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盟人数 -回复

合集下载

旧政协会议中的国共较量

旧政协会议中的国共较量

旧政协会议中的国共较量■丁英顺人罗隆基、张君劢、张东荪拉拢无效后,转而许以青年党5个代表名额为条件,唆使青年党领袖曾琦从民盟独立出去。

在国民党的离间和收买下,青年党以独立参加政协为要挟,要求在民盟9个代表名额中占据5个。

在遭到拒绝后,青年党表示坚决退出民盟,独立参加政协会议。

为了保住民盟不被分化和削弱,挫败国民党的阴谋,中共坚决表示支持民盟。

周恩来等多次向民盟领导人表示,希望其坚持原有9个名额不让步,并鼓励民代表名额之争政协会议开始前,按照国共双方最初商定的代表单位和名额是:国民党9人,共产党9人,民盟9人,社会贤达9人,共36人。

在国共代表人数对等的情况下,民盟和无党派代表的态度自然会对会议产生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尤其是同中共关系密切的民盟。

为了控制多数代表,使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他们的提案,国民党想尽一切办法对民盟代表团进行拉拢分化。

在对民盟领导1945年10月,世人瞩目的重庆谈判闭幕后,根据国共双方签署的《双十协定》的规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在全国人民的热情期盼下,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场内外,留下了一个个暗流汹涌、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团成员。

左起:吴玉章、陆定一、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王若飞、博古盟内部除青年党外,今后更应加强团结,准备在政协会议中共同斗争。

经过反复协商,最终商定的结果是:青年党以独立单位参加政协会议,占5席,不占民盟名额,由中共让出2名,国民党让出1名,维持民盟9个名额不变,总名额增加到38名。

其中,国民党8名: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厉生、王世杰、邵力子、张群;共产党7名: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后由博古接替)、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民盟9名:张澜、罗隆基、张君劢、张东荪、沈钧儒、张申府、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青年党5名:曾琦、陈启天、杨永浚、余家菊、常乃嘉;社会贤达9名:莫德惠、邵从恩、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郭沫若、钱永铭、缪嘉铭、李烛尘。

民盟活动方案

民盟活动方案

民盟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民盟是指中国民主建国会,是我国的一个民主党派,致力于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为了加强民盟内部的团结和活力,提高党员的参与度和凝聚力,民盟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旨在促进党员的交流互动、学习进步和凝聚力的增强。

2. 活动目的•提高民盟党员的思想认同和组织归属感•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促进团结合作•增强党员的职业能力和领导力•拓展党员的视野,促进多元化发展•宣传民盟的理念和工作成果,提升党派形象3. 活动内容3.1 党内论坛定期举行党内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民盟组织领导以及其他政治党派的代表参加。

论坛的主题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旨在提供一个开放、多元化的交流平台,鼓励党员参与讨论和发表观点。

3.2 双向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党员走进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地开展交流活动,既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又加强党员的联系和服务意识。

此外,还可以与其他政治党派开展双向交流,促进共同的合作和进步。

3.3 主题培训班开设多种类型的主题培训班,包括政治理论、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管理等。

通过培训提升党员的职业能力和领导水平,推动党派建设和社会进步。

3.4 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党员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如书法展、摄影比赛、乐器演奏等。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增强党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丰富党内文化生活,加深党派的凝聚力。

3.5 线上互动交流开设线上交流平台,建立党员微信群、论坛或者网站,提供一个在线互动的平台,方便党员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通过线上活动、主题讨论、学习资源分享等,促进党员之间的联系与学习。

4. 活动计划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党内论坛每月最后一个周三党部会议室双向交流活动季度举行一次基层单位主题培训班每季度举行两次培训中心文化艺术活动每半年举行一次文化中心线上互动交流持续开展线上平台5. 活动宣传在开展活动前,提前进行活动宣传,包括内部通知、海报、微信群、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以确保党员充分了解活动信息,并提前与相关人员做好沟通、准备。

我国八大民主党派简介

我国八大民主党派简介

我国八大民主党派简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

主要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

一、历史轨迹1945年和1946年以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为基本骨干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分别在重庆和广州成立。

1947年11月,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会议在香港举行。

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等入选中央领导机构。

1949年,李济深、何香凝、柳亚子等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参与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宋庆龄、李济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谭平山、朱学范、傅作义、李德全、何香凝分别任政府部委的部长和主任。

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统一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宣告结束)。

统一后的民革分别于1956年、1958年、1979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召开了第三、四、五、六、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历届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侯镜如、李沛瑶;现任主席何鲁丽。

二、今日民革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革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积极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动员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大业努力奋斗,谒诚奉献。

民革发展成员,是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目前,除台湾、西藏外,民革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六万余人。

中国民主同盟简史

中国民主同盟简史

中国民主同盟简史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背景三、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2.抗日战争时期3.解放战争时期4.新中国成立后四、中国民主同盟的贡献与影响五、结语正文:一、引言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党派之一。

自成立以来,民盟始终积极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时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二、中国民主同盟的成立背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 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民众对于民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黄炎培、沈钧儒等,联合起来成立了民主同盟,旨在推动国家的民主改革。

三、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民主同盟成立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民主思想,推动国家的民主改革。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同盟迅速发展壮大,成员人数迅速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同盟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同时,民盟还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组织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同盟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主张和平建国。

同时,民盟还积极参与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4.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同盟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建设。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民盟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中国民主同盟的贡献与影响中国民主同盟自成立以来,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民盟都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为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五、结语总之,中国民主同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党派,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政治常识 第四课第二节

政治常识 第四课第二节

• 1947年11月,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 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开国民党民主派第一 次代表会议,决定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 员会(民联和民促仍继续存在)。 •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 立,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 何香凝、冯玉祥、李章达、谭平山等为中央常 务委员,并发表成立宣言,主张推翻国民党的 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
• 1928 年,谭平山、章伯钧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并 开始发展成员,开展活动。 1930 年 8 月,召开第一 次全国干部会议,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宣告成 立,邓演达当选为总干事 ( 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 。 1935 年 12 月,改称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 年 2 月,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 ( 简称农工党 ) 。章 伯钧任主席。 •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 农工党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 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 • 目前,农工民主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 组织,有成员99000多人中国农工民主党 ( 亦称第三 党 )。
• 这些爱国民主党派是在抗日反蒋斗争中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中国共产党 有长期合作的历史,先后响应中国共产 党1948年5月1日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 会议的号召,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同 各民主党派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各民主党 派的成员和所联系的人们参加各项政治 活动,参加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为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毛泽东与民主党派在一起
中共代表与民盟负责人在南京梅园新村
•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 结的政策。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 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 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 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 以便采取一致行动。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 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同时,又十分 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 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 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 恩来等还同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的代表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直接对他们进行 工作。所有这些,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 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 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非公经济人士加入民主党派分析

非公经济人士加入民主党派分析

与时俱进统筹兼顾稳妥推进民主党派发展非公经济人士工作民盟廊坊市委王晓峰一、非公经济人士的阶层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非公经济人士为主体的新社会阶层异军突起,改变了由国家干部、工农兵、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社会新阶层人士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的,他们具有年富力强、收入水平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共同特征。

而非公经济人士又是新社会阶层的代表群体,其影响力也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同时,非公经济人士也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阶层。

按分工划分可以分为:1资方、2职业经理人或者高级管理人员、3非公企业的一般员工;后两类是以自己的劳动创造收入的群体,其政治地位理应与公有制企业的员工一致。

其中的资方,按照发展程度又可分为:1脱离劳动大企业家、2参与经营管理的大中小企业家、3个体劳动者。

其后两类因参与劳动,无可争议的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即使是资方中脱离劳动的大企业家,只要其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也应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团结对象。

二、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状况(一)政治参与的影响力。

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公布的2011-2012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民营企业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的一半左右,非公经济的发展虽然还有诸多的困难,但是其经济基础已经初具规模,其潜在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二)政治参与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从总体上看,非公经济人士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深深知道他们是受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发展起来的,即使部分人受到腐朽封建思想和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影响,也是可控制、可教育的,不影响主流。

基于此,他们大多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愿意通过正当有序的参政议政活动,谏真言、献良策,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八大民主党派 政治力量统观

八大民主党派 政治力量统观

八大民主党派政治力量统观今天,北京城里的人民大会堂——十二届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要闭幕了。

全国政协会议是干什么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八大民主党派每年联袂例行召开的一次大会,不过,这个大会,是以协商的形式进行的。

每年协商完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机构,再将会上八大民主党派同时也包括本党人仕提案,整理出来并在下一年度执政中,加以落实。

这就是中共多年所讲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参政议政的概念。

全国政协主要职能是什么?正统解释为:人民政协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本会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其实,这个全国性质的政治协商会议,早在蒋介石时代的重庆,就曾召开过一回。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决定为组建新政府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这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

中共领袖周恩来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有一段,为后人传颂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听起来还是那么振聋发聩,同时也让今日各家网站的网管——心惊肉跳:——和平建国方案是政治协商会议主题之一。

这个方案包括两大项目:一是政治民主化,一是军队国家化……我们非常同意军党分开。

军队不应属于党,应属于国家,因此对于党与军队的界限,必须划分清楚。

现在无论国民党或共产党,在这方面都还没有划清。

——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

(1946年1月18日)1948年4月30日,中共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国外华侨积极响应,参加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民族党派

中国民族党派

致农盟九建进台革北吴客闽粤湘赣中国民族党派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致农盟九建进台革(1925-1948)。

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1925年美国主席:万钢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

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3万多人。

主要创始人为司徒美堂、陈其尤。

历史轨迹今日致公党主席:桑国卫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2万多人。

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

历史轨迹今日农工党中国民主同盟(民盟)1941年重庆主席:蒋树声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44万多人。

主要创始人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

历史轨迹今日民盟主席:韩启德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

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

1946年5月,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

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盟人数-回复
中国民盟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政治派之一,成立于1944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政治团体之一。

作为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政治组织,中国民盟在中国政治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中国民盟的人数、发展历程、组织结构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一步一步回答中括号中的问题。

首先,关于中国民盟的人数,目前尚无官方数据对民盟的会员人数进行公开披露。

然而,可以从历史和其他间接信息来了解民盟大致的规模。

中国民盟成立之初,即以笔者秉持者提协会的名称成立,当时的正式会员约400人,其中包括了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学者、科学家、教育家等知识分子。

随着中国共产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中国政治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中国民盟逐渐发展壮大。

根据一些非官方渠道的报道,中国民盟的会员人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代有了明显的增长,大致在数万人左右。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民盟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民盟的组织性质和特殊性,会员人数的具体数据仍然没有公开披露。

其次,就中国民盟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民盟作为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派,
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在中国政治体系中,民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成立之初的秉持者提协会,到1946年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促进会,再到1948年格局调整为中国民主建国会,最终在1949年定名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盟在名称上经历了多次变动。

这种变更反映了民盟作为知识分子政治组织,在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变迁中的调整与演变。

另外,民盟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除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国民盟还设有省、市、县等地方组织机构。

这些组织机构承担着宣传的方针政策、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组织外人士参与政治决策的任务。

最后,关于中国民盟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首先,由于中国共产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民盟将继续在中国政治体系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其次,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将对民盟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参与等。

此外,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增加,民盟也将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合作。

综上所述,尽管官方数据对中国民盟的会员人数没有公开披露,但民盟作为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派,曾经历过从几百人到国内数万人的成长。

同时,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盟在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随之发展演变。

中国民盟将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继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