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日语版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课件

中日关系课件

中日关系课件中日关系课件近年来,中日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两国之间的历史纠纷和地缘政治问题,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逐渐增加,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代,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不仅在政治、经济上互通有无,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交流。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尤其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给中日关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这段历史成为中日两国关系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二、经济合作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逐渐增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尤其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中日两国的合作更加密切。

例如,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与日本的电子元件供应商合作,使得两国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此外,中日两国还在环保、能源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文化交流除了经济合作,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

随着两国人民之间的互访增多,两国之间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日本备受欢迎,中国的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在日本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日本的动漫、音乐等文化产品也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民间交流除了政府层面的合作,中日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

例如,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青年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

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年轻一代的中日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观等。

这种民间交流不仅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也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挑战与机遇当然,中日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清朝方面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惠关系”。
“融冰之旅”安倍晋三地二次访华双方还拟订了改善中日关系具体的行动计划
“迎春之旅”12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会见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暖春之旅,2008年5月7日,国家主席胡和夫人在日本皇宫会见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
一、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二、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
三、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
四、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皇太子明仁即位,年号平成。上世纪的最后十年是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十年,在冷战结束,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新的国际环境也给日本文化带来影响。素有吸纳多元文化之长的日本文化在把自身融入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将更繁荣。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一波三折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1.中日两国的敌对(1949—1971)二战后,日本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旧金山和约》签订后,日本吉田政府于1952年4月与台湾当局缔结《日台和平条约》,建立了所谓“外交关系”,从而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了新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决定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渐进积累的方式,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1952年6月,中日签订了第一个战后民间贸易协定。

1953、1955、1958年又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定。

但1958年的“长崎国旗事件”一度导致中日贸易中断。

由于双方对发展经贸关系又很强的需求,1962年廖承志与高崎达之助签署了《中日贸易综合备忘录》,即L—T备忘录。

1963年中日友好协会成立,积极开展中日民间交流。

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中日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前29多年的两国关系,可以清清楚地看到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是冷战这一国际大环境;第二是日美关系;第三是日台关系。

2.中日关系的蜜月时代(1972—1991)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感到震撼,谋求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呼声高涨。

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

10月,邓小平访日。

中日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1周年。

从表面上看,中日早已和解。

但是,这些年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这两个国家远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解。

究其根源,是因为中日的和解,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安排。

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引导了41年前的正常化。

但是,从上至下的和解往往是脆弱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没有对过去战争历史的起码认识和反省,没有民间社会真正的对话和沟通,没有国民教育的反思,历史的旧恨随时可以被重新激活。

中日关系概要

中日关系概要

中日关系概要王邕2010.11 (感谢李建钢先生提供相关资料)引言近期的一系列问题,如民间赔偿问题,中国人士的“保钓”活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被日本福冈县法院判决违宪等问题以及一个突发性的事件,即西安日本留学生事件,又一次把人们的目光投注到中日关系上来,实际上从中日古代开始一直到近、现代,中日关系无论在中国对外交流史上或日本的对外交流史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01年中日两国的GDP总和占到全亚洲的3/4,中日关系的好坏及其发展的前景,将深刻影响到亚洲地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有关日本国日本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大岛屿以及7000多个小岛组成,这些岛屿统称为日本列岛,面积为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1/25,但比德国、意大利、英国都大,且其国土狭长,纵贯3000公里,海岸线长达3万4千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与大陆可交流的面积很广。

日本地下资源种类很多,但数量少且分布零散,除铜和硫磺外均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以上的特点决定了日本从古代到现代的外向性经济的特点,即必须且有条件与亚洲大陆及其它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贸往来。

这是日本制订其内政、外交政策的基础。

距今百万年前,地球进入更新世,即地球的冰河时代,海面大幅下降,这时日本列岛在南、北两端与亚洲大陆相连的大陆架裸露出来,日本列岛在九州与朝鲜,在北海道与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相连,日本海变成了内湖。

此时中国的渤海海域也是一片开阔的草原地带,它将今天的中国华北地区、朝鲜和日本九州连结成一大片陆地,亚洲大陆的古人类开始通过这片陆地进入日本,形成了日本最初的原住民。

但今天的日本人却不是完整的从原住民那里发展来的,随着与亚洲一些国家的广泛交流,从远古时期到中国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朝鲜移民曾大量进入日本,日本将这些人称为渡来人。

这些渡来人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并与原住民混居从而形成了今天日本人的祖先。

2003年3、4月份,日本平成天皇就曾公开讲,日本皇族是从朝鲜来的。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

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以人民网日语版标题翻译1、研究背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可谓是起起伏伏,尤其是钓鱼岛事件以后,中日关系更是陷入了谷底。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更是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

因此,为了让日本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着手向外传播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水平地实现中日两国语言的翻译与转换,精准地向对方传达我们想传达的内容,将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观看外国的新闻时事,人民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报道网站,具有英、日、法、德等十七种外语的版本。

人民网日语版更是以“用地道的日语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致力于向日本网民传播发生在中国的“中国故事”。

2、文献综述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内,相比于英语、德语等欧美语种的翻译研究,从功能主义翻译学理论的角度对汉译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以国内为例,陈燕生(2014)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并对汉译的方法进行了分类。

杨柳(2016)也从该理论出发,对不同体裁的新闻内容的日译汉译本进行了研究。

章颖文(2012)则从本国化翻译和异国化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理论对人民网的日文新闻标题进行了归类分析。

总而言之,对新闻时事类标题的汉译日的研究深度与视角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人民网日本版的新闻标题为例,进一步探讨新闻标题在汉译日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3、研究流程本文主要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考察。

本文从既有的相关先行研究及日语版人民网网站中搜集相关新闻标题实例,将原来的中文版人民网新闻与日文版的翻译版本进行对照,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功能性对等”的角度对日语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并对翻译方法进行分类。

内容结构上,本文先对人民网日语版中的新闻标题做大致的归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指出各自的翻译特点,再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从“直译”、“释译”、“借译”、“零译”的翻译方法的角度对搜集到的新闻标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同时也指出新闻标题在日译汉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新编日本语教程3译文挨拶

华东理工大学新编日本语教程3译文挨拶

华东理工大学新编日本语教程3译文挨拶日语的教学中,词汇很重要,尤其是口语部分,“词汇=句子+文段”。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日文的词义,教授老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日文的基础上加以翻译。

因此,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词汇必不可少。

当然,这也是一门需要掌握扎实日语基本功的语言知识。

所以,针对目前市场上推出的一些“双语教学”现象及其存在的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日语教研室于2014年9月出版了《华东理工大学日本语教程(第三版)》,该书主要针对中日关系发生变化以来在两国交流与合作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新编日本语教程第三版中会出现哪些错误吧!一、对汉字译错由于汉字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大,且大多用拼音法教学,因此,汉字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字译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当然,部分中文老师还是有自己的心得,比如在对译日文时,能够根据汉字结构和词义,灵活地选择正确的汉字译文。

下面列举一些错误译文:译者应该把“日本”译为中国的首都北京,而不是将之译为北平,北京应该翻译为北京首都。

因此,这一错误也是非常明显的。

二、日语中存在的生僻字“青木学校”中的“青”在日语中代表“青绿之色”,而“绿”代表着“绿色”意思。

而“青”在日语中是很难被读出声音为hà ng、ià ng或xī ng.然而在中文中却不常见,很多汉字都是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中文译本中一些生僻字存在着错误。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译本不规范所致。

例如在日文的文段中,出现了生僻字为juá ng (青木学校)。

因为juá ng就代表青绿之色。

三、双语中日文“对白”出现错误我们来看看几个比较典型的错误:1.“对白”是日语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所以本教程的翻译中直接把这句话翻译成了“对白”。

2.在双语版教材中,还会有更多“对白”出现,比如:3.在双语版教材上还存在其他一些错误(例如第三版)。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记忆日文,作者使用了“日本语、汉语”式的词汇表,但是在“对白句”里,我们却找不到这些词语的位置和作用。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日交流一直是两国之间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发展,对于标准日本语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制定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日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于准确、规范的日本语表达需求逐渐增多。

而现行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制定新版的标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制定目的制定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目的在于规范双方在交流中所使用的日本语,提高双方之间的沟通效率,增进相互理解,促进更广泛领域的合作。

主要内容语法规范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将进一步细化现行标准中的语法规范,以确保表达准确、简洁。

重点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用方法以及句子结构的规范性等方面。

词汇标准对于常用词汇的使用将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包括常见短语和表达方式,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用词建议。

同时,注重常见误用词的提示,帮助中方人士避免在交流中出现误解。

发音准则在发音准则方面,除了规范日语发音外,还将对中方人员容易出现的发音错误进行重点指导。

并推荐一些日本常用口音表现方法,以便更好地融入日本生活。

文化背景除了语言规范外,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还将加强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介绍。

帮助中方人员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避免在交流中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

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将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推广开来,建议以下几点:1.制定培训计划,对相关中方人员进行日语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日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2.发行相关教材,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帮助中方人员更好地掌握新版标准日本语。

3.建立交流平台,为中日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结语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制定将有助于促进中日之间更紧密的交流,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

希望双方都能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新版标准的落实和实施。

中日关系单词

中日关系单词

1.アジアモンロー主義亚细亚门
罗主义
2.ブルジョワ文学革命新文化运

3.日中修好条規中日修好条约
4.マリアルス号事件马里亚老士
号事件
5.二十一か条の要求 21条
6.ワシントン体制华盛顿体制
7.援蒋ルート驼峰航吸纳
8.ODA 政府间援助
9.盧溝橋事件卢沟桥事件
10.政冷経熱政冷经热
11.戦略的互恵関係战略互惠关系
12.日中共同声明中日联合声明
13.日中ハイレベル経済対話中日经
济高层对话
14.日中平和友好条約中日和平友
好条约
15.平和共存五原則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16.バンドン会議万隆会议
17.LT貿易 LT贸易
18.MT貿易 MT贸易
19.日中長期総合貿易に関する覚書
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
20.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会議旧
金山合会
21.日中漁業協定中日渔业协定22.白樺ガス田春晓油气田
23.日中記者交換協定中日记者交
换协定
24.覚書备忘录
25.ニチボー大日本纺织
26.油圧機械油压器械
27.貿易会談コミュニケ贸易会谈
声明
28.アルバニア決議阿尔巴尼亚决

29.最恵国待遇最惠国待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番号:
1232010616
名前:孫永星
評価:
20 x 20
作成時間:2015

4
月23
日 4
回目
1/
4ページ
中国青年交流について
三年六組 孫
永星
新中国が成立した七十年間以来、中日関係
が難儀して屈曲したことが、大体には前進す
ることができた。

このような中で中日両国の
青年交流はいつまでも政府や他の機関に代わ
らない役柄を果たすことである。

中日交流の
扉を開けるとか、両国の国交正常化を実現す
るとか、中日関係の全面的に順調な発展を促
進することについて重大な貢献をした。

中日
青年交流は優れた成果を収めていたが問題が
残っていた、具体的に以下のように述べた。

まず、政治的な要素を受けることは大きい。

両国関係が不振したとか、衝突が発生したと
か、交流が間近に中断した。

両国関係が良く
なって民間の感情が盛り上がっている時、交
流はますます頻繁になっている。

このような
状況は良くなく不理性的なである。

次は、中日青年交流はシステム化になれな
かった。

まだ、多いところが改善する必要が
学生番号:
1232010616
名前:孫永星
評価:
20 x 20
作成時間:2015

4月23
日 4
回目
1/
4ページ
学生番号:
1232010616
名前:孫永星
評価:
20 x 20
作成時間:2015

4月23
日 4
回目
1/
4ページ
次はメディアの交流を強化に力を尽くす。

両国のメディア交流がよく行なわれたが中日
両国にとってまだ非常に少ない。

メディアの
交流を強化すれば中日交流の中で大きな役割
をよく果す。

また、中国人と日本人の誤解を
減少させられ、政治上の信頼を増加された。

中国であろうと、日本であろうと、特に若い
人の中で多かれ少なかれ自国の歴史教育とメ
ディアの影響を受けたから、「狭い民族主義
」の傾向にあった。

異国文化について誤解が
あることである。

メディアの交流の強化を通じて双方の発展、
民族の感情と民族の心理を心から感じさせら
れ、両国の歴史や文化、経済、社会などを正
確的に理解させられた。

したがって、両国の
相互理解を深め、国民の誤解を減少される。

中日交流のためによい雰囲気を作り出される。

大規模な青年交流を行なうことについて有利
だ。

最後
、もっと多い機会を創造してもっと多
学生番号:
1232010616
名前:孫永星
評価:
20 x 20
作成時間:2015

4月23
日 4
回目
1/
4ページ
い若者がめいめいの形式で中日交流の中に参
加させられる。

未来の中日関係は青年の努力
によって決まる。

もっと多い若者が中日交流
の中で参加することは両国にとって利のある
事業であり、中日関係の発展に大きな役割を
果される。

また、中日の友好を強化させられ
た。

青年交流の中で中日友好にかかわる事業
を従事したたくさんの優秀な人材も育成され
る。

彼達は未来の両国の友好と交流のため、
積極的な役割を発揮する。

時間が経つにつれ
てある日両国の交流の構成員はある一つの分
野に属することではなく、数が増えてきた。

中日青年交流の拡大と持久についても重要だ
と考える。

もしかしたら中日青年交流の中でまだ他の
問題が残ってきたかもしれない、しかし中日
にとって青年交流、ひいては中日関係の発展
を促進
するのはもっとも重要だと考えていた。

学生番号:
1232010616 名前:孫永星
評価:
20 x 20
作成時間:
2015年
4月
23日
4回目
1/
4ペー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