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一文了解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股骨颈骨折分型

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线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许多作者曾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属于关节囊内骨折,而基底型则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头下型是指位于股骨颈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粗隆间的骨折,Klenerman,Garden等人认为在X线片上由于投照角度不同,很难区分头下型与经颈型,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认为单纯的经颈型骨折极为罕见,由于经颈型骨折发生率很低,各型X线表现受投照角度影响很大,目前此类分型已很少应用。
②按骨折线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据股骨颈骨折线的方向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图2):Ⅰ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0°;Ⅱ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50°;Ⅲ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70°,Pauwels认为,夹角越大,即骨折线越垂直,骨折端受到剪式应力,骨折越不稳定,不愈合率随之增加,该分型存在2个问题,第一,投照X 线片时股骨颈与X线片必须平行,这在临床上难以做到,病人由于疼痛等原因,在摄X线片时骨盆常发生倾斜,而骨折线方向便会改变,同一股骨颈骨折,由于骨盆倾斜程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可以表现出自Pauwels Ⅰ型至Pauwels Ⅲ型的不同结果,第二,Pauwels 分型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对应关系,Boyd,George,Salvatore 等人发现在140例Pauwels Ⅰ型病人中不愈合率为0,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13%,295例Pauwels Ⅱ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为12%,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3%,在92例Pauwels Ⅲ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仅为8%,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0%,由于Pauwels分型受X 线投照影响较大,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缺乏对应关系,目前较少应用。
股骨颈骨折

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或皮肤牵引6~8周, 3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6月弃拐行走。
21
复位内固定
2.整复方法 (1)屈髋屈膝法
适应症:适用于所有类型骨折,包括无移位或 者有移位者。 (2)牵引复位法:为了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 保护股骨头的血运,目前多采用骨牵引逐步复 位法。若经骨牵引一周左右仍未复位,可采用 上述手法整复剩余的轻度移位。
35
1、暴力作用:直接和间接暴力均可引
起胫腓骨干骨折。
(1)直接暴力:如重物打击、挤压、撞
击、车轮碾压、踢伤等,暴力多来自外 侧或前外侧。 骨折特点:①骨折多呈横断、短斜形, 粉碎型。②胫腓骨骨折线在同一水平。 ③常形成由外向内的开放性骨折,软组 织损伤较严重。
36
(2)间接暴力:由高处落下、扭
15°
返回
49
3.固定方法 (1)夹板固定:固定范围不用超关节,膝、踝关节 功能不受影响,如能保持良好的固定,注意功能锻 炼,骨折愈合常较快,因此愈合期较石膏固定短。
但固定的部位局限,压力不均匀,压垫处皮肤可发
生坏死,要严密观察。包扎过紧可造成小腿筋膜间 区组织坏死。
50
夹板(五块):内、外、后、各一块,前两块; 上1/3骨折——超膝关节(膝屈曲40-80度); 中1/3骨折——不妨碍上、下关节; 下1/3骨折——超踝关节。 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及倾向性放置固定垫,时间至 临床愈合(8-10周)。
怀疑股骨颈骨折,X线片未 见骨折线,应按嵌插骨折 处理,3周后再拍片复查
18
19
Femoral Neck Fracture
老年女性,轻微外伤史,左髋疼痛,仍 可行走。 X片:股骨颈的下方有很细小的硬化区 MRI:股骨颈线性信号减弱 诊断: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

一、股骨颈骨折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
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屈髋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摔倒受伤历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或者当即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明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后。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型:(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身上。
根据骨折的位置和程度,股骨颈骨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一、骨折类型1. 急性完全性股骨颈骨折:骨折线完全穿过股骨颈,将骨折部分分离成两个完全独立的骨块。
2. 急性不完全性股骨颈骨折:骨折线未完全穿过股骨颈,骨折部分仍有一定程度的连结。
3. 慢性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骨折未愈合,形成了慢性骨折。
4. 压缩性股骨颈骨折:骨折部分受到压缩,使骨折线呈现压缩状态。
5. 骨折位移类型:根据骨折部位的相对位置变化,可分为骨折部位未发生位移、骨折部位有位移,以及骨折部位发生了错位。
6. 骨折稳定性:根据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指骨折部位的骨块相对稳定,不易发生位移;而不稳定性骨折指骨折部位的骨块容易发生位移。
7. 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骨折部位没有与外部环境相连的伤口,而开放性骨折则指骨折部位有与外部环境相连的伤口。
二、影响因素1. 年龄:股骨颈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与骨质疏松有关。
2.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3. 外力作用:剧烈的外力作用,如跌倒、摔伤等,也是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原因之一。
4.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如骨肿瘤、骨骼畸形等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三、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适用于老年患者或骨折不严重的患者,包括卧床休息、使用助行器、进行物理治疗等。
2. 外科手术:适用于骨折严重、位移明显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包括内固定术、骨折复位术、关节置换术等。
四、并发症及预防1. 股骨头缺血坏死:由于骨折发生后血液供应不足,股骨头可能会发生缺血坏死。
2. 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3. 压疮: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部位压力过大,易发生压疮。
为预防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骨骼的负重能力。
股骨颈骨折须知

股骨颈骨折须知,献给新来的病友朲苼茹葽 2008-11-08 15:27:32 回复转载到•╱︶緣訂ご玖┈ 生股骨颈骨折《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环跳者,髋骨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
”这里说的“髀骨之上端如杵者”,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和大小转子。
髋关节是由髋臼、股骨头、关节囊和韧带所组成的,股骨头呈球形,以股骨颈和股骨干相连,股骨颈轴线和股骨干轴线之间形成一个内倾角或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
一140。
之间,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图5—32)。
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间的连线形成一个角度,叫前倾角,初生儿约为20。
一40。
,成年人约为12。
一15。
(图5—33)。
在治疗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时,必须注意保持这两个角度,否则会影响髋关节的功能,股骨骨端大部为松质骨,股骨颈长而细,直径仅有2—3cm,处于骨松质和骨密质交界处,为骨折好发部位。
股骨头、颈部的血液供应有三个来源:①圆韧带内的小动脉,它只供应股骨头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的凹窝部;②股骨干的滋养动脉升支仅达股骨颈基底部,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很少;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
当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脱位时,均可损伤上述的血液供应,导致骨折不易愈合,并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病因病机股骨颈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主要是由于扭转应力,股骨颈抵于髋臼后缘而引起。
所谓由跌倒时直接暴力引起者,也只可能是转子部着地的传导应力所造成,暴力不可能直接作用于股骨颈部。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人,女略多于男。
股骨颈骨折典型受伤姿势是平地滑倒,髋关节旋转内收,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着地,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引起骨折。
常用的分型法有:1.按骨折部位分型:分为为3种:①头下部:骨折线行经股骨头下。
②颈中间部:骨折线较低,基本上全部行经股骨颈部。
③颈基底部:即股骨颈基底部近大粗隆的骨折,其中以中间部最多见(图5—34)。
早读经验丰富骨科医生也棘手的骨折——股骨颈骨折

早读经验丰富骨科医生也棘手的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系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股骨颈内部存在骨小梁减少的“Ward”氏三角区,股骨颈骨折对骨科医师一直是一个挑战。
一、股骨颈骨折分类股骨颈骨折有多种不同的分型方法。
(一)按骨折部位分类1.头下型骨折线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骨颈在骨折远段。
显然这类骨折对血供损伤严重临床多见。
2.经颈型全部骨折线均通过股骨颈中部,此型临床少见。
3.基底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基底部,其后部已在关节囊外,此型血供保留最好。
(二)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den分型)Ⅰ型:不完全性的嵌插骨折,股骨头斜向后外侧。
Ⅱ型:完全的无移位骨折。
Ⅲ型:完全骨折并有部分移位,可通过股骨头向骨小梁方向做出判断,但两骨折块尚保持相互间的接触。
Ⅳ型:骨折块完全移位。
(三)AO分型系统股骨颈骨折被分为股骨头下无或微移位型(B1型),经颈型(B2型),或移位的头下骨折(B3型),这些类型又可进一步分型。
B1型骨折又有外翻15°及以上的嵌插(B1.1),外翻小于15°(B1.2),无嵌插(B1.3);经颈型(B2型)骨折又分颈基底部(B2.1型),伴内收的颈中型(B2.2型),伴剪切的颈中型(B2.3型);有移位的股骨头下骨折(B3型)又分为中度外翻合并外旋(B3.1型),中度垂直翻转及外旋移位(B3.2型),或显著移位(B3.3型)。
B3 型骨折的预后最差。
(股骨颈骨折AO分型)目前临床上Garden的分型系统应用最为广泛,但无论应用哪一种分型系统,均应把嵌插骨折从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中区分开来。
这类骨折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可行保守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因为几乎100%的嵌插骨折均可愈合,但有15%以上可发生再移位,因此对这类病人可选用闭合多枚螺钉固定,防止再移位的发生。
对Garden Ⅱ型,由于无嵌插,也就骨折本身没有固有的稳定性,如不行内固定,则几乎所有骨折均发生移位。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按骨折部位分类
可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头下型和经颈型骨折的血液循环严重受损,容易发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骨折不愈合,预后较差。基底型骨折对血液循环影响较小,预后相
对较好。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患肢呈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之 间。患肢缩短,Bryant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大转子在Nelaton线之上,嵌插 性骨折例外。
评估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需要评估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等因素,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如是否存 在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等因素。
PART 02
保守治疗原则及方法
REPORTING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无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外展型或 嵌入型等稳定性骨折;年龄过大、全 身情况差、合并有严重心肺等内科疾 病无法耐受手术者。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及 治疗原则
REPORTING
目录
• 分类与诊断 • 保守治疗原则及方法 • 手术治疗策略及术式选择 • 药物治疗辅助方案 • 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评估 • 总结:提高股骨颈骨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风险
PART 01
分类与诊断
REPORTING
骨折类型
按骨折线方向分类
可分为内收型骨折和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的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 Pauwels角)大于50°,接触面较少,容易发生再移位,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外展型骨
02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用于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优点在于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
股骨颈骨折

当颈干角<120°时,称髋内翻,此时股骨 颈承受的剪力增加;当颈干角>140°时, 称髋外翻,股骨颈承受的压力增加
颈干角
前倾角
下肢中立位时,股骨头与股骨干在冠状面上形 成的角度,正常为12-15°
压力骨小梁系统
起自股骨干上端内侧骨皮质,向股骨 颈上侧呈放射状分布,最后终于股骨 头外上方1/4的软骨下方
第一节 股骨颈骨折
概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以50-70岁居多 股骨颈骨折特点 骨折后血运损伤,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年龄偏大,对创伤本身及手术治疗耐受性差 股骨颈部位承受的剪力和扭转力较大,常合
并骨质疏松症,可发生骨折不愈合
解剖
骨结构
颈干角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为 110-140°,平均127°
因此,囊内骨折较囊外骨折愈合难
按骨折部位
头下型
经颈型
基底型
按骨折线方向
外展骨折 下肢处于外展位,压力骨小梁折断向内成角,颈干角加大, Pauwell角(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线垂线成角)<30°,折端嵌插,剪 力小,骨折位置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内收骨折 下肢处于内收位,骨折远端向上错位,颈干角变小,Pauwell角 >50°,折端极少嵌插,剪力大,骨折不稳定,多由移位,关节 囊血运破坏较大,愈合率低,股骨头坏死率高
Garden分型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史症状 外伤史、疼痛 、肿胀(位于关
节囊内,可不明显)、功能障碍
体 征
畸形(短缩,外旋、外展、屈髋、屈膝) 压痛(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叩击伤肢足跟及大转子部时,髋部有疼痛
辅助检查 X线片
Garden-Ⅰ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读一文了解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引言
Abraham Colles(爱尔兰外科医生)于1818年首次提出股骨颈骨折分型。
至今能查到的分型有十几种。
按最近5年(截止2013年)文献报道,使用率依次为Garden分型、AO/OTA分型、按解剖部位分型、Pauwels分型等。
Garden分型
Garden分型
•Ⅰ型:不完全或嵌插型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前方及侧方均无移位;
•Ⅲ型:完全型骨折伴有部分移位,股骨头与髋臼的骨小梁走行方向不一致;
•Ⅳ型:完全移位骨折,股骨头与髋臼的骨小梁走行方向平行。
Garden分型
AO/OTA分型
Garden分型
B型股骨颈骨折:
•B1头下骨折无或轻度移位。
o B1.1外翻嵌插≥15°;
o B1.2外翻嵌插≤15°;
o B1.3无嵌插。
B2经股骨颈骨折。
o B2.1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o B2.2股骨颈中部内收骨折;
o B2.3股骨颈剪切骨折。
B3头下骨折伴移位。
o B3.1内收、外旋中度移位;
o B3.2垂直移位及外旋中度移位;o B3.3内收位或垂直向明显移位。
解剖部位分型
Garden分型
•Ⅰ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Ⅱ型:股骨颈经颈型骨折;
•Ⅲ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
Pauwels分型
Pauwels于1935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即根据骨折线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交角(wels角)的大小分型。
Garden分型
•Ⅰ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为30°;
•Ⅱ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0°;
•Ⅲ型: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为70°。
声明:本文来源医学影像俱乐部,仅为交流学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