
“割”以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崇敬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 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望 高大雄伟 巍峨高大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5、“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 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6、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 简要赏析。 ①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 色”,“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 ②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 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望岳》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 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文学常识
本诗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 沉郁顿挫 , 字 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 ”,诗风 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
二、默写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 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 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 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 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 下句是虚写。
三、赏析
7、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 指出奇在何处?
①“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 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 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②“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 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 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丽的景色。 的气势和神奇秀 的特点; 的形象;
首联写远望泰山 颔联写近望泰山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 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 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 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