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圈的概念
社区门店选址要求

社区服务店选址要求
1、商圈划分以服务半径为原则,即以住宅小区为商圈中心,根据街区以及主干道的自然走向确地商圈范围。
商圈确定后,要根据既定的选址原则,在商圈范围内寻找合适的铺面。
2、商圈要求
消费者步行达到店址所需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商圈范围,商圈内具有具有固定住所的常住人口及潜在增长人口总数要求在1万—3万人,且周边人口具有一定的增长趋势。
3、选址原则
居民区出入口或小区周边主要交通道路。
社区服务店的目标顾客为稳定的居民,应考虑居民出入小区的路线。
门面宽度不少于5米,面积限制为80-120平方以内(考虑费用投入及商品、服务的展示面积)。
门店应保证在建筑物的底层开设店铺,一遍不要设在夹层或二层,楼层间高度保证在3米以上。
足够的配电功率、完善的水电和消防设施等。
商圈知识

商圈知识大纲:1、什么是商圈?2、门店商圈的分类?3、针对不同商圈的营销方法?4、如何绘制商圈图?5、如何有效的做好拜访登记?一、商圈的定义:商圈,是指门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含流动区域人流)的区域范围。
我们餐饮行业所属的商圈主要有以下模式:1、社区型商圈:此类商圈的主消费群体为居民区的住户,社区型商圈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缺点在于人流量较为固定;市场需求量固定;客单价相对来说比较低;商铺知名度不高,即使经营得非常好也不可能仅凭一家门店就把其他社区的顾客吸引过来。
优点也正是因为人流量较为固定,市场需求量固定,所以只要妥善经营,做好门店的QSC(品质、服务、用餐环境),就能够立足本市场;同时由于社区商铺的面积不大店铺租金相对较低,做好利润管理的话,社区型商圈的利润还是比较稳定。
商圈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外围社区及附近集中的卖场等;社区型商圈主要走亲民路线。
2、商圈区型商圈:商业区是指零售商业聚集,交易频繁的地区办公区。
商业区一般在城市中心、交通路口、繁华街道两侧、大型公共设施周围。
在商业区又划分为中央、区和街等不同层次、规模的商业区。
在中央商业区又逐渐形成了中央商务区,其中心为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组成的金融“核”或金融中心;其外边为规模较大的工业、商业企业的总部或机构;商业区特点: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方便、人口众多的地段,通常以全市性的大型批发中心和大型综合性商店为核心,由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专业性或综合性商业企业组成。
商业区内是商店多,规模大,商品种类齐全,特别是中档商品和名优特种商品的品种多,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要,向消费者提供最充分的商品选择余地。
商业型商圈目前为我们公司的主攻对象,自2012年下半年,公司的开店对象基本上为商业型商圈。
这类型商圈除了要做好QSC(品质、服务、用餐环境)以外,还需要注重品牌的维护,尤其是商圈的拓展(重点为商铺、附近相对集中的办公区、尤其是外围大量的流动人口)。
社区商圈运营方案

社区商圈运营方案一、前期调研与定位1. 定位分析:社区商圈是指由社区内的商业综合体与商业配套设施组成的商业区域,一般包括超市、商铺、酒店、娱乐场所等。
因此,社区商圈运营需要根据社区的特点、人群需求和消费习惯来进行定位,明确商圈的定位方向和服务特色。
2. 调研分析:运营方案开展前,需要进行社区商圈的详细调研,包括商圈周边环境、商业竞争格局、人流特征、消费热点等,以及对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二、商圈定位与布局规划1. 商圈定位:根据前期调研分析的结果,明确社区商圈的定位,包括主要经营业态、服务特色、目标客户群等方面的定位,明确商圈的主打特色和核心优势。
2. 布局规划:根据商圈的定位,制定商圈的布局规划,包括商铺的分布、功能划分、场地设计等方面的规划,使整个商圈形成合理的布局,提升商圈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三、商圈品牌建设1. 品牌定位:根据商圈的定位,制定商圈的品牌定位方案,明确商圈的品牌理念、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提升商圈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品牌推广:通过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包括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品牌形象展示等方式,提升商圈的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
四、商圈经营管理1. 商家引进:根据商圈的定位和布局规划,吸引符合商圈定位的商家入驻,形成合理的业态结构和协调的商业配套,提升商圈的整体竞争力。
2. 商家经营指导:对商家进行经营管理指导,包括营销策划、产品定位、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指导,提升商家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活动策划: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包括节日庆典、促销活动、商圈联合活动等,吸引客户群体,提升商圈的人气和知名度。
五、服务体系建设1. 便民服务:建立完善的便民服务体系,包括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提升商圈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2. 客户服务:建立客户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客户咨询、投诉处理、会员服务等,强化客户体验,提升商圈的服务质量。
商圈分类定义

商圈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三大类型。
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
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理范围。
这个地理范围就是以商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至可能来店购买的消费者所居住的地点。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客的50%-80%。
次级商圈是指位于核心商圈外围的商圈,辐射半径范围一般在3-5公里左右,次级商圈内15-25%的消费将在本商业区内实现,即商业物业将能吸引次级商圈全部日常生活消费总量的15-25%。
本商圈内顾客较为分散。
边缘商业圈是指处于商圈的最外缘,辐射商圈内会有5%-10%的消费在本商业区内实现。
商圈内拥有的顾客最少,而且最为分散。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
摘要:
一、商圈的定义
二、商圈的分类
三、商圈的作用
四、国家对商圈的定义和政策
正文:
商圈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商业中心或商业设施为核心,吸引并满足消费者购物、娱乐、餐饮等需求的商业区域。
商圈的分类可以按照商业类型、地理位置、消费者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商圈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娱乐、餐饮等服务;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商业活力;三是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四是促进就业,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圈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商圈的发展和创新;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圈的交通、绿化、卫生等条件;四是支持商圈的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发展。
在我国,商圈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政府通过加大对商圈的投入、优化商圈布局、提升商圈品质等方式,积极推动商圈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鼓励商圈与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提升商圈的竞争力。
商圈分析范文

商圈分析范文一、商圈概述。
商圈是指在城市中心或者重要交通枢纽周围,以购物、餐饮、娱乐等为主要业态的商业区域。
商圈是城市商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居民日常消费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商圈的发展水平和特色,直接关系到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二、商圈的分类。
根据商圈的规模和业态特点,可以将商圈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来说,商圈可以分为CBD商圈、主题商圈、社区商圈和特色商圈等。
1. CBD商圈。
CBD商圈是城市的中心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城市的标志性区域。
CBD商圈的商业发展水平较高,集聚了大量的高端商业设施和品牌商铺,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游客。
2. 主题商圈。
主题商圈是以特定主题为特色的商业区域,如服装一条街、美食街、文化创意街等。
主题商圈通过特色化的经营和服务,吸引了一定的目标消费群体,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和文化魅力。
3. 社区商圈。
社区商圈是以居民社区为依托的商业区域,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
社区商圈的业态以便利性和生活服务为主,如超市、便利店、药店、餐饮店等。
4. 特色商圈。
特色商圈是以特色产业或文化为依托的商业区域,如旅游度假区、古镇商圈、文化创意园区等。
特色商圈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商业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三、商圈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商圈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未来的商圈发展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通过提升商业服务和环境品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所。
2. 多元化的业态组合。
未来的商圈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业态组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商圈也将注重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创新,提升商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3. 文化与商业的融合。
未来的商圈将更加注重文化与商业的融合,通过文化活动、主题展览等形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氛围的商业区域。
四、商圈的分析方法。
商圈的定义R

什么是商圈?[提要]什么是商圈?商圈是指以店铺座落点为核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而形成的一个方圆范围,是店铺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它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什么是商圈?商圈是指以店铺座落点为核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而形成的一个方圆范围,是店铺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它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客的50%-70%,核心商业圈的外围,则顾客较分散,市场占有率相对减少。
一般讲,商圈有四种形态:一、商圈的定义商业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商业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的,而商圈是商业物业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消费者到商业场所进行消费活动的时间距离或者空间距离。
确定商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商圈需要从体量、目的、位置等方面定义。
商圈是一个群体,它的层次是多元化的。
第二,消费群体。
一个商圈若没有消费力,消费组合只是盲目地打造,也不能称为成功的商圈。
第三,位置。
商圈的关键要素在于便利性和消费环境,所以位置非常重要。
第四,目的。
打造商圈肯定有一个目的,开发商的目的是如何体现商业价值。
第五,城市规划。
通过商业的改造形成消费环境,聚集人气,这也是打造商圈的重要目的。
二、商圈的要素商圈必需的要素,包括消费人群、有效经营者、有效的商业管理、合理的发展前景和政府支持,此外还有商圈的形象、功能、建筑形态以及建筑成本等。
第一,消费人群。
第二,有效经营者。
这两者需要有机结合。
第三,有效的商业管理。
第四,商业发展前景。
打造商圈需要多方面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入驻,商圈未来的形象、概念都是打造商圈的主要手段。
第五,商业形象。
商圈必须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特色。
环境、包装、对外宣传都是商圈树立形象的重要环节。
第六,商圈功能。
商圈按功能分为传统商圈和主题、概念商圈。
赛特商圈、王府井商圈等属于传统商圈,而像电子城等属于主题商圈。
商圈的概念

600 400 200 0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000人 8000人 6000人 4000人 时间
25
2019/1/15
2019/1/15
26
3、顾客分析
• 顾客消费习惯研究 • 顾客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 • 人口统计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职业构成、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家庭 结构
2019/1/15
7
1、商圈分析是新店选址的前提
• 新店选址时,为了估算市场容量,需要 通过商圈分析确定商圈范围,进行市场 细分与定位,明确商圈规模、形态,进 行经营效益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
2019/1/15
8
2、有助于制定竞争经营策略
• 通过商圈分析,可以掌握客流来源和客 流类型,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采取竞争性的经营策略,满足顾客现实 与潜在的需求。
A、还好 B、一般 C、不太好
3.40%
4000 3000 2000 1000 0
5743人 3132人 312人
2019/1/15
46
四(2) 、 主要是因为哪方面?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139人 1017人 1333人 525人 10.27% 41.48%
我们的价格形 象还有待改善, 卫生还需改进
16.9%
28.18%
自行车、电动车、 公交车还是较主 要的交通工具
16.22%
2000 1500 1000 500 0
1716人 2861人 1647 人 3415 人 512人 5.04%
A、步行 B、公交 C、免费班车 D、电动车/自行 车 E、私家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商圈的概念
社区商圈是指在一个社区内形成的商业集聚区域,主要以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的地区。
它是一个由各种商业实体和相关服务机构组成的综合性商业街区,为居民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社交等一系列生活所需。
社区商圈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社区商圈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环节。
社区商圈的功能除了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还提供了一种娱乐、休闲和社交的场所,有利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区文化的传承。
社区商圈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的商业配套:社区商圈内集聚了众多商业实体,包括超市、便利店、服装店、餐饮店、银行、药店等,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和服务需求。
这些商家提供了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为居民提供便利和选择,使他们可以在社区内就能满足各种需求。
2. 便利的交通:社区商圈一般位于居民密集的地区,交通便利。
在社区商圈内,人们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前往,节约时间和费用。
同时,社区商圈周边通常都有公交站点或地铁站,方便居民从其他地区前往。
3. 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商圈不仅为居民提供购物和服务,还提供了一种
社交的场所。
居民可以在商圈内进行邻里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社区商圈还可以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如社区文化节、义工活动等,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4. 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社区商圈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在社区商圈内,不仅有商家提供的工作岗位,还有相关服务行业的就业机会,如保洁、保安、物流等。
同时,社区商圈的运营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相应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5. 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社区商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居民可以方便地在社区内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减少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社区商圈的存在也满足了人们的社交和娱乐需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综上所述,社区商圈的兴起为城市社区提供了丰富的商业和服务配套,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政府、商家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规划、管理和运营,社区商圈可以成为一个便利、舒适、繁荣的商业街区,为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