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3版)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学前儿童观是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我们理解和对待学前儿童的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李生兰所著的《学前教育学》第二章中,对学前儿童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书中强调了儿童是独特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天赋。

他们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

这让我想到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拿成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认为他们幼稚、不懂事。

但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世界。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一片树叶的飘落而兴奋不已,而我们成人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探索自然、感受美好的一个重要瞬间。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他们就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当前的表现或者能力有限,就对他们的未来做出过早的定论。

很多时候,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佳,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得到合适的引导和启发。

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支持和教育资源,他们往往能够展现出让人惊喜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和体验来构建对世界的认识。

在幼儿园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好奇地摆弄着各种玩具和材料,这正是他们在积极学习的表现。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性,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另外,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

他们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不能片面地只关注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比如,一个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有困难,可能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还可能与他的情感状态、社交环境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书中还提到,儿童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应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效地教育。

本章内容丰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表现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精神。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感官、知觉和运动系统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开始学习语言和社交技能。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标志。

通过观察、模仿、想象等方式,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式。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和游戏活动来探索世界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是他们比较独立和自主的过程。

他们开始通过和家庭成员、同龄人、以及其他成年人更加频繁地互动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教育
针对学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积极的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教育工作
者应该提供一个充满温暖和安全感的环境,注重互动和个性化的教学,并通过合适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
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时间表。

在学前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深
入了解学前儿童的特点,同时注重创造一个有益于他们成长的环境和
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1、识记:(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1816年, 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1837年,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2) 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

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

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

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

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学(1-4章)

学前教育学(1-4章)

第一章导论【填空,选择为主】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他的教育对象是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名词解释】2.胎教方法:子宫对话,交流体语,给胎儿听音乐等。

【填空,选择】3.学前教育机构:胎儿学校(由医务部门管理),托儿所,幼儿园(针对3-6周岁儿童,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2名教养员,1名保育员),托幼园所(由工厂兴办),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儿童福利院(也称儿童教养院,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SOS国际儿童村(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儿童村内有若干个家庭,每个家庭有5-7名孤儿,1位妈妈组成。

妈妈大都是从当地女青年中招募,年龄在25-38岁之间,经过培训实习,与儿童村定下7年合同,履行教育职责),家庭教育(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填空】4.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名词解释】5.5.1柏拉图的《理想国》标志着学前教育公共思想的诞生。

5.2亚里士多德把学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幼儿教育和5-7岁的儿童教育。

5.3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科学教育学的开始,《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5.4法国的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学家,《爱弥儿》被称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5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多德》,提出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

5.6德国的福禄培尔是幼儿教育之父。

《人的教育》。

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建了世界最早的一所幼儿园。

他提出来教育十分重要,学前教育要全面,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学前教育要注意游戏化,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恩物是------------5.7美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5.8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于1903年的罗马创办了“儿童之家”。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2、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 同一年龄儿童在感知物体方面有差异;在判断推理方面有差异; 在兴趣爱好上有差异。 3、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不同,儿童发展不同。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具有不同 文化背景的幼儿园,外国儿童的主动性、自我意识、自信心都胜与中 国儿童,而中国儿童的纪律性、自尊心、评价能力却优于外国儿童.
(六)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活动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价值。 一类活动是操作性活动,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 在操作中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 一类活动是交往活动,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而得到 发展。首先,儿童在与教师交往过程中,能够学会如何正确表达之间 的思想、情感,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萌发创 造性,增强责任感,提高积极的自我意象。其次,儿童与同伴交往过 程中,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或是个人活动,都能促进儿童 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情感的升华,心理活动水平的提高。第三, 活动中走、跑、跳等等促进儿童生理发展。
第三章 学前儿童观与学前教 育观
内容概要
• • • • 了解儿童观的概念和种类、学前教育的价值 理解儿童拥有的权利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前教育观 掌握儿童教育与学前教育之间关系
第一节 学前儿童观
• 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 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 因、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木头就像一只小船,越走越远,大灰狼就追不上了,因此,团结起来力量大
幼儿:(小声地)团结起来力量大,可不会游泳的小动物等到大白鹅将木头推到河边时,已经被吃 了 教师:以后我们遇到困难怎么办 幼儿:(静静的看着老师) 教师:你们要向大白鹅学习,团结起来力量大

李生兰《学前教育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生兰《学前教育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生兰《学前教育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一、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对学前教育概念的认识观点不一,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黄人颂黄人颂先生提出,“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2.梁志燊我国学者梁志燊先生认为,学前教育是对“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3.国外学者(1)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学前教育是从胎儿到正式受教育前这段时期的幼年照管和教育。

(2)国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学前教育是指能激起出生至进入小学的儿童(小学入学年龄因国家不同而有5~7岁之别)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

4.李生兰李生兰认为,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主要原因包括:(1)遗传学、优生学的研究表明,青年男女在成立家庭的时候,就应慎重择偶,精心选择受孕时间,注意孕期保健、营养、教育,以有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

(2)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岁前是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发展的巨大潜力储存在这个时期。

(3)教育实践证明,胎儿教育和婴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密切相联的,对胎儿进行教育,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4)世界上学前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胎儿、婴儿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胎儿学校胎儿学校是对胎儿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主要由医务部门管理。

其招收的对象是孕妇及其丈夫,教育方式是让孕妇对胎儿说话、听音乐,适当拍打、抚摸肚皮上的一定部位,使胎儿出生后的学习更容易,发育更正常,同时可巩固家庭关系。

2.托儿所托儿所是对0~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全天开放,主要由妇联部门创办和管理,属民办性质。

托儿所的儿童按月份或年龄分班。

3.幼儿园幼儿园是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儿童观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儿童观

光是学理论是不行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我觉得你可以在课余时间多看介绍学前教育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书:比如怎么样讲故事生动活泼,如何用手语,了解下哪些书,儿歌,诗歌等适合小朋友,懂得一些简单的游戏.懂得怎么样启发学生学习,怎么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延长.跟小朋友如何交谈等.《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

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本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本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世界知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于2005年也曾将此书拍成电影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起始部分.所以儿童期是客观的.它是不依赖于是否被人发现这一条件而存在的。

但是,在古代.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儿童观念.说那个时代没有儿童观念.是对整个社会惫识水平而言的.即整个社会尚未在意识水平上把儿童和成人这两个概念从宽泛的‚‘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

例如.对于原始氏族来说,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卜,原始人急切地希望儿童加人成人行列.儿童经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后,便同成人一样独立进行狩猎、采集等活动了.原始人也会关心和重视儿童.甚至会利川一些适合儿童天性的方法(如游戏等)来教育儿童.但从根本.看.他们没有把儿童作为儿童看待.儿仅仅当做氏族部落的末来成员,当做缩小的成人而已。

在漫长的人类史卜,儿童概念很长时间被埋没在黑暗中。

即使在被后人认定为相当文明的占希腊.世人对儿童的社会存在仍然视而不见。

美国学者桑戴克((I.. Thorndike)在其《世界文化史》中这样描述古希腊人对儿童的态度:斯巴达人住在旷野之中.共餐而食,过一种军营生活。

《学前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观

《学前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观

第二节 儿童观的演变
(三) 中国现代的儿童观
进入了现代,我国开始涌入多种新教育思潮,如福禄贝尔教育思想、蒙台梭 利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等
鲁迅先生就强烈地批判了封建传统的教育思想,他主张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 性,帮助儿童建立积极乐观的性格。
陶行知、陈鹤琴等人主张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成 人要了解、尊重和解放儿童。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四、 儿童通过活动发展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通过 活动,儿童可以与周围的事物和人直接接触和交往,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观 摩、探索、摆弄和操作,逐渐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体力和智力,形成对社 会和人的一定认识和态度。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第二节 儿童观的演变
(二) 儿童观的形态
1. 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 2. 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3. 大众意识形态下的儿童观
第二节 儿童观的演变
(三) 儿童观的结构
1. 自然层面——儿童是独立的个体 2. 社会层面——儿童是国家的未来 3. 精神层面——儿童是主观能动的个体
第二节 儿童观的演变
学前儿童观
目录
1 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3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 儿童观的演变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一、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包括身体各个器官以及身高、体重的变化、成熟与完善,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新生儿期、 婴儿期、幼儿期以及学前期。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儿童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 生存的权利;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 利;保护他们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权利;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1年《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1992年《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7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 标实施意见》
第二节 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
三、 儿童权利的保障与实施
四、 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 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他 们会对同一个环境做出截 然不同的行为反应。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五、 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性别差异 个别差异 文化差异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六、 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第二节 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
一、 儿童权利的国际认识
儿童权利的国际认识
1924年《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 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 1990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 界宣言行动计划》
第二节 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
二、 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
·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儿童活动的另一类是交往活动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七、 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 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 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儿童道德、社会性的发展也与大脑的发育息 息相关
儿童权利的保障与实施
(一) 儿童权利保障的绩效与困境
生存权 发展权 教育权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一、 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每个儿童拥有的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 生存权、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 休息权、教育权等,应该得到我们的承认、尊 重和保护。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第二 Nhomakorabea 学前儿童观
• 儿童观的界说
1
• 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
2
•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3
•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介
4
第一节 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 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 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 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第四节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简介
基础 导向和 和价值 原则
实施和 目标和 评估 措施
二、 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生物因素是儿童 成长的生理基础
社会因素是儿童 成长的关键条件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三、 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 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 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挖掘出来。
第三节 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