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合集下载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一、掩耳盗铃。

从前呐,有个小偷,他瞅见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超级漂亮的铃铛。

这铃铛啊,风一吹就“叮当叮当”响,可好听了。

小偷心里就痒痒,想把这铃铛偷走。

可是他又怕铃铛响起来被人发现,于是他就想了个超级蠢的办法。

他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心里想:“我听不到铃铛响,别人肯定也听不到啦。

”然后就大摇大摆去偷铃铛。

结果呢,他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个不停,邻居们都出来把他抓住了。

这就告诉我们啊,自欺欺人是不行的,自己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最后只会闹笑话,被人抓个正着。

二、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啊,要渡江到对岸去。

他坐在船上呢,一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

这宝剑可是他的宝贝啊。

但是他一点都不慌,只见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船上的人都很奇怪,就问他:“你刻这个记号干啥呀?”他得意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我就从这个记号这儿下水去找剑。

”船继续往前走,江水也在流啊,可是他却不知道,剑在江底可不会跟着船走。

到了岸边,他按照记号下水去找剑,当然是找不到喽。

这就好比有些人做事啊,太死板了,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改变方法,最后只能是白忙活一场。

三、画蛇添足。

楚国有几个人得到了一壶酒,大家都想喝,可是酒只有一壶啊,怎么分呢?有人就提议说:“咱们来比赛画蛇吧,谁先画好,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就开始画蛇了。

有一个人画得特别快,一会儿就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正准备喝呢,突然他看了看其他人还在画,就想:“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吧,这样我的蛇就更完美了。

”于是他就开始给蛇画脚。

可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不是蛇了,这酒该我喝。

”这个故事就是说啊,有时候我们做事情已经做得很好了,就不要再去做那些多余的事情,不然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四、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牧羊人,他养了好多羊。

有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圈破了个洞,少了一只羊。

经典成语故事30个

经典成语故事30个

经典成语故事30个小编通过阅读,认识了许多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多认识成语,用成语点缀文章,还可以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经典成语故事30个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1. 鸟语花香故事:古代有个聪明的小孩,他喜欢在花园里观察鸟儿。

一天,他发现每当鸟儿唱歌时,花园里的花朵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香。

于是,他说出了“鸟语花香”的成语。

2. 杯弓蛇影故事:有个人在喝酒时,看到水中的杯子和弓形的倒影,以为是蛇,吓得立刻跳起来。

他的朋友告诉他,这只是因为错觉,就像是“杯弓蛇影”一样,警告他不要被自己的想象吓倒。

3. 画龙点睛故事: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精美的龙图,但觉得还差点什么。

最后,他在画龙的眼睛上加上了一点,顿时画龙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从此,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加上一个关键的细节,使其更加完美。

4.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人只会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很了解战争策略。

有一天,他被派去指挥一场真正的战斗,结果却一败涂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光靠理论而没有实践是无法取得真正成果的。

5. 亡羊补牢故事:有个农夫发现自己的羊丢了一只,但他没有及时修理围栏,导致后来还丢了更多的羊。

最后,他明白了“亡羊补牢”的道理,意识到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

6.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但害怕别人发现,于是把钟放在耳朵旁边,然后用手捂住耳朵。

当有人问他是否听到了钟声时,他回答说没有听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掩耳盗铃是没有用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消失。

7.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他惊讶地发现这只兔子正好和他种的树的高度一样,于是他决定再次种植同样高度的树,希望能够等到更多的兔子自己撞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守株待兔是不切实际的,依靠运气和机会是不可靠的。

8.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匹马,他通过观察马在跑时的姿势和速度来推测出马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通过观察和判断可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9. 一箭双雕故事:古代有位神射手,他在打猎时一箭射中了两只飞鸟。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标。

10.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经典成语故事15篇

经典成语故事15篇

经典成语故事15篇经典成语故事1伯乐相马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经典成语故事篇1chù dòu mán zhēng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

见《庄子·则阳》。

后以之比喻为私利而争斗。

作宾语、定语;用于争权夺利等联合式蛮触相争遣将调兵、月明风清、赫然有声、与日俱增、劫后馀生、玉山将崩、被甲持兵、浮浪不经、甜蜜动听、蒲扇价增、......古代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

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触斗蛮争,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

清·王韬《答强弱论》经典成语故事篇2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赵”,终于能纵情驰骋在大平原,悠闲欣赏北国风光了,然而遥远的江南总是诱惑着他。

这一年他56岁了,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时时袭上心头。

他下定决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飞越长江。

三次进攻建康都失败要进攻建康,一般都是从西边动手,先拿下荆州、江州,或者历阳,然后顺流而下。

但是这一带的最高长官是陶侃,他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站在长江边的身影,以及到处传播的英雄故事,让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气。

江州曾经发生一次相互残杀的大案。

“流民帅”郭默杀死江州刺史后,遭到陶侃讨伐,不战而降,当场被杀。

郭默在南方就是个无名小卒,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骁勇善战,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石勒军队见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关羽、张飞”。

石勒听说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鸡一样简单。

石勒无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虚传啊。

陶侃也不轻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对他如同当年对待祖逖一样:尊重和敬畏。

既然从西边毫无希望,只有改道从东边。

经典成语故事篇3yǐ gǔ fēi jīn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10篇)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1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鱼⽬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他买到了⼀颗⼜⼤⼜明亮的珍珠,经常独⾃把玩,从不让别⼈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颗⼤“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种病,医⽣说要⽤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藏着的珍珠。

医⽣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经典成语故事:杯⼸蛇影 西晋时,⼀个叫乐⼴的⼈请⼀位朋友来家⾥喝酒,朋友看见酒杯⾥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知道后,⼜把这⼈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张⼸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喻因疑虑⽽引起惊恐和担忧。

3.经典成语故事:不寒⽽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的两百多个犯⼈的处罚。

那些犯⼈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百姓知道了都浑⾝打颤,⼗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不因寒冷⽽发抖。

形容⾮常恐惧。

4.经典成语故事:愚公移⼭ 传说,古代有个⽼⼈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和王屋两座⼤⼭,⾛路很不⽅便。

他决⼼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

有个叫智叟的⽼头,认为不可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死了有孙⼦,⼦⼦孙孙没有穷尽,这⼭却不会再长⾼了,终有⼀天会被挖平的。

” [提⽰]⽐喻做事有顽强的毅⼒,不怕困难。

5.经典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只⼤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只鹬鸟闪电⼀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样刺⼊贝壳。

河蚌⽴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时,⼀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10则经典成语故事

10则经典成语故事

10则经典成语故事一、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二、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三、狐假虎威: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

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成语故事18个

成语故事18个

成语故事18个看成语故事,可以感悟很多关于人生的哲理,可以让我们知道很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18个,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4.《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6.《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7.《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很多父母想给孩子说几个成语故事的时候,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成语故事。

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1:因势利导战国时期,有一次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

很快,齐军直捣魏国京都大梁。

魏军统帅庞涓闻知后,急忙从韩国撤兵,火速赶回大梁解围。

孙膑听说庞涓回师救魏,就对田忌说:“魏军向来都凶悍勇猛,而且目中无人,他们一直瞧不起我们齐军,认为咱们胆小怯弱。

我们不如因势利导,引诱他们中计。

等我们进入魏国后,第一天宿营时,我们修建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就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则减少到三万。

用这个办法一定能够迷惑、引诱魏军。

”田忌觉得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庞涓领着队伍急匆匆地追踪齐军,发现齐军的锅灶一天天减少,就洋洋得意地说:“我早说过,齐军士兵个个胆小如鼠,果然不出我所料。

现在进入我国国境只不过才三天,开小差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了半数。


庞涓认为齐军的力量开始削弱,于是,决定只带领一些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

孙膑事先估计好了庞涓的行程,就在马陵这个地方设下了伏兵。

那里道路狭窄,两旁都是山,地势十分险要,正是打埋伏仗的好地方。

孙膑还专门叫士兵把一棵大树的皮剥去,露出白木,在上面刻着:“庞涓死于此树下。

”又派齐军的射箭能手,全部埋伏在道路两旁,命令他们夜里一见到火光就立即放箭。

当天晚上,庞涓果然领兵赶到了马陵。

他隐隐约约看到树上有字,便叫人点起火把照看。

当庞涓看清树上的字时,不禁大吃一惊,才知上了当。

正在庞涓暗自吃惊时,齐军冲着火光的地方发箭,顿时,魏军一片大乱,死伤无数。

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拔剑自杀了。

后来,齐军乘胜追击,彻底打垮了魏军。

孙膑也从此名扬天下。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订立盟约,十多个与会的中原诸侯国还宣了誓。

主要内容如下:尊重周天子,扶助王室;抵御外族,不准他们向中原进攻;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国。

由此,齐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这第一个撞枪眼儿上的入侵外族叫山戎,当时的山戎势力范围遍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还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无终等好几个小国。

山戎没事就跑到中原抢点东西惹点事,还先后挑起了好几次大规模战争,被欺负得最惨的就是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燕国使者求见,说山戎又侵犯了燕国,希望齐国出兵支援。

齐桓公决定亲自统率军队援救燕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一路顺畅,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国。

发现令支国君已逃往孤竹国,便向孤竹国进发。

孤竹国君顿时慌了手脚,后采纳元帅黄花
的计谋,引诱齐军到达孤竹国北边一个叫旱海的地方。

凡是进旱海的,就没听说有谁活着出来。

齐桓公果然中计,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管仲派出几路兵马去探路,可探来寻去,犹如进入迷宫一般。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忽然眼睛一亮,向齐桓公大声说:“主公,有办法了!臣闻老马识途,当地的马对这一带地形肯定熟悉,咱们只要选几匹老马带路,一定能带引大军走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这一招儿果然灵验,老马左转右拐,带着齐军,不出两个时辰,便出了谷口。

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孤竹国都城。

孤竹国君忽听城外鼓号声惊天动地。

赶到城墙上一看,只见齐军已到城下,将城围得水泄不通。

天亮了。

齐桓公与管仲入城,桓公挥剑砍去,孤竹国君人头落地。

孤竹国就这么消失了,然而,“老马识途”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经典的成语故事有哪些3:沉鱼落雁“沉鱼落雁”这个成语最先见于庄子的《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毛嫱和丽姬是战国时代闻名天下的两个大美女。

这句话的意思是,毛嫱和丽姬,是人人都喜欢的美人,可是鱼儿见了她们却深深地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却高高地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却撒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鱼儿鸟儿和麋鹿不仅不会欣赏人类的美丽,还害怕被人伤害,所以它们都逃跑了。

后来,“沉鱼落雁”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个女人长有非常漂亮的容颜。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俊俏美丽的倒影,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

渐渐地,“沉鱼”成了西施动人的别名。

西汉时期,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汉元帝为安抚北方匈奴,将美艳宫女昭君升为义女,远嫁邻邦。

在昭君受命成婚的路上,南飞的大雁听到她悦耳的琴声,因凝望她美丽的容颜,忘记了舞动翅膀,坠落地上。

从此,“落雁”成了昭君美丽的代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