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本篇仅就表现手法进行归纳整理。

一、先积累与表现手法有关的术语(1)修辞类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2)技巧类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写景,对比)、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景写人)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D、人称方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E、艺术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编者按】本号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推出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

敬请大家收藏。

另,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均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

也就是说,本文阅读完毕,相当于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有效培训。

所以,凡攻略型指导文章,我们设定了付费阅读方式。

敬请理解。

在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题中,常常会有一类题目,让孩子们纠结不已,时常觉得无从下手。

这就是关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这一类的题型。

有的同学依据着老经验,套用几个简单的公式,稀里糊涂地写下几句话,但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答案能不能得到分数,却是一点儿数都没有的。

这类题目该如何回答呢?其实,这类题目在解答之前,只要先弄懂什么是表现手法,这样,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但是,关于表现手法,一般的人常常误以为修辞手法就是表现手法。

其实,修辞手法,只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方面。

一般说来,表现手法由五个方面构成。

第一方面: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是五种: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这五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成是5种表现手法。

而由其引申出来的,也可以算是表现手法。

从记叙引申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5种也可以当作表现手法,并以此进行答题。

从描写引申出:6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另有常见的6种场面描写的方法。

从抒情也可以引申出6种。

详见下图。

第二方面:修辞手法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又称修辞格、修辞方法、修辞手法等。

目前已知的修辞手法有63大类,78小类。

这里简单介绍初中阅读理解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构成。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表现手法”类题型特点及答题指南

“表现手法”类题型特点及答题指南

“表现手法”类题型特点及答题指南“表现手法"类题型特点及答题指南请看下面几个题目:1、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5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壶口的黄河》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2007年高考湖北卷《日月行色》3、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008年高考浙江卷《乌米》4、请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江苏南通市2008-2009年高三期末调研测试《坚硬的荒原》以上列举的有关“表现手法”、“语言表达"、“手法”和“表达特色"的说法,在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是很常见的。

不少同学由于不理解题型特点,不知如何回答这类题目而造成失分。

“表现手法”或者“写法"是个很大很空泛的概念,要理解清楚就要先弄清下面几点。

(一)从文章谋篇(结构的安排)的角度讲,主要指:铺垫(小说称伏笔)、照应;先抑后扬、设置悬念;过渡,线索的安排,等等。

(二)从全篇对题材的处理角度讲,主要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事说理、以小见大、象征、虚实结合,等等。

(三)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主要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语言的风格以及具体词、句(句式)的运用特点。

(四)从局部具体运用的写作技巧的角度讲,主要指:对比、衬托、渲染、联想、想象、移情于物、白描以及各种描写的方法和角度(视觉听觉)等。

以上出现的一些名称,可以称之为阅读理解方面的“专门术语”,记住了这些术语以及所运用的特点,我们就有了回答“表现手法"类题目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现代文阅读对表现手法的命题角度不会太多。

基于全篇来设计,往往是把文中的几句话或某个段落来作为设题区域。

当我们弄明白考点是“表现手法”类的问题时,就可以和自己掌握的上述术语对应,看看是哪种手法,然后依据该种手法的特点回答。

下面我们就开头例举的几种常规题型来看这类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㈠】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

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拉分项目之一,该如何做到不失分是很重要的。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修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修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一、文学常识(语文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白描(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按对象: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八)景物描写细分: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一一)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一二)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一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一四)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一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一六)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七)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一八)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九)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一)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二二)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三)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的部分;递进式:层进式、起承转合式(二四)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五)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2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2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二)一、课前导入(作业评讲)二、知识点讲解★一、表现手法及作用1.托物言志(喻意、寄情、喻人):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感人。

3.开门见山与卒章显志(篇末点题):前者使文章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后者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4.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5.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象征:利用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作用,使主旨含而不露,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二、答题格式:1.托物言志(喻意、寄情、喻人):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喻意、寄情、喻人)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XX的XX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XX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2.以小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XX入手,抓住XX的XX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3.象征: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XX与XX之间的相似的特点,通过对XX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XX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XX,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点头赞许。

4.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XX,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三、例题分析白蝴蝶花多年不见的一位朋友嫣到家中作客,看到一个精美镜框。

她惊奇地发现,里面不是斑斓的油画,不是天然贝壳,也不是脉络清晰的树叶或须爪皆全的昆虫标本,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白蝴蝶结,像是医用纱布结成,这显然与他见过的所有饰品都不同。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

衬托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 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次要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不大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较大
《爱莲说》
用“菊”正面衬托“莲” 用“牡丹”反面衬托“莲” 表现莲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 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文章的写作特色
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怎么写的? 技巧、手法

写了什么? 内容


为什么写? 中心思想 主题主旨
技法 事件 情感+人物
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六大类
(含义)表面含义:答事件,深层含义:答情感人物
1. 字词句段题 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赏析、理解、能不能删、句段归位(本身+上下文)
2. 人物形象题
3. 感悟感想题
4. 思路内容题 5. 标题相关题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 因,层层递进等)。 2、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 物的特点)。 3、论证方法
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4、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 5、论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表现手法(三)
一、考纲要求:
阅读散文应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包含信息:
❖1、重点考查散文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C)
❖2、重点考查鉴赏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表现力,赏析散文作品的内涵。

(D)
❖3、考查探究散文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

(F)
二、设问方式:
1、文章(某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三、解题思路:
1、要从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两个方面来组织。

2、结构作用:
(1)明确表现手法。

(2)明确表现手法的功能。

3、联系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感情
四、答题格式:
该表现手法及其功能+命题区域内容+情感(主旨)
五、常见表现手法及其功能:
1、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修辞手法、人称的运用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描写:
①白描:简笔勾勒,朴素、简洁、准确。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

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

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位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象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到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在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欢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有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吞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在神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着绢绒船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

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

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

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

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受了。

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

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到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

在那儿,它们一边舐阒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16.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
①期盼回家和回家后亲切温馨的感受。

②生命(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或亲密交流的感受。

17.“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分)
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

与动物带来的喜悦与欢欣。

18.(4分) .本文最近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②羊群归家给人们
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

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19.(6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白描<或细节描写)。

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拟人化的描写。

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呜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

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②细节描写:A真实传神 B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C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例文:
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

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

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

旅馆后面的那几颗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

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堆红红的东西,倒在一大堆砖上。

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

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

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

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

我玩玩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喜欢的两种动物
——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

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季羡林《雾》
问题:以上两段重点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雾具有模糊性和遮蔽性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③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④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
⑤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⑥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记叙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使事件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增强兴趣,读来波澜起伏
(3)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表达含蓄
(4)议论: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表现手法(狭)
①象征——引申事理,形象鲜明而意蕴深刻
②抑扬——
③对比——强化某一事物的特征或作者的情感,使其鲜明而突出
④衬托——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

⑤以小见大
4、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作用: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B、反复——作用是突出强调
C、反问、设问——增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思考
5、人称的运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增加作品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情感更加强烈;拉近距离,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使作品具有普遍意义。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