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例题解析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答案解析

考点2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这主要反映出李白()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B.认为秦的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C.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D.认为秦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李白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了李白对秦始皇的赞叹而非不满,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思想方面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功绩,未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D项错误。

2.《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下列与该记载有关的是()A.修筑直道B.征服越族地区C.平西南夷D.修筑长城“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可判断是秦朝修筑直道,故选A项;越族是南方的少数民族,与题干材料中的地理位置不符,B项错误;西南夷在中国西南地区,与题干材料中的地理位置不符,C项错误;修筑长城是防御措施,D项错误。

3.(2023广东深圳二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称帝的同时追封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仿秦尊太公为“太上皇”,此后历代开国皇帝追封先父、先祖成为惯例。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B.借助神权以稳定社会秩序C.宣扬孝道以强化道德教化D.团结皇族以避免权力纷争“太上皇”的做法成为历代开国皇帝的惯例,这一做法使得“家人父子”的亲亲之礼向“朝廷君臣”的尊尊之礼转化,由此强化新建王朝的政治统治,故选A项;“借助神权”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提及的是借助人伦以稳定社会秩序,排除B项;“强化道德教化”不是主要目的,强化道德教化是服务于现实统治的手段而已,排除C项;“避免权力纷争”夸大化,皇室争权夺利贯穿封建王朝,排除D项。

4.秦朝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宫廷财政与皇室手工业制造;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宗庙祭祀”“宫殿警卫”“宫廷财政与皇室手工业制造”“宫门警卫”“宫廷用马”“皇族、宗族事务”,可知九卿的主要职责是服务皇室,体现了君权至上,故选B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图示总结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3.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原因(1)秦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就需要统一的学术形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内容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术士,即儒士)的事件影响“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博采先秦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的内容也由综合宽容转向了专制2.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某某月考)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 )A.工具种类繁多B.生产自给自足C.注重精耕细作D.经济发展迅速解析:选C。

根据材料解读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工具种类繁多的结论,故A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2.下面是汉代史籍的相关记载。

这反映出汉代( )出处记载龚遂任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五《汉书》卷89《循吏传·龚遂》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秋冬课收敛,益畜果实菱芡”仇览任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后汉书》卷76《循吏列传·仇览》限”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令郡县劝民畜蔬食,以《后汉书》卷4《和帝纪》助五谷”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重视家庭副业生产C.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D.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解析:选B。

表中材料说明,汉代官员和皇帝都积极劝农发展家庭副业经济,可见国家重视家庭副业生产,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抑商”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政府劝农发展家庭副业经济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农副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

3.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解析:选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严厉打击商业活动,注重农业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而不是汉代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豪强大族操纵国家政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豪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D项正确。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

2.(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调研)汉初,陆贾告诫X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陆贾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与社会教化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

3.(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X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没有从上天接收到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解题技巧总结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解题技巧总结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如表为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情况,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反映了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C.铁犁牛耕的使用D.贵族等级体系瓦解答案:A解析:根据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从“万语”到最后秦朝统一文字,反映出统一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强调语言的统一,而不是华夏认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工具,排除C项;贵族等级体系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

故选A项。

2、如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该制度,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皇帝制度起源于上古三皇五帝时期B.太尉是百官之首,负责全国民政C.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县令由郡守负责任免和考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项正确;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排除A项;丞相是百官之首,负责全国民政,太尉掌管军事,排除B项;县令由由皇帝任免,排除D项。

故选C项。

小提示:3、甲骨文中的“田”字,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有些还在方框外又凸出几块方格田;而金文中则一律作田字格,与今天使用的田字没有区别。

这一变化源于A.土地井田制度瓦解B.农业生产显著进步C.国家统一局面出现D.文字使用频率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金文中则一律作田字格”,可知西周时期社会生产的进步和井田制的推行使“田”字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字使用的规范化,D项正确;井田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依然处于原始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并未出现显著进步,排除B 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只能间接管理地方,并未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排除C项。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秦汉时期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秦汉时期

高考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秦汉时期的政治: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秦汉时期的经济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始皇复习建议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般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考查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基本特点。

复习时要注意把握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一般高考会考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思想,注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要将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进行掌握。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1、①前221,②皇帝,③三公九卿,④郡县,⑤焚书坑儒,⑥推恩,⑦休养生息,⑧正统。

考点聚焦考点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高考总复习:秦汉时期】06:22——07:11中央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又设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如图所示: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秦始皇统治前期,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4.郡县制【高考总复习:秦汉时期】07:19——14:18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守为郡最高行政长官,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

第 4 讲秦汉期间的经济与文化一、秦汉期间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种方式:西汉赵过推行耦犁,东汉时推行到珠江流域;汉朝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

(2)耕种技术: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西汉发了然播种工具耧车。

(3)耕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浇灌: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有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门路;租佃现象比较广泛。

3.地主田庄:汉代,跟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4.手工业的进步(1) 概略:汉武帝此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期间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作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期间,中国丝绸远销欧亚,博得“丝国”誉称。

(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含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

田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5.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发展困难,整体水平不高;但因为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达。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特意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有严格限制。

(3)政府政策:汉武帝推行钱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收税等举措,克制富豪大贾的权力。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期间,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增强确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权力膨胀,土地吞并强烈,匈奴为患,威迫西汉的稳固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可以知足增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增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看法。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2旧人教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2旧人教

秦汉时期的文化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当时时代风貌和特色的是A.史学巨著《史记》B.张衡发明地动仪C.蔡伦改进造纸术D.秦陵及其兵马俑分析:一定文化现象是当时社会的反映,“秦陵及其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国势等,而其他各项多是个人行为和单方面的情况。

答案:D2.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选择题,最好采用排除法,如“太初历”并不是世界最早的历法,单从我国来看,它也不是最早,因为我国从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只要含②的选项就是不正确的。

答案:C3.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的大一统②生产的发展③民族联系的加强④中外互相交流的影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4.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和计算方法B.成书于西汉C.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D.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答案:B5.下列各项与东汉张仲景相符的是A.被誉为“神医”B.发明麻沸散C.著有《伤寒杂病论》D.擅长外科手术答案:C6.东汉时,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表现在A.便于携带,使用方便B.利用水力,节省人力C.机械操作,制作容易D.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造纸术改进过程的掌握程度。

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表现在造纸的原料方面,由原来比较少而昂贵的丝絮变为比较多而便宜的树皮、麻头等。

答案:D7.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对儒学改造后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不属于新儒学的内容,“天人感应”包含了“阴阳五行”说。

答案:B8.王充写《论衡》主要是针对A.董仲舒的儒学B.佛教“因果报应”说C.民间神仙方术D.唯心主义神学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的文化例题解析
例1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示(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例2 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该类题型是一种以表述错误的选项为答案的选择题,在所给的答案中只选一个答案的反向选择,要排除三项表述正确的选项。

该类题可用排除法,先排除表述正确的三项,选出剩下的一项即可。

该题通过仔细阅读后,就可以发现第二选项和第三选项是矛盾选项,必有一错。

注意蔡伦的主要贡献是“改进”,而非“发明”,在他之前的西汉,已经有纸了。

答案:C 例3(1)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目所问的是土生土长的宗教,课本上讲到了世界三大宗教,并在注释中说明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讲到了佛教的诞生地是古印度,也提到了道教产生于我国本土。

而作为常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地不是中国。

故本题答案:B
(2)资料解析题
“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言论?
(2)出自他的哪本著作?
(3)批判了什么思想?
[解析]此题需要注意材料与课本所学内容的联系,课本上所引《论衡》中的一段话虽与此不完全相同,但都讲了同一个道理。

在解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如“死、灭、朽、鬼”,就能回答该题了。

答案:(1)王充(2)《论衡》(3)迷信的思想
例4佛教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没有占统治地位,这主要是因为()A.民间道教的抵制B.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C.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固
分析:因为从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但它对封建统治者来说,其作用远不如儒家思想。

敢正确答案为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