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的表面改性

合集下载

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的探讨

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的探讨

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的探讨1 引言碳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状态是碳纤维混凝土制备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其导电性能、电一力和力一电等效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碳纤维的分散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美國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D.D.L.Chung最早采用甲基纤维素(MC)作为分散剂对纤维分散进行改善。

此外,她还提出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碳纤维浸泡在强氧化剂溶液中或在臭氧中处理[1],在其表面形成具有亲水性的含氧官能团;另一种方法是将碳纤维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在纤维表面形成硅烷涂层而提高亲水性。

孙辉、孙明清等发现在水泥浆体中掺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硅灰能显著改善碳纤维的分散性。

王闯等[2]使用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羟乙基纤维素(HEC)3种常用分散剂后发现分散剂对短碳纤维的分散效果为HEC>CMC>MC。

2 常用表面处理方法2.1 阳极氧化法阳极氧化法,又称为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是以碳纤维作为电解池的阳极,石墨作为阴极,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利用阳极生产的“氧”,氧化碳纤维表面的碳及其含氧官能团,将其先氧化成羟基,之后逐步氧化成酮基、羧基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的处理效果不仅与电解质的种类密切相关,并且增加电流密度与延长氧化时间是等效的。

该表面处理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电解质浓度、处理时间和电流密度等条件进行控制。

通过此方法处理后,使碳纤维表面引入各种功能基团而改善纤维的浸润和黏接等特性,显著增加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庄毅等[3]采用碳酸氢铵为电解质,对PAN基碳纤维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后,测试发现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断裂转变为张力断裂,使其ILSS提高了49%。

阳极氧化法的特点是氧化反应缓和,易于控制,处理效果显著,可对氧化程度进行精确控制,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但是处理后残留电解质的洗净和干燥十分繁琐,需要连续的电化学处理设备,对处理后的碳纤维进行充分的水洗、烘干,会增加处理成本。

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及评价

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及评价

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及评价一、本文概述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新型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在众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碳纤维的优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面和界面的特性,因此,对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的研究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碳纤维表面和界面的性能,包括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等方面,并通过对这些性能的评价,为碳纤维的制备、改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将概述碳纤维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领域,然后重点介绍碳纤维表面和界面的性能研究方法,包括表面形貌观察、化学结构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评价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和界面改性技术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碳纤维的综合性能和应用效果提供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碳纤维表面和界面的性能特点,为碳纤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碳纤维表面性能研究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新型材料,其表面性能对其整体性能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碳纤维表面性能的研究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碳纤维表面性能主要包括表面形貌、表面化学结构、表面能等方面。

表面形貌是指碳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和粗糙度,它直接影响到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手段,可以观察到碳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从而评估其表面质量。

表面化学结构是指碳纤维表面的官能团和化学键合状态,它决定了碳纤维的润湿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

通过射线光电子能谱(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技术,可以揭示碳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为改善其界面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表面能是指碳纤维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自由能,它反映了碳纤维与液体或气体的相互作用能力。

表面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碳纤维的浸润性和粘附性。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摘要:介绍了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详细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分类和特性,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和能源、体育器材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碳纤维性能应用0引言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优良的减振性、耐疲劳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

以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典型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作为结构、功能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不仅在国防战略武器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绿色能源建设、节约能源技术发展和促进能源多样化过程中也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若将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水平和规模视作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风力发电、石油开采、电力输送等领域的应用将与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与装备不断取得进展,借鉴国际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经验,牵引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产化步伐,对于改变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碳纤维材料何为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 2% 以上的新型高性能纤维材料, 具有重量轻、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抗疲劳、导电、导热和远红外辐射等多种优异性能, 不仅是21 世纪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产品, 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材料, 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十分重大。

碳纤维分为聚丙烯睛基、沥青基和粘胶基3种, 其中90 % 为聚丙烯睛基碳纤维。

聚丙烯睛基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丝生产和原丝碳化两部分。

用碳纤维与树脂、金属、陶瓷、玻璃等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体育休闲领域以及汽车制造、新型建材、信息产业等工业领域。

碳纤维的特点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 由有机纤维原丝在1 000 以上的高温下碳化形成, 且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性能纤维材料。

碳纤维表面处理与改性

碳纤维表面处理与改性

碳纤维表面处理与改性碳纤维很少单独使用,主要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其力学性能优势通过复合材料发挥出来。

但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碳纤维本身,更取决于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

良好的界面结合才能将载荷有效传递给碳纤维,从而充分发挥碳纤维的高强度、高模量特性。

反之,如果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较差,应力无法在界面有效传递,则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将导致复合材料的性能下降。

碳纤维经过高温炭化处理后,大部分非碳元素被脱除,纤维表面呈现较高的惰性,导致在制造复合材料时基体对碳纤维的浸润性变差。

通过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改善其表面活性以及与基体的浸润性,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因此,表面处理工艺是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碳纤维的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有很多,如气相氧化法(包括空气氧化、臭氧氧化)、等离子体处理、液相氧化法(包括酸液氧化、阳极氧化)、表面涂层法、表面接枝法等。

每种处理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气相氧化法流程短,碳纤维经过气相氧化处理后可直接上浆,不需要配套水洗和干燥设备,但是其氧化程度不易控制。

而阳极氧化法具有氧化程度易于控制、氧化过程缓和、氧化效果显著等特点,但该方法需要配套水洗和干燥设备,流程较长。

阳极氧化法的最大优点是处理时间短,能够满足连续生产的要求,因而成为目前国内外碳纤维生产线在线配套的主要方法。

此外,近几年表面涂层法和表面接枝法也发展迅速,特别是基于纳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较多,在实验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望成为新一代在线配套的表面处理方法。

1、阳极氧化法阳极氧化法通常是在电解质溶液中以碳纤维为阳极、石墨板为阴极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电化学处理。

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可以分为酸性、碱性及中性三种。

酸性电解质主要为无机含氧酸,如硫酸、硝酸、磷酸、硼酸等;碱性电解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磷酸钾、磷酸钠等;中性电解质主要有硝酸钾、硝酸钠以及碳酸氢铵、碳酸铵、磷酸铵等铵盐类电解质。

碳纤维表面改性

碳纤维表面改性

碳纤维表面改性(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碳纤维表面处理研究现状碳纤维表面处理研究现状摘要:综述了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当前国内外的碳纤维的生产状况,分析了各种碳纤维表面处理的研究现状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对我国碳纤维生产进行了技术封锁,我国工业化碳纤维生产与日本等国有较大差距。

电化学氧化法对碳纤维表面处理效果较好,处理后碳纤维表面活性基团数量明显增多,生产条件易于控制,该方法很好应用于工业生产。

关键词:碳纤维;表面处理;电化学氧化法;引言随着国防科技要求的不断提高,航天航空、军事武器等高科技设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的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耐腐蚀、高比强度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这些领域。

国外碳纤维材料生产研发较早,现今以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碳纤维按其加工的先驱体不同可以分为:粘胶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

碳纤维作为一种增强相与金属、陶瓷、树脂等结合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基团较少,表面光滑,为更好的与基体材料结合,需要在材料复合前对纤维进行一定表面处理。

碳纤维表面处理按当前的研究现状可以分为氧化法和非氧化法。

在此对纤维的生产状况做出一些介绍以及纤维表面处理的各种方法做比较。

1 碳纤维应用领域及国内外生产状况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物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事、体育用品、风能发电、石油开采以及医疗器械[1]。

碳纤维被用于制造飞机、航天器、卫星等,因碳纤维的轻质、高强度等特点,飞行器的噪音小,飞行所需的燃料消耗降低。

据有关报道,飞行器每降低1kg的质量,运载飞行器的火箭可以减轻500kg。

航天航空领域碳纤维的使用量从2008年的8200t,到2010年的1万t,预计今年将达到万t。

在飞机的制造中,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比例都明显的增加。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2020年01月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张安花(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1)摘要:碳纤维具有耐高温、导电、导热、耐腐蚀等性能,可制作成各种复合材料产品,应用于不同领域中。

为提升航空复合材料强度,研究使用浓硝酸、浓硝酸超声处理碳纤维表面,经处理会影响碳纤维表面的微结构、表面化学组成,达到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效果。

关键词:碳纤维;表面处理;复合材料性能碳纤维主要和树脂等材料复合,具有增强作用,可制造出更先进的复合材料。

但因类石墨结构其表面存在一定化学惰性,很难浸润树脂及化学反应,表面难与树脂结合,进而影响复合材料强度。

故需改变碳纤维表面性质,以增加碳纤维表面的极性官能团及表面活化,进而更容易浸润和发生化学反应,使复合材料界面更紧密连接而增加强度。

通常采用偶联剂涂层法、氧化法、等离子等处理方法.在航空领域因耐燃效果需求高使用酚醛树脂,而市面上的碳纤维较少有偶联剂涂层适用酚醛树脂,本文研究液相氧化法与超声协同处理碳纤维表面,达到增加酚醛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

1实验方法1.1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1)碳纤维表面的上浆剂脱除选用PAN 基碳纤维,型号为Toray T700,使用乙醇/丙酮进行回流处理,其体积比为1:1,处理时间为48h ,将碳纤维表面的上浆剂(即偶合剂)脱除(2)脱浆后碳纤维再进行表面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在浓硝酸中浸泡,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2h ;第二,浓硝酸超声处理2h ,浓度为65%,250E II 型超声波,功率和频率分别为250W 和40kHz 。

所有处理工作的结束后,去离子水清洗碳纤维,使其为中性,再在真空中烘干,温度为80℃,直到碳纤维恒重量为止。

1.2复合材料制备采用碳纤维与PF475酚醛树脂制成复合材料预浸布,酚醛树脂与异丙醇制成固成份70%的树脂,使用缠绕法进行制作预浸材,制成纤维含量FAW 100g/m 2,树脂含量RC%37%,用55度将溶剂烘烤至VC%1%以下的预浸材,再将预浸材进行积层堆叠成试片,采用成型温度160度,时间50min 进行加压固化,制成2mm 厚度复材试片。

碳纤维表面改性

碳纤维表面改性

碳纤维表面处理改性
3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3.1 氧化处理 3.1.1 气相氧化法(图右为氧化示意图) 气相氧化使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氧气、臭氧等含氧 气体。氧化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积增大,官能基团 增多,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界面的粘接强度和材料的 力学性能。如把碳纤维在450℃下空气中氧化1 0min,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 都有提高;采用浓度0.5~15mg/L的臭氧 连续导入碳纤维表面处理炉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经处理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可达7 8.4~105.8MPa;

3.2.3聚合物涂层 碳纤维经表面处理后,再使其表面附着薄层
聚合物,这就是所谓的上浆处理。这层涂覆 层即保护了碳纤维表面,同时又提高了纤维 对基体的浸润性。
3.2.4表面生成晶须法 在碳纤维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生成碳化硅、硼 化金属、二氧化钛、硼氢化合物等晶须,能明显提 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并且晶须质量只占纤 维的0.5% ~4%,晶须含量在3%~4%时 层间性能达到最大。生长晶须的过程包括成核过程 以及在碳纤维表面生长非常细的高强度化合物单晶 的过程。尽管晶须处理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但因费 用昂贵、难以精确处理,故工业上无法采用。
碳纤维表面改性
1121416028
一.定义 二.碳纤维表面结构 三.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1 氧化处理 2 表面电聚合 3 聚合物涂层 4 表面生成晶须法 5 等离子体处理 四.展望

碳纤维
定义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 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的微观结 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是一 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 由于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比模量高、 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特性,在航天 器结构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碳纤维 是增强体,为主要的承力结构,树脂基体 起连接纤维和传递载荷的作用。

不同方法表面改性碳纤维对复合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不同方法表面改性碳纤维对复合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L i Zh a n g y i Hu Yi q i a n g Ch en J i a y u n d i n Xi n
( 1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 E a s t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3 7, C h i n a ; 2 . Hu a q i a n g R e s i n C o . , L t d, Ha i y a n Z h e j i a n g 3 1 4 3 0 0, C h i n a )
不 同方 法表 面 改性 碳 纤 维 对 复 合摩 擦材 料 性 能 的 影 响
李 张义 胡以强 陈加云 金
( 1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 与动 力工程学院

浙江海盐 3 1 4 3 0 0 )
上海 2 0 0 2 3 7 ;2 .华强树脂有 限公司
摘 要 :采用 气 相 、液 相 以及气 液 相 相 结合 的方 法 对碳 纤 维 进 行 表 面 处 理 ,对碳 纤 维 的 表 面 形 貌 进 行 观 察 ;制 备 碳 纤 维 增 强硼 改 性 树 脂基 摩 擦 材料 ,研 究碳 纤 维 表 面 处 理方 法 对 复合 材 料 摩擦 磨 损 性 能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不 同碳 纤 维 表 面处 理 方法 均 增 大 了碳 纤 维 的表 面粗 糙度 ,有 利 于碳 纤 维 与 基体 的 紧密 结 合 ;对 碳纤 维进 行 4 5 0 ℃ 、5 h气 相 处 理 然 后 随 炉 冷 却 的表 面 处 理效 果 最 好 ,该 方 法 改性 得 到 的碳 纤 维 可 以代 替 铜 纤 维来 增 强 复合 摩 擦 材料 。 关 键 词 :表 面 处 理 ;碳 纤 维 ;摩 擦 磨 损性 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很多,如 纤维与树脂基体的匹配性、成型工艺中的质量控制、 参数优化等,以上介绍了几种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 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粘接性能 的。
总之,作为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对碳纤维的 表面结构与性质、表面改性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碳纤维也将在航天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原丝带来的缺陷在碳化过程中可能消失小部分,而大 部分将变成碳纤维的缺陷。同时在碳化过程中,由于大量 的元素以气体形式逸出,使纤维表面及其内部生成空穴和 缺陷。绝大多数纤维断裂是发生在有缺陷或裂纹的地方。
沥青基石墨纤维 切面的投射电镜 图。结晶完整的 石墨片属平行于 纤维轴向排列, 内部存在少量微 孔相和无定形碳
碳纤维表面改性
特点: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 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的微观结 构类似人造石墨(C原子层状排列),是乱层 石墨结构。
碳纤维是先进复合材料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增强体,是由 不完全石墨结晶沿纤维轴向排列的一种多晶的 新型无机非 金属材料。 具有高的比强度和高模量,热膨胀系数小,尺 寸稳定性好。被大量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用碳纤维制 成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比模量比钢和铝合金高5倍,比强度高3 倍以上,同时耐腐蚀、耐热冲击、耐烧蚀性能均优越,因而 在航空和航天工业中得到应用并得到迅速发展。
1.表面清洁法
杂质来源
碳纤维吸收的水分,纤维空隙中残留的有机热解产物以及 从环境中沾染的杂质。
如何处理?
将CF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到一定的高温并保温一定时间, 可以去除吸附水,并使其表面得到净化。
碳纤维表面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短梁剪切强度
表面处理
比表面积 m2/g
未处理
0.87
氮-空气
(1200oC)
阳极电解氧化法的实验装置图
(1)纺丝卷筒;(2)电解槽;(3)石墨电极; (4)导电辊;(5)水洗槽;(6)干燥炉
电化学氧化法的影响因素:
电解质种类;电流大小;处理时间 等
经过电化学处理后可达到的效果:
表面刻蚀形成沟槽,使CF的表面积增加; 表面官能团数量,可在CF表面引入—OH,—COOH 等
碳纤维的皮层结构:
碳纤维由表皮层和芯子两部分组成,中间是连续的过 渡区。皮层的微晶较大,排列较整齐有序,占直径的14%, 芯子占39%,由皮层到芯子,微晶减小,排列逐渐紊乱, 结构不均匀性愈来愈显著。
表面改性的原因:由于碳纤维表面惰性大、 表面能低,缺乏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反应 活性低,与基体的粘结性差,界面中存在较 多的缺陷,直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限制了碳纤维高性能的发挥,因此可以通过 表面改性提高其浸润性和粘结性。
The end
谢谢~!
孔洞为无定型 碳和混乱的条 带组成
影响碳纤维强度的重要因素是纤维中的缺陷:原丝带 来的缺陷;碳化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PAN碳纤维结构是高倍拉伸的、沿轴向择优选向的原 纤维和空穴构成的高度有序织态结构。在PAN碳纤维上存 在异形、直径大小不均、表面污染、内部杂质、外来杂质、 各种裂缝、空穴、气泡等。
石墨的六方晶体结构
石墨层片的缺陷 及边缘碳原子
最基本的结构单元
石墨微晶 碳纤维的二级结构单元
碳纤维的三级结构单元: 石墨微晶组成原纤
维,直径50nm左右, 长度数百纳米。原纤维 呈现弯曲、彼此交叉的 许多条带状结构组成, 条带状的结构之间存在 针形空隙,大体沿纤维 轴平行排列。
原纤维
最后由原纤维组成碳纤维的单丝
硝酸处理碳纤维对其抗拉强度的影响
碳纤维CF经HNO3表面处理后,有下列变化:
比表面积增加 表面被刻蚀,表面粗糙度增加
表面官能团增加 主要是-COOH
液相氧化对碳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处理条件 未处理
硝酸(24h)
酸性基团 (eq/g) 3 21
比表面积 (m2/g) 0.38 1.40
液相氧化法的缺点: 由于大量废酸废液产生,所以环境污染较大; 液相氧化多为间歇操作,所需处理时间较长,与CF生产线相
3 等离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理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可产生以下效果:
使碳纤维表面的沟槽加深,粗糙度增加 并在纤维的表面产生了一些活性基团
如-COOH,-COO-,-OH,-C=O等
如采用氦等离接枝法对涂覆有纳米SiO2的CF进 行表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氦等离子体处理可使纳 米涂层均匀分布在纤维表面,同时可在纤维表面引入 新的官能团,促进CF和SiO2纳米涂层间有效的 表面激活反应,处理后纳米SiO2涂层和CF间的 界面结合力显著增强。苏峰华等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 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发现处理后 CF表面产生了大量的活性基团,表面含氧元素明显 增多,纤维在树脂中的润湿性能得到较大改善,碳纤 维织物和粘结剂间的结合强度增大,固化后复合材料 的整体强度得到提高,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得到显著 提高。
如研究了在CF表面化学接枝马来酸酐后对纤 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后CF表面的微 晶尺寸减小,石墨微晶边界活性提碳纤维的表 面接枝不应仅局限在表面的或处理后所产生的 -COOH、-OH等基团的接枝反应。CF 中的芳环结构同样可用作反应官能团,用来对 碳纤维进行改性。
表面化学接枝是近20年发展最快、也是最有 效的表面改性方法。通过有选择地在CF表面 接枝各种柔性、刚性、梯度变化的聚合物层, 不仅可以提高CF与基体间的界面粘结力、层 间剪切力、抗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等力学性 能,还可以根据需求在CF表面接枝具有某种 特殊性质的官能团。
2.3
硝酸中回流 5.7
8h
表面特征
中性 表面沾污
中性 清洁
清洁 酸性
短梁剪切强度 ×102GPa 28.1
73.5
71.2
2、1 液相氧化法
液相氧化的结果:
可以使CF表面发生刻蚀,在纤维表面形成微孔或刻蚀沟槽; 同时引入官能团。
(1)酸处理法
最常用的是浓硝酸和不同浓度的硝酸。 除硝酸外,还常用硫酸来处理。
电化学氧化法的优点:
处理条件缓和、反应易控、操作简便; 处理时间短,可以直接与CF生产线相连。
如以碳酸氢铵为电解液对电化学改性PAN基C F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化学氧化后,碳 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了1.1倍,表面C含量降 低了9.7%,O含量提高了53.8%,N 含 量增加了7.5倍,羟基(-OH)和羧基(- COOH)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面微晶 尺寸减小,表面活性碳原子数增加了78%,表 面取向指数减小了1.5%,改性后碳纤维和树 脂间的界面撕裂强度增大了26%,但改性过程 中的刻蚀作用使碳纤维拉伸强度降低了8.1%。
无机酸,如硝酸、硫酸、磷酸及它们的盐类
电解质溶液
有机酸,如甲酸、草酸或有机酸的盐类
碱类,如氢氧化钠等
电化学氧化提高纤维与树脂间的界面强度的机 理主要有:①电化学氧化可除去CF表面的薄 弱层,如污染物、缺陷及低取向区等;②电化 学处理可在CF表面引入一些活性官能团,促 进碳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化学结合;③CF经 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后,表面被一定程度地刻 蚀,粗糙度增大,从而增强了CF与树脂基体 间的机械锲合作用。
4 化学接枝改性
化学接枝法是通过化学方法在纤维表面引入具有反应活性的活 性点,然后再引发单体等在纤维表面聚合的改性方法。通常采 用的聚合方式包括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等离子体引发聚 合以及辐射引发聚合等。有时为了提高接枝效果,在进行化学 接枝聚合前先在CF表面引入一定量的活性基团,如羟基(- OH)、羧基(-COOH)等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法 氧化处理 等离子体处理 化学接枝
表面改性机理:
1.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粗糙度有利于碳纤维与基体树脂 的机械嵌合)
2.石墨微晶大小(微晶越小,活性碳原子的数目就越多, 越有利于纤维与树脂的粘合)
3.碳纤维表面官能团种类与数量(官能团如一OH、一N H2)
经表面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石墨微晶变细,不饱和碳原 子数目增加,极性基团增多,这些都有利于复合材料 性能改善.
碳纤维在工业中的应用
传统使用中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 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可用作飞机结构材料、电磁屏蔽除电材料、人工 韧带等身体代用材料以及用于制造火箭外壳、机动船、工业机器人、汽 车板簧和驱动轴等。
理想的石墨点阵 结构属六方晶系,真 实的碳纤维结构属于 乱层石墨结构。
匹配有困难。
所以多用于间歇表面处理和研究表面处理的机理。近年来 已逐渐被淘汰。
Note: 液相氧化时,纤维处理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将影响CF
与基体的粘结强度。
2、2 电化学氧化法(也称电解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
以CF为阳极,镍板、石墨板、铜板、白金板、白钢板等为 阴极,在电解质溶液中于一定电流密度下,靠电解作用产生 的初生态氧对CF进行氧化刻蚀,并形成含氧官能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