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地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阅读表现手法

阅读表现手法

• •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 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 描写等。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 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象征 想象 联想 •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 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 夸张 比喻 拟人 设置悬念 点面结合 开门见山 伏笔照 应 开篇点题 •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 拟物,对偶 、通感.顶真夸张等
• 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 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 麒麟是长治久安的景象;, 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 鹤是永生的化身; 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 •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 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 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 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
• 杨柳表示别离; 兰花是纯洁的象征; 牡丹是富贵的标志;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 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 五柳:隐者东篱, • 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 园生活 •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对比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法不知勤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编者按】本号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推出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

敬请大家收藏。

另,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均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

也就是说,本文阅读完毕,相当于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有效培训。

所以,凡攻略型指导文章,我们设定了付费阅读方式。

敬请理解。

在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题中,常常会有一类题目,让孩子们纠结不已,时常觉得无从下手。

这就是关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这一类的题型。

有的同学依据着老经验,套用几个简单的公式,稀里糊涂地写下几句话,但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答案能不能得到分数,却是一点儿数都没有的。

这类题目该如何回答呢?其实,这类题目在解答之前,只要先弄懂什么是表现手法,这样,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但是,关于表现手法,一般的人常常误以为修辞手法就是表现手法。

其实,修辞手法,只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方面。

一般说来,表现手法由五个方面构成。

第一方面: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是五种: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这五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成是5种表现手法。

而由其引申出来的,也可以算是表现手法。

从记叙引申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5种也可以当作表现手法,并以此进行答题。

从描写引申出:6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另有常见的6种场面描写的方法。

从抒情也可以引申出6种。

详见下图。

第二方面:修辞手法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又称修辞格、修辞方法、修辞手法等。

目前已知的修辞手法有63大类,78小类。

这里简单介绍初中阅读理解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构成。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一、先积累与表现手法有关的术语(1)修辞类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2)技巧类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写景,对比)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展开情节,或转换情节),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还可以跟下文形成对比等等。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景写人、对比反衬)(对事物的描写,也可以有外貌特征、形状大小等的正面描写,还可以有侧面衬托、对比以及多种修辞。

)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D、人称方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E、艺术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现代文阅读之写作手法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之写作手法及作用

夸张
作用
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 突出事物的特征。
答题规范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
排比
辨析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
反复
作用 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便于抒情,更有气魄。
答题规范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了……的特点 。
自然环境
环 境 描 写
社会环境
特征 作用 特征
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及景物等的描写。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②烘托人物心境,衬托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渲染气氛,抒发感情; ⑤突出、深化主题。 对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的 描写。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 正衬/ 反衬)
特征 作用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就 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 衬。 ①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②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 性格、思想、感情等;③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 、接受。
答题规范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 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比拟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 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照应
特征
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种情况作出解释、说 明和交代。

六种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

六种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

六种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六种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现代文就是现代的文学,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5种。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六种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希望有所帮助!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十一种表现手法,供参考——1、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 副本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 副本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 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五、关于象征
象征,就是用易于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或活动, 来说理或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从而使文章达到较高 的艺术性和思想境界。
象征是一种以实带虚,运虚入实,明暗交叉的表 现手段。我们平时所说的象征散文,就是以象征作为 整体构思的主要手段,描写具体的形象,对社会生活 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寓示和概括的一类散文。
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 沙、屋顶、做饭的人……的回忆, 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 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二、类比
类比: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 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 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 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 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 “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 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 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
福》) 用鲁镇除夕喜庆的气氛来反衬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结 局。
原文: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 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 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 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 管自己蓬勃生长。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 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 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 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 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 (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 评作用。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的常用表现手法一、表现手法是个大概念通常意义下,表现手法是最大的围,表达技巧是表现手法的一个部分,表现手法对于诗歌又叫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1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双关,夸,反问,反语,引用等。

3 表达技巧: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渲染,虚实相生等;描写方法针对人的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

二、常见表现手法释义和作用简介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烘托作用。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10、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可使文章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丰富文章的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容,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一)渲染和烘托1、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散文中往往用对环境、景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来突出形象。

2、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散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1、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

2、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3、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

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

(三)衬托和烘托衬托,强调的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

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

烘托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

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

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

衬托和烘托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

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1、正衬与反衬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

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2、衬托的两种类型一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这里是以景衬情。

②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二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心世界。

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森林处人迹罕至、幽深僻静。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

(四)对比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两种两体对比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激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者。

两面对比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茅盾《春蚕》)③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些例子,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2、对比又可分为平比与差比两小类平比,指两件事物平等并列地比较,往往采用并列句式。

例如: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②今天,我们对人民,温驯得像对母亲;明天,才会用严酷的炮火,把入侵的敌人烧成灰烬!(瑛《雪夜》)例①用并列句式对比“虚心”与“骄傲”的不同结果,利弊立显。

例②句式相同,通过对比,揭示人战士对人民温顺,才会对敌人严酷的道理;使战士性格的两个方面更加鲜明。

差比:指两事物有轻重差别地比较。

差比则党常采用转折句式,或递进句式。

例如:③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朔《荔枝蜜》)例③用“转折句式”差比,揭示了蜜的工作与生活貌似“渺小”,实则“高尚”的普通真理。

四、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一)三类散文的不同表现手法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

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景物描绘,可以起到下列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主题。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 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叙述的作用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还要赏析其表达的作用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