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格思里认为学习的实质可理解为肌肉动作与各组刺激要 素之间形成的联结。只要有机体对一组刺激要素作出一个动 作,便在他们之间形成了联结,学习也就完成了。他认为, 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 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往也会随之发生。为了证明 这一观点,他设计了一个特制的迷箱并用猫做逃离迷箱的实 验来加以证明。结果发现,猫在每次获得释放的动作基本是 相似的,即重复它第一次获得释放时所采取的动作。也就是 说,一旦猫采取某一动作获得了迷箱开门这一刺激组合时, 以后猫进入迷箱遇到同样的刺激组合将会采取与上次相同的 动作来逃离迷箱,并阻止形成新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而采取这种始终如一的反应方式。
第三章 学习的概述
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
一、学习的含义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 (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 (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 二、学习的分类 (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 (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一、学习的含义
(一)学习的一般含义
从广义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 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 程。体现了学习的四个特点: (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学习必须是由经验引起学习者的某种变化 (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不是先天反应倾向或成 熟导致的,而是后天所习得的。 (4)学习必须是通过练习和训练而引起的能保 持一定时期的某种变化。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强化的性质 S-R型 强化伴随着条件 刺激(或动物的 反应在强化物出 现之后) 被 动 刺激间信号关系 信号学习 操作条件反射 R-S型 强化伴随着反应 (强化物在动物 的适当行为之后) 主 动 特定的反应 简单的 技 能 学 习
反应的主动性 学得了什么 适合于解释
3、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极为复杂的 行为模式并且每个阶段保持行为的强度。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4、行为矫正
使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不适当行为或不良习 惯,经由操作条件作用中或条件作用中强化或消 退的原理,得以消失,而令个体健康生活。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斯金纳在30年代发明了一种所谓斯金纳箱的学 习装置。白鼠学会了按压操纵杆以取得食物的反 应,按压操纵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 所以,操作条件反射又称为工具条件反射。
斯金纳通过总结其实验后提出,有机体的行为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 性行为。
(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
• 首先,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 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 其次,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 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 再次,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 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 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 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特殊认知活动。
• 白鼠习得了什么呢?斯金纳避免用联结与联想等 术语来解释学习。他认为通过训练,白鼠的行为 处于强化物(食丸)的控制之下。 • 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和斯金纳操作条件 反应实验中,外部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不过两者在强化物出现的时间安排上有所不同。 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物伴随条 件刺激出现,动物的反应在强化物出现之后。在 操作条件反应实验中,动物先发出适当反应(如 压杆),然后强化物出现,强化物出现在动物的 适当行为之后。
消退律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 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出现,即不予强化, 则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并最 终消失,此一现象称为消退 。
泛化律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 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 激也能诱发相同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条件反射的 泛化,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 即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 刺激之一(CS1) 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 的与CS1相类似的条件刺激之二(CS2)、之三 (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一种学习 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
条件 作用 前
1
2 3
无条件刺激(UCS)
(食物)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无条件刺激(UCS) (食物) 条件刺激(CS) (铃声或音叉)
无条件反应(UCR)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
1、学习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特别 是学生的知识学习,注重研究学习与发展这一发展心理学 和教育心理学的永恒主题,以符号学习、言语学习、概念 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并与教学 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 教学提供更直接的指导和参考。 3、学习理论的研究方法更加科学,较多地采用自然实验、 现场实验、出声思考、口头报告等更能反映实际学习过程 中认知特征的方法。 4、学习理论的研究更注重学习的内部心理条件,如:内部 学习动机、原有知识的结构和元认知功能等。
(唾液分泌) 引起注意但无 唾液分泌反应
条件 作用 中 (多 次重 复) 条件 作用 后
无条件反应(UCR)
(唾液分泌) 条件反应(CR) (唾液分泌)
4
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行为法则(学习律)
习得律 消退律 泛化律 分化律(辨别律) 高级条件反射
习得律(强化)
指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是机体学会一种 新的反应,并被逐渐加强的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
(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 1、反应性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 和敏感化。 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 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 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定型作用、推断学习。 4、象征性学习:一种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 所特有,包括符号性学习、语义学习和逻辑学习。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 • • • 一、学习理论的产生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认知学习理论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产生
学习理论产生阶段的主要特征:(1) 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 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2)学 习实验均是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3) 其解释的都是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 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接经验的学习。
四、认知学习理论
•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 (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所谓格式塔,是一个德国词,意即完形,该学派 主张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系 起来的表象的聚集。 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 联结。 2 、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格式塔 心理学家苛勒(W.Khler)的黑猩猩接棒实验证 实了这一思想。 3、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 识、观念为中介。
惩罚与负强化
区别:(1)目的不同,惩罚的目的是阻止不良行 为的发生,负强化是激励良好的行为;(2)实施 的方式不同,惩罚是当个体表现不良时使用,负 强化是正在受惩罚的个体表现好时使用;(3)后 果不同,惩罚的结果是不愉快的,而负强化的结 果是愉快的
2、连续渐进法与塑造
根据斯金纳箱的设计,在个体正确反应后立 即强化,从而建立其刺激-反应联结。象此种只 限于单一刺激与单一反应的联结式学习方式,用 于解释由多种反应组合而成的行为来说,自然是 不够的,因此,斯金纳又进一步设计了连续渐进 法即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 应来塑造某种行为。
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
(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1、知识学习的分类
2、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3、认知同化学习的核心思想 4、先行组织者策略
1、知识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可以被划分为发 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己从学习材料中发 现其意义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可以通过告知的 方式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通过教师的传 授和自己的主动构建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 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3)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有意义学习可分 为以下三种类型 :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 • •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四)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一)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1、关于猫的学习实验
2、桑代克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3、对桑代克学习理论的评价
(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雷伯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不同, 将学习分为 • 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 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后某些 行为的学习。 • 外显学习:则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 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 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
儿童的学习指儿童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 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 1、儿童学习的特殊性: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后 出现的;是后天习得,不是生理成熟、衰老等因 素导致;具有稳定性。 2、儿童学习的特点:儿童的学习是在学校的 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儿童的学习具有间接性;儿 童学习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帮助;儿童的学习是 高效的;儿童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儿童学习的 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1、强化原理
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以称 为强化物。
(1)强化的类型 (2)强化的技巧
(1)强化的类型
• • • • 1)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 2)依据强化的比例来分类 3)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 4)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2)强化的技巧
• a.控制强化量
• b.安排强化程序 • c.即时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使用
•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 也是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重要的源泉。 • 广泛地被运用于中外学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 桑代克强调神经的联结,也承认观念的结合,但他 轻视顿悟和理解。
(二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论中的学习
分化律(辨别律)
若个体学会到条件反射后,只对条件 作用中受到强化过的条件刺激反应,对类 似而未受过强化刺激不做反应或做出不同 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分化或辨别。即泛 化的反面,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 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泛化的现象。
百度文库级条件反射
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 新的条件反射。 例如,当一只狗形成条件反射后,停止强化,铃声 继续出现,然而每在铃声出现前,即在狗的视觉范围内 增加一张绘有黑色正方形的卡片,也就是说加上一个条 件刺激。此一新加的刺激最初可能会引起狗的注意,不 会引起唾液分泌,但经多次练习后,这种卡片单独出现 时,也能引起狗的流涎反应。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新的 条件反射方式,即新刺激(黑正方形卡片)成为一个次级 条件刺激,而原来的条件刺激(铃声)作为原级条件刺激, 代替了原来的无条件刺激(食物),产生了强化作用。这 种由原级强化衍生而成的强化也被称为次级强化。
4)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强化是指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 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能增加以后行为发生 的概率。 • 正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正强化 物,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频率就会增加。正 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类似于奖励的性质。 • 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出现时,若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 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如停止电击,负强化物移去或 取消),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 增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