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经》、《楚辞》和《论语》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三种类型;《楚辞》以其独特的音韵和抒情表达被后世誉为抒情诗经;《论语》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嵇康的《琴坛赋》和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魏晋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注重以文体来抒发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开创了散文作为文学形式的先河。
4.宋代文学:宋代继承唐代文学优势,形成了以词为代表的新的文学风潮。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等都是宋代词的经典之作。
宋代词以篇幅简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为特点。
5.明清文学:明清两代的文学发展逐渐衰落,充斥着功利主义和市民性的题材。
明代小说《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清代则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代表,描绘了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情感的细致。
6.诸子百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除了各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还有一些重要的哲学文献,如《道德经》、《庄子》、《墨子》、《论衡》等。
这些非文学性的著作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仁义礼智"等思想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主题和内涵。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库,其中包含了众多经典的诗、词、赋、辞、小说等文学形式,也透露出古代文化的卓越与瑰丽。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得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得基本特性:(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得解释之时代得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得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得基本特性:(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得解释之时代得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υ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υ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υ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υ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υ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格,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为自考课程,主要涉及到了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史的基本概念1.文学史的定义: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文学作品的产生、流派的形成、作者的传世与影响等。
2.文学史的分类方法:按时间分期、按流派分类、按地域分区等。
二、古代文学的三纵三横1.三纵:时间纵,即古代文学历史沿袭的时间轴;主题纵,即古代文学作品所追求的主题内容;情感纵,即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
三、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文流派代表作:《左传》、《国语》、《史记》2.诗歌流派代表作:《诗经》、《楚辞》、《陆机集》3.散文流派代表作:《庄子》、《文心雕龙》、《傅雷家书》4.戏剧流派代表作:《诸子百家戏》、《汉赋》、《元杂剧》5.文言小说流派代表作:《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6.白话小说流派代表作:《红岩》、《家》、《孽子》四、古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1.原始阶段:包括《诗经》等早期文献的创作和保存。
2.古代文学的萌芽阶段:以《楚辞》和《古文观止》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和乐府诗。
3.古代文学的兴盛阶段:以唐代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古代文学的衰退与复兴阶段: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和文化传统的断绝,古代文学走向了衰落,但在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流派,如白话小说。
五、古代文学史的评价与思考1.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的内容,这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思考。
3.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以婉约、豪放、诗性等特点为主,反映出古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4.古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人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2.《墨子》:墨子及其弟子与后学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成书于战国中期。
语录体散文,但少数篇章初论说文的规模。
显示出由语录体象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3.墨家学派的主要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4.《孟子》:孟子晚年和弟子编纂的书,全书包括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1.仁政2.道德修养“尽心、养性、诚心、寡欲”“浩然之气”“舍生取义”3.文艺见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5.《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6.《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清代卢文弓召《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7. 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8.《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
强调统一的思想。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1.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
2.关于《离骚》的解释:司马迁“离忧”;班固“遭受忧愁”。
3.宋玉的作品有《招魂》、《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
其中《九辨》被后人推崇为“悲秋之祖”(悲哉!秋之为气也。
)第二编汉代文学第一章汉代辞赋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错误)。
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
”(正确的观点)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
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
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
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
它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
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
4.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
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5. 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6.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
7.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
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
第二章汉代的论说文1. 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子诸子书》2. 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3. 枚乘的政论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
4. 邹阳的政论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5. 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
6. 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其中《答客难》对后世影响很答。
模范它写作的有:扬雄《解嘲》、班固《宾戏》、崔骃《达旨》、张衡《应间》、崔實《客讥》、曹植《客问》、韩愈《进学解》。
7. 刘向的散文著作分为奏议、叙录、杂著三类。
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
清代刘熙载“刘向、匡衡之文皆本经术。
”8.扬雄的散文《解嘲》《法言》。
9. 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
10. 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
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
王充《论衡》;冯衍的赋《显志赋》,文《显志赋序》;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缪袭称仲长统“才足继西京董、谊、刘、扬”。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1. 《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
“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
“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2. 《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四章《汉书》及东汉其他叙事散文1. 班固是东汉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著作有《汉书》;赋《两都赋》、《幽通赋》;散文《答宾戏》;五言诗《咏史》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2.《汉书》作者有:班彪、班固、班昭、马续。
《汉书》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4.蔡邕是写碑铭文字的代表人物。
5. 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被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第五章汉代诗歌1. 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
其职能是:一、写词配曲,演习排练。
二、组织人到各地采集民歌。
2.《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3.汉代的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
4. 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A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诗文俱佳,为文大胆随便。
鲁迅:“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作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擅长于写四言诗,兼有五言、杂言。
全用乐府古题。
很多具有“诗史”性质。
钟嵘:“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B曹丕擅长于五、七言诗《杂诗》《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著有《典论》一书,其中《自叙》《论文》两篇文章保存比较完整。
C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辞赋也很出色《洛神赋》。
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建安之杰”。
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A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诗《杂诗》。
B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
C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
D 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
E刘桢当时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
F徐干著有《中论》。
3. 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540字的自传体叙事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第二章魏晋文学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A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B嵇康的代表作品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
文章有《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
其特点是立论大胆,思想新颖,论辨充分,说理透辟;使气骋辞,感情充沛,词采峻烈,锋芒毕露。
文风清峻通脱。
2.西晋初年的傅玄、张华和太康年间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名噪一时。
A潘岳为“二十四友”之首。
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
潘岳“善为哀诔之文”。
代表作品:五言《悼亡诗》B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
陆机的文《吊魏武帝文》、《文赋》C左思《咏史八首》;辞赋有《三都赋》名扬天下,洛阳纸贵。
刘勰称“拔萃于《咏史》”钟嵘认为《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极力推崇“左思风力”3.刘琨代表作品《扶风歌》、四言诗《答卢谌》、《重赠卢谌》4.郭璞工诗善赋,十四首《游仙诗》。
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5.贾谧“二十四友”:潘岳,陆机,左思,刘琨6. 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恒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
7.王羲之的文以《兰亭集序》最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