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转运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新生儿急救 PDCA

新生儿急救 PDCA

新生儿急救 PDCAPDCA(Plan-Do-Check-Act)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适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新生儿急救。

本文将按照PDCA的四个步骤,详细介绍新生儿急救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计划(Plan)新生儿急救的计划阶段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以下是新生儿急救计划的标准格式文本:1. 目标和目的:- 目标:提供高质量的新生儿急救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目的:确保急救人员在面对新生儿急救时能够正确应对,提供适当的医疗干预。

2. 流程和步骤:- 急救通知:急救人员接到新生儿急救通知后,立即做好准备。

- 评估病情:对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心跳、体温等指标。

- 快速干预:根据评估结果,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通气、心肺复苏等。

- 病情监测: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转运准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好新生儿转运的准备工作。

3. 资源和设备:- 急救人员:确保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新生儿急救知识和技能。

- 急救设备: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 医疗用品:准备好各种医疗用品,如导管、药物等。

二、实施(Do)新生儿急救的实施阶段是根据计划进行急救操作和医疗干预。

以下是新生儿急救实施的标准格式文本:1. 急救操作:- 通气支持:根据新生儿的呼吸情况,选择适当的通气方式,如面罩通气、气管插管等。

- 心肺复苏: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按压胸骨、人工呼吸等。

- 血流支持:根据新生儿的循环情况,进行血流支持,如静脉注射药物、输血等。

2. 医疗干预:- 导管插入:根据需要,在适当的部位插入导管,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

- 药物给予:根据病情和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 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气分析、血常规等。

三、检查(Check)新生儿急救的检查阶段是为了评估急救效果和病情变化。

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与流程

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与流程

关于印发《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九项制度的通知各科室: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加强产科安全管理的十项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等九项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0月16日产房与病房孕产妇转接制度与流程(一)产房与病房转接制度1、严格实施腕带识别制度,对神志不清、危重和无自主能力的孕妇使用“腕带”识别。

2、急诊产妇由急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至产房并与产房护士进行交班.3、产妇出现临产表现时,病房护士应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将病人和病历送入产房;接班人员应及时检查胎心、宫缩、胎方位和宫口开大情况。

4、入产房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胎膜是否已破、羊水量和阴道血量,产妇的治疗情况和卫生处置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

5、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产房护士护送回病房,和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6、出产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母乳喂养(早吸吮、皮肤早接触)情况、治疗情况、卫生处置、皮肤情况和产后宣教的情况。

7、入产房和出产房交接后,病房护士和产房护士在交接本上双签名。

(二)产房与病房转接流程对产妇实施腕带识别—-→详细记录宫缩和胎心情况--→急诊或病房医生和护士护送产妇至产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妇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产房护士护送产妇回病房——→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产房与新生儿家属交接制度1、新生儿出生后,当班护士应认真做好出生记录,并让产妇本人确认新生儿性别,同时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记号。

2严禁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交接新生儿,新生儿交接时须由交接双方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要离开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3、婴儿交接时严禁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4、交待家属带新生儿做血常规检查及两苗接种,出生后20天内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

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

产科病房新生儿制度一、背景介绍产科病房是一个专门为孕妇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护理的医疗部门。

新生儿是产科病房中的重要群体,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新生儿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意义1. 保障新生儿的健康:通过制度的建立,确保新生儿得到科学、规范的护理,减少新生儿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

2. 提高医疗质量:建立新生儿制度可以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 保护家庭权益:通过制度的规定,明确新生儿的权益和家属的权益,保护家庭的合法权益。

三、新生儿制度的内容1. 新生儿入院评估:新生儿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生命体征、出生史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新生儿护理计划:根据新生儿的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喂养、睡眠、清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并及时记录和调整。

3. 母乳喂养指导:鼓励母乳喂养,提供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指导,帮助新生儿获得充分的营养和健康成长。

4. 新生儿疾病预防:制定新生儿疾病预防的相关措施,包括预防感染、预防呼吸道疾病、预防窒息等,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5. 家属参与护理:鼓励家属参与新生儿的护理过程,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家属对新生儿的关爱和支持。

6. 新生儿转运和转诊:对需要转运或转诊的新生儿,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保证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7. 新生儿出院指导:在新生儿出院前,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喂养、护理、注意事项等,确保新生儿平稳过渡到家庭环境。

四、新生儿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制度:由医院的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制度制定小组,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制定适合本医院的新生儿制度。

2. 培训和宣传:制度制定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宣传新生儿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确保医护人员的理解和遵守。

3. 实施和监督:将新生儿制度纳入医院的日常管理体系中,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新生儿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并及时纠正问题。

新生儿室自带物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室自带物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室自带物品管理制度及流程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新生儿室自带物品管理制度及流程1一、出、入院处病人的转送1.住院登记处应派专人陪送家长带新入院新生儿到科室。

2.凡危重在急诊科经抢救后需住院新生儿,应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病区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护送至病房,入院手续由家长或医院人员补办,并上报科主任或行政值班领导。

3.由产科或产房入院新生儿必须由护士和家长陪送入院,交班者与接班者落实新生儿身份核对。

4.新生儿康复出院时,认真核对新生儿身份后与父母或监护人进行交接。

二、手术新生儿运送1.凡手术新生儿或医护人员负责接送,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启用外出转运车,按需备氧气、监护仪、急救复苏盒,保证静脉输液通常。

2.接送新生儿出入时应注意做好防护,防止坠伤或坠地,婴儿刹车锁灵敏,床身防止滑动,做好保暖措施。

3.手术完毕,新生儿由经管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护送回病房,护送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通畅情况。

三、检查、治疗及转科新生儿运送1.住院新生儿在院内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其病情,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

2.进行特殊部位检查,事先通知家长陪同并认真核对身份,防范错失。

3.病情不稳定或重危病婴须由医生或护士、家长参与护送检查,家长签署病情同意书。

4.启用外出转运车,按需备氧气、监护仪、急救复苏盒,必要时开通静脉输液。

5.出入时应注意保护病婴,防止碰伤或坠地,婴儿刹车锁灵敏,床身防止滑动,做好保暖措施。

6.婴儿不能随意交给人看管,防止被盗。

新生儿室自带物品管理制度及流程2一、专人负责。

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

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接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负责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

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乡村医生、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

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高危新生儿抢救操作规范

高危新生儿抢救操作规范

高危新生儿急诊服务流程
入科,通知医师,立即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或辅助呼吸,维持心功能,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呼吸指标,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胸片等),进一步维持呼吸、循环稳定,记录抢救过程,向患儿家长交代病情,并签知情
同意及病危通知书。

如图示:
2、严重的出生时窒息,复苏后处于危重状态;
4、严重的呼吸窘迫、频发呼吸暂停需要辅助通气。

5、出生后发绀且氧疗不改善,休克或有先天性心脏病。

二、转运方式
120救护车转运
三、转运设备
③循环:持续监测血压,观察肤色、皮温等。

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压稳
定。

④观察并记录患儿转运途中情况变化及处理。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开始,他们无比娇嫩和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周全的保护。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出生管理1、新生儿出生时,助产士或医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接生,确保新生儿顺利娩出,第一时间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等,并记录在案。

2、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为其佩戴标识腕带,腕带上应标明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时间等关键信息,且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3、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健康状况、喂养注意事项等。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1、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2、保持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室内温度、湿度,为新生儿创造舒适的环境。

3、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沐浴、抚触等,应在专门的区域进行,操作前严格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新生儿喂养管理1、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母亲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提供合适的配方奶,并严格按照配方奶的调配说明进行操作。

2、喂奶时要注意喂奶姿势,防止呛奶、吐奶,喂奶后要及时拍嗝。

3、记录新生儿的喂奶时间、奶量等,以便观察其喂养情况。

四、新生儿安全防护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设置门禁系统,限制无关人员随意进入,进入病房的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和穿戴防护用品的规定。

2、新生儿床应配备防护栏,防止新生儿意外坠落。

3、加强对医疗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五、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1、在进行任何诊疗、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核对新生儿的身份信息,包括腕带标识和床头卡信息。

2、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时,应有专人陪同,并携带新生儿的身份识别信息。

3、如发现新生儿身份信息有误或腕带脱落,应立即重新核对、确认,并更换腕带。

新生儿转运制度范文

新生儿转运制度范文

新生儿转运制度范文新生儿转运制度是指将出生不久的婴儿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观察。

这个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新生儿的生命与健康,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很多情况下,新生儿可能因为存在其中一种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转运。

首先,新生儿转运制度的重要性在于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

不同地区的医疗网络并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可能没有足够的设备、专家和经验来处理新生儿的特殊病例。

因此,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早产儿或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儿,转运到更好的医疗机构会提高其接受适当治疗的机会,从而降低死亡率。

新生儿的生命是脆弱的,及时的护理与治疗对于其生存至关重要。

其次,新生儿转运制度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可能承担过重的负荷,而其他地区则有较多的医疗空缺。

通过将新生儿转运到资源丰富的医疗机构,可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同时释放负荷较重的医疗机构的压力。

这样一来,医疗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新生儿转运制度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确保其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转运中心或统筹平台,负责协调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运事宜。

转运中心应该具备专业的医疗队伍和先进的设备,以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应该建立一套清晰的转运准则和标准,明确各种情况下需要转运的新生儿类型以及应该转运到哪些医疗机构。

这些准则应该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制定,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此外,还应该建立紧急转运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安全和卫生问题。

转运过程中,新生儿的生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其安全。

首先,转运车辆应该具备特殊医疗设备和医疗专业人员,确保在转运过程中能够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

其次,在转运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还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转运操作规范,确保整个转运过程安全可控。

新生儿转运现状与挑战

新生儿转运现状与挑战

NT的方式
目前国内的转运模式有两种: 1、地方120急救中心统一转运。 2、医院转运系统:部分三级医院拥有转运车、转运
队伍,直接到基层医院进行转运。
交通方式有陆路、空运两种。合适的转运方式取决于 现有资源、地理环境、患儿病情紧急程度及工作人员 的经验等。
1、地面救护车: 目前我国新生儿转运以陆路为主,以救护车转运最为
药物配置 甘露醇
苯巴比妥钠注射液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前列腺素E 氨茶碱 肝素钠 无菌注射用水 皮肤消毒剂
5、通讯设备
转运中心最少应设2条专线电话和1部移动电话,24h 值班接受转运信息。转运医护人员分别配置移动电话 1部,保证信息联络通畅。
新生儿转运指征
我国新生儿转运标准《实用新生儿学》
1.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或胎龄<34周; 2. 呼吸窘迫:不论何种呼吸道疾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FiO2
⑶根据情况设计最佳的转运方案和路线、估计转运时 间。并根据患儿情况作出特殊准备,在规定时间内出 发。
3、转运前患者的处理
转运队伍到达后必须对患儿详细检查,与当地医院一 起抢救患儿,使患儿病情初步稳定,取得家属充分理 解后才能转运。高危新生儿在转运前应尽可能达到基 本的稳定状态,避免在转运途中死亡。
L(lab work,基本实验室检查):尽可能在使用抗生 素前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血培养,使患儿各项实验室 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保持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
E(emotional support,情感支持):向患儿法定监 护人解释目前患儿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 意外情况,征得其同意及签字后及时转运。
目前国际上采用STABLE模式在转运前对患儿进行处 理:
S(sugar,血糖):维持患儿血糖稳定,静脉滴注 10%GS,并根据血糖调节补糖速度,维持患儿血糖在 正常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