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授课对象:高一学科:音乐课时:一课时授课人:苏晓辉指导教师:杨道芳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用具:播放器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交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
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
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教案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教案
第一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第二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第三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第四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五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六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七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八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九课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十课
授课班级啊:12音表音计钢条 11音计钢调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十一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 11音计钢条
第十二节课
第十三节课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十四节课
中国传统音乐第十五节课
第十六节课
第十七节课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十八节
12音表音计钢条 11音计钢条
本节课考核之前学过的所有音乐性格的民歌,考试以抽签的形式为主,以曲目的完整度作为考试的几个分数档,音乐的处理及音色、情绪、风格表现,另外加分。
大学民族民间音乐欣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民族民间音乐欣赏2. 授课年级:2021级3. 授课班级:音乐学专业4. 授课教师:张老师5. 计划学时:2课时(90分钟)6.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欣赏方法;(3)增强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族民间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段音乐属于哪个民族?它的特点是什么?2.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点讲解(15分钟)介绍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以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3.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介绍(20分钟)讲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等,并以典型作品进行展示。
4. 欣赏方法讲解(15分钟)介绍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方法,包括倾听、分析、比较等,并结合实际作品进行演示。
5. 作品欣赏与分析(20分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一种民族民间音乐,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力;2. 结合图表、图片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4.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课堂活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起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

3、小调
小调通常是指人们在劳动的闲暇或民间娱乐、风俗节庆 等日常生活中的场合演唱的民歌 ,常由一个或几个人演唱, 有时有乐器伴奏。某些小调往往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和演唱, 在艺术表现上得到了更多的提炼。它较少受地域的限制,且 内容广泛,涉及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广大劳动人 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小调的特点: 旋律优美流畅 表达含蓄委婉 多用借寓来表达 表现力较强
学唱歌曲
沂蒙山小调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原为云南 大理弥渡山歌,质朴自然,富于 想象。全曲以从容舒展、自由的 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的旋 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 深远意境: 银色的月光下,周围 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 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 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 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 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 哥居住的地方。其曲节奏自由悠 长,其旋律缠绵飘逸,具有优美 精致、清新流畅的风格特点,倾 诉了豁达深挚、纯洁明快的感情, 不愧是“东方的小夜曲”。
特点:
节奏自由 音调高亢嘹亮 舒展悠长 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
欣赏《放马山歌》
正月放马乌噜噜的正月呢正 哟,赶起马来登路呢程,哟 哦登路呢程. 大马赶在乌噜噜的山头上哟, 小马赶在呢随后呢跟伊哟随 后呢跟. 二月放马乌噜噜的百草呢发 呀,小马吃草深山里跑,哟 哦深山里跑. 马无青草乌噜噜的不会胖哟, 草无露水呢不会呢发哟哦不 会呢发.
民族弹拨乐器 ——琵琶
公元五世纪后,由兄弟民族 地区传来了一种曲项琵琶。 后将阮咸琵琶、秦琵琶的音 位排列方法与曲项琵琶融合 在一起,成为现在的琵琶。 可独奏,有可参与乐队合奏。 它的高音区清脆、坚实,中 音区音色柔和、明亮,低音 区音色浑厚、低沉。即可以 演奏和弦,又可以演奏旋律。
音乐长城脚下欣赏教案

音乐长城脚下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巡礼》第三节《长城脚下》。
详细内容包括对中国民间音乐的介绍,重点分析《长城谣》这首作品,通过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学习其音乐特点,进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长城谣》,使学生掌握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培养其音乐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长城谣》的音乐特点,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去感受、理解民族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学生学习《长城谣》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
(2)播放《长城谣》,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长城谣》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2)讲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城谣》的音乐特点,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合唱《长城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城脚下——音乐鉴赏》2. 内容:(1)中国民间音乐特点(2)长城谣音乐分析(3)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长城谣》的音乐特点。
(2)谈谈你对音乐与历史、文化关系的理解。
2. 答案:(1)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和声丰富。
(2)音乐是历史的载体,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鉴赏《长城谣》,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
1.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欣赏和学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民歌?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民歌(1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民歌的特点。
三、学唱民歌(2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茉莉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结协作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民歌欣赏》一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和欣赏多种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歌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分析。
3、音乐欣赏: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4、互动讨论:在欣赏完一首民歌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语言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5、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唱歌、打节奏等方法,巩固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听觉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中国民歌的起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类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
中国歌谣传统始于口头文学,包括无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经验和智慧,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性。
2、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最初的歌谣变成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小调、诗歌歌曲、民间舞蹈和音乐戏曲等。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音乐形式、歌唱方式和文化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和演唱技巧1、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往往是由一段简单的旋律、朴素的歌词和传统的乐器伴奏组成。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形式特征,如简单明了的旋律结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歌唱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案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第一周课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第二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第三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第四节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民间音乐的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掌握民间音乐的类别和体系。
教学目的:掌握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一、中国民族音乐: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
既包括了汉族音乐,也包括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
在汉语中,中国民族音乐可简称为“民族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自然传承的音乐。
它是从我国民族音乐中按照音乐的流行的社会层面特征所划分出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它包括号子、山歌、小调、长歌等。
第二节我国民间音乐的分类一、我国民族音乐的涵盖范围:我国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的音乐。
二、本课程教学提倡的分类第三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二、乡土性;三、即兴性;四、流传变异性;五、人民性;六、多功能性第四节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一、中国乐系;二、欧洲乐系;三、波斯-阿拉伯乐系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述民间音乐的特点和类别。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和特点,从宏观上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总体的认识。
1第二周课题: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一、号子二、山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现状。
难点:掌握号子和山歌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目的:掌握民间歌曲的定义和体裁。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一节概述一、民间歌曲的定义二、民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三、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
2、《楚辞》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3、民歌特点: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手法的简明和简炼,旋律清新和易于上口。
4、易于记忆,能够创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一、汉族民歌音乐体裁类型的划分 1、“体裁”的概念;2、民歌体裁的形成;3、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现状号子、山歌、小调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社会音调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田歌、灯歌、儿歌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儿歌、灯歌、叙事歌、秧歌、寺庙经歌、渔歌、叫卖调二、号子三、山歌课后作业:模唱一首号子或者山歌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了有关民歌的定义及其体裁分类。
2第三周课题: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三、小调四、长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汉族民歌体裁的类型。
难点:掌握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目的:掌握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大乐司。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三、小调 1、定义 2、种类 3、特点四、长歌 1、定义 2、特点观看视频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述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3第四周课题: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一、我国少数民族概况二、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难点:掌握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目的:掌握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总人数达6000~7000多万人左右,分别居住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广阔土地上。
大多能歌善舞,音乐特色浓厚。
于其语言、文字、历史、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其音乐风格色彩差异也很大,对其体裁品种、音乐特征等的分析也不能简单地用汉族民歌的结论去套用。
一、蒙古族1、从音乐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长调短调2、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说说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模唱一段长调。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4第五周课题: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一、朝鲜族的抒情谣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三、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四、藏族的箭歌和酒歌五、云南彝族“四大腔”六、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朝鲜族的抒情谣及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
难点:掌握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藏族的箭歌和酒歌、云南彝族“四大腔”。
教学目的:掌握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一、朝鲜族的抒情谣1、抒情谣数量多,题材广泛,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旋律流畅,节奏、结构规整。
2、农谣,即劳动歌曲,在朝鲜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几乎所有的劳动都有相应的歌曲,一般旋律变化不多,常用反复的音型来适应劳动,消除疲劳。
3、朝鲜族民歌的特点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豪迈、宽广的风格。
三、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四、藏族的箭歌和酒歌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
唱时伴随着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北京的金山上》、《姑娘,你往天上听吧》等。
五、云南彝族“四大腔”彝族的民歌粗犷奔放,有叙事歌、山歌、小曲、舞歌、情歌、儿歌、风俗歌等,大部分用彝语演唱。
六、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多是集中在南方。
观看视频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述朝鲜族的抒情谣和藏族的酒歌并分别举例说明。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朝鲜族的抒情谣、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和藏族的箭歌、酒歌、云南彝族“四大腔”和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5第六周课题:第三章民间舞蹈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一、秧歌二、花灯三、采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难点:掌握民间舞蹈音乐的种类。
教学目的:掌握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章民间舞蹈音乐第一节概述一、民间舞蹈的定义二、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三、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四、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第二节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我国汉族民间歌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品种是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灯、采茶,它们都属于歌舞音乐。
一、秧歌二、花灯三、采茶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述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6第七周课题: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一、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难点:掌握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教学目的:掌握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一、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1、赛乃姆2、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定义音乐特点欣赏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木卡姆中的歌舞片段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谈谈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7第八周课题: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三、朝鲜族的农乐舞和长鼓舞四、蒙古族安代舞五、景颇族的刀舞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藏族的堆谐、朝鲜族的农乐舞、蒙古族安代舞及其特点、景颇族的刀舞及其特点。
难点:掌握藏族的囊玛、朝鲜族的长鼓舞。
教学目的:掌握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代表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1、堆谐:定义音乐特点 2、囊玛定义音乐特点三、朝鲜的农乐舞和长鼓舞 1、农乐舞定义音乐特点 2、长鼓舞定义音乐特点四、蒙古族安代舞 1、定义: 2、音乐特点五、景颇族刀舞 1、定义2、音乐特点视频解说课后作业:给一段舞蹈视频,分析其属于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分析该舞蹈的特点。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8第九周课题:第四章民间器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定义。
难点:把握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教学目的:了解汉族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一、民间器乐的定义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三、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和发展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视频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汉族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9第十周课题:第二节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第三节独奏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
难点:把握独奏曲的类别。
教学目的:了解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二节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一、民间器乐曲的标题 1、标名 2、标意二、民间器乐曲的结构 1、单曲 2、套曲三、民间器乐曲的变奏手法1、对比、再现2、循环3、起承转合4、渐层原则第三节独奏曲一、笛曲 1、概述2、笛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视频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